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生態(tài)翻譯學視域下《岳陽樓記》的英譯對比研究

2020-12-09 05:42吳翹儀
山東青年 2020年11期
關鍵詞:岳陽樓記

吳翹儀

摘 要:近年來,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的提出為翻譯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本文擬以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的三維原則作為指導,對羅經國和謝百魁的《岳陽樓記》英譯本進行對比研究,從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分析譯者對于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適應性選擇,并評價兩譯本的整合適應選擇度,在此基礎上探索中國典籍英譯的新研究視角。研究發(fā)現(xiàn),兩位譯者在不同的維度做出了適應選擇,在語言維和文化維上,謝譯本比羅譯本更好;而在交際維上,羅譯本則更勝一籌。基于生態(tài)翻譯學的評價標準,謝百魁的譯本整合適應選擇度更高。

關鍵詞: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岳陽樓記》;羅經國;謝百魁;整合適應選擇度

中國古典文學有著獨特的歷史積淀,體現(xiàn)了豐富的中華民族文化。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許多經受住時間考驗的經典文學名作。這些作品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思想結晶,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氣節(jié)。隨著國內文化交流日益全球化,世界范圍內的文化交流面擴大,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內血多優(yōu)秀文化典籍需要進行科學化、合理化的翻譯,保障其傳遞效果。在典籍翻譯和其他各類型翻譯中,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對翻譯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北宋文豪范仲淹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岳陽樓記》具有極高的文學藝術成就。許多翻譯家都翻譯過這篇久負盛名的散文,其中羅經國和謝百魁這兩位翻譯大家的譯本備受推崇。然而,對于中國典籍外譯較少基于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視域下的研究。因此,本文擬以羅經國和謝百魁的《岳陽樓記》英譯本為研究文本,基于生態(tài)翻譯學視域,探索更多元的中國典籍翻譯理論與方法。

一、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

在二十一世紀初期,我國的胡庚申教授首次將達爾文的適應選擇論應用到翻譯研究中,提出了翻譯適應選擇論,并在其一系列專著及論文中對這一理論進行詳細闡述。該理論在提出伊始就得到我國翻譯界眾多學者的支持,關于這一理論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該理論認為翻譯人員在翻譯時應合理選擇翻譯理論,明確翻譯的定義,并具有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以譯者為中心,翻譯過程中譯者處于主導地位是這一理論的核心要義,強調翻譯活動必須要在譯者主體意識和主要作用下開展及完成。

2008年,胡庚申教授在翻譯適應選擇論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及改進,進而提出“生態(tài)翻譯學”的概念,迄今為止,該理論仍在不斷地完善與發(fā)展中。胡庚申(2014:86-89)指出:“筆者定義的生態(tài)翻譯學立足于翻譯生態(tài)與自然生態(tài)的隱喻同構,是一種從生態(tài)視角綜觀翻譯的研究范式。”生態(tài)翻譯學是一個全新的翻譯理論,該理論基于整體主義,從語言學、文化學、人類學、生態(tài)學和翻譯學視角展開專題研究。生態(tài)翻譯學是對翻譯生態(tài)系統(tǒng)與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相關性進行了總結歸納,通過跨學科的綜合分析論證,指出翻譯是與語言、文化和人類交際活動等方面有緊密聯(lián)系的活動,譯者需要在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基礎上做出適應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選擇轉換,以集中反映翻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互動性、適應性、平和性和整效性等特征(劉艷芳,2009)。在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諸多要素的基礎上,生態(tài)翻譯學形成了四大倫理原則,分別是:平衡和諧、多維整合、多元共生及譯者責任。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是一篇古文散文,是中國古典文化典籍的代表作之一?!对狸枠怯洝肥欠吨傺蛻糜阎瑸樵狸枠侵匦滦蘅樋⒐に鶆?chuàng)作的一片散文。該文語言精練,意蘊深遠,是我國古代散文輝煌成就的代表。原文的語言特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詞語精煉傳神。如“銜遠山”、“吞長江”,洞庭湖中有許多小山,用“銜”一字形象地表現(xiàn)了湖與山的關系,而長江流經洞庭湖,用“吞”一字不僅同樣表現(xiàn)了湖與山的關系,而且通過“吞”一字表現(xiàn)了聲音層面的洪亮,讓讀者有氣勢磅礴之感(張越、張凌,2015)。

