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19世紀以來,我國就有學者開始從事中西方思維差異及公示語翻譯研究,但是將中西方思維差異及公示語翻譯進行結合分析研究的文章較少,因此本文將從中西方思維的順向逆向、人稱物稱、具象抽象等差異出發(fā),研究其對公示語翻譯的影響,以此來引起譯者的廣泛關注,做到靈活處理原文,使譯文地道、自然、符合目標語的語言規(guī)范和文化心理。
關鍵詞:思維差異 公示語 翻譯
近些年,國內(nèi)翻譯一直密切關注公示語翻譯研究。研究內(nèi)容涉及公示語翻譯理論研究文本、類型研究、錯誤分析與對策、翻譯方法探索研究等幾個方面[1]。值得關注的是,借助語言學理論來解釋公示語翻譯現(xiàn)象的文章,使得公示語研究的角度和領域不斷深化。無論公示語研究的角度和領域如何變化,公示語翻譯的最終目的都是希望讀者受眾能夠準確無誤地接收到公示語所要表達的信息,達到公示語與讀者受眾的“交際作用”,已得到預期的反饋。因此本文將從中西方思維的順向逆向、人稱物稱、具象抽象等差異出發(fā),研究其對公示語翻譯的影響,以此來引起譯者的廣泛關注,做到靈活處理原文,使譯文地道、自然、符合目標語的語言規(guī)范和文化心理。
一、公示語的定義
公示語又稱標識語,通常出現(xiàn)在社會的公共場合,具有“指示”、“提示”、“限制”、“強制”等作用,公示語屬于特殊的交際,且交際單向進行。交際的對方不需要面對面交流,且不受身份、地位、性別等條件的限制。Newmark的文本類型理論認為語言文本分為三種:(1)以作者為中心,重在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表達性文本(2)重在傳遞信息和描述事實的信息性文本(3)以讀者為中心,重在讀者反應和行動的感召性文本。大多數(shù)的文本都同時包含幾種功能,公示語就屬于既包含信息傳遞也包含感召作用的文本類型。因此,在進行公示語翻譯時應注重中西方思維的差異,更好地向受眾傳遞信息,且感召受眾做出相應的行為反饋。
二、順向思維和逆向思維差異下的中英翻譯
(一)順向思維和逆向思維的概念
毋庸置疑,歷史客觀環(huán)境的差異使得中西方思維存在顯著不同之處。中國人習慣于用常規(guī)的、順向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如:人們在進行序列排隊時,往往會按從低到高、從遠到近的模式來排列。而西方人在思考問題時,卻恰恰用相反的方式。因此,我們需要在公示語翻譯時正確把握思維方式的差異,合理、合適的表達出所需表達的信息和感召公眾做出恰當?shù)姆答仭?/p>
(二)順向思維和逆向思維在日常翻譯中的應用
1、漢英時間概念的表達
漢語中用“前”對應英語中的“back”,表示過去已經(jīng)發(fā)生的時間,而用“后”對應“forward”表示還未到來時間。
比如:a、中文中我們常說“您先請”,而在英語中“After you”則是習慣表達。
b、別總是盯著以前的事情。You shouldn't look back all the time.
c、不久后他一定會成功。He will succeed in the near future.
d、We have gotten ahead of the project.我們已經(jīng)進行到項目的后半段了。
2、漢英使用詞序截然相反的詞語來描述同一事物、行為或現(xiàn)象
例如: a、中文中“遲早”在英語中對應“Sooner or later”
b、血肉Flesh and blood
c、得失Loss and gain
3、英漢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敘述和說明語序
漢語在描述事物時會從大范圍慢慢縮小到小范圍。而英語恰恰相反,習慣從小范圍慢慢擴展到大范圍。如:中國人在書寫通訊地址時會先說自己所在的國家,然后是自己所在的省份、所在城市,更加具體則描寫自己所在縣或者區(qū)最后至街道門牌號等。描述時間時也是從大到小。
例如:
中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恩施市,學院路39號,湖北民族大學
英語:Hubei Minzu University,39 Xueyuan Road,Enshi,Hubei,P.R China.
