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威 王志中
[摘要] 目的 探討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健康賦權水平現(xiàn)狀及與醫(yī)學應對方式的相關性。 方法 采用方便抽樣法,應用老年慢性病健康賦權量表及醫(yī)學應對方式問卷,于2019年3—7月抽取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老年科心血管組住院治療的233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進行調(diào)查。 結果 與全國常模比較,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面對、回避維度評分降低,屈服維度評分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健康賦權評分為(3.422±0.364)分。面對與獲取支持、增長知識、參與治療、重建自我和健康賦權總分呈顯著正相關(P < 0.01),回避與增長知識呈負相關、與重建自我呈正相關(P < 0.05),屈服與責任信念、獲取支持、增長知識、參與治療、重建自我和健康賦權總分呈負相關(P < 0.05或P < 0.01)。增長知識、參與治療是健康賦權影響疾病面對應對的主要因子,責任信念和重建自我是健康賦權影響屈服應對的主要因子。 結論 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健康賦權水平影響其醫(yī)學應對方式。醫(yī)護人員可以通過提升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健康賦權水平,促進其對疾病的積極應對,改善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
[關鍵詞] 健康賦權;老年心血管病;應對方式;相關研究
[中圖分類號] R54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3-7210(2020)09(b)-003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ealth empowerment and medical coping styl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hospital. Methods Convenient sampling method, the elderly chronic disease health empowerment scale and medical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From March to July 2019, 233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ere selected and surveyed from the cardiovascular group of Geriatrics Department of the Secon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Results Compared with national norm, the scores of facing and avoiding dimensions of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ere lower, and the scores of yielding dimension were higher,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Health empowerment scor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as (3.422±0.364) scores. Facing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of support, knowledge growth, treatment participation, self reconstruction and health empowerment total score (P < 0.01). Avoiding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knowledge growth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lf reconstruction (P < 0.05).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urrender and responsibility belief, support, knowledge growth, treatment participation, self reconstruction and health empowerment total score (P < 0.05 or P < 0.01). Knowledge growth and treatment participation were the main factors of health empowerment influencing disease coping, and responsibility belief and self reconstruction were the main factors of health empowerment influencing yield coping. Conclusion Health empowerment level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ffects the choice of medical coping style. Medical staff can improve the self-health management and promote positive response to the diseas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y improving their health empowerment level.
[Key words] Health empowerment; Elderly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oping style; Correlation study
