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科幻電影創(chuàng)意:后人類視野中的記憶體系(三)
——挑戰(zhàn)與應對

2020-12-12 20:37:10黃鳴奮
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1期
關鍵詞:科幻電影記憶人類

黃鳴奮

自從將自身從動物界提升出來之后,人類便根據(jù)相應社會規(guī)范調節(jié)其記憶活動。所謂“記憶倫理”正是對上述規(guī)范的通稱。它所涉及的問題范圍很廣,如作證者的良心,寬恕與忘記,數(shù)據(jù)的倫理屬性,災難記憶與生命哀悼,事跡與名字的記憶,共享記憶與倫理共同體,親密關系與疏淡關系的區(qū)別,生者與死者的關系,親歷者記憶與非親歷者記憶的關系,等等。隨著后人類時代的到來,人類記憶倫理受到了諸多沖擊,如大數(shù)據(jù)搜集侵犯用戶隱私等。本文圍繞三個問題對后人類視野中的記憶倫理加以探討:一是自然意義上的挑戰(zhàn),在觀念層面涉及人工記憶的可行性等問題,在操作層面具體化為記憶的植入、測驗與交流等活動;二是社會意義上的挑戰(zhàn),在觀念層面涉及不同智能體的關系等問題,在操作層面具體化為記憶的穿越、開發(fā)與共享等活動;三是心理意義上的挑戰(zhàn),在觀念層面涉及多種心理狀態(tài)的關系,在操作層面具體化為記憶的沉浸、增強與懸停等活動。

一、自然意義上的挑戰(zhàn):記憶的植入、測驗與交流

在自然的意義上,記憶是生命過程的一部分,敬畏生命就包含了尊重記憶的要求。在行為意義上,記憶隨著生命過程的開始而開始,隨著生命過程的終結而終結。在事物或現(xiàn)象意義上,記憶是當事者經(jīng)歷的心理痕跡,隨著生命形態(tài)的發(fā)展而發(fā)展,隨著生命歷程的更新而更新。對人而言,記憶不僅體現(xiàn)了人相對于生命過程的受動性,而且體現(xiàn)了人相對于生命過程的能動性。就受動性而言,人格是以記憶為基礎而形成的;就能動性而言,人可以運用所掌握的技巧或技術塑造自己的記憶。下文所說的記憶植入、記憶測驗和記憶交流都是人的能動性使然。記憶植入以人為記憶取代了自然記憶,造成了人格特征與親身經(jīng)歷的分離,使旨在別異的記憶測驗和旨在求同的記憶交流顯示出空前的重要性。從倫理的角度看,記憶植入意味著自我意識可以被設計(更準確地說是以某種設計為基礎而形成),“我是誰”居然取決于設計者的需要,這無疑超越了現(xiàn)有的身體設計、身份設計,將人為進化推進到更深的層次,對基于自然過程的記憶觀構成了挑戰(zhàn)

(一)記憶植入:打造定制的真實

記憶植入,是將經(jīng)歷、情感或表象等信息由外部輸入生命體的神經(jīng)中樞,這些信息是生命體原先所沒有的,或者說,對其而言是非真實的,亦即不是以真實經(jīng)歷、真實情感或真實表象為基礎。雖然這些信息就其來源來說是非真實的,但照樣和真實信息一樣發(fā)揮作用。如果這些信息的來源是其他生物體,那么,上述記憶植入就成了記憶移植??茖W界對此已經(jīng)有所關注。已經(jīng)嘗試的方法包括動物腦汁抽取、動物記憶切割移植(交換腦組織)、以芯片為中介的間接植入等。后者已經(jīng)在人體上做過實驗。[1]有報道說: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神經(jīng)科學家利用芯片充當記憶“假體”植入動物大腦內(nèi),使之取代受損的海馬體,形成長期記憶。[2]這類實驗表明,記憶植入是可能的。如果上述芯片所攜帶的信息并非來自其他生物體,而是出自人工生成,那么,記憶植入就成了記憶設計。在科幻電影中,有關記憶植入的描寫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其一,機器人的記憶植入。機器人在生產(chǎn)過程中想必已經(jīng)植入了為激活或初始化所需要的基本信息(類似于ROM,即只讀內(nèi)存鏡像),這相當于它們的元初記憶。此后,它們在自身的活動中會形成新的記憶,如果具備學習功能的話。正因為如此,英美合拍片《2001太空漫游》(2001:A Space Odyssey,1968)描寫人類宇航員鮑曼因為飛船主控電腦HAL發(fā)生異常而漸次停用其所涉高級功能的電路,使它回歸最早的程序設計的記憶。這一操作大致相當于普通個人計算機終端上的“恢復出廠設置”。

其二,克隆人的記憶植入。世界上還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人類克隆體,因此,關于將記憶植入克隆人的探討主要見于科幻語境。例如,美國《銀翼殺手》(Bladerunner,1982)中的瑞秋相信自己是人類,但她其實是實驗性克隆體。她被賦予虛假回憶,亦即植入老板侄女的記憶。當她從專門警察戴克那兒知道事情真相時,十分著急,試圖以展示和母親的合影證明自己的人類身份。但戴克舉出許多她認為是隱私的內(nèi)容加以證明,這些事情在記憶并非植入的情況下外人是無從知道的。續(xù)集《銀翼殺手2》(Blade Runner 2049,2017)進而塑造了復制人回憶設計師斯特琳博士的形象,并敘述了瑞秋所生下的孩子尋找父母、弄清身世的故事。

