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安奕
今年夏天,一部國產(chǎn)懸疑劇《隱秘的角落》憑借優(yōu)越的口碑火爆出圈,劇中的臺詞、插曲也紛紛成為網(wǎng)友們社交聊天的新暗號。該劇向我們展示了原生家庭成員間的沖突與矛盾,三個小孩因為不同的家庭關系的壓力,走上了并不平順的成長之路。這也提醒著我們,家庭親子關系對青少年成長和性格、心理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其實,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就像農(nóng)夫與種子,過分澆灌和不管不顧都不是科學的方式,不利于種子發(fā)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要,但我們卻總是處理不好與父母的關系,在成長中處處踩坑。那么,要如何處理好與父母、家庭的關系呢?本期我們特別邀請心理學專業(yè)人士,結(jié)合真實案例教大家學會正確處理家庭關系,抵抗負面影響,為自己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是什么造就了“壞小孩”
《隱秘的角落》這部根據(jù)推理作家紫金陳的《壞小孩》改編的網(wǎng)絡劇,刻畫了不同家庭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三個小孩。在各種矛盾與沖撞中,劇中的人物逐漸走向歧途。那么在現(xiàn)實中,又是什么造就了“壞小孩”呢?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案例中的孩子大概是高三的年紀,我們就叫她小琳吧。
案例
小琳性格很懦弱,她認為自己在住校時在寢室里遭遇了同學的霸凌,室友們都欺負她。她做了厚厚的床簾,成天把自己包裹在里面,并先后通過寫信和打電話的方式向老師求助。
剛開始的時候,這位老師覺得這個孩子特別可憐,她非常謙卑地請求幫助,并且十分感激老師能傾聽她的話語。但是她的室友很討厭她,說她脾氣暴躁,和她媽媽打電話的時候態(tài)度也很差,還經(jīng)常在別人面前說室友們的壞話。
老師覺得她在溝通方面存在問題,就建議她和室友們推心置腹談一次。后來這位同學提出一個很冒昧的要求,說她不喜歡住在寢室里,想住到老師的宿舍里去,因為老師宿舍一直空著,這位老師并不經(jīng)?;厝プ?。這個要求當然被拒絕了,因為老師宿舍是不允許學生進去的。而且學校對住宿學生的管理有很嚴格的規(guī)定,如果離開寢室去別的地方留宿,出了問題學校方面很難說得清。這個學生就突然發(fā)火了,開始大罵這個老師辜負了自己的信任,并且編造了很多謊言,說這位老師怎么羞辱、虐待她。
這件事后來經(jīng)過全方位的調(diào)查后真相大白,還了老師一個清白。但是這位老師還是受到了很大的傷害:她本來一心只是想幫助自己的學生,為什么會被反咬一口呢?
總是根源
后來通過了解,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學生的哥哥曾經(jīng)因為故意傷害罪被判刑,她哥哥和母親的關系也十分惡劣。小時候母親教育這位女生的方式就是打罵。比如她和別的小朋友有沖突,母親上來就先給她一巴掌,把她罵一頓。所以這個女生和外界的關系十分緊張,她一度沉迷追星,還經(jīng)常因為追星的話題和周圍的同學產(chǎn)生沖突。
我們推測她的家庭應該是個溝通不良的家庭,家里的長輩和孩子缺乏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和同伴發(fā)生沖突,家長不問對錯先打自己的孩子一頓,這個孩子是沒辦法學到如何應對這種矛盾的有效方法的。
