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學科有著鮮明的工具性特點,同時也具備了充足的人文性,是幫助學生認識世界的工具,也是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其人文思想的重要工具。語文教材中有著非常多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里面描述的人生追求、喜怒哀樂都能喚醒學生的內(nèi)心情感,它所具備的表達感受以及反映社會生活的功能,是開展情感教育活動的最佳載體。初中階段是學生正確價值觀、優(yōu)良情感品質(zhì)形成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學生身心發(fā)育波動較大的時期,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能夠利用教材中的情感資源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其人格的完善,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文章就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運用
一、 引言
素質(zhì)教育理念下強調(diào)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zhì)量。初情感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中的重要構成,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良好的情感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拓寬學生視野,同時能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逐步提高其自身情感感知能力和調(diào)控能力,從生活與學習中感受到樂趣,進而獲得全方位的發(fā)展。因此,可以說情感教育是初中教育中重要的組成,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二、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情感資源
(一)從古典詩詞中感悟
古詩詞中精煉的內(nèi)容、豐富的情感都向?qū)W生展示了情感與文字之間的對應關系,在情感教育中發(fā)揮著直接的啟發(fā)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主題探究其中的內(nèi)在情感,引導學生從中感悟。初中教材中的古詩詞有著送別、思鄉(xiāng)、邊塞、田園、懷古等主題內(nèi)容,里面包含著豐富的家國情懷、愛恨情仇等情感元素。比如很多送別詩、邊塞詩對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感、責任意識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一些田園詩、懷古詩對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關注生活中有著重要影響。而從一些愛情詩當中,能夠讓學生體會中國文化中的愛國主義情懷。古詩詞中有著詩人豐富的喜怒哀樂,教師需要注重其中情感因素的挖掘和利用,引導學生從中感受和體悟,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
(二)從散文中品味
初中教材中的現(xiàn)代詩和散文都有著明確的主體和抒情特性。情感教育的實施中,教師可以借助作者的背景、處境等,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感。也可以從散文內(nèi)容中的語言進行體會。特別是名家作品中,語言文字都形象的反映客觀生活,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人物的塑造、情感的抒發(fā)以及深厚的思想內(nèi)涵等去感染讀者。因此在散文以及詩歌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品味其中的語言,發(fā)揮想象,用心感受。例如,在《荷葉母親》的教學中,文章用托物言志的說法描寫了母愛的偉大。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領悟其中的內(nèi)涵,文章結尾的部分只用了簡單的幾筆點名了主旨,使學生明確文本不只是將荷葉喻為母親,同時“心中的雨”也指向了人生路上的風雨坎坷,指出只有母親才是保護自己度過磨難的人。而其中更深的情懷寄托在對黑暗社會的不滿,對堅強精神和美好事物的贊美。學生在揣摩這些意思之后,才能體會到母愛的偉大以及作者對真善美的向往。
(三)在應用文中欣賞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應用文題材課文中,情感元素是隱含的。在該類文章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適當?shù)耐卣归_展情感教育。例如,在《偉大的悲劇》教學中,文章的背后隱藏著抒情色彩。文章中對悲劇做了凝重的敘述,同時也贊揚了主人公的英雄氣概,進而引發(fā)學生對生命和道德品質(zhì)的思考。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效地拓展,引導學生思考當面臨生命與崇高的抉擇時會如何進行合理選擇,促進學生情感反思能力的發(fā)展。
三、 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創(chuàng)設情境醞釀情感
情感有一定的情境性特征。情境是指可以讓人的情感發(fā)生變化的場景或氛圍。作者在文章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一定是融入了某種情感的,因此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結合初中生年齡特點以及認知實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帶領學生走進與作者情感相呼應的氛圍當中,特定的情境中喚醒學生的情感,然后升華其情感。例如,在《背影》教學中,作者筆下的父親的背影給人以不能忘懷的情感,而這種情感的產(chǎn)生是因為作者在特定的情境中將父親的背景描述了出來。作者寫作的背景是在安葬完“祖母”,家里沒有錢,家里已經(jīng)到了變賣典質(zhì)的地步,生活凄慘;辦完祖母的喪事,父親為了生活要去遠方掙錢補貼家用,讓人傷心的場景。父親與兒子分別時,即便身體不便但是仍舊艱難地穿過鐵道給兒子買橘子,一個讓人感動流淚的父親關心兒子的場景。正是每一個場景的深刻印象中產(chǎn)生的情感,讓作者感動,而父親的背影也深深地烙在了作者的心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入當時特定的場景當中,從中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與作者產(chǎn)生思想上的共鳴,進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也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自己與父親的某一個感人瞬間,說一說自己的心情,加深學生對文本情感的理解。
(二)朗讀吟誦體悟情感
