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青
(平樂縣中醫(yī)醫(yī)院,廣西 桂林,542400)
冠心病是因為脂質代謝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質沉著在原本光滑的動脈內膜上,在動脈內膜一些類似粥樣的脂類物質堆積而成白色斑塊,漸漸增多造成動脈腔狹窄,使血流受阻,導致心臟缺血,產生心絞痛。藥物治療能改善癥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該疾病的死亡率和再缺血事件發(fā)生率,但對于病情較嚴重,即血管嚴重病變或者血管完全堵塞時,可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介入治療,實現血管再建[1]。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是目前治療此類疾病最常用的方式之一,但是術后可能出現無復流、再狹窄等情況,影響預后。為改善這一情況,可在冠心病支架術后給予抗栓藥物或者藥物洗脫支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術后再狹窄率,但療效有限,術后六個月再狹窄率仍可達到10%[2]。中醫(yī)認為冠心病屬于“胸痹心痛”范疇,與痰濁氣虛有關。近幾年,隨著中醫(yī)技術不斷完善和發(fā)展,中醫(yī)藥、針刺以及穴位敷貼等治療方式均在再狹窄的預防和治療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3]。
冠心病多發(fā)于老年人,屬于“厥心痛”、“胸痹心痛”等范疇,病位在心,與情志失調、飲食不節(jié)、過度疲勞以及外邪入侵等有關,冠心病支架術后出現再次狹窄也屬于“胸痹心痛”等范疇,病機與冠心病基本一致。張娜[4]等研究中認為冠心病患者接受支架術后可起到清除心脈邪氣,確保心脈暢通,但僅是暫時的,且會對人體正氣以及心臟血管造成損傷,從而出現氣滯血瘀、寒凝痰阻,導致手術后再狹窄。李明曉[5]等學者認為冠心病支架術后臟腑會受到一定影響,多呈現心氣虧虛、血瘀痰阻,心陽虛為術后再狹窄的病機,血瘀既是病機也是病理因素,經加味參紅寧心方治療后能明顯降低術后再狹窄的發(fā)生率。冠心病支架術患者體內的支架屬于外來之邪,易從熱化,再加上體內未清除干凈的血瘀、氣機不暢,從而出現瘀熱互結,從而出現動脈再狹窄,影響術后康復。尹水平[6]等學者認為冠心病患者本身處于氣滯血瘀狀態(tài),支架術后出現機械損傷而形成新的血瘀,損傷局部,出現瘀熱互結形成術后再狹窄。綜合以上,冠心病支架術后出現再狹窄的的病因病機可總結為正虛邪實、瘀熱互結。
2.1 血瘀癥 冠心病以及術后再狹窄均是因為心痹、脈不通引起,患者體內氣血、氣滯導致血流不暢、瘀血阻絡,脈不通形成術后再狹窄。齊鋒[7]等學者對80例冠心病介入術患者進行對比研究,一組給予西藥治療,另一組給予補陽還五湯治療,心電圖踏車負荷運動試驗顯示,對照組療效為48.72%,治療組療效為82.05%,數據差異明顯(P<0.05),且治療組術后再狹窄率更低,說明補陽還五湯能有助于冠心病介入術患者病情恢復,降低術后再狹窄率。補陽還五湯由黃芪、紅花、當歸尾、川芎、赤芍、地龍、桃仁等藥物組成,主要作用即活血、通絡、補氣,主治氣虛血瘀證。杜燕賓[8]等學者選擇121例介入術治療的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的藥物腦心通膠囊(黃芪、當歸、雞血藤、水蛭、地龍、桃仁、桑枝、丹參、紅花等),結果顯示研究組95.08%明顯高與常規(guī)組83.33%,術后再發(fā)心梗的發(fā)生率明顯更低(P<0.05)。腦心通膠囊可抑制血小板活化,促進內皮細胞恢復,對術后康復有積極影響。張濤[9]等學者對丹紅注射液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選擇170例冠心病支架術患者進行對比,一組給予拜阿司匹林腸溶片、阿托伐他汀鈣片、美托洛爾緩釋片、硫酸氫氯吡格雷等冠心病常用藥物治療,另一組結合丹紅注射液治療,隨訪六個月,較對照組37.46%,觀察組不良心血管時間的發(fā)生率21.52%明顯更低(P<0.05)。說明丹紅注射液能較好的促進冠心病支架術患者術后康復,預后理想。丹紅注射液的主要功效即活血化瘀,通脈舒絡,具有較好的抗血栓形成效果。
