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嘯塵 陸志龍(浙江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金華 321004;浙江省平湖市當湖高級中學,浙江平湖 314200)
2014年8月,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yǎng)計劃的意見》,旨在通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yǎng)計劃,推動舉辦教師教育院校,深化教師培養(yǎng)機制、課程、教學、師資、質量評價等方面的綜合改革,努力培養(yǎng)出與中小學校實際需求相一致的師范生。2014年12月,教育部在62所高校啟動卓越教師培養(yǎng)計劃,浙江師范大學是其中高校之一。2015年,浙江省教育廳發(fā)布《浙江省教師發(fā)展學校建設實施方案(試行)》。教師發(fā)展學校是在中小學校建制內,由高等學校和中小學校合作建立的、旨在促進教師專業(yè)培養(yǎng)和培訓的教學研訓合一的共同體。迄今為止,我省已有1000多所中小學成為教師發(fā)展學校。其中,嘉興市陸志龍(高中政治)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所在的學校大多已是教師發(fā)展學校,而且合作高校就是浙江師范大學。在這一時代背景下,2015年上半年,浙江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嘉興市陸志龍(高中政治)特級教師工作室圍繞“如何提高思政專業(yè)卓越班教育教學實踐能力”這一主題進行合作。通過構建“院室協(xié)作共同體”,旨在建立思政卓越班學生與中學名師之間良好的互動關系,促進卓越班師范生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和工作室成員專業(yè)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力圖使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yǎng)計劃”和浙江省教育廳“教師發(fā)展學校建設”找到具體的實施載體,并落地生根。經(jīng)過近五年的實踐,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有值得進一步改進和提升的地方?,F(xiàn)思考與總結如下:
1.性質?!霸菏覅f(xié)作共同體”是由浙江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專業(yè)和嘉興市陸志龍(高中政治)特級教師工作室合作建立的,是提高思政專業(yè)卓越班學生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和促進工作室成員專業(yè)發(fā)展的教學研訓共同體,是連接中學思政教師和師范院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專業(yè)新型的、跨越原有疆界的平臺。它是大學與名師工作室在平等合作基礎上,構建職前教師培養(yǎng)和職后教師培訓的新型模式探索,也是思考和實踐習總書記在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所倡導的大學、中學和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新途徑。
2.目的。建設“院室協(xié)作共同體”的目的在于關照職后和職前優(yōu)秀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發(fā)展,推動教、學、研、訓合一的學習或工作方式的形成,進而提高職前卓越教師培養(yǎng)的質量,促進在職名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3.愿景。建設“院室協(xié)作共同體”的愿景是工作室教師與思政卓越班師范生共同分享和共同發(fā)展。這種愿景的核心是職前和職后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院室協(xié)作共同體”建設的過程就是在所有參與者的合力奮斗中不斷將愿景變成近景的過程。
4.范圍?!霸菏覅f(xié)作共同體”的合作建設有一個工作范圍的問題?!肮ぷ魇页蓡T專業(yè)發(fā)展和思政卓越班學生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提升”是工作室和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專業(yè)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5.參與者?!霸菏覅f(xié)作共同體”的建設依靠高校教育學科整體性的學術支撐和校內外教育因素的合作。主要參與者包括: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室成員、中學生;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及思政專業(yè)領導、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育學與心理學教師,思政學科教學法教師、卓越班師范生等。
6.制度建設。建立一整套旨在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化,教師教育一體化、終身化的機制,是“院室協(xié)作共同體”建設的基本保證。
7.建設教師發(fā)展學校要素?!霸菏覅f(xié)作共同體”建設是教師發(fā)展學校建設的微觀載體,因此其構成要素是一樣的,共有四個方面:即合作對話、實踐生成、反思建構和專業(yè)發(fā)展。這四大要素包括“院室協(xié)作共同體”建設目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建設方式——高校與中學的合作對話;建設原則——在實踐中,通過實踐,為了實踐;建設途徑——形成教師教、學、研、訓合一的專業(yè)學習或工作方式。每個要素都有思想、制度和行動等不同方面的支撐。