其三,本真人的記憶植入。本真人原先都擁有與其記憶相對應的人格。倘若將新的記憶植入其神經(jīng)中樞的話,必然會帶來人格特征的變化。正因為如此,在美國《超級戰(zhàn)警》(Demolition Man,1993)中,警員約翰被植入了含有裁縫技能的記憶芯片——當局認為他過去太容易沖動,希望用裁縫的耐心來矯正他。日本《鐵甲藝妓雷爆姬》(Robo-geisha,2009)描寫一對姐妹藝妓被改造成暗殺機器。姐姐菊奴為了維護自尊心,自行植入虛假記憶,將自己當成養(yǎng)父的親生女兒。從相關影片的描寫看,記憶植入意味著人格更替。與此相應,植入與反植入的斗爭成為創(chuàng)意的切入點之一。例如,美國《移魂都市》(Dark City,1998)描寫外星人將地球人當成記憶植入實驗的對象,女主角愛瑪因此改變?nèi)烁?。相比之下,男主角約翰由于有科學家暗中保護,不僅未被改造,反而擁有靈力技能。他打敗外星人,和擁有新身份、新記憶的愛瑪重建關系。該片榮獲第25屆土星獎最佳科幻電影獎。又如,美國《全面回憶》(Total Recall,2012)描寫英國政府通過記憶植入來制造工賊,但當事人后來在社會交往中找回自我,挫敗當局圖謀。

與記憶形成相比,記憶植入并非自然過程而是人為過程。它創(chuàng)造了人格表征和人生經(jīng)歷相互脫離的可能性。二者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應當是基本一致的,但在科幻電影中卻未必如此。換言之,被植入記憶者雖然乍看起來可能擁有與正常人相類似的某些特征,但這些特征往往是由其制造者賦予的,而不是由其基本經(jīng)歷和實踐所決定的。在這樣的背景下,記憶測驗就顯得特別重要。

(二)記憶測驗:揭示隱蔽的真相

記憶測驗是心理測驗的重要類型之一,原先主要適用于本真人。它以一定的記憶理論為指導,制定一定標準,將經(jīng)過調查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當成常模,用于對被試進行測試和評估。記憶本身包括多種類型,如根據(jù)記憶對象區(qū)分的形象記憶、抽象記憶、情緒記憶和動作記憶;根據(jù)感官通道區(qū)分的視覺記憶、聽覺記憶、嗅覺記憶、味覺記憶、膚覺記憶和混合記憶;根據(jù)保持時間區(qū)分的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和永久記憶;根據(jù)意識作用區(qū)分的無意記憶(亦稱程序性記憶、非陳述性記憶、內(nèi)隱記憶,包括無意識記和無意回憶),有意記憶(亦稱非程序性記憶、陳述性記憶、外顯記憶,包括有意識記和有意回憶),等等。相關范疇涵蓋反省記憶、工作記憶、物體記憶、行為記憶、預期記憶、前瞻記憶、定向遺忘等。因此,可以從不同角度對記憶加以測試,或者說揭示記憶的不同屬性與功能。人們已經(jīng)設計了多種記憶測驗方法和手段,如可用于鑒別偽裝的二項必選數(shù)字記憶測驗(Binimial Forced-choice Digit Memory Test,BFDMT),可用于兒童記憶綜合評估的龔氏記憶成套測驗(the Gong’s Memory Assessment Battery,GMAB),可用于檢測個體對所經(jīng)歷的生活事件的記憶情況的自傳體記憶測驗(the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Test,AMT),可用于測試常識、定向力、精神控制能力、邏輯記憶、數(shù)字廣度、視覺記憶、成對詞聯(lián)想學習的韋克斯勒記憶量表(Wechsler Memory Scale,WMS)等。記憶測驗既可用于了解特殊人群的心理狀態(tài),又可用于進行社會群體的定向普查。實際上,任何心理測驗幾乎都離不開記憶。譬如,如果被試連題目都記不住,測驗也就無法進行。即便并非專門針對記憶的心理測驗,也可能包含部分有關記憶的測驗內(nèi)容。

科幻電影至少從下述幾方面豐富了對于記憶測驗的認識:(1)將記憶測驗適用范圍由人類擴大到其他智能生物。例如,美國《逃離猩球》(Escape from the Planet of the Apes,1971)描寫未來猩球社會3位猿類科學家穿越到當下,為避免人類的猜忌而故意不暴露自己的真實水平。人類想了解他們的智力,先是拿有色方塊要他們憑記憶挑選、回裝,然后吊一條香蕉看他們?nèi)绾文玫?。受試的智猿吉拉將幾個墊腳立方體疊起來,就坐在香蕉下面不去拿,面對詫異追問的人們,開口說了第一句話:“我不喜歡香蕉!”(2)將主試者由人類擴大到其他智能體。例如,美國《我不能死》(Logan’s Run,1976)描寫控制一座封閉城市的智能電腦對人類進行記憶測驗,目的是看他們有否說謊。(3)將測驗內(nèi)容由一般知識和見聞擴大到涉及其他智能體的事件。例如,美國《外星追緝令》(Fire in the Sky,1993)描寫警方對宣稱見過外星人并被當成其實驗對象的伐木工人進行記憶測驗,想要弄清事情真假。(4)將測驗博弈當成編撰情節(jié)的重要切入點。例如,根據(jù)美國《歸零》(Cypher,2002)的構思,高科技公司的商業(yè)間諜在被派出前都先要經(jīng)過洗腦,這樣,將來即使遇上測謊試驗也不會暴露。美加合拍片《地球停轉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2008)描寫星球聯(lián)盟派克拉圖作為代表前來地球,遭到拘押。人類審訊者用上測謊儀,向克拉圖提出一系列問題,克拉圖通過釋放能量,反過來審問對方。

觀眾完全可以從上述描寫反過來看待針對人類的各種記憶測驗的預設和局限,并從敬畏自然與超越自然的角度思考各種相關問題。例如,高智商、受過專門訓練并有準備的實驗室動物可否對人類主試者進行誤導?有關不明飛行物的各種傳聞真的能夠通過記憶測驗來甄別真?zhèn)螁?能否根據(jù)記憶測驗的原理設計人工智能發(fā)展的預警機制?等等。

(三)記憶交流:追求可貴的真確

如果說上文提到的記憶植入重在造假,記憶測驗重在別異的話,那么,記憶交流的主旨卻是求同。所謂“記憶交流”至少具備三種可能的含義:一是對記憶的內(nèi)容進行交流;二是根據(jù)記憶進行交流,三是對交流的過程加以記憶。

