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麗君
(閩北職業(yè)技術學院 設計系,福建 南平 353000)
全國職業(yè)技能大賽堅持工學結合,培養(yǎng)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大賽由教育部組織,要求比賽形式、內容由行業(yè)企業(yè)技術專家設計,用行業(yè)標準引領競賽標準,把行業(yè)發(fā)展趨勢、產業(yè)現實需求及時反饋到職業(yè)教育中,深化產教融合[1]。其中服裝設計與工藝賽項內容設計反映了服裝行業(yè)的流行趨勢、新時尚、新技術及新工藝等,與行業(yè)企業(yè)、市場實際情況相一致,能夠體現職業(yè)崗位要求與標準,強調了專業(yè)職業(yè)環(huán)境與就業(yè)環(huán)境的接軌。競賽內容涵蓋了學生對流行趨勢的把握以及流行元素的應用,重點突出了對學生復雜工藝、新工藝、結構設計技巧以及設計能力的實施與轉化。同時在比賽訓練中學生的溝通交流、團隊協(xié)作等職業(yè)素養(yǎng)能夠得到很好的鍛煉,為職業(yè)院校的專業(yè)課程教學改革指引方向,促進了現代化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應用。
1. 課程項目設置與市場需求不同步
大部分教師的教學內容基本上是選一本教材,沒有結合企業(yè)對人才的要求,只讓學生跟著教材上的內容進行練習,學生不需要經過思考,只是依葫蘆畫瓢,跟著教材一步一步操作,最終完成教材上的作品。當學生面對教材以外的任務時,常常感到無從下手,并沒有把根據教材練習過的內容記下,不能融會貫通地運用,無法達到企業(yè)的用人要求。
2. 教學評價方式過于陳舊
“服裝效果圖計算機輔助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有些教師只通過“平時表現20%+作業(yè)80%”課程評價方式給學生評定成績。很多學生的課程設計作品不是在課上完成,而是推遲課后提交,因此無法保證是學生本人完成的,學生之間很容易出現抄襲作業(yè)的情況。
3. 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水平不一
近年來,高職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yè)生源有來自中專學校的、普通高中的,還有很大一部分為藝術生,多種層次的學生在一個班級里上課。中專生已具有一定的服裝專業(yè)基礎,對簡單、重復的專業(yè)知識不感興趣;藝術生具有繪畫基礎,專業(yè)設計基礎課程對他們來說是較低層次的知識重復訓練;而普通高中生則需從零開始學習服裝專業(yè)知識。
目前許多職業(yè)院校是為榮譽而參賽、為比賽而比賽。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參賽應是對普通學生的技術技能培養(yǎng),但往往演變成為對少數參賽選手的特殊教育,教學資源集中用于比賽訓練,忽視了大多數學生的正常技能學習。在教學改革方面,本是通過競賽促進教學,演變成為教師只注重比賽成果,忽視了教學方法的研究。技能大賽與日常教學應該互相促進,相互融通,如此才能通過技能大賽推動職業(yè)教育教學發(fā)展,符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yè)教育中要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huán)境,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的要求[2]。
將競賽與教學有效融合,成為近年來高職院校的重要研究課題,通過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探索賽教融合的方法,促進教學改革。筆者多年來指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對賽教融合有一些個人的體會。以下就“服裝效果圖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賽教融合構建與實施方法進行探索。
1. 賽項知識點和技能點
《全國職業(yè)技能大賽服裝設計與工藝賽項規(guī)程》中,服裝設計與工藝賽項分為理論競賽和實操競賽兩部分,其中實操競賽包含服裝設計與服裝制版工藝兩個模塊。服裝設計模塊主要競賽內容為服裝創(chuàng)意設計、款式拓展設計、服裝立體造型三項,由服裝設計組選手完成,用以考核選手的設計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服裝效果的表達、服裝的造型能力;服裝制版與工藝模塊主要競賽內容為服裝立體制版、樣衣制作兩項,由服裝制版工藝組選手完成,用以考核選手的服裝造型能力、結構設計能力和工藝制作能力。為結合競賽中所需的技能選擇相應的載體,同時能更好地在課堂上實施,筆者整理出知識點和技能點,如表1所示。
表1 服裝設計與工藝賽項的知識點和技能點
