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施蟄存外國小說翻譯版本考

2021-01-14 00:58:05
關(guān)鍵詞:十日談戴望舒譯本

劉 軍

(上海應(yīng)用技術(shù)大學人文學院,上海 201418)

施蟄存先生窗開四面,在小說創(chuàng)作、文學翻譯、古典文學研究和金石碑版研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成就??v觀施蟄存的外國小說翻譯歷程,具有持續(xù)時間長、涉及國家廣、翻譯體量大的特點。他通過對西方文學的翻譯,將心理分析、意識流等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引入中國,深刻地影響了1930年代中國的現(xiàn)代派文學。他翻譯的東歐弱小民族文學,延續(xù)了周氏兄弟開拓的翻譯傳統(tǒng)。他翻譯的顯克微支的《燈塔看守人》被當代作家莫言視為“影響我的10部短篇小說”之首①詳見莫言:《鎖孔里的房間——影響我的10部短篇小說》,新世界出版社,1999年。。十二卷本的《施蟄存譯文全集·小說卷》也于近期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筆者依據(jù)沈建中編撰的《施蟄存先生編年事錄》,結(jié)合查閱多種原始資料,對施蟄存的小說翻譯,以國別為單位,以單行本和散篇為區(qū)分,逐一梳理考證。

一、施蟄存翻譯小說單行本版本考

(一)意大利

《十日談選》[意]濮卡屈

《十日談選》,1929年5月上海大光書局初版,譯者署柳安(施蟄存筆名)。

光華書局光華讀書會在1931年2月10日出版的《光華讀書會月報》第一卷第二期上有對《十日談選》的推薦,“柳安選譯”“實價三角五分”“十日談(Decameron)是十四世紀意大利人濮卡屈所著”。1936 年10 月25 日出版的《大光圖書月報》1936年第一卷第二期亦有薛倩對《十日談選》的推介短文《讀十日談選》,篇內(nèi)將作者譯為“薄伽丘”,篇末注明是“上海大光書局發(fā)行”。

1930 年1 月,《十日談選》由上海大光書局再版印行。[1]142

1935年8月上海大光書局三版。封面作者題為漢卞屈,“題記”寫為濮加屈。濮加屈即意大利作家喬萬尼·薄伽丘。

(二)英國

《劫后英雄》[英]司各脫

《劫后英雄》,1929年8月由中華書局初版,列入張夢麟主編“世界少年文學叢書”。司各脫即英國作家沃爾特·司各特。

1939年8月昆明中華書局再版,列入“世界少年文學叢書”。

1947年10月中華書局再版。

此書另有林紓、魏易譯本《撒克遜劫后英雄略》(1905年版),林紓、魏易譯述、沈德鴻(茅盾)校注本(1932年版),奚識之譯注本《撒克遜劫后英雄略》(1934 年版),謝煌譯本《撒克遜劫后英雄略》(1937 年版),陳原譯本《劫后英雄記》(1944 年版)等。

《劫后英雄》又名《艾凡赫》,當代有劉尊棋、章益譯本,周蜜蜜譯本、伊信譯本、程毓燕譯本、項星耀譯本、王孟梅譯本、王薇譯本、黃虹堅譯本、伍恒山譯本、呂琳譯本、王天明譯本,①具體詳見孫建忠:《<艾凡赫>在中國的接受與影響(1905—1937)》,《閩江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以及徐菊譯本、徐樸譯本等。

(三)德國

《一九〇二級》[德]格萊賽

1931 年5 月由東華書局發(fā)行,格萊賽為德國作家。

此書另有黃源譯本《一九〇二年級》(1932 年版)。

(四)挪威

《戀愛三昧》[挪威]哈姆生

1930年施蟄存翻譯小說《般》,改名為《戀愛三昧》。1933年7月光華書局初版,列入姚蓬子所編“歐羅巴文藝叢書”。在1933年版的《譯序》中,施蟄存將作者Knut Hamsun 翻譯為“克納脫·哈姆生”。譯序中說“本書底原名是‘Pan’,這是出于希臘神話的一個典故,‘Pan’是牧羊之神底名字?!惫飞磁餐骷铱伺亍h姆生。

