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陽陽
80 年代中期,文壇上出現了以探討形式、顛覆敘事邏輯和反叛傳統(tǒng)文學觀、回歸文學本體的諸多作家和作品。他們以虛構為利器,高舉形式主義旗幟,撕裂了沉寂多年的中國文壇。然而,伴隨著90 年代市場化的沖擊,先鋒思潮式微之后,作家們紛紛轉型,或調整敘事風格,或寄身于學院歸隱,或通過一些新特征的作品完成華麗的轉身。而在這些喧嘩塵埃落定之后,皖籍作家潘軍為先鋒小說開辟了一條具有新的“審美高度”的新路,他以對城市生存的體認切入當下現實的小說,放棄了先鋒文學對于形式技巧的過度迷戀模式,轉而追求一種樸素的與當下日常生活同步而行的敘事方式。
李吉非在《現在的寫城市的潘軍》中說到:“這是一位很適合去解讀城市的小說家,作為一種文學現象,某種意義上是隱性的城市風格與顯性城市敘事合二為一的產物。”城市帶給潘軍太多的記憶與感觸,他的小說也絕大多數選擇城市作為背景,在??跉w來之后,有著豐富經商經歷和城市生活閱歷的潘軍,更是將“書寫城市”作為寫作的主旋律,他以一個“陌生人”的身份潛入城市,以心照心的、城市人對城市人的敘事,透過都市紛繁錯雜的表象背后準確地把握和解讀現代城市人的內心世界。
中篇小說《合同婚姻》正是一篇透視城市生活、解讀現代都市男女愛情婚姻的代表作。小說所敘述的故事屬于隱喻層面的現代城市人的婚姻糾葛。男主人公中文系的蘇秦與女主人公外語系的李小冬因省里的一次文藝匯演相遇相戀,兩個優(yōu)秀的人看起來很般配,卻在幾年輾轉之后優(yōu)雅而平靜的結束了婚姻回到獨身狀態(tài),各自尋覓肉欲上或精神上的快感。蘇秦抱著“不主動、不負責、不拒絕”類似于游戲的愛情態(tài)度游刃有余的同女性們周旋,與李小冬也是藕斷絲連,甚至還在一套房里住過一陣子,并未出現傳統(tǒng)“中國式離婚”下怒目而睜、老死不相往來的敵對狀態(tài)。南下經商闖蕩之后,蘇秦帶著一筆意外的橫財來到北京扎根,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北京的街頭他遇到了曾經的同事,離異的風韻女人陳娟,兩人火速點燃了激情,由戀愛直接同居起來,盡管他們相處的和諧融洽,陳娟也完全符合蘇秦對女性的審美要求,“看著順眼,聊著開心,睡著舒服”,但由于婚姻曾帶給他們的心理障礙亦或者自身的矛盾情緒,他們的關系也只停留在同居過小日子的階段。直到一天,陳娟受同事顧菲菲的啟發(fā),突然萌發(fā)了生一個合法孩子的想法,正式向蘇秦提出了結婚的要求。種種原因之下,兩人沒有結婚而是選擇了以“一紙合同”約束的方式開始了為期一年的合同婚姻,其中從概念、經濟、稱呼到理賠和生育都做了詳細的計劃,最后還一致約定,在合約期滿,雙方有選擇終止和續(xù)約的權利。一切看起來都似乎合情合理,但由于前妻李小冬的介入,這一紙合同在進行200 多天的時候出現了問題,李小冬在家鄉(xiāng)犁城因滑旱冰摔傷了腿住進了醫(yī)院,蘇秦不顧陳娟的反對執(zhí)意要去照顧前妻,而當他做完一切重新回到與陳娟的“愛巢”時,卻發(fā)現桌子上散落了99 片玫瑰花瓣,這個數字與他們最后的合同時期相吻合,還有100 天他們的合約婚姻就到期了,究竟是續(xù)簽還是終止?他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困惑,最后,作者只寫到又一片枯萎的花瓣在蘇秦眼前落下了,也未曾給予一個明確的答案。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城市就像是“圍城”,城市里的人既享受著城市現代文明帶來的物質和便利,也苦惱于城市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之下所帶來的精神緊張、人格壓抑以及人被物化甚至異化的種種弊端。這篇小說的筆觸所觸及的正是現代城市的前沿地帶,他敏銳地將視線聚焦到了變化轉型中的城市和城市人的生存狀態(tài),借助兩性關系與婚姻生活這樣一場貌似“游戲”的“合同婚姻”,把讀者引入城市的隱性深處,零距離地來窺探現代城市人陷入情感困境的“私生活”。這些充斥著“一夜情”、“外遇”、“情人” 等種種非法情感填充的無聊空虛,所隱藏的不僅有現代都市人的情欲錯亂與精神危機,更是社會轉型后現代城市人的價值觀與一個鋼筋水泥構筑的新世界里有聲和無聲、有形和無形的碰撞,它所反映的正是新一代城市人在傳統(tǒng)婚姻面前無所適從之下的叛離,他們像是富有斗爭精神的反抗者,舍棄了無味的婚姻,帶著不屈與倔強從一個城市轉移到另一個城市,不屈服于世俗社會,城市不僅成了他們生命的載體,成了他們抵御和承受婚姻情感傷害的遁甲,也是他們內心逃避現實追求自由的樂園,他們渴望城市的開放能容納他們獵奇新鮮的欲望,能淹沒他們放縱的空想,他們不斷地尋求自救,尋覓一種新的活法保護自己,避免受到婚姻的傷害,而這種通過契約形式締結的荒謬婚姻,不僅是對合法婚姻的褻瀆,也是對于傳統(tǒng)道德的一種輕視和叛逆,這種有意義而無結果的嘗試,讓這些“反抗”的城市人重新陷入了自織的另一張復雜的巨網。都市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并沒有通過一紙合同就能消解,但人對于城市的依賴幾乎超越了對婚姻和情感的依賴,成為現代城市人的一種風尚。
