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舒,莊志嚴,張倩儀
(深圳市福田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口腔科,廣東 深圳 518000)
在口腔疾病中,慢性根尖周炎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根管內(nèi)長期受到病原刺激物或者感染所致根尖周邊出現(xiàn)慢性炎癥?;颊咄杂X情況較少,多是由于牙齒咬合時存在疼痛感或者進食咀嚼時產(chǎn)生不適感來院就診[1]。此類患者往往可見較深齲洞與充填體,牙冠存在變色的情況,且其牙髓活力往往消失。目前針對此類疾病最常用的方式是根管治療術,此治療方法分為根管預備、根管消毒、根管填充3個步驟,可1次或者多次完成[2]。多次進行根管治療患者負擔較大,同時也增加了醫(yī)生的工作量,而一次性根管治療術能夠減少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增加醫(yī)生的工作效率,所以臨床多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術,但是此治療方法是否具有與多次根管治療術相同的效果一直未有論斷。國內(nèi)有研究指出[3],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術在治療效果與患者預后方面與多次根管治療術基本無差別?;诖?,筆者選取本院收治的78例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慢性根尖周炎感染的治療效果及對患者預后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78例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基于治療方式的差異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9例?;颊呔?jīng)臨床檢查與X線檢查確診為根尖牙周炎,且伴有感染,患者均為初次治療且無相關禁忌證與器質(zhì)性衰竭疾病,對于根管治療均可耐受。排除精神異常或者溝通存在困難的患者[4]。觀察組39例患者中,男19例,女20例;年齡14~77歲,平均(38.43±6.53)歲。對照組39例患者中,男20例,女19例;年齡16~71歲,平均(38.23±6.45)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本次研究患者均知情且簽署同意書。
兩組患者均為同一醫(yī)生進行操作,具體治療方法如下:①為患者的患牙進行牙腐質(zhì)去除,并對患者的開髓洞型進行制備[5]。②揭髓室頂后進行變性壞死髓腔組織清除,并對患牙的根管口進行探查,對根管口進行疏通。③采用生理鹽水與雙氧水(濃度為3.0%)對患者的根管進行多次交替沖洗[6]。
在以上操作基礎上觀察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術,具體如下:①待患者根管預備結(jié)束后采用紙捻對患牙內(nèi)外進行吸干,并采用FC棉捻對患牙內(nèi)外進行徹底消毒。②將根充糊劑與牙膠尖對患者的根管內(nèi)部進行填充。③填充完畢后采用X線對患者的患牙進行拍攝,觀察填充情況,并采用玻璃離子水門汀進行墊底充填并封閉根管口[7]。
對照組采用多次法根管治療術,具體如下:①待患者根管預備結(jié)束后,于患者的根管內(nèi)進行氫氧化鈣糊劑填充,并采用吸潮紙將尖端進行壓實,隨后采用氧化鋅水門汀對患者的窩洞進行暫時封閉[8]。②7 d后將患者根管內(nèi)的氫氧化鈣進行去除,隨后將根充糊劑與牙膠尖對患牙的根管內(nèi)部進行填充。③填充完畢后采用X線對患牙進行拍攝,觀察填充情況,并采用玻璃離子水門汀進行墊底充填并封閉根管口[9]。
1.3.1 填充程度 填充程度主要分為:①超填:根尖和根管內(nèi)的填充材料距離<0.5 mm。②恰填:0.5 mm<根尖和根管內(nèi)的填充材料<2 mm。③欠填:根尖和根管內(nèi)的填充材料距離>2 mm。計算兩組患者的恰填率并進行對比。
1.3.2 治療效果與VAS評分 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與靜息和咬合VAS評分。治療效果評價標準如下:術后患者患牙無叩痛,咀嚼功能恢復且無松動情況,X線檢查根尖區(qū)投射區(qū)消失,判定為效果顯著;術后患者自覺疼痛基本消退,咀嚼功能有所改善且無松動情況[10],X線檢查根尖區(qū)投射區(qū)縮小,判定為有效;術后患者自覺疼痛基本無改善,咀嚼功能未恢復,X線檢查根尖區(qū)投射區(qū)無變化甚至擴大,判定為基本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效果顯著與有效患者例數(shù)在總例數(shù)中的占比。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則采用靜息和咬合VAS評分進行評價,滿分為10分,患者的疼痛程度與得分呈正比。
治療結(jié)束后,觀察組的恰填率為87.18%,對照組的恰填率為89.74%,兩組患者的恰填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治療結(jié)束后,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31%,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87%,組間差異不明顯(P>0.05);觀察組治療后靜息VAS評分和咬合VA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時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與疼痛情況對比
目前,在根尖周疾病的治療中采用根管治療術是最為常用且主流的治療方法,其能夠?qū)颊吒軆?nèi)部的細菌或者其他感染物進行針對性清除,隨后對根管進行封閉與填充,防止其再次發(fā)生疾病的同時,也使得病變部位得以快速有效的愈合[11]。多次根管治療術往往需要多次完成治療,于間隔期在患者的根管內(nèi)進行失活劑的暫時封閉或者藥物暫時封閉消毒,通過封入藥物能夠?qū)颊吒軆?nèi)的細菌進行有效殺滅,從而提升治療的成功率,但是操作較為煩瑣且需要患者多次往來醫(yī)院,且治療周期較長,影響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同時也增加了患者再感染的風險[12]。近年來,國外有相關文獻指出[13],在根管治療的過程中,無需將患者根管內(nèi)的病菌完全去除,在保障最大程度清除的同時進行有效的根管填充,也能夠起到治療此類疾病的作用。
而一次性根管治療則是將根管治療的3個步驟在單次治療中一次性完成,從而使患者的治療周期有效地縮短,減少患者的復診次數(shù),但是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的根管填充情況進行嚴格處理,從而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14]。隨著臨床牙科醫(yī)學的局部與相關牙科器械、填充材料的不斷更新?lián)Q代,使一次性根管治療的效果大大提升,與多次根管治療相比相差無幾[15]。本研究中,治療結(jié)束后,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靜息VAS評分和咬合VA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填充效果、治療時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無論是在治療效果、預后情況、疼痛改善情況、填充效果等,兩種治療方法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一次性根管治療與多次根管治療的效果基本相近,但一次性根管治療更省時省力,效果可靠,是一種值得臨床推廣的治療方式[16]。
綜上所述,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與多次根管治療均能有效改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患者的疼痛,但是一次性根管治療整體治療時間短,操作簡單,更有利于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