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鵬,潘改燕,孫巨軍
(1.西安市工會醫(yī)院a.檢驗科;b.腫瘤科,西安 710100;2.西電集團醫(yī)院檢驗科,西安 710077)
肺炎是由細菌、病毒、真菌等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發(fā)生在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zhì)的炎癥[1]。然而隨著肺炎臨床治療過程中耐藥菌的出現(xiàn)[2-3],尋找新的抗肺炎藥物成為臨床藥物研究新的挑戰(zhàn)。嘌呤P2受體家族是比較復雜的受體家族之一,可分為門控離子通道P2X受體和G蛋白偶聯(lián)P2Y受體,目前已發(fā)現(xiàn)7種P2X受體和8種P2Y受體。其中P2Y受體在體內(nèi)分布廣泛,功能復雜,迄今為止已發(fā)現(xiàn)的P2Y受體有P2Y1、2、4、6、11、12、13、14[4]?,F(xiàn)在的研究發(fā)現(xiàn),P2Y12受體基因與肺部炎癥和哮喘的發(fā)病密切相關[5]。
脂多糖(LPS)是內(nèi)毒素的主要成分,存在于革蘭陰性菌細胞壁的外膜,是現(xiàn)在常用的動物肺炎誘導試劑[6]。本研究通過檢測小鼠肺支氣管灌洗液(BALF)中中性粒細胞比例和蛋白質(zhì)含量,并通過HE染色觀察肺組織肺損傷情況以及ELISA法檢測肺組織中炎癥因子水平,用于評價P2Y12敲除對LPS誘導的急性肺炎小鼠的影響。
1.1.1 主要試劑
LPS購自美國Sigma公司;HE染色試劑盒購自西安百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小鼠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0(IL-10)和巨噬細胞炎性蛋白1β(MIP1b)ELISA試劑盒購自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IPA裂解液、BCA蛋白定量試劑盒購自上海碧云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2 實驗動物
8周左右C57BL/6J背景P2Y12 KO小鼠(P2Y12 KO組)以及WT小鼠(WT組)購買自上海西普爾-必凱實驗動物有限公司。小鼠均飼養(yǎng)在SPF級動物房內(nèi),室溫(23±1)℃,晝夜循環(huán)12 h。將WT組和P2Y12 KO組小鼠隨機分為磷酸緩沖鹽溶液(PBS)處理組(對照組)和LPS處理組(LPS組)2個亞組,每個亞組小鼠40只。LPS組小鼠給予單次腹腔注射LPS(5 mg·kg-1),建立小鼠急性肺炎模型;對照組小鼠注射等體積PBS。將各亞組小鼠分成2部分,一部分用于生存分析,每組20只,每天觀察并統(tǒng)計小鼠死亡只數(shù),共觀察7 d;另一部分用于生化檢測,每組20只,觀察PBS處理及LPS處理6、12、48 h生化指標變化情況,每次處理小鼠樣本數(shù)為4只。所有動物實驗都遵從動物福利3R原則,本實驗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查。
1.2.1 BALF收集與檢測
小鼠過量乙醚麻醉處死,小鼠四肢固定后打開胸腔暴露肺組織,以靜脈滯留針插入氣管,以無菌PBS緩慢沖洗肺組織并回收灌注液。取1 mL BALF在多功能生化分析儀上檢測中性粒細胞比例;并用RIPA裂解液萃取BALF中總蛋白,并采用BCA試劑盒檢測BALF中總蛋白含量。
1.2.2 組織學分析
小鼠過量乙醚麻醉后快速打開胸腔,取出肺組織。肺組織分成2部分,一部分凍存在-80 ℃;另一部分快速固定于4%福爾馬林緩沖液中,24 h后進行石蠟包埋處理。石蠟包埋的肺組織,用石蠟切片機切為5 μm厚度的肺組織切片,肺組織切片脫蠟復水后,用HE常規(guī)染色后觀察其形態(tài)學變化,并使用Image Pro Plus軟件進行分析。
1.2.3 ELISA分析