(二)運用駢偶句,整齊優(yōu)美。文章多用駢偶句、四字句,長短句結合,句式活潑。駢偶句的大量使用使得語言整齊有力,氣勢恢弘。如寫景的兩個段落中,幾乎全運用駢偶句寫成,使得景色的特點通過語言的傳遞更加明確和突出。但同時亦穿插使用了一定的散句,使得整句中富于變化,讀起來長短交錯,抑揚頓挫明顯,給讀者以一種美的感受。

(三)寓情于景,立志高遠。文章不僅僅停留在寫景的層面,寫景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抒情?!蚌牿B月不開”的陰森凄涼的秋景,體現(xiàn)了“悲”情,秋景寓意別理,更是突出了遷客騷人“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的悲涼心境。而“春和景明,波瀾不驚”是明媚美好的春色,突出了遷客騷人“心曠神怡,寵辱偕忘”的明朗開闊的心情。

該文的英譯版本眾多,其中楊憲益、謝百魁、潘正英、羅經國等的譯文堪稱經典。本文擬以羅經國和謝百魁的《岳陽樓記》英譯本作為研究對象,借此探究生態(tài)翻譯學在中國典籍翻譯的適用性。生態(tài)翻譯學為中國典籍翻譯提供了一個科學合理的、全新的解讀視角。

二、“三維”原則下《岳陽樓記》英譯本對比分析

瑪麗·斯奈爾·霍恩比(2001:2)指出:“翻譯的目的是使譯文在文化中起到的功能與原文在原文化中起到的功能完全一致,文本不是靜止不變的,它是譯者對作者意圖的理解,并將其意圖創(chuàng)造性地重現(xiàn)在另一文化的語言表現(xiàn)之中。”換句話說,翻譯既是一種語言活動,還是一種包含文化信息的互動?;诖?,譯者除了關注語言的轉換外,還應發(fā)揮譯者的主觀能動性,將影響交際效果的文化因素納入考慮,并反映在翻譯實踐中,通過選擇適當?shù)淖g法使譯文適應目的語文化。

(一)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中華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沒有出現(xiàn)完全中斷的文化體系,由此形成的“重人倫,清器物,價值取向以道德為本位的人文文化”。而西方世界的文化以科學文化為核心,提倡個人至上,傾向于將人與自然置于對立。兩種文化內涵的差異在兩種語言文字中的表現(xiàn)為行文表達時的形式差異,即漢語重意合,強調要綜觀篇章整體結構,講究起承轉合與平衡對稱;而英語重形合,句式結構的銜接規(guī)則非常嚴謹(郭著章等,2008:28)。

語言維的適應選擇轉換是生態(tài)翻譯學的翻譯方法之一,強調譯者在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轉換。這種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上進行的”(胡庚申,2008:1-5)。根據(jù)典籍翻譯的特點,應充分考慮如何將古文散文轉換為目標讀者可理解的話語,這個過程需要譯者先完成將文言文轉換成現(xiàn)代漢語的語內轉換過程,然后將現(xiàn)代漢語翻譯成英文的語際轉換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譯者發(fā)揮主要作用,選擇適合的語言,清晰準確地將原文本的內容和信息傳遞給目的語讀者。

例1: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羅經國譯: The beauty of Baling centers round the Dongting Lake, which holds themountain ranges in the distance and swallows the water of the Yangtze River. It is so vast andmighty that it seems boundless. Dazzling in the morning sun and fading in the gray eveningmist, it offers a myriad of scenes.

謝百魁譯: In my view, the grandeur of Baling lies only in Lake Dongting, which looks asif it were holding in its mouth the distant mountains and gulping down the Yangtse River.Boundless and marvelous, it presents in the morning sunshine and the evening twilight a mostgorgeous spectacle.

