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萌
【摘 要】 習作是小學語文中的重要內容,在新課改背景下更是備受矚目,這就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去著重打造高質量課堂,有方法、有步驟地對寫作手法、寫作思路等要點環(huán)節(jié)進行講解。在部編版教材中,寫人類習作有著較高地位,要求學生能細致入微地用語言對所述的對象進行描繪。本文就以《“漫畫”老師》為例,對高效語文習作課堂展開的一些措施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 小學語文;習作課堂;寫人類習作
習作在小學語文中所占的比重較高,尤其是在小學高年級階段,當學生理解力、語文綜合素質與閱歷不斷提高的前提下,對習作質量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在寫人類習作教學中,部分教師習慣于將“寫人類”“具象人物”相掛鉤,導致學生的寫作思路局限于對某人或某件事的分析上,抑制了其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對習作目標的把控上存在一些問題,這些都需要教師從自身入手,開展更具系統(tǒng)化與針對性的教學工作,這樣才能為高效語文課堂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對學生習作能力進行清晰的定位
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所需要達到習作水平也有所不同,對部編版語文教材分析后我們不難得出以下結論:首先,就三年級來說,這個階段的教材內容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人物特點的把控能力,要求學生能從人物所體現(xiàn)出的某個特質入手進行剖析,并要緊扣中心思想;到四年級之后,學生就需要對人物的整體特點進行把控,并遵從一定的順序進行描述,在觀察中逐步嘗試去提煉出該人物特有的品格,這對其描寫能力、分析能力與寫作時的整體把控力都有著較高要求,需要真真切切地體現(xiàn)出自己的內心情感;當?shù)搅宋迥昙壷?,更多的是需要從具體案例中去提煉某些特點,并靈活運用人物描寫法從神情、外貌、動作等方面入手來細致體現(xiàn)其特點;等到了六年級之后,則需要具有大局意識,學會統(tǒng)領全篇,既要保證邏輯性,又要賦予文章文化內涵,通過對人物特點的描寫來引出真情實感,將靈魂灌注在文章之中。因此,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就應該根據(jù)本年級學生的特殊性來更有針對性地樹立教學目標,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二、對單元的整體性進行把控
在部編版教材中,雖說習作與其他的課程內容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通常情況下雖然不會強制要求教師將習作與單元內主體融合到一起,崇尚習作的獨立性,但這并不意味著習作能脫離教材、脫離學生、脫離實際。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積極探索習作與閱讀之間的聯(lián)系,尋找合適的契合點讓二者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課文都是經(jīng)過長時間實戰(zhàn)檢驗的精華所在,更具有良好的典范與教育作用,其不僅能為學生寫作提供思路與素材,還是學生培養(yǎng)文學思想的有利武器,最大限度地運用單元課文與習作之間的聯(lián)系性,能達到先讀后寫、先看后思、先寫后比的良好效果,給學生更多的發(fā)揮空間,使其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學會靈活運用。
《“漫畫”老師》是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內容,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在進行人物描寫時結合具體事例進行分析,突出其特點,因此,我們反觀本單元的課文,《將相和》一課就是通過“負荊請罪、完璧歸趙”等事件的相互交融中去突出廉頗、藺相如兩人的性格特點,其中更是不乏細致入微的語言、動作描寫,這無疑能幫助學生去體會如何利用事件來達到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在上課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將相和》中的兩位主人公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是從哪里得出的?”隨后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研究討論,在交流中鞏固所學知識、增進學生情誼,使其取長補短,相互借鑒,打造良好班級氛圍的同時,讓學生對后續(xù)習作內容有一個初步的認知。
三、積極加入生活化元素
部編版教材中融入了許多生活化元素,不僅能讓學生用生活經(jīng)驗來解決問題,更是以此作為出發(fā)點來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重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lián)系性,在設計習作題材時就要思考如何讓學生眼前一亮、怎樣吸引學生興趣,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從“身邊人”入手,如教師、家長、學生、朋友等等,對其性格特點、語音語調、外貌體態(tài)等進行描寫,學生在看到此類題目后話匣子一下被打開,在日常接觸中通過交流、觀察所形成的生活經(jīng)驗逐步涌入大腦中,習作整體效果大幅度提升。
而在《“漫畫”老師》中,其本身就包含學生喜聞樂見的元素“漫畫”,那么教師就可以此作為切入點,在大屏幕上播放與其相關的圖片,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漫畫這種詼諧、幽默的藝術形式,然后讓學生去思考與討論“你心里誰是最特別的老師?為什么這么認為?”使其在討論中逐步認識到“漫畫”老師是用幽默、夸張的語言包裝后的老師,要放大老師的特點以達到此效果,要把老師“畫”得更加栩栩如生、引人入勝、搞笑傳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高效習作課堂的打造已刻不容緩,相關工作者應從多方面入手,抓準習作目標,深挖教材內容、拓展課外知識,在活躍學生思維的同時,使其真正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主動融入習作之中,不斷提高自身寫作水平,為其日后長遠發(fā)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賴榮明.習作教學的目標細化及有效梯度訓練[J].福建教育,2019(1).
[2]王斌.不同學段人物類習作“漸進式”學習策略研究[J].語文建設,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