要對記憶的內(nèi)容進行真確的交流,參與者必須互為主體。正因為如此,美國《魔鬼命令》(The Devil Commands,1941)借眾人之口批評科學家癡迷于與亡妻交流的想法。既然妻子已經(jīng)去世,理論上當事人無法再與她進行交流。即使有靈媒宣稱可以做到這一點,那也只是夸口而已。不過,某些科幻電影設想了超越上述限制的特殊交流場景。例如,法美合拍驚悚片《源代碼》(Source Code,2011)構想了一種復雜系統(tǒng),可以實現(xiàn)與亡者之間的記憶對接,以用于破案。我國《噬夢者之超能雇傭兵》(2017)亦有類似構思,即主角李俊杰通過噬夢觸發(fā)大腦深處的記憶,和亡父對話交流。

要根據(jù)記憶進行真確的交流,參與者必須具備起碼的共同“密碼本”,亦即擁有相似的意象庫或語料庫。我們可以從這一角度把握科幻電影有關語言功能的創(chuàng)意。例如,美國《火星航班》(Flight to Mars,1951)描寫5位宇航員在火星迫降后,遇到了5個火星人,可以用英語與之交流,因為火星人收聽地球的廣播,從中學會了地球人的語言。美國《人猿星球》(Planet of the Apes,1968)描寫人類宇航員泰勒迫降于未來智猿統(tǒng)治的天體,原來這是核戰(zhàn)之后的地球。泰勒先是被當成逃奴關起來,后來,他發(fā)現(xiàn)智猿精通英語,便偷了猿類科學家齊拉的筆和筆記本,用英文寫出“我叫泰勒”,齊拉因此相信他并不是已經(jīng)喪失語言交流能力的土著人。在日本《羅馬浴場》(Thermae Romae,2012)中,當代女孩山越真實經(jīng)過刻苦學習,掌握了拉丁語和古羅馬史,能和穿越者路西斯自由交流,同去他的故鄉(xiāng)古羅馬生活。美國《降臨》(Arrival,2016)描寫語言學家路易絲排除萬難,成功與外星人進行溝通,避免了一觸即發(fā)的戰(zhàn)爭。

要對交流過程進行真確的記憶,參與者必須具備起碼的記憶能力,最好還能運用媒體將相關信息物化。當然,這類媒體的開發(fā)仍存在風險。比如,美國《頭腦風暴》(Brainstorm,1983)描寫科學家發(fā)明可記錄人腦感覺并轉換成磁帶供回放、共享的人機界面,讓人得以觀看他者的記憶泡沫,其副作用是所帶來的仿真瀕死體驗可能導致心肌梗塞,甚至被殺死。意法合拍片《超靈境界》(Nirvana,1997)描寫網(wǎng)絡與黑客對戰(zhàn)。網(wǎng)絡為保護自身,投射出黑客的親友等虛擬呈現(xiàn),試圖在黑客記憶中形成閉合回路以燒毀其大腦。這反映了作為媒體的網(wǎng)絡對于人的記憶的反作用。法國《蝶蛹》(Chrysalis,2007)描繪了一種可以將人的記憶數(shù)字化、保存或完全擦除的技術(名稱即該片片名“Chrysalis”)。在該片中,某教授綁架了一名非洲移民女子,用上述設備將她的記憶輸送給自己遭受車禍而昏迷不醒的女兒。這類做法明顯涉及倫理問題,若據(jù)目前為人們所廣為接受的社會規(guī)范判斷,都是越軌的。

如果說后人類時代的主要標志是以人為進化取代自然進化的話,那么,以記憶人為植入取代記憶自然形成便是上述標志的具體化;如果說記憶測驗原先主要用于衡量智力水平和遺忘進程的話,那么,它在后人類時代更多地承擔了揭示人格淵源和閱歷真?zhèn)蔚娜蝿?;如果說記憶交流原先主要就特定事件在人類內(nèi)部達成共識的話,那么,它在后人類時代更多地肩負著消除異類之間的歧異、誤解與沖突的使命。就此而言,自然率真仍然是可貴的目標。

二、社會意義上的挑戰(zhàn):記憶的穿越、開發(fā)與共享

記憶不僅塑造個體人格,而且對各種人類共同體的形成與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正因如此,記憶倫理學不僅關注個人記憶,而且關注群體記憶、民族記憶、國家記憶、種族記憶、人類記憶等范疇,試圖揭示它們的誕生條件和運作機制。在后人類條件下,記憶穿越在平行世界、多元宇宙、時間旅行等架構中找到了用武之地,記憶開發(fā)引進了智能代理等觀念,記憶共享的范圍擴大到不同類型的智能體之間。如果我們將社會和諧作為傳統(tǒng)倫理規(guī)范的重要內(nèi)容的話,那么,它在科幻電影中既受到了挑戰(zhàn)(因為社會由多種智能生物共同組成,排斥異類在很多情況下行不通),又迎來了機遇(因為求同存異將造就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一)記憶穿越:著眼宇宙的多元

有關記憶穿越的想象可以追溯到隔世姻緣之類傳說。我們可以在科幻電影中看到新的構思與想象。它們涉及心理學所說的“虛假記憶”(false memory)。這種現(xiàn)象并非病態(tài),也不是像記憶植入那樣的強制或受控,而是大腦記憶的信息之間自動組合所致,原因是大腦中負責處理記憶的部分區(qū)域活動增強。此外,平行世界、時間旅行、多元宇宙等觀念為虛擬記憶的成因提供了另類解釋。我們以現(xiàn)實時空為依據(jù)判定為不真實的記憶,在其他時空中可能是真實的。或者說,關于記憶虛假與真實的問題,必須置于比日常生活環(huán)境更為寬廣的背景下加以考察。若有穿越者介入的話,那么,有關記憶的觀察和研究勢必面臨新的挑戰(zhàn)。

