熱汗古麗·卡吾力
摘 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要求語文教學“應在繼續(xù)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培養(yǎng)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想象是創(chuàng)新思維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也是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教學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想象力培養(yǎng)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既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也要求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想象,體會文學作品中的語言美,感受文本中的思想情感和深刻內涵。文學作品都是作者在現(xiàn)實的基礎上進行升華和想象而創(chuàng)作的,那么學生在閱讀中也要展開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文學作品的意境中。
一、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教學原則
(一)開放性原則
想象力閱讀注重發(fā)展每位學生的個性,尊重每個學生的思考。既然是想象、創(chuàng)新,每個問題并沒有標準的答案,學生可以說出千萬種答案,而且每個觀點只要言之有理就應該得到肯定,這實現(xiàn)了不讓標準答案束縛學生想象力的教學目標。如,閱讀《哈姆雷特》中“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時,不同的讀者會賦予哈姆雷特不同的性格和任務,每位讀者有自己獨特的領悟能力。
(二)創(chuàng)新性原則
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要有足夠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指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親近文本、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思維,完成課堂導讀的目標[1]。教師在運用想象創(chuàng)新導讀法教學時,可以大膽地做一些創(chuàng)新,比如,可以走出課堂,運用玩中學的方式,和學生一起創(chuàng)編各種閱讀活動,創(chuàng)造性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語文閱讀充滿青春與活力。
(三)趣味性原則
教師要遵循的趣味性原則,不是給學生講一些與閱讀教學無關的笑話,也不是讓學生在課堂上玩鬧,而是教師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風趣幽默的講述,使閱讀顯得趣味化,引起學生去閱讀的興趣。閱讀教學中,很多學生本身就對意義抽象的閱讀中干巴巴的文字感到乏味,更別說能夠認真地去仔細揣摩了。瑞典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焙玫慕逃龖怯幸饬x又有意思,如果一節(jié)課變得有趣味性了,那么這節(jié)課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二、在閱讀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
(一)激活文字,創(chuàng)設形象
語文教材出現(xiàn)在學生眼前的僅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開想象,不懂得進行再創(chuàng)造,那么出現(xiàn)在頭腦中的可能只是詞語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無表象組成的生動畫面。這樣,就不可能進入作者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之中,不僅無欣賞樂趣可言,而且難以理解作品的意蘊。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馳騁想象,透過文字看到圖畫,透過語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獲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欣賞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教師可以請學生根據(jù)畫中的荷葉或生活中所見,把荷葉與芭蕾舞女組合起來,想象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滿眼繁茂的荷葉,荷葉片片相連,因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優(yōu)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靜靜的荷塘幻化為動態(tài)的舞臺,舞女們穿著綠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輕盈的旋轉。隨著想象的馳騁,學生們進入到月光籠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變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復活。
(二)架設橋梁,領略內涵
文本的作者與學生,他們的人生閱歷、文化底蘊、思考背景,語言修養(yǎng)都不可能在一個層面上,這中間的距離有時簡直難以逾越。教學中,需要運用想象在這中間架設心靈的橋梁,讓學生走近作者,與文本對話,從而達到心靈上的溝通內涵上的感悟。
《項脊軒志》后記部分:“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妻子從作者口中聽到了不少精彩的歷史典故,從南閣子的書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視野為之開闊,她的精神生活變得豐富充實,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滿自豪而又饒有興味地向小妹們講述,引得小妹們油然而生歆羨之情,神往閣中的讀書生活。這樣便有了小妹們的問語:“且何謂閣子也[2]?”不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結深深地影響著妻子,妻子親手栽種的枇杷樹,便是為作者植下的祈盼與祝福。因此,對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極:“吾妻死室壞不修?!庇型瑢W用他爺爺奶奶恩愛情深的事來形象地闡釋此中深情,說他奶奶死后,爺爺不改奶奶生前喜歡的家中陳設。這樣的筆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則,如果不激發(fā)學生的想象,不在中間作適當?shù)狞c撥,那水下的精彩就難以發(fā)現(xiàn)。
(三)放飛思緒,彰顯個性
“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yǎng)鸚鵡學舌的模仿者,而是培養(yǎng)能夠自己獨立思考的創(chuàng)新者?!彼裕虒W過程中,應盡可能地讓學生放飛思緒,各抒己見,暢談真正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的解讀。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時,學生們根據(jù)賈島的詩作《題李凝幽居》,經過想象推理,對朱光潛“推敲之說”的質疑聲更是“沸反盈天”[3]。有的認為用無聲的“推”動作怎么能知道“鳥宿池遍樹”,原詩中的“門”該是李凝家門,而不是寺院院門。有的認為“敲”不會打破“岑寂”,反能襯托幽靜。還有的認為“推”的動作有些粗魯,不該發(fā)生在講究禮節(jié)的文人雅士身上。顯然,第一位學生通過想象把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還原成生活畫面,由生活畫面先聽到“敲”門聲,然后看到樹上驚起的宿鳥,從而推斷出朱光潛所說的意境不合原詩。第三位學生由詩作聯(lián)想到古人的禮節(jié),并由此推論出“敲”字比較符合當時意境。只要有適宜的情境,學生所爆發(fā)出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是教師始料不及的。
結束語:
想象在高中語文閱讀指導和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老師應當能調動各種有利因素,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讓學生在文本的構建中想開去,發(fā)現(xiàn)文本的美。豐富個人的感受,架起文和意的橋梁,激活學生想象的思維,就能打造一堂堂新穎獨特的課堂。
參考文獻
[1]陳倩榮.豐富想象,多向思維,培養(yǎng)學生深度閱讀能力[J].語文課內外,2019,(26):140.
[2]馬小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J].魅力中國,2019,(26):148-149.
[3]劉月紅.讓"隱形的翅膀"飛起來——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芻議[J].考試周刊,2019,(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