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修震/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2019年四月,央視網發(fā)表了一篇名為《知道嗎?這屆年輕人愛上B站搞學習》的文章,文中提到的“新式社交型學習平臺”概念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在信息化時代,學習者進行在線學習已經習以為常。各種學習平臺層出不窮,例如中國大學MOOC、新東方在線、滬江網校、網易云課堂等等。他們都是優(yōu)秀的在線學習平臺,擁有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新穎的教學方式以及成熟的用戶群體,這些平臺為我國教育形式的創(chuàng)新做出了貢獻。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和新型媒體的崛起以及學習者對在線學習的要求的提高,這些在線學習平臺的一個共同短板逐漸暴露在大眾眼前,那就是在線課堂的即時社交性明顯不足。因此,為滿足學習者對在線學習平臺的新需求,新式社交型學習平臺應運而生,而其中的佼佼者正是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以下簡稱B站)。
社會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個文化參與的過程,學習者是通過參與到某個共同體的實踐活動,來構建有關的知識。學習不僅是個體對學習內容的主動加工,而且需要學習者進行合作互助。因此,社會建構主義更關注學習和知識建構背后的社會文化機制,認為不同文化、不同環(huán)境下個體的學習和問題解決之間存在很大的不同。[1]
社會建構主義揭示了學習的有效性和學習問題的解決離不開社會的文化背景和具體的環(huán)境,無論這種文化是否主流或者這種環(huán)境是否是現實世界還是虛擬世界。B站作為學習平臺,無疑為信息時代的學生提供了充滿互動和有溫度的學習氛圍,這種在線即時互動的學習氛圍的營造有利于革新在線學習平臺模式,并且能夠充分的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利于學生建立終身學習的學習觀,拓展學生了解和掌握課堂之外的知識的渠道,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社會觀察學習理論認為人們通過觀察他人(榜樣)的行為及其學習結果學會某種復雜行為或者養(yǎng)成某種品德,又稱替代學習、無嘗試學習。班杜拉認為,人的一切社會學行為都是在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下,通過對他人失范行為及其結果的觀察學習而得以形成的。[2]
社會觀察學習理論展現了榜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論是知識性的學習還是品德性的學習,甚至學習動機的內化,榜樣都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B站上的學習區(qū)的Up主們,大多都是名校的學生或者某領域的專家,他們在B站擁有大量的粉絲,因此B站也成為了意見領袖的聚集地,這些意見領袖的意見和行為對其粉絲有很大的影響[3]。所以可以利用這些“在線榜樣”幫助學生擺正學習觀,內化學習動機,從而增加學習效率和提升學習效果[4]。
B站的商業(yè)定位其實到現在都沒有改變,仍然是一款以娛樂為主的彈幕視頻網站,大部分人仍然是用B站看動漫看電視劇以及其他二次元視頻。首先要提的是雖然現在青年亞文化日益流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和加入到這種文化當中,但是它距離成為一種主流文化還差的很遠[5]。這就導致了目前B站仍然是一款小眾軟件和視頻網站,用戶也僅僅集中于青少年這個年齡階段,更不用說在B站學習的人了,更是小眾中的小眾,而這種小眾則會帶來“不與大眾雷同”的優(yōu)越感,這種優(yōu)越感會在圈層內外形成較大的社會認同和感召性[6],此時“小眾優(yōu)越感心理”就在社會中產生了。依靠這樣的心理,學生在使用B站學習的過程中會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動機水平,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在學習結束后,也會產生一種額外于得到知識后的滿足感。
和其他在線學習平臺的教育者不同,B站的教育者不是難以結識的大家名師,而是可以溝通、可以交換意見甚至可以了解日常生活的“朋友”。因為學生可以通過彈幕、評論、私信等方式即時和Up主們溝通,并且這些Up主們也會在直播中和學生聊自己的學習生活以及發(fā)布一些關于他們日常生活的Vlog,甚至做一些抽獎的活動,從而保持和學生的親近感[7]。他們發(fā)布的Vlog內容一般以學校生活、一天學習挑戰(zhàn)、學習經驗的分享等為主,都是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容。比如,在一個名為“小蝶今天吃飽了”的Up主上傳的視頻——“北大Vlog/study with me/學習使我快樂”的評論區(qū)中可以發(fā)現如下評論:“每次看到小蝶的Vlog就想立刻去學習”、“要和小蝶一樣努力!”、“每次看完都超有動力!”。我們可以從中看出粉絲對Up的喜愛,再加上學習者對Up主所發(fā)布的學習內容的認同,一種有別于大眾觀念下的追星心理就產生了,我稱之為“線上學習榜樣追星心理”。在這種心理下,他們會理性的選擇追逐傳授知識的教育者而不是哪個明星和偶像,學識的淵博和相同的價值觀將取代顏值的高低,成為他們尊敬一個人的首要準則。這樣不僅給日益嚴重的“生不敬師”這種社會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而且也給老師的定位提供了新的思考。最重要的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內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國金證券研究報告曾指出,95-05后是孤獨而焦慮的一代,他們多為獨生子女,生來與移動互聯網相伴。由于成長過程缺失兄弟姐妹的陪伴,在擁有一定行為自主能力后,他們傾向于通過各種方式在各種環(huán)境中尋求陪伴感,當然網上學習也不例外,這也是社交型學習平臺得以誕生的一個重要因素。首先就像上文提到的那樣,B站已經由二次元文化和彈幕文化以及各種青年亞文化為基礎構成了一個文化社區(qū),B站的用戶在這個社區(qū)中用彼此理解的話語進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呵護彼此的愛好。這樣一個和諧的社區(qū)文化使B站成為社交型學習平臺具有可能性。在其他學習平臺,學生和學生想要相互交流只能在聽完課后在評論區(qū)進行,這不符合社交的即時性特征,然而在搭載了彈幕系統(tǒng)的B站即時交流這個問題迎刃而解,每個人都能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隨時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而其他觀看視頻的人就能看到上個人的反思甚至對其反思進行評論。這像極了在課堂上的討論環(huán)節(jié),如果彈幕過多影響觀看,學生可以選擇打開彈幕列表一一查看,這也起到了記錄交流過程的作用。學生和老師的交流就像上文章提到的那樣,可以通過彈幕、評價、私信甚至直播打語音電話的方式直接交流。這樣的學習過程讓在線學習的社交心里得到滿足,甚至出現了“云同學”和“云老師”一說,雖然不能見面,但同為一班同學。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各種各樣的學習平臺得以快速發(fā)展,新式社交型學習平臺的產生也是大勢所趨,筆者只是探討了這類學習平臺的一部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它和成熟的學習平臺相比還很稚嫩,但是筆者對其未來的發(fā)展充滿希望。并且其本身還有很多值得學者研究的地方,比如其和5G技術的融合是否能夠產生出更多的互動性?Vlog的制作是否對職業(yè)教育有所啟示?是否可以把彈幕系統(tǒng)融入成熟的學習平臺,例如中國MOOC?等等。這些均需要業(yè)界充分關注并加以研究,以充分滿足學習者對于在線學習的各種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