取凍存的肺組織,經(jīng)勻漿后,用RIPA裂解組織,并收集上清液。根據(jù)ELISA試劑盒說明書步驟,每個反應孔中加100 μL緩沖液稀釋過的抗體,4 ℃包埋孵育過夜,第2天洗板3次。將樣品加入上述已包被的反應孔中,37 ℃孵育1 h。洗板后加入酶標抗體,37 ℃孵育1 h。加入TMB底物溶液37 ℃反應30 min,最后加入硫酸終止反應。酶標儀中450 nm檢測OD值,根據(jù)標準曲線計算出樣品中各物質(zhì)濃度。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誤(Mean±SEM)表示,組與組數(shù)據(jù)之間的多重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生存分析結果顯示,與WT組比較,P2Y12 KO組小鼠LPS誘導處理后24~168 h生存率明顯增加(圖1),表明P2Y12敲除可顯著增加急性肺炎小鼠生存率。
WT組、P2Y12 KO組小鼠LPS處理后各時點BALF中性粒細胞數(shù)量及總蛋白含量均較PBS處理顯著升高(P<0.05或P<0.01),而LPS處理后各時點P2Y12 KO組BALF中性粒細胞數(shù)量及總蛋白含量均顯著低于WT組(P<0.05或P<0.01),見圖2。表明P2Y12敲除可顯著降低小鼠LPS后肺損傷程度。
HE染色結果顯示,WT組小鼠LPS處理24 h后肺組織聚合纖維蛋白染色較PBS處理明顯變深,而P2Y12 KO組小鼠LPS處理24 h后肺組織聚合纖維蛋白染色較WT組小鼠LPS處理24 h后明顯變淺(圖3A)。與WT組比較,P2Y12 KO組小鼠LPS處理24 h后肺組織中性粒細胞募集、肺水腫水平均顯著減少(圖3B、3C,P<0.01)。表明P2Y12敲除可顯著抑制LPS誘導小鼠肺部炎癥反應和肺損傷。
WT組、P2Y12 KO組小鼠LPS處理24 h后TNF-α、IL-6、IL-10和MIP1b表達水平均較PBS處理顯著升高(P<0.001),而LPS處理24 h后P2Y12 KO組TNF-α、IL-6、IL-10和MIP1b表達水平均顯著低于WT組(P<0.01或P<0.001),見圖4。表明P2Y12敲除可顯著降低LPS誘導的小鼠肺部炎癥反應。
肺炎在全球范圍內(nèi)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由于抗生素的大規(guī)模使用,肺炎的病死率已經(jīng)得以控制,然而抗生素耐藥性問題逐漸成為全球肺炎治療共同面對的挑戰(zhàn)之一[2-3]。非抗生素類藥物在肺炎治療中越來越受到關注,例如針對細菌毒素的中和抗體,針對重癥肺炎病理生理變化的抗凝藥物、免疫調(diào)節(jié)劑、生長因子、間充質(zhì)干細胞等都顯示出一定的治療效果[7]。
P2Y12受體主要和ADP結合,是噻氯吡啶、氯吡格雷和AR-C復合物等作用的靶點[8]。ADP與P2Y12受體結合后與Gi蛋白耦連,抑制腺苷酸環(huán)化酶活化,誘發(fā)血小板的聚集,從而引起血栓[9]。有研究[10]報道LPS誘導大鼠炎癥后氯吡格雷(P2Y12拮抗劑)治療可降低細胞因子(IL-6和TNF-α),并減少肺損傷和肝損害。這些結果提示了P2Y12抑制可能在肺炎的發(fā)生中起到保護作用。
本實驗通過LPS注射建立了小鼠肺炎模型,首先研究了WT和P2Y12 KO小鼠BALF中性粒細胞的變化。中性粒細胞數(shù)量是臨床肺炎診斷的參考之一,肺炎發(fā)生后中性粒細胞數(shù)量會顯著增加[11]。本實驗結果顯示,P2Y12 KO小鼠BALF中性粒細胞數(shù)量顯著低于WT小鼠。隨后通過HE染色進一步驗證了此結果,P2Y12 KO小鼠肺組織中顯示出更少的中性粒細胞募集,并且HE染色結果還顯示P2Y12 KO小鼠肺部聚合纖維蛋白染色較淺,肺水腫程度相比于WT小鼠也明顯減少。
為進一步驗證P2Y12 KO對小鼠在LPS肺炎模型中對肺損傷的保護作用,本研究檢測了BALF總蛋白含量。急性肺損傷發(fā)生時,細胞釋放出大量抗體等蛋白,總蛋白含量將會升高[12]。本實驗發(fā)現(xiàn)P2Y12 KO在LPS注射后,BALF總蛋白含量明顯低于WT組,并且在LPS注射后0~7 d顯示出較高的存活率。
有研究[13]發(fā)現(xiàn),LPS在動物體內(nèi)可引起多種免疫細胞高表達趨化因子和炎癥因子,在肺組織中引起中性粒細胞聚集,并增加細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達。本實驗通過ELISA檢測小鼠肺組織中炎癥因子的表達情況,結果顯示,P2Y12 KO小鼠肺組織中TNF-α、IL-6和MIP1b含量明顯下降。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表明P2Y12敲除可顯著降低小鼠LPS后肺部炎癥反應并減少肺損傷,為肺炎的非抗生素類藥物研發(fā)提供了新的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