如果當事人從未來回到現(xiàn)在,那么,他們還能保有在未來時的記憶嗎?如果當事人從現(xiàn)在回到過去,情況又將如何?科幻電影給出的答案一般是肯定的。例如,在美國《勇敢者的游戲》(JUMANJI,1995)中,艾倫和莎拉回到1969年,又一次成了孩子,但仍可回憶起在1995年的當時所經(jīng)歷的事件。又如,我國網(wǎng)絡大電影《命運輪》(2017)描寫歌手何澤從來生回到現(xiàn)世,記起舞女小美在特定時候會遇到車禍,他奮不顧身趕往現(xiàn)場,在汽車即將撞上小美時推開她,使之化險為夷。當然,穿越時間的記憶未必像非穿越時間的記憶那樣清晰,而且難于驗證,也難于交流(說了別人未必信),因此可能被當成虛假記憶。我國的《時空游戲》(2017)據(jù)此構思了這樣的情節(jié):主角陳諾從小就患有夢游癥,而且總是片段性失憶。后來,他撿到一塊老懷表,它居然可以帶領持有者自由穿梭于各個時間軸,由此引發(fā)出許多匪夷所思的事情。

如果當事人在平行世界中往來,那么,記憶是否會因為穿越而喪失?香港《無限復活》(Second Time Around,2002)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在該片中,安娜對阿仁講起平行時空和生命交叉點,拿兩根筷子在桌面上先后擺出平行與交叉的形狀。她解釋說:不論知情或失憶,都和生命交叉有關。你覺得似曾相識的東西,可能是在平行時空見過。所謂“第六感”只是因為穿梭了時空。美國《平行宇宙》(Parallels,2015)通過人物波利之口,談到“平行宇宙回憶錯覺”,這可以視為對類似現(xiàn)象的概括。

美國《環(huán)形使者》(Looper,2012)引導觀眾思考不同時間線之間的記憶穿越問題。影片中,莎拉之子雖然年幼,卻具備強大的念力,強大到足以殺死不懷好意的老年喬。但莎拉用母愛使之安靜下來,叫他逃進甘蔗園,然后自己攔住老年喬,不惜用身體為孩子擋子彈。青年喬意識到若老年喬向莎拉開槍,最終將使莎拉之子變成喚雨師(活下來的小家伙充滿怨恨、人格扭曲,這是未來世界喚雨師作惡的禍根),但他距離老年喬太遠,無法直接制止老年喬。為避免出現(xiàn)“冤冤相報何時了”,青年喬開槍自殺,老年喬因此消失,莎拉母子活了下來。這兩個人(或者說同一個人)都死了之后,其他人還可能保有相關的記憶嗎?歷史看來是進入了莎拉之子不會成長為對老年喬構成威脅的喚雨師的另類時間線。沿著這一時間線成長起來的莎拉母子是否還會記得青年喬所做出的犧牲?或者這種記憶會被當成虛假的?如果我們作為觀眾同樣不過是生活在某一時間線,那么,心中那些“虛假記憶”是否可能蘊藏著驚天動地的秘密?這類問題是耐人尋味的。

(二)記憶開發(fā):期待智慧的增值

記憶開發(fā)是應用心理學的研究課題之一,其含義因語境而異,可能是指對開發(fā)過程的記憶(將“記憶”視為一種行為),也可能是指對記憶本身的開發(fā)(將“記憶”視為一種資源),當然同樣可以將上述兩種含義結合起來,指對記憶開發(fā)過程的記憶。記憶開發(fā)之所以有必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類社會生成和積累的信息、知識、數(shù)據(jù)在總量上飛速增長,對人類原有的記憶能力、記憶工具和記憶技術構成了挑戰(zhàn)。在實踐中,人們感興趣的更多是如何開發(fā)個人的大腦記憶能力,開發(fā)作為檔案、經(jīng)驗或傳統(tǒng)的群體記憶或地方記憶的價值,等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吃一塹,長一智”這類格言早就將記憶開發(fā)當成是發(fā)展智慧的重要途徑。在日本《宇宙戰(zhàn)艦大和號復活篇》(Space Battleship Yamato:Resurrection,2009)中,大和號代理艦長每逢遇險都會重溫老艦長的教導,從中尋找力量和對策。

隨著智能代理現(xiàn)象的日益增多,本真人與虛擬人之間的關系備受矚目。我國《星語心愿之再愛》(Fly me to Venus,2015)描寫相關記憶開發(fā)所付出的代價。影片中,忙于工作的王鵬鵬給兩地分居的女友亦男發(fā)微信,說自己從此可以全天候陪伴她了。原來,他開發(fā)了智慧城市程序,賦予虛擬人以最高使命——愛亦男,認為“你我有共同記憶”。不料系統(tǒng)啟動不久就崩潰,他被電死。雖然如此,虛擬人仍然牢記王鵬鵬生前的囑托,對亦男關懷備至。

在現(xiàn)實與虛擬之間的關系和界限日益模糊的條件下,記憶開發(fā)產(chǎn)生了新的目標。澳大利亞《虛擬實驚》(OtherLife,2017)設想了一種基于納米技術創(chuàng)造真實記憶的可能性??茖W家雷恩以其父的研究為基礎,發(fā)明誘導時間虛擬壓縮的技術——“其他生活”,僅幾秒鐘就能體驗長達數(shù)小時或數(shù)天的經(jīng)歷。據(jù)信它可以用于虛擬徒刑,讓當事人體驗囚禁的感覺,緩解監(jiān)獄人滿為患的危機(本來判處在牢房關一年的話,在虛擬囚室中關一會兒就可以收到同樣效果,因為這兩種情況下的記憶是等效的)。當然,這類技術同樣存在使大腦喪失識別力等風險,我國《異能男友》(2018)中的異能頭盔開發(fā)者就意識到了這一點,用戶可能因為佩戴它而分不清現(xiàn)實與幻想。

(三)記憶共享:促進溝通的實現(xiàn)