心血管疾病作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下簡稱“慢性病”)四大主要類型之一,是我國引起死亡人數(shù)最多的慢性病,其患病率處于持續(xù)上升階段[1],在老齡化快速發(fā)展背景下,為患者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身心和經(jīng)濟負擔。基于其病程長、花費多、難治愈的臨床特點及長期性的治療策略,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及與醫(yī)護人員的協(xié)作在病情發(fā)展和治療恢復中尤為重要。《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guī)劃(2017-2025年)》亦強調(diào)個人健康責任[2]。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將賦權定義為增強個體和社區(qū)對其健康相關行為作為控制的過程[3],患者賦權有助于其健康決策能力、疾病管理信心和健康責任感的增強[4-5]。應對是影響應激反應結果的重要中間變量[6],對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產(chǎn)生影響。積極有效的應對方式對疾病轉歸有促進作用[7]。本研究對233例住院治療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健康賦權水平及醫(yī)學應對方式進行調(diào)查,并探討兩者間的關系,以期為提高患者健康管理能力和醫(yī)護人員健康教育和干預實踐工作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法,于2019年3—7月抽取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老年科心血管組住院治療的233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進行調(diào)查。納入標準:年齡≥60歲;入院主要診斷屬于心血管病,依據(jù)沈衛(wèi)峰等[8]的心血管病診療標準,納入的疾病范疇為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臟病、風濕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ü谛牟。⒏哐獕?、心律失常等;意識清晰,能正常溝通者;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嚴重視聽力障礙者;認知障礙;精神意識障礙無法交流者。233例患者平均年齡(70.4±9.1)歲;子女數(shù)量0~8個,平均(2.4±1.3)個;男121例,占51.9%,女112例,占48.1%。居住地為城市的151例,占64.8%,鄉(xiāng)鎮(zhèn)82例,占35.2%;月收入≤1000元28例(12%),>1000~3000元73例(31.3%),>3000~5000元88例(37.8%),>5000元44例(18.9%);診斷的慢性病數(shù)目1~5種,平均(2.3±1.0)種;住院次數(shù)1~15次,平均(2.8±2.4)次;主要的醫(yī)療決策者:本人172例(73.8%),配偶8例(3.4%),子女48例(20.6%),其他5例(2.1%);患病時長:≤1年24例(10.3%),>1~5年62例(26.6%),>5~10年52例(22.3%),>10年95例(40.8%)。
1.2 研究方法
1.2.1 調(diào)查工具
1.2.1.1 人口社會學及疾病相關資料 ?研究者自行設計人口社會學及疾病相關資料調(diào)查表,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居住地、平均月收入、收入來源、文化程度、職業(yè)、婚姻狀況、子女數(shù)量、日常居住方式。疾病相關情況包括確診的慢性病數(shù)目、患病時長、住院次數(shù)、主要的疾病照護者、主要的醫(yī)療決策者、醫(yī)藥費支付方式。
1.2.1.2 醫(yī)學應對方式量表 ?采用由Feifel等[9]編制、經(jīng)沈曉紅等[6]修訂的中文版醫(yī)學應對方式問卷進行評分,共20個條目,1~4級計分。該問卷分為“面對”“回避”“屈服”3個維度。某維度評分越高表示更傾向于選擇該應對方式。本研究3個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分別為0.726、0.687、0.848。
1.2.1.3 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賦權量表 ?采用由楊陽等[10]研制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賦權量表,包括責任信念、獲取支持、增長知識、參與治療、重建自我5個維度,共26個條目,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中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22,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611~0.755。采用自評形式和Likert 5級計分法,得分越高,表明老年患者對該條目越認同。
1.2.2 資料收集與錄入
依據(jù)納排標準確定研究對象后,向患者說明本調(diào)查的目的、方法及意義,征得其同意后,發(fā)放問卷。由于調(diào)查對象為老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視力下降,部分調(diào)查由研究者口述,同時根據(jù)患者的回答代為填寫。問卷收回后進行統(tǒng)一編碼,數(shù)據(jù)采取雙錄法,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核對更正。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240份,最終回收有效問卷233份,有效回收率為97%。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變量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醫(yī)學應對方式與健康賦權評分
與全國常模[6]比較,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面對、回避維度評分降低,屈服維度評分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颊呓】蒂x權評分為(3.422±0.364)分。各維度得分情況:責任信念(3.849±0.386)分,獲取支持(3.526±0.437)分,增長知識(3.179±0.579)分,參與治療(3.228±0.588)分,重建自我(3.330±0.615)分。其中,得分最高的責任信念維度下,條目“我有責任照顧自己”得分最高為(4.017±0.245)分;得分最低的增長知識維度下,條目“我知道疾病產(chǎn)生的原因”得分最低為(2.768±0.946)分。
