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穎
摘 要:當前,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結合已成為教育發(fā)展的趨勢。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借時代發(fā)展之力,融科技之能,建立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能夠帶著較強的探究欲參與到閱讀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可以主動暢游在閱讀之海中,享受自主“捕魚”的樂趣。因此,教師應善于借助信息技術打造教學新常態(tài),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帶給學生更為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語文素養(yǎng)。本文基于筆者教學經(jīng)驗,就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幾點看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新《課標》明確指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文課程的變革和發(fā)展?!庇纱丝梢姡畔⒓夹g在優(yōu)化語文閱讀教學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為小學語文閱讀注入新的血液,讓閱讀教學散發(fā)活力,促使學生帶著較高的興趣積極主動參與到閱讀活動中,真正落實“以生為主”。這充分體現(xiàn)了大語文教學觀,助力教師,推動語文閱讀教學逐步向前發(fā)展。
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將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深度融合,為閱讀找到新的發(fā)展途徑,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照亮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之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借助信息技術開展閱讀教學呢?
一、山重水復疑無路
語文作為小學教育中實踐性極強的一科,對教師有著很高的要求。但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依然沿用陳舊、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師“以我為尊”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課堂成為“一言堂”,看似學生聽話、管理優(yōu)秀,其背后卻是以壓制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個性化發(fā)展為代價的“令人滿意”的教學。
這樣做的后果往往是舊的知識在學生腦海中尚未建立起來,而新的知識已鋪天蓋地涌來,長此以往,教師會將學生訓練成為“牽線木偶”,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偶有思考,也是在教師不斷的提示下說出的所謂標準答案。這顯然違背了新課改和大語文觀的觀念,束縛了學生的發(fā)展。
隨著新課程改革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深入人心,從而為解開這樣的“困頓之局”提供了契機。
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心懷大語文觀,摒棄傳統(tǒng)“注入式”的教育方式,借助信息技術打造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模式,真正落實“以生為主”,重新燃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欲望,讓學生學會“捕魚之法”,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欣賞能力、表達能力以及運用能力,學生會積極配合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或目標,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和技能,在提高語文水平的同時,構建起新型師生關系,為今后的“親其師,信其道”打下基礎。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學生可以達到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從而讓教學走出“無路”的狀態(tài),逐步走向“柳暗花明”。
二、淡妝濃抹貴相宜
大語文觀下的閱讀課堂需要教師打破固定的模式,進行靈活教學,從而有效改變課堂結構,提出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策略,讓學生有實踐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這就需要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基于教學內(nèi)容,依據(jù)課堂實際,構建教學新結構和新模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地、主動地、有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閱讀,進而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1.讓“以學定教”成為閱讀教學的常態(tài)
傳統(tǒng)教學往往是“以教定學”為主,學生沒有自主學生的空間。為轉變這個情況,教師需要以學生的閱讀情況為基點,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閱讀水平、閱讀能力以及興趣愛好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以及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好地開展閱讀學習活動,以達到教學目的。
比如,在教《狼牙山五壯士》前,為了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筆者讓學生進行“先學”活動,即進行相應的預習互動。筆者要求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查閱抗戰(zhàn)時期的資料,并帶著感情去閱讀、理解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了解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跡。在接下來的教學中,筆者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著重為學生解決他們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同時,筆者利用視頻導入,讓學生觀看與“狼牙山五壯士”有關的視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除此之外,筆者還利用白板的豐富功能,抓住描寫五壯士痛殲敵人、英勇跳崖的動作和神態(tài)描寫的語句,幫助學生集中突破重難點問題,感受五壯士偉大的犧牲精神以及忠于黨和人民的崇高品質,感受愛國主義的情懷。
2.讓“以生為本”成為閱讀教學的宗旨
在大語文觀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遵循“以生為本”的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尊重學生的話語權,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參與到閱讀學習和互動中,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閱讀水平。
比如,在教《丁香結》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描寫丁香的語句展開想象,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在腦海中再現(xiàn)丁香之美,感悟丁香之美,啟發(fā)學生對人生的思考,理解其中蘊含的道理。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借助網(wǎng)絡查詢有關“丁香”的資料圖片,并制作出精美的CAI課件,以便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本中的知識點。同時,筆者基于文本,精心設計了教學環(huán)節(jié),并提出問題:“丁香花像什么呢?”“給你什么感覺?”“‘淡淡的優(yōu)雅的甜香是怎樣一種香呢?”學生根據(jù)問題,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
但是,很多學生比較膽怯,不好意思舉手回答問題,有的甚至懼怕回答問題。為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圖片,吸引學生的眼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逐漸愿意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就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位地位,達到了教學目的。
三、問渠哪得清如許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若想永葆“青春和活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重視探尋“渠之源”,以逐步發(fā)現(xiàn)具有生命力的“活水”,促使語文閱讀教學中流動著“新鮮的血液”,使其極具“生命力”。
要知道,“知識來源于生活,而又反作用于生活”,小學語文教學也不例外。因此,教師應當善于借助信息技術,引入生活中的元素,使學生逐步理解、掌握閱讀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比如,在教《窮人》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理清文章脈絡,把握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了解當時時代背景下勞動人民生活的困苦,并通過文章樸實的語言品析人物高尚的品格,學習漁人夫婦勤勞、淳樸、善良的品質。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網(wǎng)絡找出相關配樂,將學生帶入閱讀世界中,讓學生在腦海中想象貧苦人家的場景,進而加強對文章中沙俄時代勞動者貧窮、貧困、悲慘生活的理解,學生帶著情感融入閱讀過程中,自然有好的閱讀體驗。
接著,筆者“趁熱打鐵”,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并將學生所搜集到的有關貧苦人家的資料進行分享。然后,筆者借助多媒體引導學生更好地回答這些問題:“窮人是什么意思?”“如何表現(xiàn)民眾的窮苦?”“為何要寫他們的窮呢?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效果?”于是,學生更好地理解了“窮人”的含義,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水平和教學效率。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借助信息技術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并借助信息技術突破“床頭柜”教學模式的桎梏,開發(fā)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靈活開展閱讀學習,并為學生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閱讀教學服務,促使學生帶著極大的探究興趣參與到閱讀教學過程中,在提升課堂參與度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建構高效的語文閱讀課堂。
參考文獻:
[1] 牛瓊《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西部素質教育》2020年第6期。
[2] 吳小春《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整合作用》,《學周刊》2019年第17期。
[3] 馬國英《讓多媒體技術“點亮”小學語文課堂》,《赤子(上中旬)》2015年第18期。
[4] 李野《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討》,《中國校外教育》2019年第32期。
[5] 柯淑琴《應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代教研論叢》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