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翠
對一個英語教師而言僅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和運用是不夠的,也要對西方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以及風土人情了如指掌,還要研究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以期通過信息技術、傳播理論,結合英語教學自身的特點,探索英語教與學的客觀規(guī)律,幫助英語學習者提高學習效果。本文將結合開放教育學員自身特點,從行為主義理論、學習動機角度,淺談語言教育心理學在開放教育英語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行為主義理論亦稱作刺激-反應(stimulusresponse,即S-R)理論,該理論是當今學習理論主要流派之一。該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對于有機體而言,無論語言學習還是非語言學習,學習的過程就是需要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下通過不斷地形成刺激和反應,使有機體逐漸獲得新經驗的過程。刺激-反應論是行為主義理論的基礎,該理論認為環(huán)境可以被“操作”,有機體的學習行為也可以進行“積極地強化”,有機體的行為不僅能被創(chuàng)造、設計,還可以被塑造和改變。在教學中,要對學生盡量采用積極的強化手段,即多給予表揚、鼓勵和肯定,同時積極的強化手段要及時;消極的強化手段要盡量少采用或者盡量不用,一抑一揚互相結合才能更加容易的達到預期效果。該派理論的代表人物基本都是美國學者,主要有桑代克、華生、斯金納等。
1.循序漸進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亦稱小步子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即把學習內容在邏輯關系分隔成許多細小的單元,將分割后的小單元按一定的邏輯關系排列起來,形成程序化教材或者課件,將學習目標不斷地進行分解,及時強化每一個實現(xiàn)的目標。學生學習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進行。分解后小目標的逐一得到實現(xiàn),有利于增強學習者的學習信心;相反如果目標制訂的高度過高,讓學員覺得達到的希望渺茫,就難以調動學習積極性。
我校開放教育公共英語選用的教材是《開放英語》系列教材。這套教材每冊由18個單元組成,其中第6單元、第12單元和第18單元是復習單元,以第6單元、第12單元為界劃分為三個模塊,其余15個單元均圍繞各自的生活主題進行編寫。在每個單元、每個部分均設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每個單元分為3~4個部分、每個部分再細分為若干個小節(jié),每個小節(jié)有聽說讀寫譯不同的學習活動構成。教材的設計體現(xiàn)了行為主義的小步子原則,將一個大的知識點根據(jù)課文需要分解成若干部分,難度由淺至深,學習過程循序漸進。例如,在可數(shù)名詞單數(shù)變復數(shù)的教學中,在《開放英語1》第1單元第一部分教學活動在該小節(jié)中只出現(xiàn)了可數(shù)名詞單數(shù)變復數(shù)的規(guī)則變化,在其后的Language Focus中的體現(xiàn)如下:可數(shù)名詞單數(shù)變復數(shù),規(guī)則變化在詞尾加s或者es,如:book-books,box-boxes。講解到此為止,給再次對該知識點繼續(xù)進行講解埋下伏筆,細心的同學會發(fā)問:有可數(shù)名詞還有不可數(shù)名么?有規(guī)則變化那還有不規(guī)則變化么?在接下來的第2單元第二部分短文中出現(xiàn)了,“milk,air”等名詞,在其后的Language Focus中的體現(xiàn)如下:名詞分為可數(shù)名詞和不可數(shù)名詞,在字典中分別用[C]和[U]表示,我們在第1單元學過的“book,box”都是可數(shù)名詞,而“milk,air”是不可數(shù)名詞。在之后的第4單元第二部分中又一次在學習活動中出現(xiàn)了可數(shù)名詞單數(shù)變復數(shù)的情況,這次這樣寫的:在第1單元、第3單元中我們學習過了有關名詞的有關知識,了解了名詞的分類以及可數(shù)名詞單數(shù)變復數(shù)的規(guī)則,在本單元中出現(xiàn)的“womanwomen,child-children”是可數(shù)名詞單數(shù)變復數(shù)的不規(guī)則變化,除此之外,本教材中常見的可數(shù)名詞不規(guī)則變化的還有“man-men”等。一個知識點的講解,被拆成幾個部分,逐步推進講解,知識點在學生頭腦中是清晰和完整的。