2.2 醫(yī)學應對方式與健康賦權相關分析結果
2.2.1 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
面對與獲取支持、增長知識、參與治療、重建自我和健康賦權總分呈顯著正相關(P < 0.01),回避與增長知識呈負相關、與重建自我呈正相關(P < 0.05),屈服與責任信念、獲取支持、增長知識、參與治療、重建自我和健康賦權總分呈負相關(P < 0.05或P < 0.01)。見表2。
2.2.2 醫(yī)學應對方式與健康賦權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以醫(yī)學應對方式各維度為應變量,以與其顯著相關的健康賦權各維度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驗水準為0.05。增長知識和參與治療進入健康賦權影響面對應對方式的回歸方程,共可以解釋其變化的35.7%。責任信念和重建自我進入健康賦權影響屈服應對方式的回歸方程,共可以解釋其變化的28.5%。見表3。
3 討論
3.1 健康賦權總體水平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我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健康賦權處于中等水平。其中,責任信念維度得分最高?!拔矣胸熑握疹欁约骸睏l目得分最高,“我有信心照顧親人”條目得分最低,與楊陽等[11]調(diào)查結果一致。這表示患者的自我照護責任意識較強,但可能由于患病以及身體退行性變化帶來的自我效能感低,對照顧親人的信心不足。增長知識維度得分較低,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較低,與周秀鸞等[12]和魏麗霞[13]的研究結果一致。掌握疾病知識是患者通過自身行動控制疾病的前提[14]。條目得分情況顯示,老年患者雖然積極獲取知識,但是對疾病發(fā)生、發(fā)展機制了解欠缺。這啟示醫(yī)護人員在進行健康教育時,要更多補充該項內(nèi)容。
獲取支持維度顯示患者更多得到家人的支持,而團體活動參與度低。有研究者將賦權教育與家庭支持相結合,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質量[15-16]。因此,應肯定家庭成員對老年患者健康管理的支持作用,在此基礎上,鼓勵患者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參加健康知識講座、健康宣教等團體活動。
參與治療維度,患者積極預防和控制疾病,但在飲食健康管理較少。原因可能是飲食習慣長期形成,尤其對于老年患者,不良飲食習慣轉變困難,也有些患者認為飲食對于疾病控制影響不大。重建自我維度可見,患者對于目前生活感到滿意,但在處理患病帶來的負面情緒評分較低。杜青[17]研究指出,讓患者意識到不良情緒的阻礙作用,幫助其學習自我調(diào)控的方法,對疾病的控制效果有顯著提高。因而醫(yī)護人員在健康教育中對待有需要的患者可進行情緒調(diào)整策略的指導,提高其應對疾病的信心。
3.2 健康賦權與應對方式的關系
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健康賦權水平與面對呈正相關,與屈服呈負相關。增長知識是健康賦權影響面對應對方式的主要因子,與朱敏[18]的研究結果一致。另外,一項針對血液透析患者的研究顯示,加強對患者疾病知識的健康教育,引導其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進而可以提高其治療依從性[19]。疾病知識的提高是患者應對策略改變的重要影響因素[20]。對疾病和自我身體健康狀況了解的老年患者,可能更易客觀地看待疾病,從而更好地接受患病現(xiàn)實。健康賦權中參與治療維度對面對應對有正向預測作用,與李玉[21]的研究結果一致。患者參與治療是全球衛(wèi)生保健領域的發(fā)展趨勢,其中治療決策輔助通過提高患者疾病治療知識和決策準備來緩解其焦慮情緒,促進患者獲得疾病的掌控感及自我成長[21]。在認識疾病基礎上,對疾病容易形成自己的看法,在治療方案制訂和實施過程中參與度較高,因而更傾向于面對疾病。責任信念是健康賦權影響屈服應對方式的主要因子。一項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對照研究顯示,健康信念模式應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可改善患者對疾病的應對方式[22]。相反地,對疾病和自身健康責任信念弱化,在住院治療過程中會更多依賴醫(yī)護和照護者,可能導致治療用藥的依從性低,可能更容易對疾病治療喪失信心。重建自我維度對屈服應對方式有負向預測作用,與何曉玲等[23]的研究結果一致。老年患者由于生理退行性變化和患病帶來的自我效能感降低。住院作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生活的應激事件,其采取的疾病應對方式對疾病的治療恢復有重要影響?!懊鎸Α痹谠S多應激情況下是一種積極的應對方式,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而“屈服”是一種增加患者心理壓力的消極應對方式[24]。健康賦權可以通過鼓勵患者獲取疾病知識和參與治療,利用患者的個體應對資源,實現(xiàn)對疾病的積極應對;同時強調(diào)其健康責任和應對疾病的信心,避免患者對疾病屈服。
綜上所述,健康賦權的核心在于激發(fā)患者潛能,為其實現(xiàn)自我健康管理提供內(nèi)在信念和動力。當前養(yǎng)老與醫(yī)療資源相對不足,老年患者健康賦權利于減輕家庭與社會負擔,通過尊重和鼓勵患者醫(yī)療選擇與決策,亦可順應其自助自理的精神訴求。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健康賦權水平受多因素影響,與醫(yī)學應對方式存在相關性。醫(yī)護人員可從疾病知識教育和鼓勵參與治療兩個方面提高患者健康賦權水平,促進患者對疾病的積極應對。
[參考文獻]
[1] ?陳偉偉,高潤霖,劉力生,等.《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概要[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8, 33(1):1-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guī)劃(2017-2025年)[J].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2017,24(11):6-11.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ealth promotion glossary[EB/OL].[2014-11-25].http://www.who.int/healthpromotion/about/HPR%20Glossary%201998.pdf.