2. 賽項考核技能點與課程教學的關系
五個技能點中第一、二兩個與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密切相關,首先必須了解這兩個技能點所包含的內容。服裝創(chuàng)意設計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包括流行趨勢信息的收集與運用、靈感元素的運用、創(chuàng)意表達的訓練;電腦繪制效果圖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訓練色彩搭配、面料效果的處理、服裝整體效果表現技法。技能大賽離不開教學,沒有專業(yè)教學的大賽毫無意義,大賽引導教育教學,教學支撐大賽。大賽內容既反映了最新的行業(yè)標準與崗位技能要求,又包含了大量的專業(yè)知識點和技能點。因此,必須根據本專業(yè)學生的學情、學校的教學設備狀況以及教學環(huán)境進行合理的資源轉化,轉化成日常課堂教學項目或任務,實現賽教融合日常教學化,形成賽教融合課程標準。
1. 設計教學項目
為了更好地擴大競賽成果的影響面,提升所有學生的職業(yè)技能,結合上述賽項知識點和技能點,并根據學生學情及教育規(guī)律,將賽項資源進行解構與再重構,形成了如表2所示的理實一體化教學項目或任務。
表2 教學項目與訓練目標
2. 教學實施
以2019年全國職業(yè)技能大賽服裝設計與工藝賽項的第三套賽題為例,賽題要求以“傳承”為主題創(chuàng)意設計一款秋冬流行時裝,再根據創(chuàng)意設計效果圖的核心設計元素,設計一個系列3款X廓型插肩長袖女上裝。服裝設計模塊的5個教學項目實施過程如下:
(1) 信息收集。掌握關于紗線、面料等流行趨勢信息,通過對紗線展、面料展等信息的收集與分析,可以了解與服裝相關的色彩趨勢、紗線特征、面料組織與質地等資訊。例如法國國際紗線展、上海國際流行紗線展以及第一視覺面料展、紐約國際時裝面料展、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等。成衣博覽會、時裝周信息來自國內外市場的服裝、服飾配件制造商與設計師,其中意大利佛羅倫薩男裝展、德國杜塞爾多夫國際服裝及面料展覽會具有較大影響力,常見的時裝周有巴黎時裝周、米蘭時裝周、紐約時裝周、東京時裝周、中國國際服飾博覽會等[3]。對于學生來說,通過參加展會及時裝周獲得流行趨勢信息是有限的,最有效的可行方法是收集媒體信息。例如日本的TTEND 3 COLOR/《流行色預測》、我國的《流行色展望》《中國女裝流行趨勢》等專業(yè)流行資訊刊物,是流行趨勢信息的主要載體。
對收集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與提煉,結合靈感來源構思創(chuàng)意圖。首先從色彩、造型、面料、風格與細節(jié)四個流行要素對流行趨勢進行內容定性,把握流行趨勢的方向,對資訊進行概括,找到大家一直關注的興趣點,不斷總結,挑出體現主題的流行趨勢點。圍繞“傳承”主題進行初稿的設計構思,提取2020年春夏流行趨勢的結構不對稱以及炙烤色兩個流行趨勢點,結合靈感來源唐三彩,圍繞盛唐華彩設計語境,通過多種不同質感面料的混搭及華美的色彩,體現對盛唐氣象的現代理解。
(2) 人體繪制。人體作為服裝的載體,無論什么風格或者變化多樣的表現手法,服裝的效果都必須在人體上來展示,可見服裝畫中人體的重要性。服裝畫中的人體是高度概括、完美化的狀態(tài),再結合繪制者的視覺審美觀念對其進行適當的夸張變形,以更好地展示服裝的效果。姿體協(xié)調、準確的人體才能更好地展示服裝的創(chuàng)意點和設計亮點。人體的基礎比例是繪制優(yōu)美人體的先決條件,要熟練掌握人體比例必須通過反復練習,從而使人體結構在人腦中根深蒂固,如此才能繪出姿態(tài)多變、優(yōu)美的人體。學生通過多種姿態(tài)人體或人臺繪制,熟練掌握鋼筆工具的使用以及調整線條工具的熟練運用,達到線條圓順自然、人體比例正確、五官美觀的要求。人體繪制為服裝效果圖做準備,人臺繪制為款式圖的繪制做準備。
(3) 面料效果繪制。服裝效果圖反映設計師的知識結構,服裝專業(yè)學生必須熟練掌握表達服裝效果圖的技法,從而通過繪圖表達自己的設計構想。面料是服裝的載體,服裝的效果是通過面料這一媒介來展示的,面料是服裝效果圖的基本要素之一,面料的運用可以使得服裝設計表達更加準確、有效。面料表現的設計作用是更好地表達設計結構信息,使設計效果更清晰,可以體現設計師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充分體現設計師的特點與風格。因此服裝效果圖的表現關鍵在面料效果處理上以及面料上的圖案構成,面料效果與圖案設計的處理是“服裝效果圖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教學與學習重點。
首先,是面料效果的處理訓練。為了更好地繪制面料效果,應該先認識面料的外觀特點,尤其是肌理。例如牛仔布的效果(圖1),當下流行把牛仔布進行做舊處理,有磨損感,為了增加時尚感還會有一些破洞處理,無論是哪種處理效果,不變的是牛仔布的底紋,以斜紋居多,重點講解軟件的濾鏡功能。通過各種面料效果的繪制方法練習,使學生熟記表達技法。