1937年5月,大光書局三版。

1994年岳麓書社重版,列入“舊譯重刊”叢書。

(五)匈牙利

1.《匈牙利短篇小說集》[匈牙利]克思法路提等

1936 年9 月商務(wù)印書館初版,列為王云五主編“萬有文庫第二集七百種”。

1939年12月商務(wù)印書館再版。

2.《火炬》 [匈牙利] Z.莫列支

1953年9月國際文化服務(wù)社初版,列為“古典文學名著選譯第十七種”,施蟄存依據(jù)愛米爾·侖琪爾的英譯本(1931年紐約版)翻譯。作者Z.莫列支為匈牙利作家,今譯莫里茲。

1953年10月國際文化服務(wù)社二版。

1953年11月國際文化服務(wù)社三版。

(六)波蘭

1.《波蘭短篇小說集(上、下)》[波蘭]式曼斯奇等

1936 年9 月商務(wù)印書館初版,列為“萬有文庫第二集七百種”。

1937 年2 月商務(wù)印書館將上、下冊合為一本再版。

1939年12月商務(wù)印書館再版。

本集中,由施蟄存翻譯的《兩個祈禱者》曾題為《二祈禱者》刊載于1931年12月31日出版的《文藝月刊》第2 卷第11、12 號(合刊);《強的性》曾題為《強性》刊載于1934 年5 月25 日出版的《矛盾月刊》第3卷第3、4期合刊弱小民族文學專號。

本集中,由施蟄存翻譯的顯克微支的《燈塔守》,后改名為《燈塔看守人》收入1955年4月出版的《顯克微支短篇小說集》。該小說另有吳梼譯本《燈臺卒》(1906 年版)、周作人文言譯本《燈臺守》(收入1909年出版的《域外小說集》)、郭燦然譯本《亞斯賓握兒的燈塔夫》(刊于《睿湖》1929 年第1期)、李牧之譯本《運命的人》(刊于《文選》1939 年12 月第1 輯)。當代有林洪亮譯本《燈塔看守》和翁文達譯本《燈塔看守人》等。

2.《顯克微支短篇小說集》[波蘭]顯克微支

1955 年4 月作家出版社出版,收短篇小說8篇,施蟄存、周啟明(周作人)合譯,均從英譯本轉(zhuǎn)譯,其中有施蟄存譯的《燈塔看守人》《勝利者巴爾代克》《奧爾索》《為了面包》《酋長》《誤會的笑話》《一個普慈南家庭教師的日記》7 篇,周作人譯《炭畫》1篇。顯克微支為波蘭作家。

本集中,《勝利者巴爾代克》曾于1945年12月由十日談社初版,名為《戰(zhàn)勝者巴爾代克》,列入“北山譯乘”第1輯,施蟄存作《譯者引言》;1948年9月由正言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勝利者巴爾代克》,列為施蟄存“域外文學珠叢”第一輯第三種,《譯者引言》與十日談社初版同。該小說另有當代林洪亮譯本《勝利者巴爾特克》和翁文達譯本《勝利者巴爾杰克》等。

《奧爾索》最初發(fā)表在1954 年1 月號《譯文》。當代有翁文達譯本。

《為了面包》最初發(fā)表在1954 年1 月號《譯文》,后收入1982 年9 月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作家中篇小說選為了面包》。

《酋長》另有周作人1912 年譯成的文言譯本,后收入1921年上海群益書店出版的《域外小說集》增訂本。還有周作人現(xiàn)代白話文譯本,后收入1920年出版的《點滴》一書。當代有林洪亮譯本和翁文達譯本。

《誤會的笑話》另有佘文正譯本《小城故事》(收在《家庭十年》1946 年紀念刊),當代有翁文達譯本《錯誤的戲劇》。

《一個普慈南家庭教師的日記》另有當代林洪亮譯本《一個家庭教師的回憶》。

3.《萊蒙特短篇小說集》[波蘭]萊蒙特

1959 年6 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收短篇小說5 篇,譯者署名金錫嘏、施子仁(施蟄存),其中《死》《湯美克·巴朗》等2 篇為施蟄存所譯。《湯美克·巴朗》轉(zhuǎn)譯自《世界中篇小說選》(Great Short Novels of the World,William Heinemann,London,1929),《死》據(jù)阿布金娜婭所譯的《萊蒙特短篇小說集》俄譯本(蘇聯(lián)國家文學出版社1953 年版)轉(zhuǎn)譯。1959年版該書《前記》中有“烏瓦迪斯瓦夫·萊蒙特是十九世紀末波蘭卓越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F(xiàn)亦將Wladyslaw Reymont 譯為“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