記憶共享,在物理意義上可能發(fā)生于同一計算機系統(tǒng)不同存儲器之間,在生理意義上可能發(fā)生于同一身體的不同大腦之間(如雙頭人),在社會意義上可能是指通過各種媒介、平臺和機構所實現(xiàn)的信息交流,在心理意義上可能發(fā)生于多重人格之間,在超媒體的意義上可能發(fā)生于不同信息云之間。上述諸現(xiàn)象很有可能彼此交融,使記憶共享變得更為復雜。

某些科幻影片描繪了同類智能體之間的記憶共享。例如,日本的《匹諾曹964》(964 Pinocchio,1991)描寫幾個電子人被相關公司擦除記憶后拋棄,但他們互相幫助,設法恢復自己的記憶。從中可以看出:記憶共享是形成“我們感”或“想象共同體”的重要條件。

另一些科幻影片描繪了異類智能體之間的記憶共享。例如,英國《奎特馬斯與坑洞》(Quatermass and Pit,1967)提到這樣的看法:地球人雖然已由古代人進化成現(xiàn)代人,但仍在潛意識中保留作為基因來源之一的火星人的影響。這是異類智能生物記憶共享的一種形態(tài)。美國《未來情緣》(The Android Affair,1995)描寫機器人帝奇905外出回來,將其所存記憶之見聞提供給醫(yī)師賈內(nèi)特,使醫(yī)師得以獲悉院長的秘密。這是人與機器人之間的記憶共享。美國《明日世界》(Tomorrowland,2015)描寫童年時代的共同記憶使兩個主角成年后再度相遇時倍感親切,一起去探索未來之城的秘密。他們開頭以為自己都是人,后來才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位是機器人。盡管如此,這并不妨礙其友誼。

還有一些科幻影片描繪了與記憶共享有關的斗爭。例如,美國《傀儡主人》(The Puppet Masters,1994)描寫外星生物通過共享信息不僅可以轉移智力,而且可以轉移記憶,對人類構成嚴重威脅。美國《核能惡警3:終極影響》(Cyborg Cop Ⅲ:Terminal Impact,1995)描寫電視記者愛琳前往戴他公司調查那兒對外籍學生進行非法實驗,將他們加工成電子傭兵一事。公司總裁邀請她前來會面,意在展示公司正面成果,但電子人在演習中意外打死她所帶來的攝影師,她因此盜走公司辦公室電腦的中央記憶體。沒有中央記憶體,分布式電子人無法共享記憶,可能被關閉??偛糜谑怯麑哿崭傻簦茨艿贸?。美國影片《移魂都市》(Dark City,1998)則描寫外星生物共有群腦,具備集體記憶,不像地球人那樣有獨立人格。美國《賜予者》(The Giver,2014)描寫少年喬納斯被選中獨自承擔整個社會該有的記憶。他知道得越多,越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的虛假,想要離開。他認定每個人都應擁有關于過去的記憶,因此逃到社區(qū)之外,在那兒將所記憶的信息發(fā)布回社區(qū)。

科幻電影所展示的后人類社會無疑充滿了各種挑戰(zhàn),如來自異度時空的穿越者對既有秩序構成的威脅、信息處理能力跟不上海量數(shù)據(jù)迅速增長的要求、不同智能體之間的沖突等。以此為背景,對記憶穿越、記憶開發(fā)與記憶共享的描繪既展示了人類深刻的危機感,又彰顯了人類應對危機的不懈努力。不管風云如何變幻,社會和諧仍然是記憶共享所應追求的目標。

三、心理意義上的挑戰(zhàn):記憶的沉浸、增強與懸停

我們之所以需要記憶,是因為必須從過去的經(jīng)驗中尋求解決當下矛盾的辦法與啟示,并為未來發(fā)展定向。記憶經(jīng)常是相對于遺忘而言的,二者都為心理健康所必需。記憶是遺忘的前提(沒有記憶,就無所謂遺忘),遺忘是記憶的保障(在心理容量有限的條件下,有所不記才能有所記)。人們因為記憶而得以從過去的經(jīng)驗中學習,因為遺忘而得以為心理更新創(chuàng)造條件。盡管如此,基于自然過程的記憶和遺忘未必總是符合人的需要,這就產(chǎn)生了該記的記不住、該忘的忘不了之類問題。為了應對由此而產(chǎn)生的心理挑戰(zhàn),人們早就在進行有目的的心理訓練,旨在實現(xiàn)記住該記住、遺忘該遺忘的目標。在后人類時代,為了保證心理健康,人總是在有意識地利用自身能動性對記憶加以調整,由此產(chǎn)生了三種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記憶沉浸,指利用情感泛化等功能擴展記憶影響;記憶增強,指利用技術措施強化記憶效果;記憶懸停,指記憶由于冬眠等原因而放慢(甚至暫停自我更新)。

(一)記憶沉浸:牽掛逝去的世界

就字面而言,“記憶沉浸”既可以理解為對沉浸式體驗(例如在虛擬現(xiàn)實游戲中的體驗)的記憶,也可以理解成沉浸在記憶中,或者因為記憶而沉浸,下文所說的是后者。張宏宇將自我沉浸(Self-immersed)和自我抽離(Self-distanced)作為兩種不同心理距離視角來考察。前者涉及自我反思,即個體反復體驗過去自傳性記憶情境,并試圖探尋“為什么?”“應該怎樣做?”等類的問題。后者是指個體以第三者的視角來看待問題,區(qū)分情境與真實自我的關系,采用退一步,以“觀察者”的角度去分析自我相關信息,并產(chǎn)生超越自我的整體加工視角認識。兩種不同認知視角影響人們的情緒、決策、身心健康、職業(yè)滿意度等。[3]琳娜在談到沉浸回憶時援引國外研究成果指出:記憶活動是導致遺忘發(fā)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刻意地回憶并不能重新喚起記憶,而是利用人們忘記對回憶形成干擾的其他競爭性記憶,來為你所需要的記憶留出一定空間。換句話說,一個人越想記起某件事,就越容易忘記其他事。[4]這類研究成果是有借鑒意義的。記憶沉浸雖然是古已有之的現(xiàn)象,但科幻電影將它置于后人類條件下來描述,不僅擴大了它的適用范圍,而且突出了它在主體、對象等方面的異常性。

