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攀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牙周基礎(chǔ)治療對藥物性牙齦增生的臨床效果。方法 方便選擇該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鈣拮抗劑引起的牙齦增生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無其他全身病史。采用術(shù)前口腔衛(wèi)生指導(dǎo)、齦上潔治術(shù)、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shù)、半年1次維護治療,分別記錄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3個月、半年、1年、3年、5年菌斑指數(shù)、出血指數(shù)、探診深度。全部患者觀察至少5年。結(jié)果 在臨床觀察過程中,患者的臨床癥狀:刷牙出血、口腔異味、牙齦腫大等不斷改善,觀察期間牙周檢查指數(shù)持續(xù)下降(P<0.01),牙齦增生持續(xù)改善?;颊咧委熐俺鲅笜耍?.54±0.31),治療5年后出血指標(0.55±0.16);治療前菌斑指數(shù)(1.48±0.38),治療5年后菌斑指數(shù)(0.25±0.11);治療前牙齦增生指數(shù)(2.82±0.39)mm,治療5年后牙齦增生指數(shù)(0.49±0.12)mm,明顯改善牙齦增生指數(shù)、出血指數(shù)、菌斑指數(shù)。結(jié)論 鈣拮抗劑引起的牙齦增生患者采用牙周基礎(chǔ)治療進行治療,治療效果明顯。
[關(guān)鍵詞] 牙周基礎(chǔ)治療;藥物性牙齦增生;鈣拮抗劑
[中圖分類號] R73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20)06(b)-003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asic periodontal therapy on drug-induced gingival hyperplasia.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gingival hyperplasia caused by calcium antagonists in the hospital from June 2016 to June 2018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all patients had no other systemic history. Use preoperative oral hygiene guidance, supragingival cleansing, subgingival curettage and root planing, semi-annual maintenance treatment, and record pre-treatment and 1-month, 3-month, semi-annual, 1-year, 3-year treatment , 5-year plaque index, bleeding index, depth of exploration. All patients were observed for at least 5 years. Results During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patient: bleeding, tooth odor, and swollen gums continued to improve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ontal examination index continued to decline (P<0.01), and gingival hyperplasia continued to improve. Patient bleeding index before treatment (2.54±0.31), bleeding index after 5 years of treatment (0.55±0.16);plaque index before treatment (1.48±0.38), plaque index after 5 years of treatment (0.25±0.11);gum hyperplasia index before treatment (2.82±0.39)mm, the gum hyperplasia index (0.49±0.12) mm after 5 years of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gingival hyperplasia index, bleeding index, plaque index.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gingival hyperplasia caused by calcium antagonists are treated with basic periodontal therapy,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obviously.
