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成
江碧春
筆名江石,裔號虛靜堂,四川成都人。中國花鳥畫畫家,中國文化藝術發(fā)展促進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書畫師,中國書畫名人研究院院士,中國書法美術家藝術創(chuàng)作中心終身榮譽教授,中國書畫家藝術交流協(xié)會常務理事,四川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省國防詩書畫院常務理事,現(xiàn)代名人書畫社榮譽副社長,國際羲之書畫院副院長,成都市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成都錦水書畫院常務理事等。作品數(shù)次參加國內(nèi)外展覽并多有獲獎。
生長在美麗溫潤的成都的碧春,自幼聰敏好學。“文革”時無書可讀就愛上了繪畫,以至到了癡迷的程度,她做著畫家之夢,得到了父親的鼓勵:“我這女兒聰明,以后一定能成為畫家的。”“耐得清貧與寂寞”碧春的星期日是在寫生中度過的,碧春的深夜是在苦練中尋覓,“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恩師劉既明以及蜀中著名畫家胡伯祥、趙蘊玉、戴衛(wèi)等老師的指導下,碧春成就了她童年的夢想,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畫家,可以告慰她慈父和恩師的在天之靈了。
碧春擅長工筆花鳥,兼攻人物,藝術風格清新雅淡,朦朧抒情,余味雋永。記得1993年4月她在四川美術館舉辦展覽時,還惹出了一段至今傳為美談的趣話。在她的一幅工筆花鳥《荷塘清夏》前,有觀眾找來守展廳的工作人員質(zhì)問:“在這高雅的展廳里,為啥不小心在畫,上灑了這么多水呢?”工作人員答:“請你摸摸看!”觀眾驚詫:“還可以摸???那我們就真摸了!”這一摸,他們方知是女畫家畫上去的水珠。原來碧春在處理荷葉荷花上的露珠時,大膽地采用西畫的焦點透視,便有了逼真的效果。自此,畫界朋友們將她這種“洋為中用”的工筆畫謂之“新工筆畫”。
中國畫乃至一切藝術都應當隨時代進步且不拘泥于舊的傳統(tǒng)形式,當然,碧春的畫亦是如此。我以為,碧春的“新工筆畫”具有如下兩個特點:
一、物我相融。古人提倡“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格高而思逸”。過去看某些花鳥畫,如無詩和題跋便很難知曉作者的思想,常常給人以畫花就是花,畫鳥就是鳥的感覺。作為現(xiàn)代畫家的碧春,不但做到了以大自然為師,而且由于感情的高度投入,已經(jīng)與她所描繪的客體兩相交融,合二為一,無需借助題詩、題跋便能借助筆墨色彩傳達她的情思。請看她的《菊夢》,作品將各色各姿的菊花籠罩在一片云霧之中,配以斑斕彩蝶,組合成一個詩意朦朧的境界,人菊一體,構(gòu)思新奇,啟人遐想?!毒栈辍穭t又將菊花置于冰雪之中,強化菊花而弱化枝,表現(xiàn)其耐霜耐寒的品格,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境界。
二、詩意濃郁。西畫以光線為前提,從描繪對象的塊面入手而塑造藝術形象,偏重于真實無誤地再現(xiàn)現(xiàn)實;中國畫則以線條為主,塑造形神兼?zhèn)涞乃囆g形象,偏重于抒情和意境。碧春采用“拿來主義”,不但借鑒西畫的優(yōu)點,還將音樂的旋律,舞蹈的風姿,攝影的采光,文學的韻味悉數(shù)融會貫通到她的畫作中,運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手法,構(gòu)成濃郁的詩意。縱觀碧春之畫,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是山、石、樹木、花草、小鳥及動物,這些千百年來無數(shù)畫家無數(shù)次畫過的題材,經(jīng)她看似隨意,甚至夸張的組合,一幅幅詩意濃郁的工筆畫便展現(xiàn)在眼前,如飽含蘭草清香的春風,滌去浮躁煩惱帶來寧靜溫馨。她的作品《月光曲》詩化了靜謐的月夜,以滿構(gòu)圖的形式特寫一輪天上圓月,地上枝枝草穗,如葵花向陽般朝向月亮,天與地互相呼應,一只綠色蟋蟀伏在草穗上淺吟低唱,構(gòu)思巧妙,令人叫絕。
碧春是一位勤奮,謙虛而又清醒的畫家,我深知碧春對藝術的追求是執(zhí)著而又無怨無悔的,我相信一個幾十年用真情作畫的畫家,一定會走得很遠很遠。碧春的畫是獻給春天的一縷新綠,一如她詩一般的名字——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