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欣怡
疫情期間,上海木偶劇團共舉辦5 場直播,同時制作多個線上短視頻。拓展線上演出模式本來就是上海木偶劇團發(fā)展計劃的一部分,現(xiàn)在只是計劃提前,探索進程提速。在線下,木偶劇受眾以少年兒童為主。線上演出可以吸引更多的青年、成年觀眾,拓寬受眾群體,讓他們走近木偶,了解木偶,從而喜歡木偶。另外,線上演出模式給演創(chuàng)團隊帶來了更加開放的才藝展示平臺和激發(fā)潛能的動力,也對我們日常的積累轉化進行了考驗。
線上演出與線下演出模式有極大的不同。劇場具有天然的儀式感。就木偶劇而言,家長在演出前從眾多的劇目中挑選中意的一部,花錢買票,并專門安排出看劇的時間。演出當天帶孩子進入劇場空間,安靜、投入地看完整場演出。結束后,孩子常會跟家長探討戲里的角色和情節(jié),并在潛移默化中收獲成長。劇場此時作為一個可以提供心靈交流的場域,使得觀眾有機會不受外界侵擾聚精會神地觀看一場演出,而劇情的流動則為觀眾洗滌身心,同時提供促進自我或親友交流的機會。
線上演出則具有天然的放松感:一方小小的屏幕,卻琳瑯滿目。在看一個線上演出時,觀眾同時面對的還有眾多的線上平臺、紛繁的社交軟件、不同的直播和視頻選擇。甚至在看直播的過程中也常常中斷:接一個電話,回復一條微信,或者因對內容不感興趣而離開等。觀眾大可以在觀看直播時因內容的不出彩、形式的不新穎而跑去看同一時段的其他直播,甚至跑去玩一盤游戲,這都是常有的事。這就注定了觀眾在觀看線上演出時具有與線下演出截然不同的特點:放松感,隨意性和不連貫性。
而觀看直播時,觀眾的地點和時間與線下演出相比也顯得更加隨意。關于線上演出的觀看地點,既可以在房間里,也可以在地鐵上,甚至在飯桌前……簡而言之就是怎么舒服怎么來。關于觀看時間,一項統(tǒng)計顯示:12:00-13:00、17:00 以后、20:00-21:00是抖音用戶活躍度最高的時間段,我們可以看到,基本上是午休或放學下班后的時間。地點和時間的隨意性也加強了線上演出的放松感,人們完成一天勞累的工作,利用碎片化時間觀看線上內容,勢必想看更讓人放松、更有趣、更吸人眼球的內容。
基于觀眾在觀看線上演出時的放松感和隨意性,線上演出勢必不如劇場演出那么正式和連貫。因此,這就要求策劃者針對線上觀眾的特點定制相應的內容。上海木偶劇團經(jīng)過幾場直播和多個短視頻實踐之后,總結出觀眾愛看的木偶線上演出的特點為:有趣好玩,緊跟時尚熱點,注重互動交流。
今年5月31日,為了在線上與觀眾共度一個“不一樣的兒童節(jié)”,同時慶祝上海木偶劇團自1960年6月1日建團以來的第60 個生日,劇團舉辦了兩場直播——下午場是劇團的主場直播,晚上場則是與AI 虛擬主播“中國絆愛”合作的聯(lián)動直播。從這兩場開始,劇團更是把直播作為常態(tài)化發(fā)展,每半月一次,與觀眾在線上見面。在幾場直播的實踐后,我們也總結了一些經(jīng)驗。
首先,在直播形式上要吸人眼球。在下午的主場中,我們把直播間布置成沉浸式劇場,并請來劇團9 歲的“頭號粉絲”毛茸茸與主持人共同搭檔,揭秘木偶的構造、機關的設計等幕后花絮。探秘幕后無疑是在線下演出難以體驗到的,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而在晚上的聯(lián)動直播中,海派木偶們走進B 站直播間,與虛擬偶像中國絆愛“愛哥”跨次元同屏PK。古老的木偶與新興的AI 偶像同屏競技書法、跳舞、唱歌,一個個時尚接地氣的節(jié)目,一個個吸引B 站觀眾的笑梗和環(huán)節(jié),都讓觀眾在彈幕里炸開了花。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有效增加了觀眾的點擊量。
其次,在節(jié)目內容上有趣好玩,緊跟熱點。在直播中小狼盧卡斯戴起墨鏡跳起時尚街舞,演繹抖音熱曲《我怎么那么好看》;芭蕾舞女孩變身未來熒光舞者;大、小象噶羧隨著流行high 樂驚艷登場;物件木偶《雨中曲》中大膽啟用B 站神曲;布袋木偶小白臉響應國家號召擺起地攤;《大人國與小人國》的一眾兄弟模仿黑人抬棺;就連最傳統(tǒng)優(yōu)美的紅綢小姐姐,也跳起了《大碗寬面》……不同往日在舞臺上“一本正經(jīng)”的面貌,木偶們大膽“秀”了起來,為觀眾帶來別致的時尚互動演出。