分析:例1中的“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運用了駢偶句,四字對稱的形式更加體現(xiàn)了景色的恢弘壯闊。在翻譯時,羅經國同樣關注英文形合的特征,運用了主語從句的句式,it作形式主語,連接“vast and mighty”和“that it seems boundless”,后半句運用了兩個并列的動名詞短語“Dazzling in the morning sun”和 ?“fading in the gray evening mist”,總體而言,雖可看到羅經國在處理這部分內容時是有考慮英語的行文習慣,但卻較大地忽略了原文語言形式最大的特點,即駢偶句句式的信息不能完整向讀者“復現(xiàn)”,因此,羅經國的譯文可以說在語言維上的適應性轉換稍有欠缺。而謝百魁在處理這部分時則較好地考慮到了原文本的語言特點,運用了“Boundless and marvelous”和“in the morning sunshine and the evening twilight”這樣的并列短語,原文通過駢偶句句式傳達出的氣勢在謝百魁的譯文中較好地得到了“復現(xiàn)”。因此,謝百魁較好地實現(xiàn)了語言維的適應性轉換,對原文的理解更恰當。

(二)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蘊含了中華民族的深層思想內涵與精神追求。因此,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進行對外傳播,離不開翻譯活動的進行。在文化因素是語言轉換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在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中,文化維的適應性轉換是指“譯者在語言維轉換過程中關注雙語文化內涵的傳遞與闡釋。這種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在于關注原語文化和譯語文化在性質和內容上存在的差異,避免從譯語文化觀點出發(fā)曲解原文”(胡庚申,2008:1-5)。漢英語言分屬印歐語系和漢藏語系兩個不同的語系,要實現(xiàn)文化的有效傳達,應保證兩種語言間文化的適應性轉換。

例2:岳陽樓

羅經國譯:The Yueyang Tower

謝百魁譯:Yueyang Pavilion

分析:羅經國和謝百魁對于標題的翻譯就有明顯的選詞差異。主要是體現(xiàn)在對“Tower”和“Pavilion”這兩個詞義的理解上。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中的解釋如下:

A pavilion[ZZ)] is a large temporary structure such as a tent that is used at outdoor publicevents.(為舉行戶外活動而搭建的諸如帳篷的)大的臨時建筑物

A ?tower ?is tall, narrow building, that either stands alone or forms part of anotherbuilding such as church or castle.塔:塔樓

根據(jù)外形建筑特點的差異,滕王閣、鸛雀樓一般翻譯成是pavilion,而岳陽樓、黃鶴樓則用更準確。此處羅譯比謝譯更符合對原文形象的理解。對于這類中國特有的建筑的翻譯,在處理時,應注意選擇不會造成錯誤理解的翻譯方式,把握建筑特色的同時考慮譯文對于目的語讀者的接受度。

例3: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羅經國譯: In the spring of the fourth year of Qingli,Teng Zijing was exiled to Balingjunto be the prefect there.

謝百魁譯: In the spring of the fourth year of the Qingli period, Teng Zijing was relegatedto the position of the prefect of Baling.

分析:文言文中所體現(xiàn)的中國古代文化的特征在轉換成英文時是有能有效傳遞,以及是否能被譯入語讀者所接受,是古文英譯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如例3中出現(xiàn)的“慶歷四年”、“謫守”和“巴陵郡”文學詞匯具有時代特色,這些詞匯無疑給兩種文化的轉換增加了一定的難度。這句話出現(xiàn)在文章開篇處,羅和謝采用的句式基本一致。如“謫守”指的是因罪貶謫流放,出任外官或守邊,根據(jù)原文,滕子京是被誣陷擅自動用官錢而被貶至巴陵郡任太守一職的,“exiled”在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的解釋是“If someone is living in [ZZ(Z]exile[ZZ)],they are living in a foreign country because they cannot live in their own country, usually forpolitical reasons.(通常出于政治原因的)流亡他國”,而“relegated”的解釋為“If you relegatesomeone or something to less important position, you give them this position.使降級”,

