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關鍵詞】范本;引子;群文
21世紀是個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的世紀,需要新一代的人才,學習方式也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培養(yǎng)新一代的人才,必須有切合其特點的、符合其需要、促進其素養(yǎng)提高的相應的教育教學理念、機制、模式和方法,而閱讀便是實現(xiàn)這一切的基礎。統(tǒng)編版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認為,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教學課文,而不去著重拓展豐富學生的閱讀量,想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無法實現(xiàn)的。為此,他提出“1+x”的教學模式,倡導“海量閱讀”。
一、引子范本選擇和提煉
(一)何為“引子范本”
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范本”解釋為:可做模仿的樣本(書畫)。小學語文教學相當大程度上是一種引子范本教學,這是由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決定的。北師大教授劉錫慶指出,統(tǒng)編版教材編排的意圖,就是為了給學生的學習做示范、引領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這只是一粒種子,課本之外,還有大量可讀的知識的海洋。因此我們嘗試許發(fā)金老師主張的“課內海量閱讀”,以統(tǒng)編版教材中的課文為“引子”,把課外閱讀納入課內教學,以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生長為目標,尋找精準落實語文要素的知識屬性和素養(yǎng)屬性的可行路徑,追求激發(fā)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展開豐富的課外閱讀,讓引子范本課堂成為課外閱讀交流的引子,成為整本書(同主題課外讀物)閱讀和檢驗閱讀質量的交互平臺。引導學生從“引子”范本生發(fā),去遷移運用,鏈接多個文本,縱橫比對,建構一個課外閱讀的體系,把課外閱讀納入課內教學課程,成倍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使超文本閱讀成為可能。
(二)范本的選擇和提煉
部編版教材的一大創(chuàng)新是注重語文課堂延伸到課外,拓展學生的閱讀??v觀統(tǒng)編版教材,從低年級起就新增“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欄目,重視在學生學習伊始就激發(fā)其讀書興趣,但不是所有的部編版語文教材都適合作為引子范本。引子范本,顧名思義,為引為范。只有切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學段目標、學生學情以及年齡的課文,開發(fā)出引領群文深度閱讀議題的文本才是最適合的引子范本。而作為“1 + x”的“1”,即引子范本的選擇、提純尤為重要。引出怎樣的“x”,取決于“1”,因此,首先應當把握教材中“1”,即單篇教材的編排意圖,從“1”中析取出語文要素,從而既立好“1”,又有效引出“x”,使教材中學到的語文要素,遷移運用到“引文”中去,又使“引文”的閱讀能加固語文要素的掌握,二者相互促進。正如倪文錦教授所說:“群文閱讀即多文本閱讀……要引導學生在多文本閱讀中關注文本的語言特色、表達特點、文章結構、情意表達等,這樣使學生由讀懂一篇原文本,遷移內化到讀通一類互文本?!蹦敲醋鳛檫@引子范本的“一篇”,必在語言特點、意義建構、結構特征或寫作方法等方面有突出的特點。如:廈門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呂珈臻老師在引子范本教學展示課《刷子李》中,緊扣單元語文要素“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了解學情:《刷子李》是繼第13課《人物描寫一組》最后一課,學生已經學了動作描寫,細節(jié)描寫,明白運用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寫法。在深入解讀文本的基礎上,選擇以了解曹小三心理變化過程為重點,確定文本議題:文本運用“陡轉”突出人物特點的寫法有何妙處?并選擇《俗世奇人》中的《蘇七塊》《泥人張》《張大力》三篇文章組成群文閱讀的互文本,形成這次群文閱讀的文本群。又如福鼎市教師進修校的王小麗老師執(zhí)教的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剃頭大師》,圍繞單元語文要素,落實“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的目標,引導學生學習并內化“聯(lián)系生活理解文中難懂的句子”這一語文要素。為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閱讀思辨能力,在教學伊始就拋出思辨點:“我是不是剃頭大師”?讓學生展開思辨閱讀。同時,“我”剪發(fā)時的“嫻熟”與糟糕的剪發(fā)結果之間也形成了有趣的反轉,而“反轉”也是《調皮的日子》一書中采用較多的寫作方法。于是,以“有趣的反轉”為“引子”,引進《調皮的日子》中的《工匠》《攝影師》這些篇章的閱讀,找一找,填一填故事發(fā)生“反轉”之處,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二、建構鏈接點
學會閱讀的最佳路徑就是引導學生親歷學習過程,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在閱讀教學中,不能面面俱到,所謂“一課一得”,要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以及學生的閱讀興趣點來確定鏈接點。這個鏈接點即成為連接引子范本和群文中其他文本的橋梁。如呂珈臻老師在引子范本教學展示課《刷子李》中,抓住“引子”的切入點,建構與互文本的橋梁。課的第一版塊,運用簡潔高效的語言提煉文章的主要內容,辨析人物描寫方法。緊接著呂老師通過畫情節(jié)圖:沒有白點——有白點——洞——更加敬佩,告訴學生像這樣的描寫叫作“陡轉”。在這個版塊里呂老師根據(jù)學情,抓住課文寫作的特色,帶著學生從文章的細節(jié)描寫入手,從人物外貌、動作的描寫引出心理變化的描寫,畫《刷子李》的情節(jié)圖,從而認識“陡轉”寫法,比較有“陡轉”與沒有“陡轉”的區(qū)別,體會“陡轉”寫法的妙處。學習一種寫法,讀一篇文章是遠遠不夠的,在教畫《刷子李》情節(jié)圖的基礎上,呂老師精細選擇《俗世奇人》中的《張大力》《泥人張》《蘇七塊》三篇文章,引導學生關注陡轉部分,并運用剛學習的畫情節(jié)圖的方法表現(xiàn)陡轉的特點,進行策略學習的遷移,幫助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
三、拓展互文空間
互文空間,即互文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多元化聯(lián)系。德勒茲用植物的地下根莖無限延伸的立體空間比喻互文性的特點,那么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構建以主文本、鏈接點、互文本三位一體的根莖式的互文空間。那么,如何圍繞群文閱讀的議題拓展這個互文空間,使群文閱讀真正高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呂老師的教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在《刷子李》的第二版塊教學中,呂老師引導學生自讀感悟,并交流了《俗世奇人》中四篇文章陡轉的寫法,緊接著聚焦“除了陡轉的寫法,這四篇文章還具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引導思考討論,從而歸納出語言(天津方言)、題材(寫人)、寫法(陡轉)上的一些共同點。由此感受一組文章的寫作特色,引導學生明白感受一組文章可以從哪幾方面入手,實現(xiàn)從“一篇課文”到“一組文章”的學習遷移。本節(jié)課呂老師把課文當成引子,引導學生由一篇課文到三篇文章,再到整本書,由關注陡轉寫法入手,到概括總結出《俗世奇人》的寫作特點,層層遞進,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閱讀、思考、評鑒、交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都快速進階。教師應在教學中有效地利用引子范本價值,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以一篇帶動多篇,再帶動一本書,這樣,學生不僅能習得閱讀方法,語文素養(yǎng)也得到提高。引子范本,能有效促進群文閱讀,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