本集中,由施蟄存翻譯的《死》《湯美克·巴朗》曾刊載于1955年2月1日出版的《譯文》第2期。

(七)保加利亞

1.《稱心如意》[保加利亞]卡拉列舍夫等

《稱心如意》即《老古董俱樂部》一書改名出版?!斗Q心如意·引言》在《老古董俱樂部·引言》之后又附記如下:“民國三十四年秋間,福建永安十日談社給我印出了這個短篇小說選譯集,原來的書名是《老古董俱樂部》。如今承正言出版社給我重印,原想另外寫一點題記,但看看原先的那一篇,覺得實在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故附識數(shù)語,述其顛末。書名今改用《稱心如意》,較為簡凈也。卅七年六月十日?!薄独瞎哦銟凡俊酚?945 年10月由福建永安十日談社出版,列為“北山譯乘”第1輯,收外國短篇小說10篇,據(jù)英文本轉(zhuǎn)譯。

《稱心如意》于1948年9月由上海正言出版社出版,列為施蟄存“域外文學珠叢”第一輯第二種。

本集中,《羅西察河上的石橋》曾刊載于1942年11月15日出版的《創(chuàng)作月刊》第1卷第6期;《婚禮進行曲》曾刊載于1944 年1 月1 日出版的《新文學》第1卷第2期,又刊載于《黎明之前》(1945年安徽中央日報創(chuàng)刊二周年紀念刊);《兩孤兒》曾刊載于1944年2月1日出版的《新文學》第1卷第3期。

2.《軛下》[保加利亞]伊凡·伐佐夫

1951 年中旬,施蟄存開始著手從英譯本Un?der the Yoke(William Heinemann, London,1912)轉(zhuǎn)譯《軛下》。1952年4月文化工作社初版,列入“世界文學譯叢”。伊凡·伐佐夫為保加利亞作家。

1952年6月文化工作社再版。

1953年8月文化工作社三版,列入“世界文學譯叢”。

1953 年12 月文化工作社四版,列入“世界文學譯叢”。

1954年6月作家出版社出版。

1982年4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列入“外國文學名著叢書”。

1994年5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列入“世界文學名著文庫”。

(八)奧地利

1.《薄命的戴麗莎》[奧]顯尼志勒

1937年4月中華書局出版,列入“世界文學全集”。《譯者序》:“本書原名為《戴麗莎:一個婦人的行述》現(xiàn)在為了我國出版界的方便起見,改成為這個不免俗氣的題名,譯者覺得很是抱歉?!憋@尼志勒,即奧地利作家施尼茨勒。

1940年2月中華書局再版。

該小說當代有張晏譯本《特蕾莎:一個女人一生的編年史》,趙蓉恒譯《苔莉絲的一生》。

2.《自殺以前》[奧]顯尼志勒

1945年9月福建永安十日談社出版,列為“北山譯乘”第1輯。

施蟄存所譯《自殺以前》,曾題名《生之戀》刊載于1931 年4 月10 日出版的《東方雜志》第28 卷第7 號,和1931 年4 月25 日《東方雜志》第28 卷第8號,作者署名奧國顯尼志勞。

該小說當代有蔡鴻君譯本《古斯特少尉》、韓瑞祥譯本《古斯特少尉》等。

3.《婦心三部曲》[奧]顯尼茲勒

(1)《婦心三部曲》

1931年6月神州國光社初版,分別為:第一部《蓓爾達·迦蘭夫人》、第二部《毗亞特麗思》、第三部《愛爾賽小姐》,作者署名顯尼茲勒。施蟄存有譯者序。

1941年5月上海言行社出版印行《孤零·婦心三部曲之一》,即《蓓爾達·迦蘭夫人》(又名《多情的寡婦》)的改名出版;《私戀·婦心三部曲之二》,即《毗亞特麗思》的改名出版;《女難·婦心三部曲之三》,即《愛爾賽小姐》的改名出版。