[Key words] Basic periodontal therapy; Drug-induced gingival hyperplasia; Calcium antagonists
藥物性牙齦增生是指患者長時間使用某些藥物導(dǎo)致牙齦纖維化從而導(dǎo)致體積增大。一般來說,引起牙齦增生的藥物主要有3種:苯妥英鈉等抗癲癇藥物,環(huán)孢素a等免疫抑制劑藥物,硝苯地平等阻滯劑。心血管患者的人數(shù)逐年增加,鈣拮抗劑作為治療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藥物之一在臨床上得到大量的使用,硝苯地平是此類疾病的代表性藥物,有報道顯示使用硝苯地平引起的牙齦增生患病率從1.2%上升至81.0%。我國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牙周病對老年人口腔的影響在80%以上,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發(fā)病率較高,除藥物引起的牙齦增生外,牙周炎的發(fā)生率也大大增加。臨床研究表明,積極有效的治療對于提高藥物性牙齦增生患者的治愈程度是至關(guān)重要。如不及時治療,該疾病嚴重增擴散,可能影響患者正常的口唇的閉合。甚至呼吸困難,會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產(chǎn)生威脅。此外,目前,鈣拮抗劑是常用的抗高血壓藥物,藥物的改變可能影響血壓。因此,這些限制也是顯而易見的。近年來,國外研究人員報道了藥物性引起的牙周牙齦增生的療效。該文方便選取該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心內(nèi)科30例鈣拮抗劑治療后牙齦增生癥患者進行了監(jiān)測,探討了牙周基礎(chǔ)治療治療藥物性牙齦增生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方便選取該院心內(nèi)科30例鈣拮抗劑治療后牙齦增生癥患者,均無系統(tǒng)病史。30例患者15例男性、女性15例,年齡51~71歲,平均年齡(61.7±8.6)歲。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藥物牙齦增生治療臨床診斷標準;②長期使用鈣通道阻滯劑的患者;③有完整臨床資料的患者;④身體情況良好的患者;⑤通過該院委員會自愿申請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的患者。排除標準:①糖尿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心肺功能不全等嚴重口腔疾病或惡性腫瘤患者;②登記后3個月內(nèi)服用抗生素治療。基本治療前6個月接受牙周治療或進行其他治療的患者;③不是鈣通道阻滯劑發(fā)病的患者;④有精神疾病、意識障礙、聽覺、言語障礙的患者;⑤治療期間中途更改治療或無法隨訪的患者;⑥患者依從性不佳的患者;⑦10歲以下兒童和80歲以上患者;⑧孕婦或哺乳期婦女;⑨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異常體征患者。
1.2? 評估標準
出血指數(shù)≥2度指數(shù)為陽性,完全健康(皮膚和口腔看起來很健康,胃排出后沒有出血);基本健康(胃口炎癥小,胃排出后不出血); 齦炎輕微,無明顯顏色變化,無腫脹,無血腫,采樣后斑點出血;炎癥較嚴重(牙齦中度灼燒,顏色變化明顯,腫脹,探查后出血及潰瘍溢出);牙齦嚴重,出現(xiàn)潰瘍、探診后出血或自發(fā)性出血;牙周探診深度>3 mm為陽性,牙齦增生標準為厚度、水平或垂直高度≥2 mm,牙邊緣呈圓鈍為陽性,菌斑指標≥1度為陽性。
1.3? 處理辦法
在初步診斷時,對牙齦增生的牙齒進行目視觀察,并對受影響的唇頰側(cè)中央、唇頰側(cè)近中、唇頰側(cè)遠中三部分進行出血指數(shù)、菌斑指數(shù)、牙周探診深度、牙齦增生指數(shù)檢查。采用術(shù)前口腔衛(wèi)生指導(dǎo)、齦上潔治術(shù)、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shù),以及半年1次維護治療。在初次基礎(chǔ)治療結(jié)束后分別于1個月、3個月、半年、1年、3年、5年復(fù)查,每次復(fù)查,加強口腔衛(wèi)生指導(dǎo)并再次進行牙周各項檢查,并記錄,所有臨床檢查和治療均由同一醫(yī)生進行。
1.4? 統(tǒng)計方法
研究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xué)軟件處理相關(guān)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 結(jié)果
30例患者完成牙周基礎(chǔ)治療,至少觀察5年,觀察期間不停用鈣拮抗劑。在臨床觀察過程中,患者的臨床癥狀:刷牙出血、口腔異味、牙齦腫大等不斷改善,觀察期間牙周檢查指數(shù)持續(xù)下降(P<0.01),牙齦增生持續(xù)改善。見圖1。明顯改善牙齦增生指數(shù)、出血指數(shù)、牙周探診深度、菌斑指數(shù),見表1。
3? 討論
