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廣東·吳峻
抗疫時期,宅家亂彈,網(wǎng)上搜出《秦腔曲牌》,立馬感覺回到了故鄉(xiāng)。
40多年前,俺弄上攝影這活兒,常到農(nóng)村去采風(fēng)。過年,村子里一般都會搭起舞臺,有全本大戲,也有折子戲,歡度新春。
碎娃們不管臺上唱的是啥,只是要一個“?!?,臺前臺后胡亂竄,膽大的還從幕布后面鉆到臺前邊,盤腿一坐得意之極。舞臺上,身穿花花綠綠衣服的人一會兒哭,一會兒笑,一會兒喊叫,看臺下的觀眾,男人叼著煙,女人嗑瓜子,從舞臺上看去黑壓壓一片。
戲畢,碎娃們從戴石頭眼鏡的老漢嘴里才逮住一句話:“今兒黑的戲真嫽?!?/p>
這就是我老家農(nóng)村的過年!
在那個年代,我先熟悉的其實(shí)不是秦腔,而是京劇,由于天天聽,年年聽,八個樣板戲中的唱段隨口就能迸出個調(diào)調(diào)來。
有一年,在醫(yī)院工作的表姐在單位“獻(xiàn)演”,把《紅燈記》里的李鐵梅演的活靈活現(xiàn)。她本來不太大的眼睛,卻在高舉紅燈閃閃亮?xí)r格外大而有神。可她唱的那段我不會唱,原來她唱的是秦腔。
后來,陜西電視臺每年春節(jié)期間都錄播一臺秦腔晚會,我有空時會瞄兩眼,但不會靜靜地坐下來欣賞。
再后來,我調(diào)動工作南下,隨后把父母接到深圳居住。老爺子住的久了,提出要聽秦腔,弟妹很快從西安寄來幾盒秦腔錄音帶,隨著時間的推移,又先后買來VCD/DVD版的秦腔大戲。我始終不明白,他老人家為啥在電視里播放秦腔時,總是不看畫面,而是閉著眼睛,搖著頭,跟著節(jié)奏聽。
近年來,我每次回西安總能跟秦腔相遇。夏日的傍晚,走在老街道上,稍有一塊兒空地,就能撞見自樂班的人敲敲打打吼著秦腔。去年深秋的一天,我路過和平門外環(huán)城公園,看到一幫人在樹叢里擺放擴(kuò)音設(shè)備,隨即傳出美妙的秦腔。此情此景,我就挪不動腳步了,演唱者及周圍人陶醉的表情,令我這個定居深圳的三秦游子感慨萬千。
虎年元宵節(jié),一群老陜?nèi)嗽谏钲谙忝酆值牢幕敬钇饝蚺_,我聞訊前往。橫幅上大字書寫“深圳市秦腔團(tuán)”,演出節(jié)目有《斷橋》《秦香蓮》《表花》《探窯》《殺廟》《二進(jìn)宮》等經(jīng)典的折子戲,讓現(xiàn)場一眾老陜大飽眼福和耳福。
這次秦腔演唱會,是由深圳市秦腔團(tuán)組織,在深圳居住的陜西、甘肅、寧夏、青海籍等秦腔愛好者近百人歡聚一堂,陜西秦腔界陳新鳴、楊浩、王建林、楊友良、呂全升等老藝人到場參與演出。
在演唱會現(xiàn)場,曾經(jīng)見過和從沒見過的人,聽著秦腔都喜氣洋洋,大家相互問候也都說的是秦腔。偶爾也能聽到有人說幾句醋熘普通話,飄逸的“陜普”讓我不敢笑出聲來。老陜們在深圳湊到一起拉家常,洋溢著耳熟、樸實(shí)、親切、可愛的秦腔秦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