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會艷
【摘要】目的:探究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CHD)患者采取復方丹參滴丸治療的效果。方法:擇本院96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基礎治療)、研究(復方丹參滴丸治療),對比治療結局。結果:治療后,研究組血脂水平、臨床指標更優(yōu),差異顯著,P<0.05。結論:CHD患者采取復方丹參滴丸治療,臨床價值高。
【關鍵詞】復方丹參滴丸;心絞痛;血脂水平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2.211
作為一種常見的老年疾病,臨床在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CHD)患者時,多選擇采取藥物治療,具有一定的效果[1]。但由于老年患者自身抵抗力較低,免疫能力下降,且患病時間長等問題,患者常會出現(xiàn)負面情緒,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基于此,本次研究探究CHD患者采取復方丹參滴丸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擇96例CHD患者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8年11月到2019年12月。隨機分為對照、研究組,各48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見表1,具有一致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阿托伐他汀鈣片。晚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鈣片,10mg/次,每天服用1次。
研究組:復方丹參滴丸治療。單次劑量為10粒,早中晚飯后服用。
1.3 觀察指標
1.3.1觀察患者臨床指標。
1.3.2觀察患者血脂水平。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以SPSS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x2檢驗計數(shù)資料,t檢驗計量資料。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臨床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臨床指標水平相似,(P>0.05)。治療后,研究組更低,P<0.05,見表2。
2.2 血脂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臨床血脂水平相似,(P>0.05)。治療后,研究組更低,P<0.05,見表3。
3 討論
患者患有CHD的主要原因是冠狀動脈狹窄,出現(xiàn)心臟供血不足現(xiàn)象,引發(fā)心悸功能障礙,目前冠心病患者發(fā)病最主要因素為血脂異常[2]。
復方丹參滴丸中的主要成分包括三七、丹參以及冰片,可以有效擴張患者的心腦血管,并對患者冠狀動脈血流進行改善,避免患者大量聚集血小板,進一步降低患者心肌的耗氧量[3]。另外,患者在服用復方丹參滴丸后,能夠提高患者微循環(huán)功能的增強,避免自由基產(chǎn)生損傷,提高ATP酶活性。臨床在治療CHD患者時,采取中醫(yī)傳統(tǒng)治療,臨床效果較佳,可以患者及患者的負面情緒,降低患者焦慮心情,且實施中醫(yī)治療的安全性較高,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較低,特別是針對老年患者,接受度較高。
就本次研究結果分析,經(jīng)相應治療,研究組各項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可見復方丹參滴丸的應用,對CHD患者有較好臨床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服用復方丹參滴丸后,可以有效達到抗炎效果,對患者動脈粥樣斑塊的炎癥細胞起到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可以抑制患者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避免出現(xiàn)血栓。另外其還具備活血化瘀、止痛通絡的效果,其中丹參能夠對冠狀動脈進行擴張,提高血流量,從而改善患者心肌細胞的血液供應情況,從而修復患者心肌損傷情況,恢復彈性,改善舒張功能[4]。在采取復方丹參滴丸治療后,患者血小板聚集情況可以得到抑制,并降低患者的血液粘滯性,加快患者的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環(huán),治療效果較為理想,能夠降低患者回心血量,降低心肌耗氧量,能夠實現(xiàn)心肌血流重新分布,改善供血缺血的情況,對CHD患者具有重要意義[5]。
綜上所述,CHD患者采取復方丹參滴丸治療,具有高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白津宇,周靜,高峰等.盾葉冠心寧片與復方丹參滴丸治療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臨床療效比較[J].廣州醫(yī)藥, 2020, v.51(01):75-78+96.
[2]康艷生,劉靜靜,張偉等.復方丹參顆粒,復方丹參膠囊,復方丹參片與復方丹參滴丸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療效,炎性因子及氧化應激指標的影響[J].藥物評價研究,2020, v.43(02):120-125.
[3]ZHANG Hai-long,ZHAO Bao-cheng,LIU Yu-peng.復方丹參滴丸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并高脂血癥的療效及對血清 TRAIL的影響[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9, 028(003):360-364.
[4]謝生梅,韋妮娜,韋娟等.復方丹參滴丸治療冠心病合并血脂代謝異常療效及對血液黏度,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 2020, v.38(04):170-173.
[5]楊穎,王賢良,畢穎斐等.復方丹參滴丸聯(lián)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Meta分析及GRADE評價[J].中醫(yī)雜志, 2019,60(21):1815-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