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懷舊認知圖式下之《人樹》再解讀

2021-01-31 23:02李小敏朱蘊軼
宿州學院學報 2021年7期
關鍵詞:斯坦艾米懷特

李小敏,朱蘊軼

安徽大學外語學院,安徽合肥,230601

1 問題提出

《人樹》是澳大利亞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特里克·懷特的成名作,這部作品跳脫了當時主流文壇現實主義手法的束縛,加入對人物心理活動的細膩刻畫,澳洲本地題材與現代主義手法的匠心運作為懷特本人贏得了國際聲譽。小說以敘述家世的形式,描繪了斯坦一家兩代人平凡的生活,但是平凡背后蘊藏著個體與所處環(huán)境的沖突,蘊藏著個體的孤獨感,他們各自采取不同的策略以期獲得人生的歸屬感。

作為懷特創(chuàng)作生涯中里程碑式的作品,《人樹》受到了中外文壇學者的普遍關注。他們主要從敘事技巧[1]、宗教研究[2-3]、生態(tài)意識[4]和澳大利亞本土化研究[5]等視角分析文本并且深入挖掘懷特本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但是小說的懷舊主題卻鮮有研究,這可能與懷舊在文學中的發(fā)展相關,當前懷舊文學的批評已經迎來認知的轉向。因此本文采用懷舊認知圖式來重新解讀《人樹》,以期豐富《人樹》的文本研究。

懷舊影響了懷特的人生道路以及作品創(chuàng)作。1948年是懷特人生的重大轉折點,他在猶豫是成為“倫敦知識分子”還是回到“度過童年時代的故鄉(xiāng)——藝術家所能汲取的最純潔的源泉”[6],最后他選擇回到澳大利亞?!度藰洹肥撬麣w國后于1955年創(chuàng)作的小說,其中不免流露出作者的心境變化以及重回故鄉(xiāng)的感受,本文通過分析懷舊認知圖式分析小說中人物的懷舊觸發(fā)機制,懷舊的建構策略以及獲得懷舊終極客體的結果,來探索懷特本人的懷舊認知圖式,最后分析《人樹》這部小說蘊含的懷舊情結對于懷特本人建構歸屬感的重大意義。

2 懷舊認知圖式的闡釋

懷舊現象一直是文學表達的主題,英語nostalgia一詞由故鄉(xiāng)notos和悲傷algos兩個希臘詞根構成,組合起來的意思為因想念故鄉(xiāng)而悲傷。該術語由瑞士醫(yī)生霍弗首創(chuàng),1688年他將“懷舊”一詞用于描述一種生理疾病。十九世紀之初,懷舊由用于描述心理疾病轉變?yōu)槊枋鼍窦膊?,一種與故鄉(xiāng)相關的憂郁癥。十九世紀末,懷舊被醫(yī)學家重新定義為一種輕微的神經障礙或身心失調,但是其癥狀并無大礙。直至二十世紀后半葉,懷舊日益受到營銷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重視,這些領域的研究成果推動了與懷舊相關的文學批評的發(fā)展。

懷舊文學批評的研究得益于學科的“認知轉向”。懷舊在文學界長期以來僅僅被視為一種情感,但是自1970年以來,認知—神經科學的發(fā)展使學者認識到人類的復雜情感并非簡單的本能反應,其實際是動機和認知系統相關的衍生物[7]。很多社會學家認為懷舊是由環(huán)境的急劇變化引起的,可以幫助人們在面對失序斷裂的環(huán)境,重新建立自我的連續(xù)性。Cavanaugh認為,從認知角度描述懷舊并非只是一種情感,而是一種“認知—情感”事件,及“一種認知努力”,其涉及情感結構、認知、動機以及情境等因素[8]。

圖式是認知科學的一個基本概念,指一種經過抽象或概括了的背景知識和認知架構,抑或“人腦中的知識單位”[9]。圖式不是先天獲得,而是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客觀現實相互作用的一種認知建構活動。個體會根據對應的圖式來規(guī)劃自身的行動。

在這些認識的拓展基礎上,懷舊現象可以被歸納為認知圖式的產物。運用戚濤[10]的認知圖式模型可以更好地闡釋懷舊的實質:懷舊的觸發(fā)機制是因為個體的自我需求與現實環(huán)境不匹配,個體由此產生孤獨、斷裂和歸屬感缺失等消極情感,繼而采用懷舊各種建構策略體系,成功的建構過程可以幫助個體重新建立自我的連續(xù)性,重塑歸屬感,產生積極的情緒。這個系統展示懷舊的積極建構功能,解構以往懷舊逃避的負面影響。雖說懷舊普遍存在,但是每個個體的懷舊程度存在差異,這就造成了每個模塊的內部差別??傮w而言,懷舊者的處境越弱勢,其懷舊的內容越遠離現實,與此相反,懷舊者的處境越強勢,其懷舊內容越接近現實。