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多多少少都會有矛盾,如何面對矛盾,妥善解決矛盾,這是家長應該教給孩子的方法。就像《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的母親選擇用成績來高傲地應對,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朱朝陽在學校里被人排擠和霸凌的狀況。而這位女生的媽媽,在面對矛盾的時候,一味打罵自己的孩子,教給孩子的就是要解決矛盾,就是要攻擊對方、打壓對方。所以她的兒子在遇見矛盾的時候選擇了人身侵害,而她的女兒在別人滿足不了自己愿望的時候,選擇了造謠中傷。這種都是品行有缺陷的孩子,而造成這類問題的根源就在于家庭。因為家長沒有好好教育孩子,遇見沖突應該如何冷靜合理地解決;別人無法滿足自己的愿望的時候,應該選擇接受并且及時調(diào)整目標,而不是通過一些極端的行為去任憑自己的情緒發(fā)泄,用報復的方式應對。用極端的方式造成嚴重的后果,都將是每—個家庭成員要吞下去的苦果。
未馴服的猛獸
如果我們仔細回顧歷史和文學作品,不難發(fā)現(xiàn),混亂的情緒、錯誤的選擇、步入毀滅的青春并不少見?,F(xiàn)實中,兒童走向成人的道路并不平順,從輕微的語言攻擊到青少年犯罪案件屢見不鮮。父母們抱怨著“壞孩子”越來越多,少年們則在對未來的躊躇滿志和當下迷茫、沖動、對抗中徘徊。
《隱秘的角落》中,“沒時間學習也能考年級第一”的天才少年朱朝陽,在處理復雜關系、影響甚至操縱他人時的縝密心思,面對成年人甚至殺人犯時與年齡不符的鎮(zhèn)靜,都讓這位少年充滿了“全能感”。而在其他時候,面對家庭的殘缺、同學的欺凌下他表現(xiàn)出退縮忍受、膽小怕事。這種全能與恐懼退縮的轉(zhuǎn)換,正是成年人中反社會人格特征的體現(xiàn)。雖然面對青少年我們絕不能妄下評論,但卻不得不警惕這株開在少年心中的惡之花。
在生命最初階段,我們從“世界以我為中心”,到漸漸學會信任他人的保護與支持,而在情感需求被嚴重忽略甚至扭曲的成長環(huán)境中很難孕育這份對他人的信任和依賴。劇中的朱朝陽用頭發(fā)測試朋友、對父親的懷疑,都與母親成績至上的固執(zhí),父親長期的忽視不無關系。然而即使在正常的環(huán)境中,青少年也可能面臨這種“全能”體驗。在生命如朝陽般蓬勃的青春年華里,成年人般的能力與掌控感漸漸浮現(xiàn),如果缺少約束與引導,任由我們對自己能力的幻想和對規(guī)則的挑釁,同樣容易誤入歧途。
由童年開始到以最終不同的健康狀態(tài)進入社會環(huán)境,需要的時間比我們想象中更加漫長:雖然在我國年滿18歲即被視為成年,但其實直到20多歲,我們的情緒、認知、心理狀態(tài)才能真正步入成熟。而比起年齡,不同時期表現(xiàn)出的身心特征更適宜作為劃分個體發(fā)展階段的標志。
LINK
青少年成長時期父母與家庭的作用
很多父母會在孩子某些成長階段出現(xiàn)反抗情緒的時候,說孩子到了叛逆期,不好管教了。其實,在這些階段,是需要父母適當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的。
心理性斷乳
在青少年階段,孩子的社會化任務主要集中在追求成人感,形成自我意識,適應性成熟,認同性別角色,學習成人適應成人社會,還包括性格的定型。在青少年心理學書籍里面,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心理性斷乳”一詞,最先提出這個概念的人是何林渥斯(Hollingworth,1928)。他把青少年從家庭中獨立出來的過程,稱為“心理斷乳(psychological weaning)”,這是一個與嬰兒期因斷奶而改變營養(yǎng)攝取方法的“生理性斷乳”相對應的概念。兩者共同特點在于斷乳前所形成的適當且必要的習慣,已與新的需要、沖動、行動不適應并且發(fā)生矛盾。這要求孩子和家庭之間(尤其是母子之間)形成的習慣必須改變。
所以在這個階段,青少年多多少少都會出現(xiàn)一些反抗情緒。例如青少年極力要求獨立,而父母沒有這種思想準備,仍以過分關注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青少年的自主性被忽視,人格展示受到阻礙。比如在《隱秘的角落》里,朱朝陽的媽媽一定要盯著朱朝陽把牛奶喝完,而且是立刻喝完,這個除了表達她強烈的控制欲之外,還反映她依然是拿對待嬰兒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已經(jīng)到了青春期的兒子。