臨床研究表明,藥物牙齦增生作為一種罕見的藥物不良反應(yīng),不僅影響患者牙齒的美觀,還可能在進入嚴重增殖階段后影響患者的咀嚼和發(fā)音功能,這不利于治療干預(yù)后的水平的提高。同相關(guān)研究[1]研究表明患者使用牙周基礎(chǔ)治療能使牙齦增生指數(shù)、出血指數(shù)、牙周探診深度、菌斑指數(shù)明顯下降,與該次研究數(shù)據(jù)相似。它對改善患者口腔健康和使患者治愈率提升也有積極的影響。藥物引起的牙齦增生癥狀出現(xiàn)后,緊急停止致病藥物的使用或用其他的藥品來替代進行療法,只能暫時控制病情的發(fā)展,不能產(chǎn)生預(yù)期良好的治療效果。西吡氯銨是一種含氮的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具有清新口氣消毒功能。可用于臨床治療藥物性牙齦增生癥,使牙菌斑的形成得到抑制,維持患者的口腔健康,也對口腔微環(huán)境和疾病的促進是有益的[2]。牙周基礎(chǔ)治療具有治療時間短、起效快、療效好等優(yōu)點。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口腔環(huán)境,使菌斑的形成得到抑制,清潔牙石,清除食物殘渣,幫助患者口腔快速恢復(fù)。這有利于患者的預(yù)后。冠狀動脈疾病和高血壓患者的外周動脈和冠狀動脈易受鈣拮抗劑影響,但鈣拮抗劑的主要不良反應(yīng)是長期使用從而產(chǎn)生牙齦增生[3]。牙齦增生不僅影響外觀,還影響咀嚼、發(fā)音和精神障礙[4]。簡單的牙周治療對牙齦增生治療效果不佳。相關(guān)研究人員[5]認為,牙周治療不能糾正藥物引起的牙齦增生,而相關(guān)研究人員觀察首次使用牙周基礎(chǔ)治療能使刷牙出血、口腔異味、牙齦腫大等不斷改善觀察期間牙周檢查指數(shù)持續(xù)下降,與該次研究數(shù)據(jù)相似。在該研究中,對30例藥物引起的牙齦增生患者進行嚴格篩查,進行5年的縱向觀察[6]。所以,嚴格的血小板控制可以顯著減少鈣拮抗劑引起的牙齦增生。鈣拮抗劑可導(dǎo)致牙周成纖維細胞、膠原合成和細胞代謝紊亂,細胞分裂周期發(fā)生明顯變化,細胞增殖迅速,凋亡減少。膠原合成增加導(dǎo)致牙齦增生。
臨床上牙齦增生是牙齦炎癥的一種表現(xiàn)[7],主要表現(xiàn)為牙齦增生。雖然局部刺激因素并不是藥物引起牙齦增生的主要因素,但牙菌斑和牙垢引起的牙齦炎可加速疾病的發(fā)生,有效控制牙菌斑和牙垢是關(guān)鍵[8]。同時,隨著患者出現(xiàn)牙齦增生,此時菌斑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出現(xiàn)口腔衛(wèi)生差的情況以及牙周炎癥的加重,其特點為牙齦腫脹,從而使牙齦增生的情況更加嚴重[9]牙周基礎(chǔ)治療后,牙齦腫脹消失,隨著時間的推移實質(zhì)性牙齦增生開始減輕。鈣拮抗劑引起牙齦增生的原因有:①調(diào)查人群可能不同,調(diào)查人群缺乏一致性;②評價牙齦增生的方法和標準不同。除上述原因外,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鈣拮抗劑在牙菌斑的控制方法不同[10]。在我國,老年人使用鈣拮抗劑前牙周病的發(fā)生率較高,而使用鈣拮抗劑前牙周病的發(fā)生率較高。牙齦增生更容易發(fā)生[11]。對牙周板進行有效的檢查通常會得到更好的結(jié)果。臨床研究也證實,雖然局部刺激如菌斑、食物刺激和牙石等不是引起牙齦增生的主要因素,但它們可以促進疾病的發(fā)展[12]。藥物性引起的牙齦增生大部分是由于長期服用維生素,如維拉帕米、苯妥英鈉、氨己烯酸、硝苯地平、環(huán)孢菌素等導(dǎo)致牙齦增生的藥物,使用前要進行口腔檢查、清潔工作和治療過程中特別注意口腔衛(wèi)生。提高口腔清潔的意識,盡量糾正易引起牙齦炎的習(xí)慣,發(fā)現(xiàn)相關(guān)癥狀后積極入院。以便及時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整體預(yù)后能力。相關(guān)研究表明患者使用牙周基礎(chǔ)治療能使牙齦增生指數(shù)、出血指數(shù)、牙周探診深度、菌斑指數(shù)從治療前(3.32±0.51)mm、(3.25±0.24)mm、(6.15±0.51)mm、(2.26±0.27)mm到治療后(0.89±0.22)mm,(0.67±0.12)mm,(1.12±0.22)mm,(0.35±0.09)mm;治療后牙齦增生指數(shù)、出血指數(shù)、牙周探診深度、菌斑指數(shù)明顯下降;而該次研究治療前牙齦增生指數(shù)(2.82±0.39)mm,治療5年后齦增生指數(shù)(0.49±0.12)mm,治療前出血指標(2.54±0.31),治療5年后出血指標(0.55±0.16),治療前菌斑指數(shù)(1.48±0.38),治療5年后菌斑指數(shù)(0.25±0.11),治療前牙周探診深度(5.01±0.55)mm,治療5年后出血指標(0.98±0.12)mm,同樣治療后牙齦增生指數(shù)、出血指數(shù)、牙周探診深度、菌斑指數(shù)明顯下降。研究結(jié)果顯示接受鈣拮抗劑治療的患者應(yīng)考慮長期進行有效的菌斑控制[14],特別是刷牙方式、常規(guī)牙周治療和消除局部炎癥刺激可以預(yù)防和減少藥物引起的牙齦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