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奕斐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物質生活極大地豐富,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因此,我們常常提到“第三空間”這個概念。一般而言,“第一空間”是居住空間,“第二空間”是工作或學習空間,“第三空間”則是休閑空間。
其實,學業(yè)緊張的青少年更需要“第三空間”,但很多家長還沒有意識到“第三空間”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往往在孩子繁忙的學業(yè)之下擠壓了它的存在。綜觀當下青少年的學習生活,其忙碌程度比成年人有過之而無不及,休閑似乎離他們很遙遠?;谶@種現(xiàn)狀,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之外找到一個“第三空間”,幫助孩子選擇有益身心健康的休閑活動。
“第三空間”,關乎青少年健康成長
通常來說,家長會認為我們最需要關心的是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學業(yè)成績,而對于孩子的休閑,則覺得怎么放松怎么來,怎么省力怎么來。只要不影響學習和日常生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我們看到,現(xiàn)在很多孩子除了學習,主要休閑活動就是玩網(wǎng)絡游戲、刷視頻等,缺乏創(chuàng)造性和發(fā)展性。
孩子的成長需要充足的“養(yǎng)分”。而“第三空間”對于孩子的自我認知、心智完善、特長培養(yǎng)、潛能發(fā)揮、社交能力提升等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三空間”是建立“我是誰”的基礎。青少年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發(fā)展進入了第二個飛躍期。“我到底是個怎么樣的人”“我和別人相比特別之處在哪里”,這些常常是他們在內(nèi)心問自己的問題,他們十分關心自己的個性和特點,而這是需要在“第三空間”來完成的。
“第三空間”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青少年正處在人生的花季,擁有五彩繽紛的生活,也經(jīng)歷著生活中的一些困難和挫折,這個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產(chǎn)生傷心、難過、自卑、悲觀、絕望等消極情緒。如果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第三空間”,就可以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青春期的迷茫,在遇到挫折承受巨大壓力時,就有力量掀掉壓得自己喘不過氣的“那根稻草”,而不至于深陷絕望,走到結束自己生命的境地。
“第三空間”能在無形中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舉個例子,今年九月,我的兒子剛好小升初,進入了一所新學校。一開始他十分焦慮,擔心到了新學校能不能和新同學成為朋友。因為這所學校里很多同學之前是互相認識的,而他是從另一所學校轉過來的。開學二十多天以后,他不再忐忑,因為他順利結交了一些朋友,跟他有同樣的愛好,玩同樣的游戲。其實,我們成年人回憶自己交朋友的時刻,可能也會發(fā)現(xiàn),社交空間中,我們幾乎不談學習,不談工作,常常是談一些“無聊”的事,做一些不那么有意義的事。但就是這些“無關緊要”,建立了我們和朋友之間的情感基礎。而那些“無聊”的事情通常也是我們在“第三空間”獲得的信息。
如何引導孩子創(chuàng)建自己的“第三空間”
“第三空間”的創(chuàng)建要基于興趣。興趣愛好,是個人發(fā)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蛟S在成長早期,我們并沒有意識到興趣愛好的重要性,但在長期發(fā)展中,它們會變得特別重要。比如孩子很喜歡彈鋼琴,鋼琴就能發(fā)展成為孩子的“第三空間”。當他掌握了嫻熟的彈奏技巧之后,就可以向周圍的朋友展示自己的才藝,也可以使自己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世界里。但如果孩子不喜歡彈鋼琴,這就不能成為他的“第三空間”,因為那不是他愿意與人交流的東西,而是被迫學習的。
因此,引導孩子創(chuàng)建自己的“第三空間”時,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找到自己喜歡并津津樂道的東西。這些愛好可能在家長眼中沒有什么意義,比如看漫畫、在本子上隨意涂鴉甚至吃零食。這些“難登大雅之堂”的興趣愛好在發(fā)展過程中可能還會因占用了寶貴的學習時間而遭到家長的反對。“你天天涂涂畫畫,以后又不能賣畫賺錢”是家長常常會發(fā)出的牢騷。但據(jù)我了解,許多有名的插畫師,也未必是科班出身,反而是因為他們在早期找到了自己的愛好,并憑著長年的喜愛與堅持積累下來的結果。而且對于孩子來說,這種“糾正”,不僅會打壓他們這一項愛好,還會導致他們對其他事物也一并失去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聆聽孩子的分享,比如他是在畫什么、他什么時候畫的、又是在什么樣的心情下畫的。這樣,孩子也可以有機會組織好語言,講給別人聽,讓別人知道他的愛好,從而在團體中展現(xiàn)自己的特點。
此外,家長還要為孩子提供一些必要的引導,讓這些愛好變得更具有價值。還是以涂鴉為例,當孩子拿出作品與你分享時,家長要注意發(fā)掘孩子的特點,他是更擅長用畫面講故事,還是更重視畫作的精美程度,或是頗具創(chuàng)意,常有一些腦洞大開的奇妙想法。而且,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共同進行一些藝術創(chuàng)作,這些都能給孩子莫大的鼓舞。
當然,也可能有不少家長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孩子一開始興致滿滿地想去學一些東西,結果學了一段時間后,就不怎么感興趣了。這可能是一些外部原因,比如沒有得到足夠的成就感,或者受到了打擊。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孩子遇到了“瓶頸期”,這時,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從其他方向吸收更多知識,拓寬思路后,再回來學習。
用游戲化的方式創(chuàng)建家庭的“第三空間”
除了通過看見孩子的愛好,引領孩子自己創(chuàng)建自己的“第三空間”,我還提倡用游戲化的方式,創(chuàng)建家庭的“第三空間”。在我看來,要讓孩子的心智得以完善成長,必須要保持快樂的家庭關系,為孩子創(chuàng)造獨立思考的條件。
家庭“第三空間”帶來的不是某個單項能力的提升,而是綜合素養(yǎng)與社交能力的提升。游戲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和成就感,而家庭游戲更是幫助家長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的媒介。孩子在合作或者競爭中,跨越一個又一個障礙,獲得能力的提升。而且,在游戲過程中還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出乎意料的狀況,這又鍛煉了孩子隨機應變的能力。
我的家庭成員就經(jīng)常一起玩游戲,比如橋牌、桌游,還有我自己研發(fā)的“能量逗”卡牌游戲?,F(xiàn)在我的兒子已經(jīng)儼然成了一個玩桌游的小專家,知道如何處理各種各樣的情況,也具備了指導和調(diào)控全場的能力。當他招待朋友到家里玩的時候,他就可以帶著大家一起玩。這個過程,培養(yǎng)了他的自信心及一定的社交能力。
總之,“第三空間”承載著休閑教育的功能,滋養(yǎng)著孩子內(nèi)在生命的成長,有助于青少年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成熟,使他們的生命豐盈起來,從而成為人性意義上真正優(yōu)秀的人。
(作者系復旦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責任編輯: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