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華玲
【關鍵詞】重癥腦外傷;預見性護理;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評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203-01
重癥腦外傷(Severe head trauma)是由于外力造成的嚴重腦損傷疾病。針對重癥腦外傷,臨床多采用手術方法治療,以控制疾病。但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重癥腦外傷手術患者術后護理不當,易增加下肢靜脈血栓、水腫、褥瘡等并發(fā)癥,影響神經功能康復,嚴重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因此,我院選擇72例重癥腦外傷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以常規(guī)護理為對照,評價重癥腦外傷手術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的效果及對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評分的影響價值。
1.1資料
納入重癥腦外傷手術患者72例為研究對象,患者就診時間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72例重癥腦外傷手術患者根據護理措施的不同分為護理Ⅰ組和護理Ⅱ組。護理Ⅰ組中,患者36名,男性20名,女性16名,58歲到77歲,平均(69.14±4.24)歲。護理Ⅱ組中,患者36名,男性19名,女性17名,59歲到79歲之間,平均年齡(69.09±4.21)歲。護理Ⅰ組和護理Ⅱ組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研究。
1.2方法
針對護理Ⅰ組(36例)實施常規(guī)護理,針對護理Ⅱ組(36例)實施預見性護理。(1)成立預見性護理小組。擇優(yōu)選取科室重癥腦外傷手術護理經驗豐富的臨床護理人員成立預見性護理小組,負責預見性護理措施的制定以及NIHSS評分的評估。(2)術后早期預見性護理。臨床護理人員定時查房,檢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為患者進行翻身、下肢按摩等護理,評估患者的運動能力及肌張力,叮囑患者勤加練習翻身、坐起等動作。針對病情穩(wěn)定的患者,逐步開展踝關節(jié)、髖關節(jié)以及膝關節(jié)康復訓練,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指導患者進行站立行走訓練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訓練。(3)神經功能康復護理。臨床護理人員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社會能力,給予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早日康復的信心,避免不良因素對神經功能的影響。
1.3評價指標
(1)評價2組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評分。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評分范圍總分42分。若評分越高,代表神經功能缺損越厲害。
(2)評價2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并發(fā)癥包括下肢靜脈血栓、水腫、褥瘡。
1.4數據分析
采用SPSS 22.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卡方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
2.1評價2組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評分
護理前,護理Ⅰ組和護理Ⅱ組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評分經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護理Ⅱ組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評分(6.14±0.15)分,明顯低于護理Ⅰ組(p<0.05)。見表1。
2.2評價2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
護理后,護理Ⅱ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5.56%分,明顯低于護理Ⅰ組(p<0.05)。見表2。
針對重癥腦外傷患者,臨床多采用手術治療方法,以糾正高顱內壓狀態(tài),維持正常的生命體征。同時鑒于重癥腦外傷術后易并發(fā)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應重視預見性護理服務工作,以控制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加快神經功能恢復,改善預后。
預見性護理是一種通過提前采取措施進行干預,以控制的不良狀況的發(fā)生的新型護理模式,符合現代快速康復護理理念。具體而言,一方面,通過成立預見性護理小組,能夠對患者的神經功能、身體機能進行早期準確的判斷,為患者提供專業(yè)化、優(yōu)質化的護理服務;另一方面,通過術后早期預見性護理,改善下肢靜脈微循環(huán),避免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加快康復進程;其三,通過神經功能康復護理,避免不良生理、心理因素對神經功能的影響。本研究顯示,采用預見性護理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評分、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p<0.05),證明預見性護理的臨床護理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重癥腦外傷手術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的效果及對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評分的影響價值顯著,可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