8.操作建議。操作建議實際上是一個在“院室協(xié)作共同體”建設過程中,沿著一定的方向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其包括:合作形成、機制建設、訪談調研、規(guī)劃安排、挖掘經(jīng)驗、學習理論、執(zhí)行政策、問題解決、修訂計劃和評價促進等內容。“院室協(xié)作共同體”建設不可能有共同遵循的統(tǒng)一,有嚴格標準、準確順序的操作模式,一切應從實際出發(fā)。
1.“雙導師”培養(yǎng)制度。為浙江師范大學思政卓越班學生配備理論指導老師和實踐指導老師(理論指導老師為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科教師;實踐指導老師為嘉興陸志龍?zhí)丶壗處煿ぷ魇业闹鞒秩撕筒糠謱W員)。一般由實踐指導老師和結對卓越班學生共同協(xié)商制訂提升教育實踐能力方案,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小班化和個性化培養(yǎng)。
2.連續(xù)的見習制度。第一學年是基礎見習,目的是卓越班學生初步感知中學,主要任務是端正教育觀,觀察中學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多種班級活動的開展、教師與學生的學校生活等。卓越班結對實踐指導老師所在學校為見習基地,每學期安排一定時間到見習基地直接觀察。第二學年是專業(yè)見習,主要是對中學進行較深入的觀察與了解,有目的地了解實踐指導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方式、班隊會的組織與實施、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等。
3.連續(xù)的實習制度。第三、第四學年安排綜合實習,這是第一、第二次見習的延伸和提高,要求卓越班學生獨立設計教案、備課、講課,使其獲得課堂教學工作的全程體驗,獨立地設計并實施班會,運用所學知識對中學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客觀評價等。
4.靈活的研修機制。“院室協(xié)作共同體”建設期間,根據(jù)實際情況,我們實行集中研修和自主研修、個別指導和互動交流相結合的靈活研修機制。具體可分為以下幾種方式:
(1)導師陪伴研修。卓越班學生每學期不少于1次與實踐指導老師面對面的交流。交流主題只要是提高教育實踐能力方面的,形式可多樣化,如,或備課、上課、聽課、評課、磨課;或教學設計、教學案例和教學反思;或挑題、選題和命題;或扎實教學基本功方面和提升教育科研能力等。
(2)網(wǎng)絡交流研修。通過建QQ群或微信群等方式開展網(wǎng)絡交流研修。網(wǎng)絡研修的具體形式可以是:搜集整理信息作為資源儲存;撰寫教學筆記、教學心得、教學體會、教學反思等教學隨筆性的文字;發(fā)布個人教學信息、課件教案等教學資源;研究教育教學問題,開設教學診室,診斷教學問題;開展教學研究,研究教學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圍繞一個中心問題學習研究,積累研究成果;開展在線互動研討,共同研究、分享。
(3)個人獨立研修。通過閱讀專業(yè)書籍、觀看教育類電影、觀察教育現(xiàn)象、撰寫教育文章等方式,進行個人獨立研修。
5.任務式驅動策略。(1)中外教育名著研讀、學科雜志閱讀、教學技能提升等;(2)通過公開課、講座、課題、論文、案例、隨筆等多種形式,記錄和思考研修過程中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感悟;(3)積極參加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教師資格考試等競技性活動。
1.線下教研活動。線下教研活動主要有院室協(xié)作課例研究。課例研究是指圍繞一堂課的教學在課前、課中、課后所進行的種種活動,包括研究人員、上課人員與同伴之間的溝通、交流、對話和討論,這是一種集教學、研究、學習和培訓于一體的研修活動。一般而言,選擇“多人同課異構”模式的比較多見。所謂“多人同課異構”,即多位教師圍繞同一主題,針對同一內容,用不同的教學設計,彼此展示研究課。由浙江普通高中名師工作站(設在浙江師范大學)組織的年度“浙師尖峰論壇”,其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就是學科“課例研究”活動。嘉興市陸志龍(高中政治)特級教師工作室成立以來,主持人主動與馬克思主義學院政教系主任、工作站負責人策劃“浙師尖峰論壇——政治分會”的“課例研究”活動,積極組織工作室成員和卓越班思政專業(yè)師范生參加“浙師尖峰論壇——政治分會”活動?;顒舆^程中,先由工作室選派成員圍繞同一課題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和課堂展示,同時邀請課堂教學研究專家進行現(xiàn)場點評,參與活動的其他工作室成員或從教學全程,或從某個角度(如導入、教學素材、問題設置等)進行深度相互評課,從而在研討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借鑒別人成功的經(jīng)驗、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馬克思主義學院政教系要求所有思政專業(yè)卓越班的學生全程參與“浙師尖峰論壇——政治分會”的“課例研究”活動。三年的實踐證明,這些“課例研究”活動大大提升了工作室成員的課堂教學能力和思政專業(yè)卓越班學生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
