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音樂學院,遼寧沈陽 110000)
大學生心理危機現(xiàn)象一直存在,多年來社會各界都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給予高度的關注。大學生正處于心理的敏感期,面對日益繁雜的大環(huán)境,很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困惑,進而引發(fā)形式多樣的心理問題。及時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原有的從生理學、社會學及心理學的角度對大學生心理危機問題的研究,存在一些缺憾,大學生的危機感難以得到根本上的釋懷。在各高校大力開展內涵建設的背景下,文化價值觀建設越來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學者對文化價值觀的潛在價值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文化是由人類創(chuàng)造的,同時文化又進一步塑造了人。將文化價值觀融入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作為已有心理危機干預系統(tǒng)的補充,勢必會為大學生心理干預開辟一個新的途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從學術角度來看,危機不再指單純的大災難,而是作為一個轉折點,即一個決定性時刻存在,是一種匯集了成長、復原、分化的綜合性資源。實際上就是“危險”與“機會”同時存在。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心理危機是指某個群體或者某個個體面對突如其來的困難、挫折、問題事件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失衡狀態(tài)。心理危機是因為危機事件引起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又無法用平常方法來解決,繼而導致的一系列反應。
文化價值觀是建立在文化基礎上的高層次的文化活動結果。雖然從本質上看,文化價值觀是人類精神活動層面的一種表現(xiàn),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價值觀又會對人類活動產生導引作用,同時對人類心理表現(xiàn)和發(fā)展具有指引作用。正確的價值觀會使人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朝著追求真善美的方向前進。可以說,價值觀在人的心理構建中占據(jù)著核心的地位,引導著人的行為方向。人類活動是因為目的需要而進行的,從生理學和社會學的角度來說,人的行為活動都是為了追求某種價值目標。價值觀念既是行為意志,又可以是行為動機。一旦建立,它就會對人的行為發(fā)揮指導作用,制約人的情感、意志、認知等一系列心理過程。
大量的理論基礎和事實檢驗可以證明,人處在什么樣的文化環(huán)境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人有什么樣的心理構建,也就是心理學上常說的人的心理建立在文化的基礎之上。但是,人的心理構建需要一個完整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心理機制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對文化的認知產生一系列動態(tài)整合。人創(chuàng)造文化,文化影響著人,這是相互的。人通過對文化的不斷認知,在心理上經過加工改造,會建立新的意識和觀點,從而構建新的心理結構。文化不斷影響人,讓人的心理內化,而人的心理也在對文化進行整合。這也證明,價值觀是我們站在文化的視角下對人的心理危機進行了解、分析的一扇門。
大學生處于價值觀建立的關鍵期,面對越來越多元化的價值觀,個別大學生常常感到無所適從。在面對變化、壓力、沖突、挫折的時候,個別大學生往往會對已有的價值標準產生懷疑和動搖,對未來感到茫然和疑惑,在心理上易出現(xiàn)失衡的狀態(tài)。現(xiàn)代大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大多比較舒適,無論是生活環(huán)境還是教育資源都有很大的改善,在意志力及抗挫折能力方面易產生缺欠。這一年齡段常有的叛逆心理,也易導致認識問題的偏差。有小部分大學生在遇到困難或者挫折的時候,會對理想、信仰、價值產生困惑、懷疑,特別是無法采取日常的方式來解決困難時,心理上就會產生巨大的壓力。
從價值觀的角度來說,現(xiàn)代大學生心理干預重點在于價值觀的重塑,提高心理危機的防御能力。以往的心理危機干預大多是在心理危機發(fā)生之后進行的,而及時對心理危機進行干預,將其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是當前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主要目標。以往的心理危機的評定體系有時缺乏系統(tǒng)性,消除心理危機也有時偏重于學生本人自我調節(jié)。如果從價值觀著手,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心理危機出現(xiàn)時,即行自我調節(jié)和消除,將之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這才是心理危機干預的根本目的。
文化價值觀引領著學生心理發(fā)展的方向,價值觀的正確性是建立心理危機防御的前提條件。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建立起心理危機防御系統(tǒng),這是從根本上預防心理危機的措施,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及提高心理危機干預效果意義重大。個別大學生出現(xiàn)心理危機,主要是由于對困難、挫折、刺激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加上抗拒、逃避的心理而導致的。而抗拒心理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強弱取決于大學生心理活動的動力結構。通過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讓大學生建立堅定的人生信仰,面對挫折、刺激等能保持堅定和樂觀。一個對生活充滿積極態(tài)度的人,無論是思想境界還是情緒,都會越來越穩(wěn),對社會的變化也會更加敏銳和理智。人生難免遇到挫折,即使出現(xiàn)短暫的心理失衡狀態(tài),受個體價值觀的影響,也會實現(xiàn)心理危機的自我釋懷。