記憶沉浸的特點是牽掛逝去的世界。根據(jù)美國《陰陽魔界》(Twilight Zone:the Movie,1983)六則之四《踢罐高手》(Kick the Can)的構思,森尼維耳市養(yǎng)老院的人們覺得希望只存在于記憶中。從積極的角度看,它利用情感泛化強化記憶影響,防止遺忘發(fā)生。從消極的角度看,它通常會消耗注意力資源,降低當事人對周邊環(huán)境的敏感性,甚至容易導致抑郁的發(fā)生,后者被視為“負性沉浸”??苹秒娪皩Υ擞兴从?。例如,日本《銀河鐵道999》(Galaxy Express 999,1981)描寫銀河系有回憶星——一顆充滿回憶的悲傷星球。又如,日本《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劇場版:真心為你》(The End of Evangelion,1997)描寫主角碇真嗣在不得已殺死曾獲得其信任的渚薰之后,一度沉浸在痛苦的回憶中,難以自拔。我國香港、日本、美國合拍片《阿童木》(Astroboy,2009)中的天馬博士沉浸于對亡兒的回憶之中,忽略了對一心想贏得父愛的機器人的關心,這個機器人本是他以亡兒為藍本造出來的。

人們有時也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中,因此對現(xiàn)實失望。美國《神偷奶爸3》(Despicable Me 3,2017)描寫一位曾經(jīng)走紅的童星進入青春期后風光不再。他生活在回憶里,自怨自艾,在報復心理支配下轉變成大反派。

從創(chuàng)意的角度看,記憶沉浸可以成為藝術構思的切入點。例如,法國《防波堤》(La jetee,1962)描寫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幸存者痛定思痛,想穿越回戰(zhàn)前化解危機。因為這類旅行充滿風險,主持其事者經(jīng)常選擇囚徒來做實驗。其中一位被選中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對戰(zhàn)前在奧利機場所看到的一個女子念念不忘,而且還經(jīng)常憶起一個男子死亡的情景。如果讓此人穿越到上述時空,想必他比較樂意。不過,事情的發(fā)展是出乎意料的。在科學家的幫助下,此人先回到了過去,和自己記憶中那位女子談情說愛,然后被送向未來,在那兒獲得了足以重建現(xiàn)在的力量。完成使命之后,他意識到自己將被看守執(zhí)行死刑。未來之人邀請他前往永久居留,以便逃過此劫,他卻選擇了回到過去,希望再度找到自己所愛的女子。他抵達機場防波堤,在那兒看到了小時候的他,也看到了自己的意中人。正當他奔她而去時,他注意到看守的化身殺氣騰騰地跟著自己……彌留之際,他才明白自己作為孩子所見證、縈懷了他這么多年的事件,就是他自己的死亡。日本《回憶三部曲》(Memories,1995)的第一部《磁玫瑰》描寫一艘太空運輸船在所接受的神秘求救信號引導下進入廢棄的宇宙飛船,因此侵入了一位歌劇名伶的回憶世界(沉浸性幻覺)。美國《珍愛泉源》(The Fountain,2006)以主角所珍藏的關于愛妻的記憶為線索,勾連所涉及的三個時空。類似的電影還有《催眠大師》(2014)和《記憶大師》(2017),均為臺灣導演陳正道所執(zhí)導。我國學者何鵬曾以“沉浸”與“穿梭”對舉,對它們加以分析。[5]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記憶沉浸很可能是和“走神”(對現(xiàn)實生活做出反應的靈敏度下滑、減弱)相聯(lián)系的。如果說沉浸使我們得以重溫或享受某種內(nèi)心體驗的話,那么,走神的代價則是忽略現(xiàn)實刺激物的應有意義或價值。正因為如此,要想保證心理健康,必須有相對于沉浸而言的退出或喚醒機制。

(二)記憶增強:擺脫健忘的困擾

這里所說的“記憶增強”不是指見于偏執(zhí)狀態(tài)、抑郁發(fā)作或情感性精神障礙躁狂發(fā)作的強記癥(hypermnesia),而是指正常人為提高記憶效果而進行的努力。它大致包含如下取向:(1)在生理上,科學用腦,恰當進食,借助花香,勞逸結合,理解神經(jīng)元的代謝機制,增加情緒刺激的喚醒水平,等等。(2)在心理上,明確目的、因材施記,激發(fā)興趣、促進理解,增加鏈接、利用規(guī)則,對比參照、形象聯(lián)想,經(jīng)常溫習、不斷鞏固,等等。作為例證,可以舉出古希臘西蒙尼德斯(Simonides)的記憶宮殿。正如紐約作家約翰遜(Steven Johnson)所指出的,西蒙尼德斯以“記憶宮殿”揚名于世。他將故事轉化成想象的建筑,將抽象概念轉化成想象的房間。這種轉化之所以有必要,是因為人們的視覺記憶比文本記憶耐久。[6](3)在物理上,運用相關工具,如思維導圖、投影手段等。作為例子,可以舉出美國科學家布什(Vannevar Bush)所構想的記憶擴展機。[7]他試圖以之重新創(chuàng)造心靈的聯(lián)想關系,率先設想了文本鏈接的應用。后人因此奉之為互聯(lián)網(wǎng)的先驅。