這其中的差別不言而喻。
(三)順向思維和逆向思維在公示語翻譯中的應用
同樣在公示語的翻譯中,中文和英文也更加淋漓盡致的發(fā)揮了順向思維和逆向思維的特點。
如:a、我們常見的“閑人免進”在英語中則對應成Staff only
b、不可倒置(please)top/this side up
c、避免潮濕 Keep it dry
d、禁止將頭伸出窗外Keep head inside
我們經(jīng)常在肯德基等餐飲店看到員工進入“員工重地,閑人免進”的房間,形象地表現(xiàn)了漢語的順向思考。英語則注重逆向思維,非工作人員不能進的地方,也就是我們說的工作人員,只有工作人員能進的地方。同樣“不可倒置、避免潮濕、禁止將頭伸出窗外”等都生動地體現(xiàn)了漢語的順向思維描寫。而英語則逆向的表達出了不可倒置,表明需要將這頭放在上面;避免潮濕,逆向思維就是這個物品不能打濕,需要保持干燥;禁止將頭伸出窗外,逆向來分析就是需要把頭一直放在里面,不要伸出去。
三、人稱思維與物稱思維差異下的漢英翻譯
(一)人稱思維和物稱思維的概念
人稱型思維通常以人為圓心向四周擴散描述和表達事物。而物稱型思維絕不以人為中心,只從客觀事物為出發(fā)點,客觀表達事物。
(二)人稱思維和物稱思維在日常翻譯中的應用
人稱型思維和物稱型思維日常漢英翻譯中存在典型的表現(xiàn)形式,漢語中多主動語態(tài)英語中多被動語態(tài),漢語中多人稱,英語中多物稱[2]。
1、漢語的主動語態(tài)和英語的被動語態(tài)
英語中常使用被動語態(tài),特別是在一些正式的文體當中,英語通常用物稱來表達文章觀點,極少用主觀人稱以免參入個人情感因素。而漢語中則多用主動人稱,以人為中心,描述人的一系列行為活動狀態(tài)。
2、it非人稱代詞、存在句
漢語在句首要表明行為的當事人,即使主語的人稱不明確,也用“人們”、“大家”、“有人”來表達。而英語則恰恰相反,很少用明確的主語人稱,經(jīng)常使用非人稱代詞作主語。如:英語中經(jīng)常使用的表達It is hoped that〖WW(〗…〖WW)〗漢語翻譯成人們希望……,It is acknowledged that〖WW(〗…〖WW)〗翻譯成人們認為……。
如:a、it引導的強調句,it作引導詞,無實際意義。
It was last Thursday that I met Mr Chen in the library.我是上周三在圖書館碰到陳老師的。
b、It is +(adj.) + for sb〖WW(〗…〖WW)〗
雖然it在句中處于主語的位置,但其實不是真正的主語。在翻譯成漢語的時候,漢語通常會加上人稱來表示具體含義。
(三)人稱思維和物稱思維在公示語翻譯中的應用
同樣,讓我們來看一看公示語翻譯中的物稱和人稱思維的表現(xiàn)。
如:小心地滑 Wet floor
油漆未干,請勿觸摸 Wet paint
注意安全 Danger
禁止吸煙 No smoking
游客止步 No visitors
禁止停車No parking
同樣小心地滑、油漆未干,請勿觸摸、注意安全、禁止吸煙、游客止步,禁止停車這幾個公示語都是以人稱思維出發(fā),表達出讓人小心地滑摔倒;提醒公眾油漆剛刷不久還是濕的,不要觸摸;提醒公眾注意安全;提醒公眾不要在這兒吸煙;提醒游客此處非旅游景點;提醒公眾車不能停在此處。而英語的慣用思維則是從客觀的物出發(fā)描寫地板的狀態(tài)“wet”,油漆“wet”,這個地方“Danger”,吸煙在這兒是不被允許的,這兒不能有游客,這兒不能有垃圾,這兒不能有停車這種行為。
四、具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一)具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概念
具象型表達傾向于以具體的形象或圖像作為思維內(nèi)容的思維形態(tài),使思維更具有生動性直觀性和整體性。抽象思維表達傾向于知性、邏輯和抽象[3]。
(二)具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在日常翻譯中的應用
1、漢語詞匯生動性和英語詞匯的抽象性
如:吃醋be jealous of.
狐疑Suspicion.
舉棋不定Hesitate
蜻蜓點水Touch on something lightly.
“吃醋、狐疑、舉棋不定、蜻蜓點水……”等漢語表達更加直接明了地表達出了想傳達的意思。反觀其英語表達,除了能夠從字面上把握其讀音之外,含義是十分抽象的。毋庸置疑,當我們看到攔路虎這個詞,腦海中無疑浮現(xiàn)了一只老虎阻擋了前去的道路,更加形象地表達出了此去必由阻礙的意思。
2、漢語量詞多而英語量詞少
漢語形容名詞的量詞數(shù)量多,也體現(xiàn)了漢語思維的具象性。
如:一頭牛、一匹馬、一只筆、一本書。
英語:量詞數(shù)量和漢語相比要少得多。
a、可數(shù)名詞單數(shù)
如:a cow、a horse、a pen、 a book.
b、不可數(shù)名詞和復數(shù)名詞
如:a loaf of bread、 a beam of light、a drop of water、 a cube of suga
(三)具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在公示語翻譯中的應用
公示語翻譯中體現(xiàn)漢語具化性、英語抽象性特點的例子同樣不勝枚舉。
如:易碎品 Fragile(脆弱的、易碎的)
易燃品 Flammable(易燃的)
車位已滿 Occupied(已占用的)
漢語在表達時會將抽象的表達轉化為具體的事物,以方便更好理解,使受眾覺得更加看得見摸得著。而英語則將強調物體的狀態(tài)抽象的提取出來,選擇能表達狀態(tài)的形容詞來表達含義。
五、結語
中西方思維的差異,使得漢英翻譯需要根據(jù)思維的特點和規(guī)律來做出相應的調整。在做漢英翻譯時,應該充分考慮到漢語順向型、人稱型、具象型思維和英語逆向型、物稱型,抽象型思維的特點,不被文字字面意和思維所影響,靈活處理原文,使譯文地道、自然、符合目標語的語言規(guī)范和文化心理。
參考文獻:
[1]葉依群.公示語翻譯研究綜述[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12(2).
[2]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湖北民族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
作者簡介:艾覓(1995-),女,漢族,湖北咸寧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語言對比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