2.線上研修活動。主要是指院室協(xié)作線上網(wǎng)絡研修?;ヂ?lián)網(wǎng)技術與教育的有機結合,給院室協(xié)作帶來了難得的機遇?!盎ヂ?lián)網(wǎng)+教育”讓思政專業(yè)卓越班的學生突破了學習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促進工作室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工作室一直把“名師送教”活動作為基本任務去完成,而現(xiàn)在把送教過程當作工作室送教方與受教方互相學習的平臺,借助送教平臺,為“工作室學科成員與受教方一線教師的交流”“兩方一線教師與引領專家的溝通”,以及“教師們線下和線上研修的互補”架起橋梁。送教活動結束后,會把活動資源上傳到名師網(wǎng)絡工作室的“名師評課”欄目中?!霸菏覅f(xié)作共同體”成立以來,馬克思主義學院曾多次組織思政專業(yè)卓越班的學生參與在線交流、評課。由于在線交流方便、靈活、跨越時空等特點,無論是工作室成員還是卓越班的學生進行網(wǎng)絡研修的積極性都很高,使工作室送教活動的受眾面得以擴大,這進一步延伸了送教研修的實際效果。
1.職前教師的成果。從卓越班學生撰寫的體會來看,學生普遍感到從導師身上學到了很多教育教學實踐知識,在觀摩課堂和體驗課堂中增長了才干和能力。他們認為,角色的轉變給他們帶來的影響相當巨大與深刻。具體表現(xiàn)在:(1)近三年思政專業(yè)卓越班在師范技能大賽方面:①2014級張陳靜同學在2017年獲全國高校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展示活動二等獎、省師范技能競賽二等獎、校賽二等獎;夏咸樂同學獲省師范技能競賽優(yōu)勝獎、校賽一等獎;周安娜同學獲校賽二等獎;褚園園同學獲校賽三等獎。②2015級潘雨夢同學獲省賽二等獎、校賽二等獎,阮詩文同學獲省賽三等獎、校賽三等獎。③2016級陳諾同學在2019年全國高校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展示活動中獲三等獎、首屆長三角師范生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省賽二等獎、校賽一等獎;徐依泓同學獲全國未來教師素質大賽二等獎,在2018年全國高校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展示活動獲三等獎,以及獲首屆長三角師范生基本功大賽二等獎、省賽二等獎、校賽二等獎;張鑫同學獲首屆長三角師范生基本功大賽三等獎、省賽二等獎、校賽一等獎;林昕同學獲省賽三等獎、校賽二等獎。(2)教學實踐總結和提煉方面:①卓越班周安娜同學申報的“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師教育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導師制’核心的卓越教師培養(yǎng)探索”課題成為2017年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計劃暨新苗人才計劃立項項目。與此同時,她還撰寫了論文《自我視域下的師范生教育見習思考——以平湖當湖高中教育見習為例》。②卓越班鄧燕寧同學和實踐指導老師韓云合作撰寫的論文《追尋品質之問,展現(xiàn)思維之美——以“價值與價值觀”一課為例》發(fā)表在《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17年第5期上。
2.在職教師的成果。從導師成長的角度來看,工作室與高等師范院校的交流以及長效合作機制的建立,使工作室成員的輻射作用進一步延伸到了職前教師,在導師提升研究能力、開闊眼界、提升境界、擴大心胸、拓寬視野、了解學科前沿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
(1)2017年5月,工作室主持人陸志龍被列為浙江省名師網(wǎng)絡工作室主持人。圍繞課題撰寫的論文《教學素材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以師范生見習課為例》發(fā)表在《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17年1-2合刊上。2016年10月,工作室主持人、卓越班實踐指導教師陸志龍老師接受了《浙江教育報》記者的采訪,10月21日該報在專訪稿《教師發(fā)展學校的“產(chǎn)學研融合”探索》中介紹了陸志龍老師工作室與浙江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合作,提升卓越班學生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
(2)工作室成員韓云和卓越班學生鄧燕寧合作,撰寫的論文《追尋品質之問,展現(xiàn)思維之美——以“價值與價值觀”一課為例》發(fā)表在《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17年第5期上。院室協(xié)作兩年來,韓老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提高很快,并于2017年8月被評為嘉興市學科帶頭人。
(3)2016年8月,工作室成員陸國良榮獲“嘉興市名師”稱號;2017年1月,入選嘉興市首批杰出人才(第二層次);2017年4月,被評為嘉興市科研型校長;2019年1月,被評為浙江省正高級教師。(4)2016年8月,工作室成員曹國紅榮獲“嘉興市名師”稱號。(5)院室協(xié)作以來,工作室成員馮黎敏已有5篇論文發(fā)表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并于2017年8月被評為嘉興市學科帶頭人。
“院室協(xié)作共同體”作為思政學科的一種新型團隊建設,其探索和實踐的時間還比較短暫,實踐過程中存在著長效合作機制如何完善、大學中學課程群一體化如何建設、教學研訓如何有機合一等諸多團隊建設中普遍遇到的問題。但我們相信,這些問題在新時代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和教師發(fā)展學校建設的宏觀背景下一定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