3 《人樹》人物懷舊認知圖式的運作

3.1 懷舊的觸發(fā)機制

根據懷舊認知圖式,懷舊的觸發(fā)機制主要是個體的需求與現實環(huán)境產生沖突,造成個體自我斷裂和缺乏歸屬感,進而使個體產生孤獨、憂郁以及失落感。依據這種觸發(fā)機制,需要分析環(huán)境與個體能動反應的交互作用。《人樹》中造成人物缺乏歸屬感的環(huán)境主要包括:原生家庭、婚姻關系和社會環(huán)境。下文將分別闡述斯坦一家兩代人與環(huán)境的不同能動反應。

斯坦與艾米同為小說中的開荒者,但是倆人的觸發(fā)機制并不相同?!度藰洹吩陂_篇即描繪一片荒涼的土地,畫面中只有一人、一馬、一狗。這是斯坦的出場畫面,他一個人孤單地行走在道路上,而后他選擇定居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開啟他的開荒生活。每個在新興領域的開拓者總是孤獨的,因為沒有人了解他們的內心,與此同時這也為斯坦此后的孤獨生活埋下伏筆。隨著文本故事敘述的推進,斯坦的消極情緒最初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當斯坦父母在世時,他的家庭紐帶因為父母不和睦的關系就已經處于疏散的狀態(tài),而后他沒有按照父母的計劃成為他們期望的人,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家庭紐帶日趨疏遠。父親去世后,斯坦開始了外出闖蕩的生活,而后母親也去世,如此接二連三悲慘的事情使原本就不和諧的家庭徹底毀滅,當一個人的家庭不存在時,其歸屬感的缺失是必然的。斯坦與艾米結婚后,雖然起初的婚姻生活給他們帶來無比的幸福和新奇的體驗,可是婚姻的新鮮期過后,斯坦發(fā)現他們各自都有屬于自己的秘密,繼而二人的心靈世界漸行漸遠,婚姻生活并沒有治愈斯坦孤獨的內心。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安全需要處于第二層次,第三層次是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個體的需求依次遞增,當個體第二層次的需要都沒滿足,第三層次的需要也是空白的。戰(zhàn)爭則進一步導致斯坦積極情感的缺失,因為在參與戰(zhàn)爭的過程中,他的伙伴非死即傷,他耳邊聽到的是炮聲,眼睛看到的是被轟炸過的建筑[11]285,周圍沒有安全和諧的環(huán)境,因此斯坦的失落感只會增加。艾米缺乏歸屬感的原因是其幻想與現實的落差。艾米富有激情,渴望浪漫。文中最有力的證明細節(jié)就是她在屋子周圍種植的白玫瑰。白玫瑰象征著艾米的欲望[12],當艾米婚后來到帕克的房子前,她說道:“我經常說如果我有一所房子,一定也要栽它一株白玫瑰”,這句話顯示艾米對生活充滿了詩情畫意的構想,可是他們房子所處的地方偏僻又無聊。艾米善于觀察,心思細膩。每當生活中出現意外的事情,斯坦淡定自若的反應總讓艾米敏感的心靈受傷,她認為斯坦對所有的一切包括他們的家庭都漠不關心。后來在情欲的誘惑下,她與經過村里的商販利奧發(fā)生關系。艾米對生活的激情日漸被斯坦冷漠的反應所淹沒,夫妻之間的隔閡日趨嚴重。

