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雪
(西北大學哲學學院,西安710127)
當前,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各項產業(yè)蓬勃繁榮,傳統(tǒng)的農業(yè)型經濟逐漸轉向現(xiàn)代化的工業(yè)型經濟。這一基本國情必然導致發(fā)展緩慢的農村地區(qū)的生活方式明顯落后于快速發(fā)展的城市,進而造成所謂的“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現(xiàn)狀,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特別是中青年涌向城市,農村留守兒童現(xiàn)象嚴重,隔代教養(yǎng)問題日益突出。
農村留守兒童的隔代教養(yǎng)現(xiàn)狀多是祖父母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看管和撫養(yǎng)孩子長大,孩子的溫飽問題得以解決,但是在教育這一塊卻是普遍缺失的。就算極少數(shù)的留守兒童祖父母可以進行功課輔導,但是這種輔導并不是基于現(xiàn)代科學的教育。因此,隔代教育會使得不少留守兒童的思想變得非??贪?,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從而落后于時代的潮流,將來很可能難以適應整體城市化的進程,錯失很多發(fā)展機會。
存在感即你察覺到具有價值的事物被你影響而產生的感覺,是對個體重要性的判斷,通過存在感可感知到自己對于別人的重要程度。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現(xiàn)代教育觀念不僅注重孩子的身體健康,更關注孩子的精神狀況。長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且處于健康依戀關系中的兒童,普遍比較樂觀自信。研究表明,就兒童成長之后的社會交往能力來說,生活中長期缺少父母關愛的兒童,在社會交往的同伴關系中更傾向于一般型[1],即總是默默無聞,像別人的影子一樣活著,討厭被注視,各方面都極為一般,不會有特別強烈的情感波動。
兒童時期是孩子與父母建立依戀關系最重要的時期。孩子通過和父母相處,與父母建立健康的依戀關系,從而搭建和外界交往的橋梁,通過父母去認識外界更多更新奇的事物。而隔代教養(yǎng)下的農村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較為抵觸父母的情況,包括心理上的抵觸和行為上的抵觸,他們平時的生活中極少愿意談到自己的父母。研究發(fā)現(xiàn),即使隔代教養(yǎng)下的農村留守兒童看起來與祖輩的關系很親密,可事實上他們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能和父母更多的一起生活。隔代再親,也無法代替親子教育。
校園欺凌多發(fā)生在中小學,不論是欺凌方還是被欺凌方,長期處于這種畸形的關系中,對于雙方的人格形成均有極為不利的影響。
這幾年校園欺凌事件屢見不鮮。調查發(fā)現(xiàn),隔代教養(yǎng)下的農村留守兒童中間存在較多的校園欺凌的行為,且兩極分化特別嚴重。一部分留守兒童是欺凌方,往往脾氣暴躁,唯我獨尊;另一部分留守兒童是被欺凌方,多表現(xiàn)為懦弱、少言寡語,甚至已經習慣這種被欺凌的生活,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眾所周知,父親的形象和角色對于兒童的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總是受到父親的影響,通過父親的形象形成勇敢和堅強的品質。長期和父親相處的兒童表現(xiàn)得更勇敢,更勇于去嘗試、去冒險。但是農村隔代教養(yǎng)中父親角色的弱化使兒童長期處于女性文化教育狀態(tài)中,這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男孩子的性別角色定型。研究表明,不與父親生活在一起的男孩,比雙親俱在的男孩在興趣和游戲方面帶有更多女性模式,隨著男孩入學,這些女性模式會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表現(xiàn)更為明顯。也就是說,隔代教養(yǎng)下的農村留守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由于父輩角色嚴重缺失,性格中缺少勇敢、堅強的意志力和冒險、創(chuàng)新精神,這樣的孩子往往是校園被欺凌的對象。
但也有一部分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由于長期缺乏正確的關心與愛護,很可能發(fā)展為一種極端的男性模式,即不斷在他人身上尋找征服的快感,不斷欺負那些比自己弱小的同學,通過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強大,成為欺凌的一方,擾亂校園秩序,甚至釀成慘劇。
1.加大教育投入
第一,政府應該加大教育投入。有關教育機構可以走進農村,組織形式多樣的宣講會,向長期生活在農村、思想觀念落后的留守兒童祖父母宣傳當今社會的育兒理念和方式,組織專業(yè)人員對祖輩們在隔代教養(yǎng)中與小孩子相處時碰到的一些疑難問題做出有針對性的回答,幫助他們及時解決與兒童教育有關的問題。第二,目前社會發(fā)展已經進入新媒體時代,教育也要緊跟時代的主題和大潮流,要充分利用電視、網(wǎng)絡等大眾媒體向祖輩家長介紹育兒方面的知識和經驗[2]。
2.調動老人天性
老年人天性喜歡子孫繞膝的生活,所以自然而然非常喜歡和小孩子相處。農村的許多老人大多是休閑在家,沒有過多的社會角色,所以他們有時間、有精力,也更愿意花時間和孩子們一起生活,愿意花心思去了解關于小孩子的一些知識,愿意試著去理解孩子,只是苦于沒有合適的機會和途徑而已。只要讓他們有機會去接觸這些東西,很多老年人還是愿意盡力去做的,這對于更新祖輩的教養(yǎng)方式十分有利,也有利于緩解隔代教養(yǎng)下的農村留守兒童許多方面的問題。
3.鏈接外域資源
對于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一些問題,社會工作者可從宏觀層面介入,如鏈接外域資源,做好資源傳輸?shù)闹薪楣ぷ?,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學校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對教師進行培訓,使其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緊跟時代的步伐;還可建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支持小組,通過來自組員以及朋友間的愛和支持來緩解他們對于父母的思念、學習以及生活壓力,解決留守兒童心中不能和祖父母訴說的孤寂感。
1.更新教育觀念
解決隔代教養(yǎng)下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要從隔代教育的主體——農村留守兒童的祖輩來入手。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的特殊性,他們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和祖父母相處,由祖父母直接教育,所以祖父母的教育觀念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但由于祖父輩普遍比較寵溺孩子,所以我們要做的是給老人樹立一個概念,寵溺可以但一定要有限度,要讓老人明白過分地、不加限制地寵溺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要引導祖輩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愛得適度。只有適度的、正確的愛才有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對其一生產生積極的影響,要試著讓祖輩理解放手式疼愛的觀念,給兒童更多獨立生活的空間,讓他們依靠自己的努力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學會獨立自主的生存[3]。
從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來著手,讓他們明白親子教育對于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性。父母要珍惜和孩子相處的寶貴時光,多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情感狀況和心理狀況。
2.重視家校溝通
父母要經常和老師聯(lián)系,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在網(wǎng)絡如此迅捷的時代,家長應該緊跟時代的潮流,通過微信微博等方式經常跟蹤孩子的動態(tài)表現(xiàn),了解孩子在家在校的狀況,進而改善隔代教育下農村留守兒童與父母關系冷漠的現(xiàn)狀,緩解親子之間的疏遠感。家長要意識到優(yōu)質教育合力對于孩子學習的幫助,積極配合老師做好對孩子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