該處的背景信息來看,謝譯“relegated”準確地譯出了“謫守”的意義,使譯入語讀者能夠準確掌握原文的信息。另外,對“巴陵郡”這一地名的翻譯兩位譯者的處理亦有明顯差異。羅譯主要才用了歸化譯法,將“郡”直接進行音譯,這一處理可能會給譯入語讀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礙?!翱ぁ笔侵袊糯姓^(qū)域,英文中未有較準確對應的詞匯,而“prefect”這一職位其實已經能夠體現(xiàn)“Baling”這一區(qū)域的概念,因此謝譯選擇對此進行刪譯處理,避免了給譯入語讀者造成不必要的理解困難。由此可見,謝百魁在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較為成功。

(三)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典籍翻譯過程是一種跨文化交流的活動,包括了兩種語言和文化間的溝通交流,是語言文化信息傳播的過程。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中的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是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要求譯者把選擇轉換的側重點放在交際的層面上,關注原文中的交際意圖是否在譯文中得以體現(xiàn)”(胡庚申,2008:1-5)。因此,譯者不僅需要在語言維、文化維進行適應性選擇轉換,還應保證譯文的流暢性,確保目的語讀者對譯文的接受度,以目的語讀者可接受的方式翻譯原文,使目的語讀者可以通過譯文深切理解原作者的思想內涵和創(chuàng)作意圖。

例4: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羅經國譯: Alas! Who else should I seek company with save them?

謝百魁譯:Who should I emulate, if not people of this type?

分析:例4中,范仲淹使用“噫”這一感嘆詞,目的是表達其政治理想難以實現(xiàn)的悲嘆之意,謝譯版本在處理時沒有相應體現(xiàn)作者意圖表達的悲嘆之情,是的譯入語讀者和原文作者在思想上難以產生共鳴,而羅譯版本中使用了“Alas”一詞,在朗文當代英語詞典中該詞的解釋為“used to express sadness, shame, or fear”,與原文作者意圖實現(xiàn)的交際想過相符合,因此,羅譯版本實現(xiàn)了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而謝譯版本則有所欠缺。

三、結論

羅經國和謝百魁對《岳陽樓記》的翻譯在學界廣受推崇,不少翻譯者對他們的譯本進行研究和學習。本文主要是從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的視閾出發(fā),探討這兩個譯本的翻譯質量。根據(jù)上述分析,在語言維和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上,謝百魁的譯本較優(yōu)于羅經國的譯本;而在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上,則羅經國的譯本更勝一籌。根據(jù)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的評價標準,謝百魁的譯本整合適應選擇度更高。經過實踐,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可以適用于中國典籍翻譯研究,為翻譯研究者提供了一個多維的評價體系,從而更全面的評價典籍翻譯的質量,為典籍翻譯質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郭著章,黃粉保,毛新耕.文言英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2]胡庚申.從術語看譯論——翻譯適應選擇論概觀[J].上海翻譯,2008(2):1-5.

[3]胡庚申.生態(tài)翻譯學解讀[J].中國翻譯,2008(06):11-15+92.

[4]胡庚申.對生態(tài)翻譯學幾個問題“商榷”的回應與建議[J].中國翻譯,2014(06):86-89.

[5]柯林斯.柯林斯高級英漢雙解詞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羅經國.古文觀止精選(漢英對照)[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7]劉艷芳.從翻譯適應選擇論看新聞報道中隱喻習語的翻譯[J].上海翻譯,2009(04):16-19.

[8]瑪麗·斯奈爾·霍恩比.翻譯研究:綜合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9]朱原等譯.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10]張越,張凌.羅經國《岳陽樓記》英譯版本賞析[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5(11):50-52.

(作者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廣東 廣州 510641)

猜你喜歡
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擁有一種“超能力”
《岳陽樓記》接受史研究
《岳陽樓記》與《醉翁亭記》之異同淺析
基于語料庫的《岳陽樓記》英譯本譯者風格分析
《岳陽樓記》三美
范仲淹《岳陽樓記》對清代越南使節(jié)岳陽樓詩文的影響
從《岳陽樓記》看范仲淹的士人情懷
八面觀音 色相俱足——天一閣藏文徽明小楷《岳陽樓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