2.2 氣虛證 《靈樞·經脈》、《金匱要略》中分別提及“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陽微陰弦,責其極虛也”,可見冠心病患者主要的病因包括氣虛。趙華云等學者探究參七湯在冠心病支架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對象為86例冠心病PCI術后患者,結果顯示兩組術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比較相似(P>0.05),而試驗組患者心功能指標、中醫(yī)證候積分以及總有效率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參七湯可改善主要由三七和紅參組成,主要作用即益氣健脾,祛瘀生新,用于冠心病支架術患者中的效果理想。趙宗磊[10-11]等學者對益氣活血法的效果進行研究,實驗中對照組為西藥治療,治療組結合六君子湯合丹參飲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癥候積分以及氣虛積分明顯更低,且治療組支架內再狹窄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梢娨鏆饣钛筛纳乒谛牟≈Ъ苄g患者術后預后,促進其康復。
2.3 痰濁證 中醫(yī)認為冠心病以及冠心病支架術后再狹窄均是由痰作祟,痰,陰邪,痰濁阻于心脈,導致氣機不暢,痰瘀互結,從而出現心脈痹阻[12]。董蓉蓉[13]等學者研究認為痰濁內阻證的冠心病患者人數占比正逐年上升,已經成為重要致病原因。石洪[14]等學者對瓜蔞薤白半夏湯合四君子湯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前者給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后者給予瓜蔞薤白半夏湯合四君子湯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更高,心絞痛發(fā)生率更低,預后效果理想。瓜蔞薤白半夏湯合四君子湯可健脾化痰、益氣補血。李琳[15]等學者探究益氣化痰祛瘀法在冠心病患者治療中的效果,胸痹心痛病是痰瘀互結、痰濁引起,臨床用藥可使用具有益氣化痰祛瘀的仲景瓜蔞薤白半夏加減化栽方,可津液化生、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改善相關癥狀,改善預后。
冠心病支架術后患者的癥狀能得到明顯改善,術后生活質量也會有所提高,但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焦慮抑郁情緒,影響術后康復[16]。司偉[17]等研究中對觀察患者進行中醫(yī)分型針刺治療,選擇神門、內關、心俞以及膻中等穴位,針對氣虛者另選百會穴和足三里,針對陰血虧虛者者另選足三里和脾俞穴位。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有效率更高,心理狀態(tài)評分以及中醫(yī)證候積分更低。白如鑫[18]等研究中采用益氣復脈針法用于冠心病支架術后,結果顯示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更低,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
穴位敷貼是臨床常用的中醫(yī)治療方式,主要是將組方與經絡穴位相關聯,給予敷貼處理,操作簡單且效果理想。李健[19]等學者探究穴位敷貼在冠心病中的應用,敷貼主要由三七、檀香、冰片組成,穴位主要選擇足三里、內關穴、豐隆穴、間使穴。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胸悶、氣短等中醫(yī)證候積分明顯更低,且癥狀改善效果更理想。王威[20]等學者研究中使用的穴位敷貼方案中敷貼方主要由川芎、丹參、郁金、蘇合香等組成,穴位選擇膻中穴、內關穴以及心俞穴,結果顯示,治療組癥狀改善效果理想,心理狀態(tài)穩(wěn)定,對冠心病支架術術后康復有積極影響。
冠心病支架術術后康復是關注的重點內容,術后再再狹窄較為常見,病機屬本虛標實,實系瘀、痰,虛責之氣虛,治療方案較多。中醫(yī)治療強調辨證論治,針對不同證型的患者可給予不同的治療方式,目前還未統(tǒng)一,因此篩選療效和安全性最佳的治療方案是臨床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