2.及時反饋原則。
所謂及時反饋原則就是通過某種特定的形式或者途徑,讓行動者及時得知工作的結果。反饋越及時,同時采取積極的強化方法,就越容易使有機體獲得比較好的激勵效果。要改變以往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老師不再孤獨的講授知識,學生也不再被動接受“填鴨式”教學模式。學生要對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給予老師做出積極的反饋和回應,能夠保持積極地學習動機。
在《開放英語》系列加教材的設置中,在每個小節(jié)后面編有明顯的標志的Language Focus、Culture Note等模塊的講解,及時的對本小節(jié)涉及的語法現(xiàn)象及文化現(xiàn)象進行講解和概括總結,及時對新接觸的知識進行反應。學生通過各項學習活動,逐步達到每個部分,然后到每個單元的學習目標,然后分階段地對該模塊的知識點及時進行歸納總結,設計復習題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反饋。同時教材后半部分配有習題參考答案、聽力原文,及短文譯文,學生自學即自己進行刺激-反饋的過程,有了正確的靶向和參照。
由于開放教育學員都是采取在職進修的方式,都利用業(yè)余時間在晚上或者2周末上課,一般每周一次課或者2周一次英語面授輔導課,老師除了抓緊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及時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以外,為了便于學生和老師在課下溝通,我們會向學生公開自己的手機號碼、建立了在線交互平臺、各個班級建立了QQ群。學生如有疑問可以通過電話咨詢,或者在在線交互平臺或者QQ群留言,我們能通過電話即時給予最快的反饋,或通過每日定時回復學生留言,或者定期在QQ群答疑解惑。近年來微信作為重要的交流手段地位日益明顯,讓師生溝通又多了一個途徑。
3.及時強化原則
及時強化原則亦稱獎勵性原則,即在外語教學過程中,學習者應該不斷得到教師的獎勵和鼓勵。獎勵和鼓勵的形式是多樣化的,可以是口頭鼓勵,也可以是成績獎勵。及時和適當?shù)目隙ê凸膭钣欣谠鰪妼W習者對語言學習的信心,提高他們對語言學習的興趣。
眾所周知,開放教育的生源主要是在職進修或者高校統(tǒng)招的遺漏,絕大多數(shù)多數(shù)學生要么先天不足要么基礎薄弱,學生對英語要么在心理上害怕、要么沒有興趣、厭惡甚至抵觸英語,但作為一門必修科目又不得不學,因為不完成學分不能畢業(yè)。學員的年紀雖然跨度從十八九歲到四十多歲不等,但在他們內心深處卻像小學生一樣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贊許,可又怕答錯擔心在眾人面前丟面子。學員這樣的矛盾心理支配下,在英語教學開展初期,對于老師的提問,常常是教室里一片寂靜,如一塊石子雖投入湖面,但激不起半點波紋。由于每次上課第一節(jié)導學課,都會對期末形考成績構成進行講解,平時成績占有一定份額。由于對成績的現(xiàn)實渴望,陸續(xù)偶有一兩個或者三四個學生舉手。學生如果答錯了,不要馬上指出錯誤,首先肯定積極發(fā)言的行為,給予勇敢獎,要在期末形考成績中予以加分,再問是否有不同意見。此時學生的積極性會被調動起來,開始踴躍發(fā)言,陸續(xù)有學生答對,教師會說:“恭喜你答對了!”學生會對這樣緊追時代的肯定十分贊許,再說一句“獎勵一朵小紅花”,課堂氣氛開始融洽,從而開始喜歡英語課堂。讓每個學員覺得,自己的進步是老師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的,有被重視的感覺,盼望上課,期待上課!
