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超
摘? 要:本文中的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注重調(diào)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并在此過程中,給學生一定的語文學習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從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和思維中,揣摩文本內(nèi)容,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與此同時,教師結合客觀學生的客觀語文學習狀況,對語文教學適時引導,增強學生思維的科學性,獲得良好的語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以生為本;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在現(xiàn)階段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部分語文教師常常忽視學生的語文主觀學習體驗,并嚴格按照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向學生灌輸知識,從而導致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被嚴重消磨,而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趨勢,構建以生為本的高中語文課堂,成為空談。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轉變原有的錯誤觀念,從學生的角度思考語文教學問題,構建和學生認知相符的,且具有一定獨立學習空間的教學模式,從而讓學生享受語文學習成績感,提升高中語文教學質量。
一、運用小組合作法,提升學生詩句品味力
在古詩詞的學習過程中,部分教師往往采用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方式授課,讓學生對相關的描述手法,進行專門的記憶,從而忽視學生詩詞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此,教師可以運用合作教學法,并創(chuàng)設具有開放性的試題,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促進古詩文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詩詞品味能力。
例如,在講授《雨霖鈴》時,教師運用合作教學法,開展本首詞的授課,讓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延伸詩詞認知的廣度和高度,提升他們對詩句的品味能力。在教授此首詞的過程中,教師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點,講授知識。教師運用多媒體,講授此首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為學生更為全面地了解本首詞,創(chuàng)造條件。第二點,劃分小組。教師遵循“組間同質,組內(nèi)異質”的原則,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以及主觀意愿,對學生進行分組。第三點,創(chuàng)設問題。教師創(chuàng)設如下的問題,讓學生分析:“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边@句詞,在情景以及結構上的作用是什么?第四點,展示成果。在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提問學生。小陳說:“通過本小組的討論,得出如下結論,此句詞是寫思念后的預想。天容水色被主人公的暗淡心情,蒙上了陰影?!钭质窍胂?,是由實寫轉向續(xù)寫的重要標志,在結構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去去是指得越來越遠的意思。既能表現(xiàn)詩人與友人之間既要離別,又不舍離別之情,又能創(chuàng)設蘭舟越去越遠的畫面感!”高中語文教師運用合作教學法,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對古詩詞問題進行分析,提升學生詩詞學習的能力。
二、使用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散文賞析力
生活是情景化的語文,語文是文字化的生活。每一篇散文背后都是對“情”的深刻闡釋,并通過生活中瑣事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生活化的方式,開展語文教學,讓學生運用個人的體驗,詮釋語文內(nèi)容,構建與作者的共鳴點,提升學生的散文賞析能力。
例如,在講授《我與天壇》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思考:每個人的一生是完美無缺的嗎?活著的意義是什么?我們應該如何活著?與此同時,教師時時關注學生的討論動態(tài),并有意識地記錄他們在語文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在和學生的交流過程中,給教師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嬋的回答。他說:“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是完美無瑕的,都會有各自的苦惱。關于人生的意義,讓我想到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的詩句。盡管我們不是偉人,但是我們可以在各自的生活和學習中,綻放屬于自己的精彩。我認為這就是活著的意義。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會因為自己愛和愛自己的人,活得更加精彩!”
三、巧用自主探究法,增強學生詩文想象力
詩詞解讀具有較強的主觀性,任何詩詞的詮釋均不能完全反應作者的心理。因此,教師可以在詩詞教學的過程中,給與學生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間,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發(fā)散性,提升他們對詩詞品讀的想象力,獲得良好的詩詞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斷章》這首現(xiàn)代詩時,教師運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講授此部分知識,讓學生從自身的角度,從人類發(fā)展的角度,思考此部分知識,真正讓學生品味詩詞中的獨有韻味。與此同時,教師鼓勵性地對學生說:“你們要真正地從多種角度,進行分析詩詞,并訴說自己的獨特感知?!苯處熃厝∑渲幸晃粚W生的發(fā)言,進行簡要介紹。小洛說:“我特別喜歡讀歷史。這讓我聯(lián)想到讀史使人明智。每個人都互為彼此獨特的風景,在欣賞彼此的過程中,既能通過他人看到自己的優(yōu)缺點,也能通過和自己對比,觀察他們的優(yōu)缺點,從而真正在與欣賞別人的過程中,讓自己的精神境界獲得提升以及思維能力的增長!”
總而言之,在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教師應給與學生充足的探究空間,并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并提升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從中獲得獨有的感知,促進學生精神境界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姜國宏.淺談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標準[J].課程教育研究.?2017(14)
[2]? 馬瑞芬.深化改革,高效輕負——談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智庫時代.?2016(12)
[3]? 陳芳,王滌菲,孫景峰.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語文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 黑河學刊.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