[4] ?Rodwell CM. 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empowerment [J].J Adv Nurs,1996,23(2):305-313.
[5] ?Mok E,Martinson I. Empowerment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cancer through self-help groups in Hong Kong [J]. Cancer Nurs,2000,23(3):206-213.
[6] ?沈曉紅,姜乾金.醫(yī)學應對方式問卷中文版701例測試報告[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00,9(1):18-20.
[7] ?何春秀,郝桂榮,張會君,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醫(yī)學應對方式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18(5):525-529.
[8] ?沈衛(wèi)峰,貝政平.心血管病診療標準[M].上海:上??茖W普及出版社,2013:1-520.
[9] ?Feifel H,Strack S,Nagy T. Coping strategies and associated features of medically ill patients [J]. Psychosom Med,1987,49(6):616-625.
[10] ?楊陽,曾鐵英,趙梅珍.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賦權量表的研制及信效度檢驗[J].護理學雜志,2017,32(17):20-24.
[11] ?楊陽,曾鐵英.老年慢性病病人健康賦權水平及其影響因素[J].護理研究,2019,33(2):36-40.
[12] ?周秀鸞,楊秀菊.住院冠心病患者健康知識水平的調(diào)查分析[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21(11):37-39.
[13] ?魏麗霞.住院患者高血壓知識認知程度的調(diào)查分析[J].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2014,46(4):455-456.
[14] ?李小妹.護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293.
[15] ?候寶霞,戴莉敏,劉媛,等.授權教育結合家庭支持在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 29(8):969-970.
[16] ?程雪花,全美玲,馮瑞珍,等.團隊式授權教育配合家庭支持對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5,30(10):91-93.
[17] ?杜青.健康信念模式在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2):32-33.
[18] ?朱敏.糖尿病患者慢性并發(fā)癥篩查依從性與自我護理能力及應對方式的相關性[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8, 25(12):19-22.
[19] ?翁慧雯,張國娟,藍玉泓,等.健康素養(yǎng)、特質應對方式對血液透析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19,20(3):235-237.
[20] ?王愛華,孫宏偉,王艷郁,等.教育管理對哮喘患者疾病知識及應對策略的影響[J].中華護理教育,2009,6(7):314-316.
[21] ?李玉.早期原發(fā)性肝癌患者治療決策輔助方案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2017:3.
[22] ?劉錦凱,裘秀月.健康信念模式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護理、自我感受負擔及應對方式的影響[J].工業(yè)衛(wèi)生與職業(yè)病,2018,44(6):462-464,467.
[23] ?何曉玲,徐錦江,鄒凌云,等.乳腺癌患者術后自我效能、應對方式及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醫(yī)學與哲學,2014,35(2):71-73,79.
[24] ?姜乾金,黃麗,盧抗生,等.心理應激:應對的分類與心身健康[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3(4):145-147.
(收稿日期:201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