潘軍說過:“我小說里所描寫的就是一種精神苦難,就是一個男人一生幾十年的精神磨難?!敝袊且粋€延續(xù)幾千年集體主義傳統(tǒng)的群體性社會,20 世紀80 年代,外國文學思潮相繼被介紹到中國來,弗洛伊德將社會發(fā)展的原動力歸結于性,認為應當從性、從個人的角度去闡釋一切;薩特的存在主義標舉對自由的追求,強調“自我”的存在是存在的核心,文學開始不斷向“個體”和“自我”傾斜。90 年代的后現代寫作觀提倡群體話語向個人話語的扭轉,使作家們清醒地認識到:寫作是個人的事。除了敘述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主義之外還可描繪各種邊緣性的內容,其中就包括個體取代集體這種新的敘事景觀。因此,在政治意識形態(tài)逐漸淡薄的時代,人們也紛紛將目光從歷史際遇轉向個人空間,作家們也開始推崇多元化、個人化敘事的書寫。一直以來,男性始終處于社會主流文化中心,文化的傳統(tǒng)規(guī)約了他們的話語方式,大多數男性作家的小說都側重于對民族歷史文化的關注而忽視自身的性別敘事和個人體驗。潘軍卻側重于通過對個體的生命的體驗來描述客觀意義上的一些生活現狀,他以一個男性的視角去講述故事,充滿著男性的思考、自白以及男性的自我想象,《合同婚約》也正是從男性的立場出發(fā)對婚姻和愛情進行探討,希望能在普遍受到質疑的人性中展現出男性復雜而又溫情的一面。
蘇秦這個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既不同于以往的浪子形象,也決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正統(tǒng)男人,他是漂泊在都市的新市民知識分子,但骨子里仍是個受過正統(tǒng)教育的文化人,因襲了中國封建文人的一些劣根性,但也承繼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與女性的交往中,從開始的擇偶要求“通情達理,秀外慧中”到擴大后的“看著順眼、聊著開心、睡著舒服”,從起初的不想要孩子到父母逼迫后的答應生養(yǎng),都顯示出了這個新時代的知識分子在婚戀場上對傳統(tǒng)觀念的一種背叛和最后無奈被傳統(tǒng)文化征服的窘狀。他習慣性地自以為是,有著男性應據主導地位的天生優(yōu)越感,既享受著與女性們的肉欲之歡卻不愿意承擔任何的責任。在他的觀念里,物質豐裕的時代,男女們都渴求情感的豐富和肉欲的自由,不應該受道德和情感的束縛。而在前妻受傷之后,他又宣稱:“只要這個女人還沒有被別的男人接過去,她就還歸我管。”我們無法去揣測這句話背后所想表達的真實思想,也不能用“負責”或者“濫情”去定義蘇秦對前妻的錯位關心,但這句話卻很符合傳統(tǒng)觀念里“一日夫妻百日恩”的情調,作者在這里也塑造了一個矛盾的男人形象,如果他真愛前妻,又為何選擇離婚??此七@個男人在貪婪地享受著多情,但承受迫害最重的卻也是這個男人,兩個女人都維系在他的情感支柱上,他卻做不到“魚”與“熊掌”都兼得,前妻最終沒有回頭,陳娟的“合同”也沒有善終,他在兩個女人的左右拉扯中一無所獲。
誠然,在市場原則和契約意識滲透之下的生活領域,崇尚理性、自由和等價的交換無錯,但是感情婚戀也全適應于此嗎?作者正是站在男性的視角寫出了男人在現代都市社會的困惑,男人猶如從大地里掙脫的樹苗,向著自由空間生長,在經歷了數載風雨驕陽的磨洗之后,卻又以種子和落葉回歸了大地母親。他們不像是對傳統(tǒng)的決裂,反而是像一只倦飛的歸鳥對家園時空和世事變更產生了疏離感,最終不知何去何從。當情感責任與自由之間的沖突無法解決時,他在婚戀場上的掙扎與嘗試,只是換來了一種不倫不類、不明不白的生存狀態(tài),并沒有獲得一個滿意的答案,這種尷尬的合同也正是現代生活的一個縮影,企圖超出倫理和法律的束縛,掙脫制度化生存而進行的叛逆和突破,終究只是一張廢紙,一場碎夢。
這部運用了了以心照心、城市人對城市人的敘事,刻畫了當代人在情感現實上的焦灼與困惑,揭示了當代知識分子既要兩情相悅又要保持個性自由的矛盾處境,并由此對人類婚姻制度的合理性與愛情觀的現代性進行深刻的反思?!逗贤橐觥返臅充N不是對大眾的媚俗迎合,而是抹平了雅俗鴻溝,在更深的角度上表現了最現代的思想,探究了人性的深層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