《雨中曲》的演員張溪竹提及自己是B 站的忠實用戶,在節(jié)目編創(chuàng)中,為了更好地貼近B 站觀眾,選擇了B 站最火的音樂之一《極樂凈土》。另外,她認為通過關注微博熱搜話題,關注流行趨勢和熱點動態(tài)等都為線上演出提供了很好的儲備和借鑒。正如上海木偶劇團團長何筱瓊分享道:“直播是劇團當前努力探索的一種模式,給劇團帶來一種全新的藝術傳播形式。舞臺上沒有辦法呈現(xiàn)的內容和靈感都可以通過線上平臺去實現(xiàn),我們的內容要時髦、好玩、接地氣、有熱點,更重要的是要傳遞藝術審美價值,不能流于俗套,在線傳遞生活化的美?!?/p>
再者,在直播中,主播應注意與觀眾的實時交流與互動。線下演出以演員的能量跟觀眾產(chǎn)生情感的互動,使得觀眾集中注意力;而線上演出隔著屏幕,演員的能量難以傳遞,但我們可以通過實時的互動增強與觀眾的交流,使其更有參與感。在直播間,主播注意適時回應觀眾的彈幕,跟觀眾打招呼,聊天,送福利,甚至根據(jù)觀眾的回饋適當改變演出流程和內容等,都可以有效增強觀眾的參與度,將觀眾留在我們的直播間。
目前市場上的線上演出,基本上以免費為主,適當有償為輔。哪怕是世界著名的英國皇家劇院在疫情期間向觀眾云限時提供NTLive 演出錄像,也只是提供渠道給觀眾線上捐款,并不收費。初期的線上演出,皆以宣傳、保留老觀眾、吸引和擴大新受眾為目的,為未來的線下演出鋪路。對于相對小眾的木偶藝術來說,通過線上平臺的展示,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尤其是年輕人,讓他們走近木偶,領略木偶獨特的風采。因此,如何利用好線上平臺擴大影響力,顯得尤為重要。
這是一個跨界的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的流行加速打破了各行各業(yè)的界限,使得資源得以共享,互取所長。在線下演出中,演出樣式的跨界交融已日漸常見,而在線上演出中,云平臺為各行各業(yè)提供了一個更便利的跨界融合的機會。各單位除了在演出內容和形式上進行跨界融合外,平臺與平臺間的合作更可以達到資源共享,擴大影響力,實現(xiàn)共贏的目的。
上海木偶劇團與AI 虛擬偶像“中國絆愛”的聯(lián)動直播便是一個例子。中國絆愛為了實現(xiàn)本土化,瞄準傳統(tǒng)文化藝術。木偶正是一項有著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傳統(tǒng)藝術,而它也需要新興平臺擴大觀眾對木偶藝術的了解。互為需要使兩者達成合作。在合作中,為了貼近B 站的觀眾,木偶劇團選用了B站流行的音樂和熱點元素編排節(jié)目,同時啟用木偶主持“菲斯比利”與“愛哥(中國絆愛)”全程互動PK,為觀眾制造討論的話題。最終,當晚直播觀看量達到了6.8 萬,這樣的合作顯然收獲了觀眾的認可和喜愛,實現(xiàn)了雙方的共贏。除了聯(lián)動直播,劇團還嘗試在直播中與共建單位、粉絲等進行連線互動或PK,也可適當擴大受眾和影響力。
木偶轉戰(zhàn)線上演出模式,以更貼近現(xiàn)代的傳播方式,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這樣的嘗試開始打開年輕人的視野,刷新他們對木偶的認知,進一步擴大海派木偶輻射人群,為跨界嘗試帶來了更多可能。
毫無疑問,疫情對整個中國乃至世界演藝產(chǎn)業(yè)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但這也恰恰是修煉藝術內功、拓寬演出模式、提升觀眾體驗的好時機。危機中往往蘊含著巨大的機遇,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應積極應對危機,勇于接受新事物,充分利用線上平臺的新陣地,探索演出新模式,力求線下與線上演出齊頭并進。
劇場熄燈已半年,線上演出模式的探索還只是開始,沒有人知道未來會如何,但我們都在成長的路上。未來,線下演出和線上直播也應當是相輔相成的。正如團長何筱瓊所說:“我們會打造更多木偶‘網(wǎng)紅’,‘破圈’推廣,讓人看到不一樣的偶,也看到不一樣的木偶表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