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慧
江蘇省蘇州科技城實驗小學校
識字是小學語文學習的基礎(chǔ),是貫串整個義務(wù)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習內(nèi)容。對于低年段學生而言,他們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階段性的特征。因此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年段特點進行合適的識字教學。統(tǒng)編版教材要求學生“多認少寫”。因此在一二年級的語文教材中出現(xiàn)了5 篇特殊課文,分別是《小蝸?!贰豆具恕贰缎”诨⒔栉舶汀贰都埓惋L箏》以及《風娃娃》。這五篇課文只有少數(shù)字標注拼音,在課后習題和教學指導中,注重教師對于學生識字興趣和能力的培養(yǎng)。[3]筆者將以《咕咚》一課為例,結(jié)合課堂實錄,談一談如何做好特殊課文識字教學。
對于低年段學生而言,識字教學應(yīng)當盡可能有趣味性,適合采用活動和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對于識字充滿興趣,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游戲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猜字謎、兒歌等等。在《猜字謎》一課中,學生通過學習“左邊綠,右邊紅,左右相遇起涼風。綠的喜歡及時雨,紅的最怕水來攻?!敝i面,猜出了生字“秋”,學得興致盎然。[4]在《咕咚》一課,筆者是這樣導入的。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小游戲,用耳朵聽,猜猜這是誰的聲音?
師:(播放音頻,動物叫聲:小貓 小雞 青蛙)喵喵嘰嘰 呱呱。
生:小貓 小雞 小青蛙。
師:都猜對了,現(xiàn)在老師把這些表示聲音的詞都請到大屏幕上,你會讀嗎?(PPT 出示:喵喵 嘰嘰 呱呱)
師:你是怎么一下子就讀準的?
生:我是看著右邊的部分讀的。
師:你很聰明??谧峙缘淖趾褪裁从嘘P(guān)呢?
生:嘴巴。
師:是的,你們看,這些字的一邊表示讀音,另一邊表示意思,這樣的字我們稱它為形聲字。根據(jù)形聲字的規(guī)律,你能猜一猜這兩個字怎么讀嗎?
生:咕咚
師:都猜對了,齊讀課題——咕咚。
通過游戲的導入,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fā)出來了。他們先是用耳朵聽,接著用眼睛看,發(fā)現(xiàn)這些詞語的字形很有特點,他們產(chǎn)生了大膽猜字、主動識字的愿望,也能根據(jù)前面所學形聲的規(guī)律,有依據(jù)的進行猜測,為接下來的歸類識字學習做好準備。
“六書”中對于形聲是這樣解釋的:形聲屬于“合體造字法”。形聲字由兩部分組成:形旁(又稱“義符”)和聲旁(又稱“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類屬,聲旁則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發(fā)音。在學生識字過程中,他們會遇到很多形聲字,教材中也對這樣的字,識字方法做過歸類,比如《小青蛙》一課,以“青”字為“母體字”的形聲字有:清、晴、情、請。學生在識字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對于字音、字形、字義有所區(qū)別理解,從而掌握形聲字構(gòu)字規(guī)律,在今后的識字過程運用這一方法。筆者在《咕咚》一課中是這樣進行引導的。
師:(出示生字“嚇”)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生:它是一個形聲字,“口”表示嚇了一跳叫出來,右邊的“下”是它的讀音。
師:你說對了,真厲害!生字回到句中,誰來讀一讀這句話。(PPT 出示“兔子嚇了一跳,拔腿就跑?!保?/p>
生:(讀)
師:加上動作演一演。
生:(張大嘴巴,發(fā)出“啊”的一聲,拔腿就跑。)
師:你很厲害,還能用動作幫我們認識和理解這個“嚇”字。用同樣的方法,誰再來猜一猜這個字怎么讀?
生:右邊的“蘭”是它的讀音,提手旁表示動作。
師:請你做做這個動作。
生:(邊做邊說攔)
師:你真厲害,做做動作我們也能猜讀生字,加上動作讀一讀。
生:(加上動作)攔。
師:老師告訴大家“熟”也是一個形聲字,去掉四點底,你能猜猜這個字的讀音嗎?
生:shú?