到了青少年時期,青少年會試圖改變與成人之間的關系,要求成人直視自己的意見,父母如果不注意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很容易造成青少年強烈的逆反心理。這個階段的孩子雖然內(nèi)心強烈渴望獨立,其實還存在著能力不足的問題,他們既排斥父母過多的關注,同時也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家長或者教師的“婆婆嘴”,話說過頭,違反青少年的求知欲、好奇心、交友結(jié)伴等種種特點的時候,就會遭受到青少年的強烈抵制。
其實這并不是關心孩子的意愿有問題,而是溝通方式不恰當。這個時候父母若是適當改變溝通方式,從以前的那種“控制者”的角度,變成給予青少年成長幫助的“協(xié)助者”,可能會得到更多的信賴和理解。
叢“控制者”到“協(xié)助者”
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會在心理上給孩子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使他們能正確地自我評價。如果一個家庭還是用對待小孩子那樣的方式對待一個青春期的孩子,那么這個孩子的自主性可能會受到限制,從而讓他產(chǎn)生憤怒的心理。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經(jīng)??吹街袑W生會和家里鬧別扭,轉(zhuǎn)而去同伴群體中尋求支持。從另—個方面來說,父母若過于高壓控制自己的孩子,也會讓孩子產(chǎn)生自卑感,對身邊的事情多疑,不單單是在學習上,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也會如此。
在《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的媽媽就忽視了兒子在人際關系上的困惑,簡單粗暴地讓孩子只管學習就好,并且對于班主任提的建議很傲慢地進行了回絕。朱朝陽作為一個優(yōu)等生,在從小培養(yǎng)學習習慣方面,媽媽肯定是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可能會遇到很多之前未曾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比如“不幫朋友是不講義氣”“幫朋友作弊就會違反紀律”的兩難抉擇,這時候媽媽的作用卻是缺失的。
優(yōu)秀的孩子本來就容易成為人群中的焦點,也同樣容易招人嫉妒和非議,作為家長應該告訴他怎么處理這類問題。比如在拒絕幫助同學作弊后,可以找這位同學談談,告訴同學有不懂的題在考場之外可以問他,并且說清楚讓他這樣處理的原因。同學要作弊一方面是因為能力不足,一方面也是害怕分數(shù)出來不好看,也許要面臨一些責罰和輕視。這其中的價值觀判斷,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夾雜了很多情感和情緒方面的因素。青少年在這個階段會開始考慮更復雜的道德準則判斷。作為家長就要幫助孩子用更高一級的價值觀判斷方法,來解決這類內(nèi)心沖突。幫助朋友作弊,表面上看是幫助朋友渡過了難關,但是朋友在學習上的困難和落后并沒有真正得到解決,反而會拖延他解決問題的時間。真正的大考,考場紀律都非常嚴格,如果平時習慣投機取巧,到了真正大考的時候就很難通過,間接上也是害了朋友。
轉(zhuǎn)變心態(tài),合理指導
青春期孩子遇見的迷茫,絕對不光是學業(yè)上的,同時在身體發(fā)育或者性成熟方面面臨的困惑,會讓他們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變得復雜了,以前的那套標準不通用了,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細心耐心地引導。家長要把孩子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來切身考慮,不能居高臨下只是發(fā)號施令,才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內(nèi)心,給予有效并且有力的支持。
