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峰
【摘 要】目的:分析評價中醫(yī)辨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療效。方法:本次將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這一時段內在我院治療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80例納入研究,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觀察組給予中醫(yī)辨證治療,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結果:在治療總有效率上,觀察組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77.50%,兩組數(shù)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中醫(yī)辨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可獲得滿意療效,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中醫(yī)辨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562?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4-0044-02
慢性支氣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一種發(fā)生于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周邊的非特異性炎癥病變,患者通常連續(xù)2年及以上出現(xiàn)咳嗽、咳痰等癥狀,每年發(fā)病時間長達3個月[1]。該疾病病程進展慢,反復發(fā)作,病情進行性加重,如若不及時治療,將演變?yōu)榉螝饽[乃至肺心病、西醫(yī)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起效快,但復發(fā)率高,副作用大,無法取得理想療效。此次試驗旨在探究中醫(yī)辨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療效,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將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這一時段內在我院治療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80例納入研究,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采集患者基本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具體如下:①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最小者48歲,最大者75歲,平均年齡為(60.18±4.25)歲;②觀察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最小者48歲,最大者76歲,平均年齡為(60.54±4.12)歲。對照組和觀察組在性別、年齡分布上無顯著差異(P>0.05),滿足對比研究的條件。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遵醫(yī)囑超聲霧化吸入地塞米松、慶大霉素、糜蛋白酶,靜脈滴注阿奇霉素,連續(xù)用藥2周。
觀察組給予中醫(yī)辨證治療,具體方案為:①脾腎陽虛型。藥方組成為附片、蘇子、赤芍、桂枝、白術、澤蘭、澤瀉、桑白皮、葶藶子各12g,豬茯苓18g,益母草30g;②氣虛血瘀型。藥方組成為桔梗、桔梗各3g,白術、陳皮、杏仁、當歸、桃仁、半夏各9g,黨參、茯苓各12g,黃芪18g,炒苡仁27g;③氣陰兩虛型。藥方組成為五味子9g,麥冬、當歸、知母、貝母、清半夏、旋覆花、炙杷葉、代赭石各12g,太子參、南北沙參各18g,;④陰虛血瘀型。藥方組成為陳皮、貝母、知母、茯苓、半夏、丹皮、炙杷葉、金沸草、海浮石各9g,當歸、丹參、熟地12g;⑤肝腎陰虛型。藥方組成為膽星、酒軍各9g,枳殼、竹茹、菖蒲、郁金、茯苓、玄參、清半夏12g,生地、熟地各18g,山萸肉24g;⑥氣虛血瘀型。藥方組成為厚樸、白芥子各3g,陳皮、蒼白術、蘇子梗、清半夏、炒枳殼、炒萊菔子各9g,茯苓12g;⑦痰熱壅肺型。藥方組成為漏蘆、黃芩、連翹、桃仁、貝母、知母、杏仁、枳實、清半夏、山梔子、南沙參各9g,全瓜蔞27g。日一劑,水煎服。
1.3判定標準
治療前后,觀察患者咳嗽、咳痰、肺啰音等臨床癥狀及體征的改善情況,綜合胸片檢查結果,評價其臨床療效。具體標準為:①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顯著改善,X線胸片顯示肺部陰影消失;②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X線胸片顯示肺部陰影縮小;③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改善,X線胸片可見肺部陰影且未縮小[2]。其中,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患者總人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此次試驗獲取的基礎數(shù)據,以百分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兩組采用χ2檢驗進行對比,若P<0.05,表示兩組數(shù)據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治療總有效率上,觀察組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77.50%,兩組數(shù)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在中醫(yī)學研究角度,慢性支氣管炎屬于“咳嗽”、“痰飲”、“咳喘”、范疇,與外邪侵襲、肺失宣降、腎臟氣機逆亂相關,基于證見差異可分為脾腎陽虛型、氣虛血瘀型、氣陰兩虛型、陰虛血瘀型、肝腎陰虛型、氣虛血瘀型、痰熱壅肺型七種癥型。中醫(yī)講究辯證治療,不同癥型采用不同治療方式,以脾腎陽虛型為例,此次試驗觀察組所用藥方中,附片溫腎助陽,蘇子止咳化痰,桂枝通陽化氣,白術健脾益氣,澤蘭活血通經,桑白皮瀉肺平喘,葶藶子祛痰定喘,澤瀉、豬茯苓滲濕利水,赤芍、益母草活血祛瘀,諸藥共奏溫補脾腎、止咳平喘、滲濕利水之功效,而氣虛血瘀型所用藥方具有活血化瘀、止咳化痰功效,氣陰兩虛型所用藥方具有滋陰補氣、祛痰化瘀功功效,陰虛血瘀型所用藥方具有清熱滋陰、止咳化痰功效,肝腎陰虛型所用藥方具有補肝益腎、開竅去痰功效,氣虛血瘀型所用藥方具有補中益氣、活血祛瘀功效,痰熱壅肺型所用藥方具有清熱燥濕、止咳平喘功效[3]。
此次試驗中,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中醫(yī)辨證治療,其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50%;從中可知,中醫(yī)辨證治療方案的應用具備可行性及有效性。
綜上所述:中醫(yī)辨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可獲得滿意療效;因此,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及使用。
參考文獻
李金秀,吳德平.依據中醫(yī)子午流注理論擇時穴位貼敷護理干預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療效觀察[J].新中醫(yī),2019,51(09):278-280.
黃艷芳,徐明艷,胡志云,黃冬梅.天灸聯(lián)合扶正化痰湯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急性發(fā)作程度的影響[J].河南中醫(yī),2019,39(07):1096-1099.
魏振,袁云俠,張秀芳,康立鋒,李萌萌,劉奇.加味千金葦莖湯對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患者中醫(yī)癥狀積分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影響[J].四川中醫(yī),2019,37(07):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