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興化市實驗小學 王秀萍
陶行知先生曾說:“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教育應當同生活聯(lián)系起來,而作為情感抒發(fā)的作文更應當如此。小學語文作文不應當如空中樓閣飄浮在天上,而應該腳踏實地從生活出發(fā)。
寫好生活化作文的第一前提是觀察生活。開展生活化教學,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第一步,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使其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能隨時隨地留意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第二步,讓學生進行積累。學生充分積累生活中的細微事物,才能在腦海中快速調動積累的相應內容,從而完成寫作。當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之后,學生就可以在作文中有話可寫,有情可抒,生活化作文教學的開展也會更為順利。
例如,在有關“春游”的寫作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觀察春游路旁的花草樹木,在不同的時間會有哪些變化,周圍的環(huán)境如何,同學們的狀態(tài)如何,自己的心情如何,這些都可以作為寫作的素材。同時也要抓住事物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去觀察而非是泛泛而觀??梢跃皖伾@一個特點出發(fā)或者從春游中遇到的小動物來展開描述小動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習性。學生還需要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或從上到下,或從遠到近,這些也都是相應的描寫技巧。學生掌握了觀察技巧,養(yǎng)成了觀察習慣,同時進行了相應的積累,在寫作時,才會有取之不盡的素材。
如何增強作文的真情實感?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去經歷,才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面對這種教學要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相應的教學活動來切身體驗,或者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來為學生營造相應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相關的情感。生活化教學同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生活,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去看,自己的耳去聽,自己去感觸,才能收獲最真實的情感。
例如,在進行勞動節(jié)的相關寫作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校園內進行一次集體大勞動。什么時候開始進行勞動,在勞動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做了些什么,自己又干了哪一部分的內容。同時學生也可以就自己在整個過程中的感受進行詳細的描寫。如最開始時是否十分感興趣,而在勞動中途時是不是已經感到疲憊想放棄,最后看到整潔的校園是不是特別有滿足感和成就感。而經過自己勞動之后,是否對勞動節(jié)有了一個更為深刻的認識。學生深入到具體的生活實踐中,去進行一番生活體驗,從而獲得真實的情感,這樣,學生在進行寫作時也會抒發(fā)更為深刻的情感,從而升華文章內涵。
生活化教學也離不開教材內容的輔助,只有將理論聯(lián)系實際,才能完美推動生活化教學的進行。小學語文教材是多位大師的結晶,教材中選取的每一篇課文都十分符合學生心理特征。小學語文教材大多有著一定的人文性和生活性。教師在展開生活化教學時不能只專注于生活實際,教學最為主要的戰(zhàn)場還是在課堂,故而為了生活化教學的更好開展,教師需要從教材出發(fā),不斷探索教學中存在的生活化內容以及人文性內容,將課堂同生活聯(lián)系起來,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感悟。模仿是寫作的開始。學生要將教學中的生活化內容轉化為自己的積累,在作文練習中展開相應的模仿,從而進行學習。
例如,在學習課文內容《秋天之歌》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感受教材中描述的秋天的場景、秋天之美以及作者眼中秋天的特點。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的解析,同時,教師也要讓學生注意相關詞匯的積累和相關句式的運用。當學生自己面對同樣題材的作文時,便可以該篇課文為模板進行仿寫,仿寫時也要加入自己的情感,讓作文內容源于教材中的生活化內容,但最后為學生自己所用,讓學生自己去感受。教材是陪伴學生最長久的資源,教師應該好好加以利用,深層次挖掘教材中蘊藏的各種教學資源,而非僅將其用作課堂講課的工具。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時要將教育同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在生活中找尋有關教育的真諦;要將小學語文作文的學習定位于生活,同時輔以教育素材,幫助學生更好地面對作文學習。教師要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和教學思想,推動作文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讓作文生活化教學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