后文化出版社出版了《婦心三部曲》三種單本,目前所見有《孤零·婦心三部曲之一》《女難·婦心三部曲之三》,時間大約在1940 年代。1941 年言行社出版了《婦心三部曲》三種單本,目前所見有《私戀·婦心三部曲之二》和《女難·婦心三部曲之三》。言行社和文化出版社關(guān)于《婦心三部曲》的封面扉頁設(shè)計,除了社名不一樣之外,其他幾乎如出一轍。有學者指出,文化出版社“只是偶然間見到了顯尼志勒著、施蟄存譯‘婦心三部曲’之一的《孤零》,這才建立起文化出版社的‘概念’。這本書印得很粗糙,記得好像使用土紙印刷,質(zhì)量低劣,字跡模糊……在此書版權(quán)頁上,未留下文化出版社的任何形象‘痕跡’,只標明出版社與發(fā)行者均為文化出版社,給人的感覺像是一家故意回避形象的盜版書店?!盵2]477

1947 年2 月言行社重版《婦心三部曲》,施先生認為“大約是個盜版,因為我事先并不知道”。[3]1494

(2)《婦心三部曲》散篇單行本

1)《多情的寡婦》

1929 年1 月1 日尚志書屋(上海)出版(即《蓓爾達·迦蘭夫人》)。

1987 年12 月10 日施蟄存為舊譯《蓓爾達·迦蘭夫人》交付新版重印撰寫引言,據(jù)沈建中著《施蟄存先生編年事錄下》記載:此書稿經(jīng)彭燕郊推薦交付漓江出版社,并擬仍取舊名《多情的寡婦》,最終未能印行。[4]1230

此書另有劉大杰譯本《苦戀》(1932 年版)、李志萃譯本《苦戀》(1934年版),當代有楊源譯本《相思的苦酒》等。

2)《愛爾賽之死》

1945年8月1日復興出版社(福建南平)初版,《愛爾賽之死》即《愛爾賽小姐》的改名出版,其題記與《自殺以前》題記內(nèi)容相同。

此書另有何文基譯本《哀爾賽姑娘》(1949年),當代有吳秀方譯本《艾爾絲小姐》、高中甫譯本《埃爾瑟小姐》等。

(九)法國

《轉(zhuǎn)變》[法]C.J.Mullaly

1940年8月香港約望書局初版,收《轉(zhuǎn)變》《好腳色》《波爾多的補鍋匠》等3篇小說。

這三篇小說后陸續(xù)在《益世報》發(fā)表,其中,《轉(zhuǎn)變》刊載于1946 年7 月1 日至12 日《益世報》;《好腳色》刊載于1948年9月7日至9日《益世報》;《波爾多的補鍋匠》刊載于1948 年9 月2 日、9 月4日《益世報》。

(十)俄國(蘇聯(lián))

1.《漁人》[俄]格里戈洛維豈

1951年10月文化工作社初版,譯者署名曾敏達(施蟄存筆名),列入“世界文學譯叢”,施蟄存從英譯本轉(zhuǎn)譯。格里戈洛維豈即俄國作家德·瓦·格里戈羅維奇。

1953年8月文化工作社四版。

2.《第九個浪頭》[蘇聯(lián)]伊里亞·愛倫堡

1953 年1 月文化工作社初版,譯者署名施蟄存、王仲年、王科一,從《蘇聯(lián)文學》月刊所載英譯本轉(zhuǎn)譯,列入“世界文學譯叢”。伊里亞·愛倫堡即蘇聯(lián)作家伊利亞·格里格利耶維奇·愛倫堡。

1953年5月文化工作社再版。

3.《榮譽》[蘇聯(lián)]戈美爾·巴希洛夫

1953 年3 月文化工作社初版,譯者署名施蟄存,從1951年11月及12月英文版《蘇聯(lián)文學》所載埃薩克的英譯本轉(zhuǎn)譯,并參考契爾托娃的俄譯本。列入“世界文學譯叢”。巴西羅夫為蘇聯(lián)作家。