師:是的,你們看根據(jù)形聲字的規(guī)律,我們還能反過來猜一猜,中國漢字真有意思。
本段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在對形聲字有一定認識的情況下主動猜字,抓住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讓學生結(jié)合動作演一演,對于形聲字從音到形再到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形聲字用加一加的方法可以猜讀字音,那么用減一減的方法是不是也能指導學生猜讀生字呢?這樣我們不僅能夠認識一個形聲字,也能夠猜讀這個字偏旁的讀音,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同時學生在識字過程中能夠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產(chǎn)生知識勾連,提高識字效率。[6]
統(tǒng)編版教材排版精美,圖文并茂,在低年段的每一篇課文上都配有適合學生閱讀的精美插圖,這是符合低段孩子學習、心理特點的。低年段孩子識字量較小,在閱讀時喜歡配有漂亮圖畫的圖書,也能夠通過觀察圖片呢,幫助自己猜讀不認識的字,理解文章內(nèi)容。在一年級上冊《小蝸牛》一文中,編者重在指導學生對照圖畫,讀讀課文,在圖畫的幫助下猜一猜生字。到了一下《咕咚》一文中,筆者認為看圖猜字依然是適合一年級學生閱讀習慣和能力的識字方法。因此,在教學設(shè)計中也引導孩子看圖猜字。
師:這個字誰來猜?(PPT 出示:鹿)生:鹿。
師: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生1:我讀課外書的時候早就認識了。
師:你很會學習,借助書本你認識了這個字。
生2:我看到了文中的插圖,我猜這個字是鹿。
師:是的,文中有一幅圖,根據(jù)動物的出場的順序,我們一起喊喊他們的名字。
生:兔子、小猴子、狐貍、山羊、小鹿、大象、野牛。
師:你們看,圖文對照咱們也能認識這些字。
看圖識字方法的復(fù)習和引導,有助于學生在閱讀時,減少閱讀障礙,降低閱讀難度,能夠喜歡圖書,熱愛閱讀,敢想敢猜,注重細節(jié),從而到達主動識字的目的。在學生課外進行繪本閱讀、獨立閱讀的過程中,這都是一種好的識字方法。
古人造字,充滿智慧。他們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征,具體地勾畫出來,這樣的字,我們稱之為“象形字”。[5]在教材中對于象形字也有一定的介紹,如《日月水火》,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漢字的演變充滿興趣,由簡單的圖形,漸漸演變成今天我們所熟悉的漢字,在演變過程中,象形字還保留了事物的特點,并讓學生想一想、猜一猜,展示漢字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讀得這么認真,羊、象、鹿三個小動物忍不住要跟大家打個招呼,不過他們可不是現(xiàn)在的這個樣子,而是古時候的樣子,誰來猜一猜?
生:象 鹿 羊
師: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生:第一幅圖很像大象的長鼻子,第二幅圖上有鹿的角,最后一幅圖像羊的兩個角。
師:你和我們的祖先一樣聰明!他們就是根據(jù)事物的特點,造出了這些字,這樣的字我們叫它——象形字。因為字的字形和事物的樣子很像,所以我們還可以根據(jù)字形來猜一猜。
字源識字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還能激發(fā)學生對于造字方法,象形字的興趣,對于生字有更加深刻地認識,提高識字效率。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多運用這樣的識字方法,讓學習充滿趣味性。
識字作為低段語文的重要學習能力,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除了筆者在前文中所提到的識字方法,在日常學習、教學中我們應(yīng)當幫助學生積累、歸納好的識字方法,提高識字能力。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我們還可以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語境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撥、甩”等漢字,也可以聯(lián)系生活進行拓展,如“撥鐘表”“甩頭發(fā)”等。在《紙船和風箏》一課中學生能夠也可以通過做動作的方式區(qū)別“折、抓、扎”三個漢字。熟字遷移區(qū)分“漂—飄”“原—愿”,使用詞語進行識記等方法。在二年級學生學會部首查字法后,學生也可以通過查閱工具書的方式進行識字。
學生識字習慣、識字興趣、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引導、鼓勵、改進的。在日教學中我們應(yīng)當有意識的幫助學生掌握識字方法,提高識字能力,讓識字教學在日常語文教學中真正扎實落地,生根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