還有重要的一點,在青春期階段,孩子和家長的關系已經(jīng)不可能像他在孩童時期這么親密,同伴關系會漸漸成為青少年交往中重要的部分。父母和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權(quán)威性下降,孩子更傾向于和同伴交流,從同伴那里獲取支持。對于這一點變化,很多父母會感覺到失落,更加想控制自己的孩子。其實父母要認識到這個青少年心理變化的普遍現(xiàn)象,就能更好地轉(zhuǎn)變心態(tài)。民主型的父母會順應這種變化,給青少年交友方面提出合理懇切的意見。
比如朋友之間交往應該遵循什么原則?是不是要尊重彼此的底線?我們交往一個人看中的是對方身上什么樣的優(yōu)點?我可以從這位朋友身上學到什么?朋友出現(xiàn)困難的時候,怎么理解他、尊重他、幫助他?怎么能建立既親密又保持自我獨立的朋友關系?父母都可以用過來人的經(jīng)驗,給予孩子一定的指導,但不可要求孩子完全按自己要求的做。因為不管孩子再怎么像自己,也是一個獨立的人,他和父母都是不一樣的人。
倘若做到以上幾點,那么父母和家庭就可以給孩子的成長提供一個很好的支持作用。
在青春期,父母和孩子的關系看起來是疏遠了,其實是相關模式變化了,并不是真正的“疏遠”。家庭應該成為青少年最后的避風港,父母應該開始尊重他漸漸成為一個獨立人格的人,這樣孩子才能更順利地適應社會,適應生活。
LINK
在《隱秘的角落》中,葉馳敏的家庭給我們示范了一個良好的家庭如何給孩子的青春期提供心理支持的例子,葉警官理解女兒的好強,并開導她“拿第二名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也特別注意女兒的感受。在這樣尊重自己的爸爸的引導下,葉馳敏的小性子也是一閃而過,最后也會理解爸爸的苦心。
拒絕成為壞小孩,我們能做些什么
沒有人一開始就想成為壞小孩。那么到底是哪一步出了問題呢?大家回想一下,我們有些時候做了傷害他人利益、破壞公共秩序的行為,到底是出于什么樣的動機呢?
從眾心理
青少年時期,同伴的地位漸漸上升。大家都開始有了自己的交際圈,有自己信任的小伙伴,不知不覺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排隊加塞、破壞公物、順手牽羊之類的小“惡”,放到過去可能我們都不會做,但是一旦“小圈子”里有人慫恿這么做,或者是大家都這么做,暫時也沒有受到處罰,那很可能會讓我們改變自己的原則。
“勿以惡小而為之”的意思是不要因為一些小壞事造成的危害小而去做它。每一個微小的行為,都會影響我們的心理。做多了小“壞事”,對自己的道德約束松懈了,很可能不知不覺走上“惡”的道路。在《隱秘的角落》里,三個孩子目睹了兇殺案,但卻為了給普普的弟弟治病勒索兇手,放棄了報警。雖然他們的動機是很好的,但是手段卻是勒索他人。動機正確并不能代表這件事就是正確的,還要注意手段的問題。
所以,為了證明友情而做出危害社會、違法亂紀的事是手段的錯誤,哪怕是很微小的“小壞事”,也要在小團體里保持清醒,不能違反自己的原則和道德準繩。
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小團體是要你不斷違背自己的原則去做一些違反道德甚至違法的事情,那么你就要重新考慮,這個小團體值不值得你待下去。畢竟學習交際這門課的時候,除了找到自己的“小圈子”,重要的還有另外一課,就是發(fā)現(xiàn)小圈子不合適自己的時候,要勇敢做出選擇,另外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團體。人的成長都是在不斷的選擇過程中進步的。
沖動和理智
“壞小孩”和“好小孩”往往只有一念之間。有些青少年朋友是因為沖動而犯下過錯,并且深深后悔自己為什么當初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沖動?!白晕铱刂啤逼鋵嵰彩乔嗌倌瓿砷L中重要的一課。
我們在一些突發(fā)的沖突或者矛盾中如何保持冷靜的頭腦呢?