1953 年8 月文化工作社再版,譯者署名施蟄存。

1957 年6 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譯者署名陳蔚(施蟄存筆名)、朱文韜,根據(jù)法伊佐娃俄譯本重譯。

1959 年9 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目前所見1959 年9 月出版的《榮譽》有兩種版權(quán)頁標識,一版為“1957年6月北京第1版,1959年9月北京第3次印刷”;另一版為“1959 年9 月北京第1 版,1959年北京第1次印刷”)譯者署名陳蔚、朱文韜,列入“亞非文學叢書”。

該書另有言鴻、言微譯本(1953年版)。

(十一)丹麥

1.《尼克索短篇小說選》[丹麥]馬丁·安德遜·尼克索

1955年11月上海文藝聯(lián)合出版社出版,譯者署名施蟄存等,收錄了施蟄存、楊霞華和張運南合譯的尼克索短篇小說11篇,施蟄存翻譯了《候鳥》《空座位的旅客》和《一輩子做奴隸》等3篇,該書列入“文藝譯叢”。馬丁·安德遜·尼克索為丹麥作家。

1956 年9 月新文藝出版社出版,譯者署名楊霞華等。

1957 年6 月新文藝出版社再版,譯者署名楊霞華等。

2.《征服者貝萊》第一卷[丹麥]馬丁·安德遜·尼克索

1956年1月《征服者貝萊》第一卷《童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施蟄存根據(jù)J.Muir和B.Miall 英譯M.Anderson Nex?:Pelle the Conqueror(Peter Smith,New YorK,1950)轉(zhuǎn)譯。尼克索為丹麥作家。

3.《征服者貝萊》第二卷[丹麥]馬丁·安德遜·尼克索

1957年5月《征服者貝萊》第二卷《學徒生活》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施蟄存根據(jù)J.Joly 法譯M.An?derson Nex?: PELLE LE CONQUERANT(Les Ed?iteurs Fran?ais Réunis,Paris,1954)并參照J.Muir和B.Miall 英譯M.Anderson Nex?:Pelle the Con?queror(Peter Smith,New YorK,1950)轉(zhuǎn)譯。

4.《征服者貝萊》第三卷

1958 年6 月《征服者貝萊》第三卷《偉大的斗爭》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譯者署名陳蔚(施蟄存筆名),施蟄存根據(jù)J.Joly 法譯M.Anderson Nex?:PELLE LE CONQUERANT(Les Editeurs Fran?ais Réunis,Paris,1955①根據(jù)《征服者貝萊》第二卷和第四卷的說明,此處的“1955”應(yīng)為“1954”。)并參照J.Muir和B.Miall 英譯M.Anderson Nex?:PELLE THE CONQUEROR(Pe?ter Smith,New YorK,1950)轉(zhuǎn)譯。

5.《征服者貝萊》第四卷

1959年3月《征服者貝萊》第四卷《黎明》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譯者署名陳蔚(施蟄存筆名),施蟄存根據(jù)J.Joly 法譯M.Anderson Nex?: PELLE LE CONQUERANT(Les Editeurs Fran?ais Réunis,Paris,1954)并參照J.Muir 和B.Miall 英譯M.An?derson Nex?:Pelle the Conqueror(Peter Smith,New YorK,1950)轉(zhuǎn)譯。

(十二)以色列

《智慧帽:和其他故事十三篇》[以色列]羅絲·吳爾

1956 年12 月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羅絲·吳爾著,路特維?!ぴS惠林繪圖,施蟄存譯。據(jù)英文打字稿翻譯。

二、施蟄存翻譯小說散篇版本考

(一)法國

1.《預臺太守》[法]法朗士

收入水沫社編譯的《法蘭西短篇杰作集》第一冊,1928 年10 月1 日現(xiàn)代書局初版,該書收施蟄存、戴望舒、杜衡、白冷、郞芳(戴望舒筆名)等翻譯小說7篇,內(nèi)含施絳年(施蟄存之妹)譯《砲臺之襲取》。法朗士為法國作家。