價值觀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同的個體之間因為環(huán)境不同,自我意識、自我需求、經驗獲取等多方面因素都有差異,價值觀也呈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化特點。因此,心理危機干預的首要前提就是尊重個體價值觀的差異。不同的人對于同一事件會有不同的態(tài)度,進而產生不同的認識。個體意志力的強弱直接決定著個體對外界壓力抵御能力的強弱。個體在生活中,行為舉止、興趣愛好、看待問題的角度等,都具有差異性,除了客觀條件的影響,還有自身價值觀的差異。人的價值取向,直接影響人的心理危機發(fā)展方向。因此,立足于價值觀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可以采取多方向、多渠道的方法,從態(tài)度、意志力、認知等多個方面、多個角度著手,維護或者重建正確的價值觀,達到心理干預的目的。
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內在修養(yǎng),一定要重視文化價值觀的作用。多角度多途徑向大學生灌輸正確的價值理念,人生沒有一帆風順,勇于面對挫折,勇于面對困難,才能乘風破浪、一路向前。引導學生對于事物、事件客觀看待、理性對待。當理性與現(xiàn)實出現(xiàn)偏差,一些學生就容易產生焦慮,相應地會衍生更多的負面情緒。當今社會環(huán)境日益復雜,很容易讓個別大學生產生疑惑、動搖,逐漸忘記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價值取向發(fā)生變化。高校要將價值觀作為心理危機干預的重點,發(fā)揮自身的教育功能,關注大學生精神和心理上的變化,及時進行引導和干預。使學生在面對矛盾和沖突的時候,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處理問題更加理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我們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在堅持基本理論的基礎上,要緊跟時代發(fā)展潮流,堅持創(chuàng)新,并在教學中體現(xiàn)現(xiàn)代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人們對于心理健康的認知許多時候只停留在心理問題的層面上,而實際上這種教育方式會讓學生有抵觸心理,增加心理負擔。現(xiàn)代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的態(tài)度,提高自身的積極性,重點在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應對壓力的能力,將心理危機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要采用科學的方法,尊重個體差異,挖掘個體潛力,讓學生面對問題時能夠從一個理性的角度去看待,找到健康快樂生活的方法,這是心理危機干預的目標所在。
校園是大學生生活與學習的重要場所,大學生身處校園環(huán)境中,無時無刻不在接受校園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因此,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大學生群體充滿活力、活潑好動、樂于參與和展示自我,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吸引大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在積極、陽光、向上的氛圍中接受校園文化的熏陶,必然有益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是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一種有效途徑。改善大學生社會心理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課堂教學是弘揚校園文化的主要陣地,文化知識的豐富化、教學方法的多元化、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都有益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第二,重視課外娛樂與體育運動。體育運動與課外娛樂活動,都是大學生樂于參與的,且蘊含著最活躍的校園文化,好的身體素質是好的心理素質的基礎。大學生在運動和娛樂活動中,可以放松身心,排解壓力,促進相互之間的交往。第三,參與社會實踐。豐富的社會實踐,會讓大學生更真切地了解社會、走進現(xiàn)實,既感受到社會大環(huán)境的機會與壓力,又可以磨煉大學生的韌性和耐性,提高大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使其身心都得到鍛煉。
綜上所述,大學階段是人生的重要時期,是人生觀、價值觀建立和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多年來,教育領域、心理學領域等多個領域都致力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并將心理危機干預研究的重點從原來的事后干預向事前干預上轉移。在各大高校開展內涵建設的背景下,文化建設是學校建設的重點。立足于文化價值觀的視角看待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讓我們充分認識到價值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價值觀的樹立在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性,也進一步體現(xiàn)了“人創(chuàng)造了文化,文化服務于人”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