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遼源市胸科醫(yī)院,吉林 遼源 136200)
肺結核屬于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其病原體是結核分枝桿菌,患者發(fā)病后多個臟器可能受累[1],糖尿病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類型,以血糖升高為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可能導致患者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較多[2]。在臨床上肺結核與2型糖尿病常常合并存在,肺結核可能會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導致代謝紊亂[3],而糖尿病則是導致肺結核出現(xiàn)復發(fā)的一個主要危險因素[4]。總之肺結核與糖尿病合并發(fā)作的病情相對較為復雜,合理控制血糖的同時提高肺結核治療的效果為主要的治療目的。由此可見,做好肺結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理想降糖方案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5]。本次試驗研究選取76例肺結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的起止時間分別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觀察肺結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實施不同治療方案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試驗研究76例對象的納入的起止時間分別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均為在我院接受肺結核合并2型糖尿病治療的患者,根據(jù)患者1∶1隨機分組原則將患者分為試驗組(n=38)與對比組(n=38),試驗組由22例男性患者與16例女性患者共同組成,69歲為患者的最大年齡,41歲為患者最小年齡,平均年齡為(57.15±4.27)歲,糖尿病病程3~15年,平均病程為(8.96±0.89)年;對比組由24例男性患者與14例女性患者共同組成,68歲為患者的最大年齡,40歲為患者的最小年齡,平均年齡為(57.46±3.85)歲,糖尿病病程4~16年,平均病程為(8.54±0.77)年。對兩組患者基礎臨床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后可知,試驗組患者與對比組患者差異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案 入院后兩組患者均運用常規(guī)肺結核治療方案實施治療,治療的藥物包括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同時,給予兩組患者補液等對癥治療[6]。在此基礎上試驗組具體的降糖方案如下:治療方法為胰島素皮下注射,在三餐前分別皮下注射諾和靈R,同時,在睡前皮下注射諾和靈N,具體的胰島素用量根據(jù)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調整。將二甲雙胍作為對比組患者的治療藥物,藥物的使用方法為口服,每次的劑量為500 mg,每日1次,可在餐后或者是用餐過程中服用。
1.3 觀察指標 本次試驗研究中試驗組與對比組患者評價指標包括治療前后空腹、餐后2 h血糖 以及糖化血紅蛋白、灶吸收率、治療有效率和痰菌轉陰率、空洞閉合率。
病灶吸收率判定標準[7]:治療后患者病灶吸收范圍在50%以上,且空洞或者是阻塞閉合認定為吸收;治療后患者病灶吸收范圍在25%~50%,空洞直徑縮小范圍在50%以上為基本吸收;治療后患者病灶并無明顯變化,其空洞直徑縮小不足50%或者是有所增大為未吸收,病灶吸收率=(吸收例數(shù)+基本吸收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
治療效果判定標準[8]:治療后患者各項臨床癥狀以及肺部啰音均消失,經(jīng)過胸片檢查病灶顯示有顯著的吸收或者是空洞有明顯縮小或者是閉合,涂片檢查結果顯示為陰性認定為有效;治療后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均改善,肺部啰音明顯較少,通過觀察胸片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其病灶有所吸收或者是空洞縮小,涂片檢查結果顯示為陰性認定為好轉;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肺部啰音均無明顯變化,經(jīng)過胸片檢查顯示其病灶無變化,且涂片檢查結果依然為陽性為無效,有效率=有效率+改善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收集試驗相關數(shù)據(jù),并借助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實現(xiàn)數(shù)據(jù)的處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的表示方法為均數(shù)±標準差(±s),并采用獨立樣本t實現(xiàn)組間比較檢驗,灶吸收率、治療有效率和痰菌轉陰率、空洞閉合率的表示方法為[n(%)],并運用卡方(χ2)數(shù)據(jù)檢驗,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標準為P<0.05。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相關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明顯低于對比組患者,統(tǒng)計學意義顯著(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病灶吸收率對比 試驗組患者病灶吸收率明顯高于對比組患者,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 試驗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比組患者,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痰菌轉陰率、空洞閉合率對比 試驗組患者痰菌轉陰率以及空洞閉合率高于對比組患者,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相關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相關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病灶吸收率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n(%)]
表4 兩組患者痰菌轉陰率、空洞閉合率對比
在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習慣以及飲食方式不斷改變的大背景下,糖尿病的發(fā)生概率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的狀態(tài),且有年輕化的趨勢,糖尿病患者發(fā)病后可能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上的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質代謝異常,免疫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容易受到結合桿菌的感染[9]。有相關數(shù)據(jù)表明,在我國糖尿病患者感染肺結核的概率在40%左右,且肺結核與糖尿病合并存在加重了患者的病情,臨床治療可能會相互影響,因此,應該找到患者的更好治療方法[10]。
2型糖尿病以及肺結核均屬于代謝消耗性疾病,其病情會相互影響,在實際的臨床治療過程中應該同時對這兩種疾病實施治療,避免病情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惡化[11]。對于肺結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在常規(guī)抗結核治療的同時還需要控制其血糖的穩(wěn)定性,將患者的血糖維持在一個相對較為合理的范圍內(nèi),找到一種效果理想且顯著的降糖方案對于患者的更好治療來說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12]。口服藥物治療和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為2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常用降糖方案,其中口服藥物簡單、方面,患者依從性較好,但是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這一降糖方法可能會產(chǎn)生與抗結核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影響藥效的發(fā)揮,而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可以為患者補充外源性胰島素,促進胰島細胞功能的恢復,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時又不會影響抗結核藥物效果的發(fā)揮,可以將其作為肺結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13]。
綜上所述,實施肺結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時不同降糖方案的治療效果不盡相同,其中胰島素皮下注射的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口服降糖藥物,改善了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提高了痰菌轉陰率和空洞閉合率,有助于患者治療效果的提升與病情的更快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