1937 年再版,該書版權(quán)頁:“編譯者水沫社;發(fā)行者張鑫山”。

1939年2月1日上海大夏書店發(fā)行、文化勵進社出版。

2.《阿盤賽拉易之末裔》[法]沙都勃易盎

收入水沫社編譯的《法蘭西短篇杰作集》第二冊,1929 年8 月25 日現(xiàn)代書局初版。該書收施蟄存、郞芳和呂安瑟的翻譯小說4篇。沙都勃易盎當時又譯作沙多勃易盎,即法國作家夏多布里昂。

1937 年再版,該書版權(quán)頁:“編譯者水沫社;發(fā)行者張鑫山”。

1937年11月上海文化書局出版。

3.《青空的戰(zhàn)士·〈希望〉的插曲》[法]A·馬爾洛

連載于1939年1月1、3、4、5、6、7、8、9、10、11、12、13、14、15、16 日香港《星島日報·星座》第154—168 期。A·馬爾洛即法國作家安德烈·馬爾洛。

4.《鄙棄的日子》(其二七——四五)[法]馬爾洛

連載于1940 年8 月1、2、3、4、5、6、7、8、9、10、11、12、13、14、16、17、18、19、20日香港《星島日報·星座》第663—681期。

5.《相逢》[法]斐理泊

刊載于1940 年12 月27 日香港《星島日報·星座》第810 期。斐理泊即法國作家菲利普·蘇波。其實際翻譯者為戴望舒,發(fā)表于《國聞周報》1936 年第13 卷第17 期,題為《邂逅》,譯者署名戴望舒。

6.《憐憫的寂寞》[法]紀奧諾

連載于1941 年3 月24、25、26、27、28 日香港《星島日報·星座》第883—887 期,譯者署名施蟄存。紀奧諾為法國作家。

據(jù)盧瑋鑾編《戴望舒在香港的著作譯作目錄》(《香港文學》1985 年第2 期)介紹,經(jīng)施蟄存查核定稿本,《憐憫的寂寞》實際為戴望舒所譯?!稇z憫的寂寞》刊載于《東方雜志》1933 年第30 卷第18期,譯者署名戴望舒。

7.《薔薇》(上、下)[法]阿爾蘭

刊載于1941 年6 月11、13 日香港《星島日報·星座》第958、960 期,譯者署名施蟄存。阿爾蘭即法國作家阿爾蘭·馬賽爾。

據(jù)盧瑋鑾編《戴望舒在香港的著作譯作目錄》(《香港文學》1985 年第2 期)介紹,經(jīng)施蟄存查核定稿本,《薔薇》實際為戴望舒所譯。

8.《軍旗手》[法]都德

刊載于1949 年3 月6 日香港《華僑日報·文藝周刊》第97 期。都德為法國作家。

9.《聰明的尼姑》[法]特·拉·羅希爵爺刊載于《萬象》1998年11月創(chuàng)刊號。

(二)俄國

1.《沙夏》[俄]庫普林

收錄于水沫社編譯的《俄羅斯短篇杰作集》第一冊,1929 年5 月水沫書店初版,該書收施蟄存、戴望舒、杜衡、孫仲岳和孫昆泉等人翻譯的小說7篇,有署名施絳年(施蟄存之妹)的翻譯小說《紅花》。

1930年5月水沫書店再版。

2.《古年代記中之一葉》[俄]萊斯珂夫

收錄于水沫社編譯的《俄羅斯短篇杰作集》第二冊,1929 年6 月水沫書店初版,該書收施蟄存、戴望舒、杜衡、孫昆泉和羅霏特等人翻譯的小說7篇。

1930年5月水沫書店再版。

(三)奧地利

《牧人之笛》(上、下)[奧]顯尼志勒

分別刊載于1929年10月15日出版的《現(xiàn)代小說》第3 卷第1 期,和1929 年11 月15 日出版的《現(xiàn)代小說》第3卷第2期。

(四)德國

1.《脫列思丹》[德]托馬斯·曼

刊載于1930年6月10日出版的《小說月報》第21卷第6 號,施蟄存從褒爾克(Kenneth Burke)的英譯本和伐萊爾·移爾(G·Valère -Gille)的法譯本參酌而譯。托馬斯·曼為德國作家。

2.《凱絲達》[德]愛德華·封·凱賽林

刊載于1945年7月30日出版的《十日談》第4輯。

1945 年11 月,收入海岑所編《虹之尾》,由十日談社出版。

又刊載于1948年7月15日出版的《文訊》第9卷第1期。該譯文后附有“譯后記”,末尾說:“中華民國三十一年五月九日,蟄存譯于福建長汀。三十六年十月二十日潤文于上海?!?/p>