科幻電影設計了不少與記憶增強相關的情節(jié)。例如,法意合拍片《如今我的愛》(And Now My Love,1974)描寫莎拉通過經(jīng)常重述與評論來保持她關于母親的記憶的活力。日本《恐龍與怪鳥的傳說》(Legend of Dinosaurs & Monster Birds,1977)的主角通過實地觀察恐龍,永遠地把記憶“燒到自己的腦海里”。美國《輻射噩夢》(Radioactive Dreams,1985)中核戰(zhàn)劫后的幸存者將隱蔽所當成維系美好記憶的連結點。美國《永無止境》(Limitless,2011)描寫作家埃迪服用新型益智藥NZT-48,獲得顯著效果,能夠瞬間回憶起他所讀過、看過或聽過的任何事情,只用一天時間就能學會一門語言。我國《機械嬌娃》(2017)中的穿越者西塔要她所中意的阿坤教她一項“你會的東西”,這樣的話,她的記憶里就永遠有阿坤的信息。我國網(wǎng)絡大電影《請叫我救世主》(2017)描寫漫畫師劉神在6歲時將百寶箱埋在樹下,寄給未來(充當時間囊)。我國網(wǎng)絡大電影《時空大魔王》(2018)中的穿越者通過回憶歌詞來恢復記憶。

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寫回憶錄是保存和強化記憶的一種好辦法??苹秒娪坝幸灾疄轭}的,如英國《幸存者的回憶錄》(Memoirs of a Survivor,1981)等。當然也可以寫日記。英國《1984》(Nineteen Eighty-Four,1984)的主角就是如此,雖然他的日記在極權社會中成了思想犯罪的證據(jù)。美國《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2004)描寫幼兒伊萬畫出提刀而立的血腥場景,老師因此約談其母親,并說他不時失憶。醫(yī)生經(jīng)過掃描,未發(fā)現(xiàn)伊萬有生理病變,向其母親建議寫日記來鞏固記憶。長大后,他發(fā)現(xiàn)通過選讀雜志可以恢復喪失的記憶,并可以用超自然方式改變自己的生活。此外,短信、博客、電郵、微信等都有類似的作用。這一點可以從美國《智能諜變》(Hardwired,2009)中看出來。該片的主角因車禍受傷,希望公司在其大腦中植入芯片以挽救其生命。但這一芯片不斷推送廣告,影響了他正常思考。為了查明真相,他開始回憶,把自媒體中的相關信息通通調出來。

記憶訓練是人們有意識地提高自己記憶能力的過程。經(jīng)過強化訓練,人的記憶范圍有可能獲得擴展,遺忘速度有可能得以延緩。科幻電影據(jù)此設想出有趣的情節(jié)來。例如,日本《隨風而逝的記憶》(A Wind Named Amnesia,1990)描寫外星種族讓人類全體失憶,這是公然剝奪作為人類能力的記憶。還好有一個人在上述事變之前參與政府設計的人類心靈記憶力擴展實驗,因此得以保留其記憶,在事變后教會其朋友重新說話,恢復記憶。雖然他因為身體在上述實驗中受損而短命,但畢竟挽救了人類。

記憶增強并非后人類時代才有的現(xiàn)象,但科幻電影將它擴展到異乎尋常的情境中,或使其主體異?;?如穿越者等),或使其手段異?;?如大腦植入芯片、服用新型益智藥等),或使內(nèi)容異?;?如關于活恐龍等),或使其效果異?;?如用超自然方式改變自己的生活、挽救人類等),等等。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記憶增強術固然可以帶來令人驚嘆的效果(正如當下“最強大腦”“挑戰(zhàn)不可能”之類電視節(jié)目所展示的),但它對于個人和社會的影響還需要全面評估。譬如,想記的東西越多,心理負擔(或經(jīng)濟負擔)就越大。比較現(xiàn)實的原則仍然是有所記有所不記。

(三)記憶懸停:等待契機的出現(xiàn)

“生命懸停”(suspended animation)現(xiàn)象至少見于數(shù)十部科幻電影,包括但不限于冬眠,其特點是生物的體溫和代謝率明顯降低。例如,美國《布克·羅杰斯》(Buck Rogers,1939)中的飛行員因受麻醉氣體影響而昏睡500年;美國《尸體消失》(The Corpse Vanishes,1942)中的瘋狂科學家用特殊蘭花的香氣讓年輕女子處于一種類似于死亡的暫停生命狀態(tài);美國《原子怪獸》(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1953)中的恐龍被冰封于北極圈多年,后被人類核彈實驗喚醒。美國《木偶人的攻擊》(Attack of the Puppet People,1958)中的傀儡師發(fā)明了將人的身體縮小到原來的1/6,并使生命懸停的技術。

生命既然懸停,記憶也不會再更新,時間對于被懸停的生命(包括記憶)仿佛靜止了。但是,周圍的環(huán)境依然在變化,時間依然在飛快地過去。一旦懸停的生命被喚醒,其記憶依然停留在懸停前的狀態(tài),這就出現(xiàn)了因時差而導致的與新環(huán)境不相適應的狀態(tài)。美國《冰人》(Iceman,1984)對此進行了生動的描繪。我國《冰封:重生之門》(The Iceman Cometh 3D 1,2014)描寫明朝4名錦衣衛(wèi)彼此為友,老二賀英被誣通倭,老大元龍、老三聶虎、老四薩獒奉命追捕他,但在格斗時都因雪崩被埋。400年后他們從冰封中蘇醒,由于記憶還停留在400年前,追捕仍在進行。

如果進化論蘊含生物智能水平(或社會發(fā)展程度)總體趨于上升的假設的話,那么,從懸停狀態(tài)恢復過來的人很可能遇到比他們更有智慧的生物,或者處身于更為高級的社會,正如上述兩部影片所展示的那樣。反之,如果退化論成立的話,那么,生命懸停有可能使當事人在新的環(huán)境中顯得智力超群。美國《蠢蛋進化論》(Idiocracy,2006)就是據(jù)此構思的。在該片中,平庸列兵喬伊由于生命懸停卻還保有記憶,因此為500年后的人們所欽佩。他升官的重要原因是建議以水取代飲料灌溉農(nóng)作物。這絕非喬伊別出心裁的創(chuàng)見,而是當下幾乎盡人皆知的常識,只不過莫名其妙地被后代遺忘了。上述情節(jié)既可以視為對飲料依賴現(xiàn)象的諷刺,也可以看成對退化論的一種闡釋。