圖1 牛仔布
其次,是設計面料圖案。掌握一些設計面料圖案的手法很重要,面料圖案的繪制可以分為規(guī)則圖案繪制(圖2)、自由圖案繪制(圖3)、特殊工藝印花圖案繪制(圖4),學生可以通過這些類型圖案的繪制方法學習,掌握圖案的定義以及圖案在款式上的合理運用。
圖2 規(guī)則圖案
圖3 自由圖案
圖4 刺銹效果
最后,是圖案變形設計。憑空設計圖案對于高職學生來說難度極高,如果給定一個原型圖片,通過現有的圖片進行圖案的變化設計,將是一種有效的圖案設計方法。這種圖案變形設計的基本方法是:現有圖案的幾何變形(圖5)、從植物造型上進行變化設計(圖6)、從動物形態(tài)上進行圖案變形設計(圖7)、從意境上進行抽象圖案變形設計(圖8)。掌握這些圖案變形方法,在繪制效果圖時將使面料更加生動,富有亮點。
圖5 幾何變形
圖6 植物造型變化
圖7 蝴蝶形態(tài)變化
圖8 太極抽象變形
(4) 創(chuàng)意效果圖繪制。結合主題“傳承”設計一款秋冬流行時裝創(chuàng)意圖(圖9)。本設計靈感來源于唐三彩,圍繞盛唐華彩設計語境,通過多種不同質感面料的混搭及華美的色彩,體現對盛唐氣象的現代理解。在款式設計上,上身為漢服的半臂與現代時尚襯衫變形領的結合,傳統(tǒng)元素與現代時尚的碰撞,突出了鑲邊與滾邊的裝飾效果;下身造型著重運用流行趨勢中的不對稱設計,再結合大的燈籠袖,使得款式造型更顯俏皮、活潑。上衣面料采用天然纖維棉麻材質,自然、舒適;下裙運用中厚度自由裁剪邊的針織面料與雪紡的搭配,適度的垂感給本設計增添優(yōu)雅。在色彩上,主色運用了唐三彩的藍釉色與杏紅色的搭配,鵝黃色作為點綴,白色作為過渡,使得整體顏色華麗而又不失協(xié)調,整體符合秋冬流行時裝創(chuàng)意圖要求。
圖9 創(chuàng)意效果圖
(5) 款式圖繪制??钍綀D繪制提取創(chuàng)意圖核心元素領子與蝴蝶結巧妙地進行上裝拓展設計,設計一個系列3款X廓型插肩長袖女上裝(圖10),創(chuàng)意應用合理,拓展自然,服裝的可穿性強,具有一定的市場價值。
圖10 拓展款式圖
在(2)~(5)項目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整體循序漸進的安排,注重學生專題任務的訓練,按照企業(yè)設計師崗位的工作內容設計幾個專題,例如嬰幼兒裝、童裝、男裝、女裝、高級定制裝。
3. 教學方法與教學評價
教學方法采用分層次小組項目教學,根據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層次劃分項目小組,給不同層次的小組安排不同的項目、任務。教師先給每組中接受能力最強的學生進行指導,再由其把教師傳授的知識以學生容易理解的思維方式傳授給小組其他成員。教師通過觀察他們的完成情況,針對共性問題以及個性問題進行指導。分層次小組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鍛煉他們的團隊合作及組織能力。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學生的心理需求,學生都希望被關愛、關注,因此應多鼓勵和表揚學生,肯定他們的工作,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樹立自信心。
在教學評價上,學生每完成一個項目都必須進行一次考核,對平時練習準備的作品,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這就要求學生練習時必須動腦思考,將所學知識記熟并能靈活運用。通過設置一個個知識點的考核,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并能應用相關技能。
全國職業(yè)技能大賽中的服裝設計與工藝賽項是培養(yǎng)應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載體,也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通過指導學生參賽,教師不僅增長了自身專業(yè)知識,同時也提升了專業(yè)技能。指導學生參加大賽取得好成績是教師的目標,更是他們的動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主動與企業(yè)結合,了解行業(yè)新工藝、市場新動態(tài),推動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通過賽教融合,將職業(yè)技能大賽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給全體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提升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水平,培養(yǎng)滿足企業(yè)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