(五)英國

1.《薏賽兒》[英]羅蘭斯

刊載于1930 年9 月10 日出版的《小說月報》第21 卷第9 號。羅蘭斯即英國作家D·H·勞倫斯。

2.《一個要尋短見的女人》[英]廖那·梅立克

刊載于1936 年2 月10 日出版的《新中華》第4 卷第3 期,譯者署名李萬鶴。廖那·梅立克即英國作家倫納德·梅里克。

(六)意大利

《最后的亞里丏陀的家庭》[意]濮卡屈

刊載于1931年5月15日出版的《讀書俱樂部》第3、4 期合刊,譯者署名柳安。

(七)意大利

1.《鮑喬諧話抄》[意]鮑喬

刊載于1932年12月21日《申報》第21448號。

2.《寶玲小姐憶語》[意]迦桑諾伐

刊載于1935 年3 月5 日出版的《文飯小品》第2 期。迦桑諾伐即意大利作家卡賈科莫·卡薩諾瓦。

(八)西班牙

1.《深淵》[西班牙]巴羅哈

刊載于1933年6月1日出版的《現(xiàn)代》第3 卷第2 期。巴羅哈為西班牙作家。

2.《助教》[西班牙]阿耶拉

刊載于1934 年7 月1 日出版的《現(xiàn)代》第5 卷第3期。阿耶拉為西班牙作家。

3.《死刑判決》[西班牙]費囊代斯

刊載于1940 年12 月23 日香港《星島日報·星座》第806 期,實際作者為戴望舒。所見刊于香港《大風》旬刊1938 年8 月15 日第17 期《死刑判決》,“馬爾洛著 戴望舒譯”。

(九)匈牙利

《私奔》[匈牙利]沛妥斐

刊載于1934 年6 月27、28、29、30 日《申報》第21978、21979、21980、21981 號,譯者署名施詠沂(施蟄存二妹之名,施蟄存借用為筆名)。沛妥斐即匈牙利作家裴多菲。

又刊載于1934年8月1日出版的《松江縣立中學校友會年刊》,譯者署名施詠沂。

(十)美國

1.《瑞士頂禮》[美]海敏威

刊載于1934 年10 月1 日出版的《現(xiàn)代》第5卷第6 期,譯者署名李萬鶴。海敏威即美國作家海明威。

2.《一日的等待》[美]Ernest Hemingway

刊載于1935年3月10日出版的《新中華》第3卷第5 期,譯者署名李萬鶴,Ernest Hemingway 即海明威。

3.《一個干凈的,光線好的地方》[美]海敏威

刊載于1935年6月25日出版的《文飯小品》第5期,譯者署名李萬鶴。

4.《世界之光》[美]海敏威

刊載于1937 年8 月10 日出版的《新中華》第5 卷第15 期,譯者署名李萬鶴。

5.《星期六夜里》[美]威廉·沙洛揚

刊載于1941年9月15日出版的香港《大公報·文藝》第1183 期。威廉·沙洛揚即美國作家威廉·薩洛揚。

6.《咖啡和三明治——在太平街魯伊士》[美]威廉·沙洛揚

刊載于1941年9月24日出版的香港《大公報·文藝》第1189 期;另有一名《在太平洋街魯意茶室喝咖啡吃三明治》,發(fā)表在1947年4月18日出版的《大晚報·每周文學》。