如果將記憶沉浸理解為一種陷于往事而無法自拔的消極現(xiàn)象的話,那么,記憶增強是當事人努力發(fā)揮能動性以減輕遺忘影響的積極措施,記憶懸停則是科幻電影所設想某種等待時機成熟再處理問題的權宜之舉。記憶果真可以懸停的話,那么,人們是否愿意實施,估計要看客觀需要和主觀選擇而定。完整的記憶懸停方案應當是和記憶重啟結合起來考慮的,不僅要評估記憶停止更新的必要性和恰當時機,而且要預測記憶獲得激活的可行性和具體條件,并為激活后可能遇到的問題提供預案。就此而言,心理健康仍然是必須堅持的原則。

結 語

本系列論文(共3篇,本文為第3篇)[8-9]的分析表明:在后人類視野中,記憶體系的定位范圍擴大到各種智能體,在技術上通過人腦與電腦的類比和互動不斷創(chuàng)新,在倫理上涉及自然率真、社會和諧、心理健康等重要觀念??苹秒娪盀檎故竞拓S富后人類視野中的記憶體系做出了重要貢獻,相關創(chuàng)意主要沿著27種操作取向展開。對它們的研究不僅可以拓展關于記憶規(guī)律、后人類文化的認識,而且有助于把握記憶演變的多種可能性,展望心理世界的未來變遷。

本系列論文所定義的27種記憶取向完全可能通過創(chuàng)意實現(xiàn)相互交融,并在具體影片中呈現(xiàn)出特定組合。例如,在我國《交換記憶》(2018)中,瘋狂科學家白堂武應渴望復制自己大腦的劉大明要求,掃描、復制其全部記憶,轉存在一個小盒中。理智科學家栗子發(fā)明思維交換記憶技術,初心是幫助失憶者和植物人病人。白堂武想量產(chǎn)克隆人并為之定制記憶,設計迫使栗子和自己合作,綁架并殺害她的男友鐘翰,將其克隆版送給栗子。栗子誤以為克隆版男友是本真人鐘翰喪失記憶,出于幫助他恢復記憶的考慮,將自己的記憶植入他的大腦中,使克隆版鐘翰形成了混合記憶(其克隆體保留了本真人的某些簡單記憶,但自我意識是通過上述植入而形成的),克隆版鐘翰由此明白栗子對本真人鐘翰的摯愛。當他們聯(lián)手摧毀白堂武的實驗室設備之后,克隆版鐘翰拒絕和栗子一起離開,寧可將自己關在已經(jīng)起火的實驗室中。栗子痛苦而無奈,但她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因此沉浸在對本真人鐘翰的懷念中。又如,我國《非法記憶》(2019)描寫以康教授為代表的學術界和以左氏集團老板左東明為代表的企業(yè)界競相開發(fā)記憶轉移技術,但到頭來都自食其果??到淌诘呐畠嚎档け蛔笫霞瘓F的項目主管宮偉抓去當記憶轉移實驗對象,宮偉自己的記憶被其同事兼情敵竇進飛轉走,左東明為籠絡宮偉繼續(xù)替自己效力而準備從竇進飛那取回他的記憶,但宮偉本人卻在左東明的棄女左冷艷的幫助下覺醒(恢復記憶),認識到記憶轉移技術的嚴重危害,決心拯救康丹,搗毀設備。該片中所說的“記憶轉移”可以借助非法的便攜設備實現(xiàn)。編導將記憶的載體理解為大腦膠質細胞的化學物質,所謂“轉移”就是從一個人的大腦中提取上述物質植入另一個人的大腦中,為此雙方都在頸后留下了一個洞(疤痕)。記憶被轉移者忘卻自己是誰(喪失記憶),記憶被植入者則可以了解供體的隱私。社會上由此發(fā)展出相應的非法黑市交易,買賣性愛記憶和學歷記憶,遭到政府的打擊。

本系列論文將記憶體系置于后人類視野中加以考察,分析了與之相關的定位、技術與倫理等問題,和筆者先前發(fā)表的《跨物種交往:科幻電影創(chuàng)意視野中的記憶》[10]相呼應。人類依靠記憶來延續(xù)歷史,定位現(xiàn)在,展望未來。因此,記憶既是個人整一性的前提,也是群體“我們感”的基礎。隨著后人類時代的到來,人們比以前更加關心如何借助新技術來實現(xiàn)有關記憶的愿景,如通過記憶復制實現(xiàn)永生,通過記憶移植實現(xiàn)人格定制,通過大腦備份實現(xiàn)永垂不朽,通過記憶重啟實現(xiàn)重新做人,通過記憶開發(fā)成為超人,等等??苹秒娪皠?chuàng)意一方面將上述關心轉化為創(chuàng)作的驅動力,另一方面,將銀幕的形象轉化為探究的契機,因此值得深入研究。

猜你喜歡
科幻電影記憶人類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科幻電影:人類對未來的幻想與憂思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不就一部科幻電影嗎,為何要等十九年?
記憶中的他們
兒時的記憶(四)
兒時的記憶(四)
記憶翻新
海外文摘(2016年4期)2016-04-15 22:28:55
多個世界與自我——論西方科幻電影的兩個敘述之維
電影新作(2016年1期)2016-02-27 09:17:07
涿鹿县| 礼泉县| 行唐县| 宿松县| 文水县| 通道| 登封市| 崇文区| 西安市| 宁化县| 锦屏县| 吉木萨尔县| 通江县| 吴江市| 平潭县| 辰溪县| 遵义市| 桦甸市| 扬州市| 鄂托克前旗| 通榆县| 朝阳县| 阜康市| 旬邑县| 雷州市| 炎陵县| 青浦区| 定兴县| 南宁市| 庆安县| 三原县| 南昌市| 左贡县| 芮城县| 周口市| 西青区| 六安市| 招远市| 太康县| 烟台市| 江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