朗讀吟誦獨對提高學生理解能力,促進學生語感的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時朗讀吟誦可有效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學生與作者心靈碰撞的過程,同時也是增加學生情感體驗的有效途徑。學生在將無聲文字轉化成有聲語言的過程中,可以從中更好地體悟字里行間的情感。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重注通過朗讀深化學生對文本的情感體悟。首先,教師需要給學生做好示范,通過語調(diào)的變化、語氣輕重等,發(fā)揮出朗讀感化的作用,喚起學生的思想共鳴。在示范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情感融入其中,給人以無窮的意境。其次,教師需要做好朗讀指導,文本形式內(nèi)容上的不同,也決定了朗讀方式的不同。初中生因經(jīng)驗閱歷有限,因此在朗讀的過程中拿捏不準,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進行指點。在朗讀一些氣勢磅礴的語句段落時需要運用高昂的音調(diào),在一些委婉的描寫中需要將語調(diào)變的舒緩。例如,在朱自清的《春》的朗讀中,“一切都想剛睡醒的樣子……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想要讓學生讀出萬物復蘇的感覺,需要指導學生用歡快的語調(diào),將焦急的語氣表達出來,將因為春天來到人們激動的心情讀出來。必要時可以通過范讀,鼓勵學生反復嘗試,直到學生能將其中的情感表達出來。
(三)設計導語激發(fā)情感
良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導入是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入口,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其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導語,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例如,在莫懷戚的《散步》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這樣的導語:同學們,家是一個非常溫馨的詞,是愛的港灣是親情的聚集地,你們與家人一起的時候有沒有無論做什么事都非常開心的感覺?今天我們來看看這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間發(fā)生的那些有趣且感動的故事。通過這樣的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不由自主地進入文章當中。在導語的設計中,教師需要全面掌握文章內(nèi)容,同時將自己的語言與文本情充分結合。在導語的運用中需要注意情感融入為學生構建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的情境。
(四)注重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應用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任務要求,結合初中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為學生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強化學生對知識的內(nèi)化,提高學生的情感素養(yǎng)。初中語文教學教師需要綜合考慮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選擇適宜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去體驗文本中的人物情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也可以通過分角色朗讀增加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要初中尊重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給學生更多的話語權,引導他們將內(nèi)心的想法充分表達出來,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說出來。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在知識的難點、關鍵點中設置疑問,撥動學生的情感心弦,使其在問題探討的過程中,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從中接受情感熏陶。最后教師需要發(fā)揮出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作用,利用視頻、音頻、圖片等給調(diào)動學生的多項感官,給學生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強化學生對文本情感的理解。例如,在朱自清《春》的教學中,可以播放《春天在哪里》的音樂,將學生帶入歡樂的氛圍當中,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在《荷塘月色》的教學中,利用圖片為學生呈現(xiàn)荷花與月光的景象,加強學生對荷塘、月色的感受等。
(五)注重反思與實踐
課程結尾的部分是學生情感升華的有效階段,教師需要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去反思和總結,得出自己的見解。例如,在學習了《背影》之后,教師可以將文章中的四個重要場景中記敘父親的話語,通過簡單的總結引導學生理解其中的至善至清;利用四處作者流淚的場景,讓學生感受其作者對父親的感激之情等。通過結尾部分的總結,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等。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重課外拓展,情感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課堂教學當中,還應鼓勵學生走出課堂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情感。比如可以開展“快樂讀書”的主題閱讀活動,利用講故事、表演、演講等方式豐富學生的生活,從不同題材的文章中感受人文歷史、世間百態(tài)等。也可以將知識與生活充分結合一起,組織學生參加紅色文化基地、參觀博物館、開展社會調(diào)查、走進社區(qū)義工活動等,在社會活動中增加學生的生活閱歷,讓學生的情感更加豐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四、 總結
初中階段的學生有著較強的可塑性特點,情感教育的實施是現(xiàn)代化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同時也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需要,對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zhì)、正確的價值觀等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情感教育的對學生未來健康成長的重要性,立足學生健康情感的培養(yǎng),注重教材中情感因素的挖掘和利用,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通過多元化教學方式的靈活運用,促進學生健康情感的發(fā)展,使其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掌握知識技能,同時感受熏陶獲得情感升華。
參考文獻:
[1]廖玉仙.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名師在線,2019(3):42-43.
[2]謝天斌.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滲透策略[J].科教文匯,2019(8):127-128.
[3]崔靜.挖掘內(nèi)涵,豐富情感: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8):73.
[4]曹丹丹.試論基于情感教育的初中語文教學[A].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專業(yè)委員會論文集卷三:教改新視野[C],2018:2.
作者簡介:
汪梅芳,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康樂縣附城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