7.《天才》[美]W·沙洛揚

刊載于1946年2月15日出版的《文藝春秋》第2 卷第3期。

8.《戀愛》[美]沙洛揚

刊載于1946 年10 月24、25、26、27、28、29 日《今報》。

9.《我們要的是戀愛與錢》[美]沙洛揚

刊載于1946年12月6日出版的《大晚報·每周文學》。

10.《鋼琴》[美]威廉·沙洛揚

刊載于1941年8月14日出版的香港《大公報·文藝》第1160期。

又刊載于1941年9月1日《大公報(桂林)》。

又刊載于1947年6月26日出版的《大晚報·剪影》,譯者署名蟄庵。

11.《大使夫人》[美]約翰·根室

刊載于1943年7月15日出版的《新文學》第1卷第1期。約翰·根室為美國作家。

(十一)挪威

《伊里亞思與海怪》[挪威]都那斯·李

刊載于1937年4月25日出版的《新中華》第5卷第8期。都那斯·李即挪威作家約納斯·李。

(十二)保加利亞

《話匣子》[保加利亞]A·卡拉列舍夫

刊載于1949年3月10日出版的《春秋》第6卷第3 期。A·卡拉列舍夫即保加利亞作家安格爾·卡拉利切夫。

施蟄存翻譯外國小說時偶爾用筆名,如柳安、李萬鶴、曾敏達、施子仁等,有些筆名是施蟄存的家人的名字,如筆名施詠沂,即施蟄存二妹的名字,再如筆名陳蔚,即施蟄存的妻子陳慧華的別名,他說:“《征服者貝萊》已經(jīng)出版了第一、第二卷,后兩卷出版時不得不改署陳蔚,用了我太太的名字”。[5]101這些筆名有的是作者別有懷抱,有意為之,而有的卻是迫于現(xiàn)實的壓力不得已而為之。

還有更撲朔迷離的現(xiàn)象,即譯者署名雖然是施蟄存,然則實際翻譯者卻是戴望舒等,如《相逢》《憐憫的寂寞》《薔薇》《死刑判決》等法國和西班牙的小說譯文,就屬于這種情況。這就具有一定的迷惑性,需要加以甄別,還原本來面目。

另有一種筆名需進一步考證,即施蟄存的大妹施絳年曾在1928年10月出版的《法蘭西短篇杰作集》第一冊中譯有《砲臺之襲取》;她又在1929年5月出版的《俄羅斯短篇杰作集》第一冊中譯有《紅花》。施蟄存和戴望舒是這兩部短篇小說集的主要翻譯者,當是施絳年約莫十九二十歲,以她的學歷(杭州女子師范學校畢業(yè))和譯作經(jīng)歷(目前僅能查到署她名字發(fā)表的這兩篇譯作),翻譯梅里美和迦爾洵的作品,是有難度的。那么實際的翻譯者是誰?是施絳年本人,還是施絳年的兄長施蟄存,亦或是當時正在苦苦追求施絳年的戴望舒?不得而知。

施蟄存先生自1920 年代開始翻譯外國文學,孜孜不倦大半個世紀,他涉獵外國文學作家國別之廣、涉及文體之多、翻譯數(shù)量之巨,在中國現(xiàn)代作家中,都是少見的。由于筆者能力有限,有些資料尚未發(fā)掘,應(yīng)有未收篇目。

猜你喜歡
十日談戴望舒譯本
戴望舒《雨巷》(節(jié)選)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8
《佛說四人出現(xiàn)世間經(jīng)》的西夏譯本
西夏研究(2019年1期)2019-03-12 00:58:16
《班主任工作十日談
———對話家長》
江蘇教育(2018年79期)2018-12-19 07:07:58
在天晴了的時候
煩憂
翻譯中的“信”與“不信”——以《飄》的兩個中文譯本為例
論戴望舒詩歌的憂郁感傷之美
文學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20
十日談:印度巖畫與宗教文物紀行(下)
大眾考古(2015年4期)2015-06-26 08:40:04
十日談:印度巖畫與宗教文物紀行(中)
大眾考古(2015年3期)2015-06-26 08:20:36
十日談:印度巖畫與宗教文物紀行(上)
大眾考古(2015年2期)2015-06-26 07:21:42
江西省| 崇州市| 射洪县| 息烽县| 湖南省| 海伦市| 贵州省| 蒙自县| 峡江县| 余庆县| 延庆县| 炎陵县| 大兴区| 广德县| 岳池县| 嵩明县| 图木舒克市| 彝良县| 朔州市| 方城县| 开封县| 翁源县| 祁东县| 丰城市| 正定县| 成武县| 淳安县| 工布江达县| 乡城县| 乡宁县| 河北区| 泸溪县| 和平区| 武宁县| 永平县| 东安县| 乌拉特后旗| 思南县| 广河县| 灵石县| 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