4.自定步調原則
在傳統(tǒng)的面授教學模式中,所有的學習成員的學習進度是一致的,而實際學習中,每個學習者的情況是因人而異的,教學模式和進度的統(tǒng)一化,對于學生的差異性不能給予足夠的滿足,那么學習者的自由發(fā)展也就無從談起。自定步調原則就是要承認和兼顧學習者的自由發(fā)展,認可個體差異,自定義學習的速度和進程。當學員的差異性得到尊重、認可和滿足的時候,學習的內動力也會進一步得到強化。
自定步調原則充分體現(xiàn)了由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的轉變,開放教育學員的語言基礎參差不齊,基礎尚好的可以直接從教材學起;基礎差的多種多樣、各有不同:有即使標注了音標的單詞也不會讀的、有用漢字標注發(fā)音的、也有26個英文字母寫不全的,還有英文有多少個字母不清楚的。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內容安排,要在教材基礎上橫向豐富滿足不同層次的學員的學習需求,對不同基礎的學員進行不同的教學:對基礎好的學員可以在輕松完成教材的基礎上,推薦一些課外讀物;對基礎差的要分情況對待,在上課講解教材的同時要涵蓋常識、字母、音標等內容。此外,由于學員的接受能力不同以及學員存在的工作和學習的工學矛盾問題,每個人的學習速度和進度也是各不一樣的。為了滿足不同基礎的學員的學習需求,讓每個學員能在自己的知識層次上和自己的時間安排上,按照自己的學習速度和節(jié)奏學習,我們建立了三級在線平臺(中央電大、遼寧省電大及本溪電大),建立涵蓋視頻、音頻、文本文件的學習資源庫。學員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按照自己的進度和速度,進行有選擇地學習,同時存在的問題可以通過越來越多的途徑,方便快捷地與任課教師進行溝通。
所謂學習動機,是指引起學生學習活動,維持學習活動,并導使學習活動趨向教師所設定目標的內在心理歷程。它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學生的學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受學習動機的支配,同時也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需要、個人的價值觀、學生的態(tài)度、學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來的鼓勵緊密相連。對學生嚴格要求,倡導刻苦學習精神,可以增進學習效果,但真正具有持久活力的學習動力來自學生自身的興趣和由此產生的求知欲。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建和諧融洽的學習氣氛。教師提前十分鐘進課堂,播放一首輕松舒緩的音樂,學生都是在職學習,每天帶著拖著疲憊的身軀,帶著在工作或高興或沮喪的心情而來,進到教室感覺到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比較容易調整到學習的狀態(tài)。同時老師可以利用寶貴的課前時間,或就學習、生活、工作或者實事等方面與學生簡單聊幾句,或找一些學生都感興趣的話題與之討論,讓他們釋放工作生活帶來的焦慮。眾所周知,“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應重視與學員的情感溝通,這對于增強教學效果和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老師關切的目光,肯定的語調,正能量的磁場,都對會給學員強大的信心和力量,同時對于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的激發(fā)有著重要的作用。英語教學中,就是需要學員積極進行模擬演練,而這種積極性需要強大的熱情和興趣才能得以持續(xù)。心理學理論和社會實踐也證明:感情是一只無形的大手推動著人們的行為傾向和一些做法。我們身邊或者我們自己就有很多鮮活的實例,很多時候學習熱情,經常是因為對老師產生個人感情的結果。另外,堅持個性化備課、授課。課堂上要結合英語學科的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改變以往的講課方式,使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從而使學生逐漸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樣把學生的“要我學”逐漸地變成“我要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和諧的師生關系、融洽的學習環(huán)境、個性化的授課,這些都屬于外部的學習動機。外部學習動機則是由外界的誘因所決定的,往往較為短暫,因為會隨誘因的變化而變化,具有近景性的特點,被這種學習動機所推動的學習活動也往往處于一種被動狀態(tài),缺乏持久性。而開放教育英語教師需要做的就是通過這些外部學習動機的激發(fā),激發(fā)出學員自身的興趣、求知欲,且使學習者處于一種主動積極的學習活動狀態(tài)。
總之,語言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綜合的知識。在倡導終身學習的新時代,作為開放教育的英語教師,不僅要不斷地學習更加扎實專業(yè)功底,更要積極學習教學理論,深入研究教學方法,善于揣摩、掌握和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有針對性地采用有效的個性化教學方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拋磚引玉教學效果,讓每一名學生個性化成長,使我們的英語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