首先我們要學會給矛盾做正確的歸因:比如有個同學和你有矛盾,他羞辱你,對你說了很過分的話,你忍不住想揍他。
那么,他這樣冒犯你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你本來就像他說的這么不堪,還是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道德品質(zhì)有缺陷的人?如果是后者,那么他可能對很多人都是這樣的,他是一個充滿了負能量的人,大家都不愿意和這樣的人交朋友,那將來他會在人際關系這一方面過得很艱難,你又何必出手去懲戒他呢?不如把懲戒他的任務交給他自己的命運吧!而且在解決沖突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有很多方法,不一定是要硬碰硬才能解決問題。我們可以把矛盾和問題交給管理者,比如老師、家長。如果是有溝通方面的問題,還可以通過溝通解決。
那些“壞小孩”并不是一開始就“壞”,他們只是太軟弱,在孤獨、無助、迷茫時,沒有堅持自我,沒有控制好自己,思想出現(xiàn)裂縫,所以才會被心里的“壞小孩”乘虛而入。
青少年朋友們,一定要相信美德和善良的力量。一旦我們對此產(chǎn)生了懷疑,那么我們就會變得很弱小,很容易在人際關系的挫折中被打敗。只有深信自己內(nèi)心溫暖美好的一面,才能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哪怕暫時被誤解被冷落,或者暫時遇見令我們不能解決的困難,也要相信將來可以得到一個好的答案。
被負面影響所支配的后果
當然,就算是小孩子,做錯事一樣要承擔后果。未成年屬于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按刑法規(guī)定,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具有承擔刑事責任的能力,但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我國《刑法》規(guī)定,對于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zhì)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也就是說,14到16歲的未成年人,如果犯下嚴重的刑事案件,依然要接受刑法的制裁。
除開嚴重的刑事案件,如果是涉及一般的違法或者輕微犯罪行為,青少年有可能會被送入工讀學校就讀。工讀學校教育對象一般是13~17歲,有違法或輕微犯罪行為,不宜留在原校學習,但又不宜勞動教養(yǎng)或判刑的中學生和社會適齡青少年。其入學須經(jīng)當?shù)氐膮^(qū)、縣教育部門、公安局共同審批。學制一般為兩至三年,在校期間除了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職業(yè)技術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外,還按年齡組織必要的生產(chǎn)勞動,實行半工半讀和嚴格的管理以及獎懲制度。
除了刑事犯罪之外,未成年人的民事法律責任,則沒有年齡限制。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jiān)護人承擔民事責任。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chǎn)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jiān)護人適當賠償。也就是說,青少年們?nèi)绻辛嗣袷录m紛,依然是要承擔責任的,自己所在的家庭要承擔經(jīng)濟賠償。
隨著未成年犯罪率的上升,人大代表提出了提案,建議下調(diào)刑事責任年齡,將現(xiàn)行刑法中的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從十四周歲降低到十二周歲,將完全負刑事責任的年齡從十六周歲調(diào)整為十四周歲;建議對低齡涉罪未成年人佩戴手環(huán)居家強制管教;建議對校園霸凌細化懲治標準,單獨立法;建議提高性同意年齡,將性同意年齡線從14歲提高至18歲等等,這些都代表著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已經(jīng)引起了廣泛重視。
青少年必須要意識到,不管是違法還是犯罪,只要是侵害到別人的合法利益,那就意味著違反了這個社會的規(guī)范和約束。人類是社會化的動物,是否能完成社會化是衡量一個人心理成熟的標志之一。
與此同時,保護青少年的法律也在不斷完善。除了已有的《未成年人保護法》,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反家暴法》。家庭和學校是保護未成年人的港灣,但是并不意味著這兩個地方?jīng)]有侵犯未成年人權(quán)益的事情發(fā)生。有些時候恰恰是因為有家庭這層保護傘的迷惑,家庭成員對未成年人的暴力虐待就被忽視。暴力包括肢體暴力,也包括精神暴力。未成年人必須要意識到,帶著羞辱成分的言語暴力和人身控制并不等同于教育,即便是家長或者是親戚,也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和合法的人身自由。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說的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的負面影響,不但包括自身可能會侵害他人利益的情況,也包括在不良家庭環(huán)境里,青少年被侵害利益的情況,不管是哪一種,不管是加害方還是被害方,都會給青少年的成長造成惡劣的影響。
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和周圍的關系應該是友善的,平等的,彼此信賴互相幫助的,有攻擊他人的意圖或者是長期受到虐待的孩子很難和他人建立平等友好的關系,對將來的發(fā)展相當不利。有這種困擾的朋友,要意識到自己的家庭教育是不是出了問題??梢院图议L好好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必要的時候也可以求助法律和相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