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宏路中學 王承惠
1.讓“成功”走進課堂。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青少年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如果他們獲得成功,“虛榮心”得到滿足,就能夠容易接受教師和家長的引導,并且能夠繼續(xù)努力。要告訴學生,并不是考試成績滿分才算成功,一些微小的成就也是成功,集小成為大成。比如,能夠正確回答教師的一次提問,能靠自己解出一道習題,今天數學作業(yè)上的字寫得比昨天好,都算是小有所成。要讓學生明白成功很簡單,只要認真對待,大家都能獲得成功。另外,教師在教育中應多表揚鼓勵、多引導、少批評,更不能諷刺和歧視,不斷地發(fā)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鼓勵他們持之以恒,不斷進步。
2.化枯燥為有趣。數學知識相對比較抽象、枯燥,學生必須“動腦筋”才能學好數學知識,而且還不一定能夠學好數學,因此很多學生并不太愿意花大量時間去學習數學。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將教材深入研究,盡可能讓數學問題更加生動形象和有趣,同時通過巧妙設計能夠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數學游戲的形式,讓學生更容易掌握相關的知識點。例如,教學“軸對稱”這一節(jié)課時,教材中的定義很抽象、難懂。課本開頭引用了天安門城樓,沒有辦法動手操作,學生不理解“折疊”這個詞。教師在教學舉例時,可以讓所有學生把翻開的課本合上和教室前門打開并合上,問:“你們看合書和關門,哪一個成軸對稱?”以實際案例非常形象地展示軸對稱的定義。
3.利用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征激發(fā)學習興趣。初中學生正處于對萬事都具有好奇心的階段,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點,大膽地設計學生所感興趣的問題。例如,在講“相似三角形”這一課中,任課教師可以直接指著操場前的旗桿說:“誰能告訴我,這根旗桿有多高?”學生沒有了解,所以不知道答案。教師再問:“你們誰有辦法測量這根旗桿?”學生會有各種各樣的方法。教師說:“今天老師教你們一種站在操場上可以直接測量旗桿的方法。”引出相似三角形。
1.預習是學習各門課程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告訴學生必須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但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來自農村地區(qū)的學生幾乎沒有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因此,這就要求任課教師督促他們學會課前預習。
2.教授學生如何提高聽課效率。上課是教學實踐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大多數的學生在課堂上無法專心聽講,也不能及時地記錄課堂筆記,學習效果因此大打折扣。那么怎樣可以提高聽課效率呢?
(1)在上課時必須全神貫注,不要做與上課無關的事情,也不要被與課堂內容無關的事情所干擾。
(2)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于一些沒有聽懂的知識點必須做好筆記;課堂上教師特意強調某些重要問題,也要做好筆記。總之,將上課的重難點內容都做好記錄,方便日后的復習鞏固。
(3)課堂上應當認真聽預習中做上記號的知識點,必要時可以向任課教師發(fā)問,保證課堂上不留知識盲點。
(4)課堂上積極回答任課教師的提問,當然必須做到先動腦子思考再回答問題,不要盲目地答。
教育家布魯姆認為,90%以上的學生都能學好數學知識。數學成績差的學生一般都不具備優(yōu)良的學習習慣。他們普遍無法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則,解決數學問題也是生搬硬套這些公式定理;一遇到一些變式就卡住了,就去抄襲別人的答案,甚至扔在一邊不管。教師在課堂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和自我學習的好習慣。需要讓他們明白學習數學知識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yǎng),為了提升自己的素質,也為了自己美好的未來。
2.培養(yǎng)探討的習慣。課堂上教師通過有針對性的提問,引導學生進入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引發(fā)他們積極探討數學知識,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討論的習慣。如教學“有理數的乘方”時,可以向學生提問:“一張科作業(yè)紙對折50 次,有多高?”讓學生動手操作,找出答案。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習慣。觀察是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主觀意愿,教師在備課時應該設計豐富多彩的畫面引導學生觀察,從而才能在教學時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愿意思考,從而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4.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課末小結的習慣。在課末,教師應當要求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內容及相關知識點進行小結,強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內容和易錯點進行自我梳理,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清晰明白,課堂上教師所講授的知識點可以更牢固地掌握。
總而言之,數學是一門使人的品格更加高尚、邏輯思維能力長足提高的學科,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有義務和責任去最大程度地發(fā)掘教材中的精華,充分地將其應用于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