作為斯坦的子女雷和塞爾瑪,他們歸屬感缺失的原因與父母那一輩亦有所不同。雖然他們沒有經歷過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但是他們卻處于社會變革的時代。自二十世紀以來,澳大利亞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都走向與西方世界融合的道路,原有對上帝的信仰被科學主義所擊潰,消費主義也深深地影響澳大利亞人們的生活方式[13]。因此,他們這一代人對以往的信仰持懷疑態(tài)度,但新的信仰還未建構成功。兄妹二人走出了偏僻的村莊,見識了外面世界的廣闊。城市與村莊的差距導致他們想遠離本身土生土長的農村,躋身于燈紅酒綠的大城市。雷拒絕接受父親斯坦關于到班加雷學鞍具匠的提議,他一直在外面的城市輾轉,參與航海經過各個地方,他從未安定生活在某個固定的地方。雷的第一位妻子是修女,可是妻子并沒有給予雷理想的生活,在妻子生下兒子后,他就離家出走,和別的女子廝混在一起。因為雷的父母和妻子都沒有和雷進行真正深入地溝通,他在這些家庭紐帶中并沒有找到充分的歸屬感,所以他一直想要逃離。這種碎片化流動的生活造成雷一直處于孤獨的狀態(tài),他的心靈一直在流浪。塞爾瑪也一直被孤獨的情緒所包圍。作為哥哥,雷一直與塞爾瑪處于對立的狀態(tài);作為父母,斯坦和艾米也不了解她內心的感受,家庭從未給她帶來足夠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在鄉(xiāng)村生活時,她沒有親密的朋友;因為從小體弱多病,鄰居還認為她命不久矣,這些經歷都導致塞爾瑪缺乏安全感。到悉尼上學后,塞爾瑪住在一個遠房親戚鮑凱家,與家人的分離進一步增加她與家庭紐帶的斷裂感。后來塞爾瑪拒絕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一直想方設法在城市生存,她想擺脫和父母一樣的生活環(huán)境。與此同時現代社會的影響使塞爾瑪迷失在物質追求的道路上。思想已經不值錢,富人擁有一切的說話權。這從塞爾瑪嫁給律師后可以看出,她穿上裘皮大衣,并且更改名字,告別過去的一切。他們兄妹二人都經歷著精神與物質層面的嚴重失衡,處于“物質至上”的時代,每個人在精神上都是漂泊者。

3.2 懷舊的建構策略

在懷舊認知圖式下,個體產生負面的情感后會為了找尋可靠的歸屬感選擇“理想化策略”“疏離策略”和“補償策略”來建構個體心中象征性的和諧環(huán)境。主體能動性因人而異,因此《人樹》中斯坦一家四人會依據不同的情感需求,相應采取不同的策略來重建個體的自我連續(xù)性和歸屬感。下文將分別闡述斯坦一家二代人不同的懷舊建構策略。

斯坦與艾米的懷舊建構策略,有所同亦有所不同。斯坦采取“補償”和“理想化”策略來改善親情紐帶以及重塑安全的社會環(huán)境。小說中斯坦與子女的關系并不密切,反而帶著異樣的色彩。由于斯坦個人的被動性,在子女的成長初期,他并沒有積極參與“父親”這一角色的建構,以至于孩子與他的關系存在疏離。也許因為第一次做父親,也許因為斯坦本身的不善言辭,也許因為斯坦的悲觀消極情緒,當他意識到父親的身份時,孩子們已經長大成人,不再喜歡和父親交流,因此他們之間存在一定的隔閡。斯坦嘗試運用“補償”的策略以期找回自己在子女世界里的存在感。在斯坦驅車帶雷去野外的路上,文本著大量的筆墨細膩地描述雙方微妙的心理細節(jié)。斯坦努力想使自己與兒子的交流不那么突兀,他決定以一種男人之間的方式交流,于是他開車帶雷到他小時候玩耍的地方,以為可以拉近他與雷之間的距離,并把父親曾經告訴自己的事情同樣囑咐于雷,可是雷并沒有任何與父親待在一起的想法,他認為與父親待在同一輛車里簡直快要窒息。所以在斯坦開始說話前,雷就逃離了這個車子,脫離了父親的視線,也掙脫了與父親的聯系紐帶。斯坦在戰(zhàn)爭中則采取“理想化”的策略來維護微弱的自我連續(xù)性。美好的幻想能夠為個體躲避現實的不安全感提供一種方式,所以斯坦運用理想化的策略將現在混亂以及未來不確定的生活建構成穩(wěn)定美好的生活。他請求妻子艾米將家庭發(fā)生的事情寫在書信里,這樣他就認為個體仍然保持與家園的聯系,借此排遣痛苦的戰(zhàn)爭生活。他在回信中給他們家剛出生的奶牛命名為“和平”,斯坦借此希望以后的日子可以呈現和平安寧的景象。然而艾米為了試圖構建自己的歸屬感,采用“補償”和“疏離”兩種策略。由于與斯坦一起過著重復的枯燥生活,而且她感覺彼此心底存在隔閡,沒有心貼心的親密無間,不免有點埋怨。為了釋放自己壓抑許久對生活的熱情還有對情欲的占有欲,她與見過三面的利奧發(fā)生了兩次關系。在第二次關系發(fā)生后,艾米對利奧說她仍愛她的丈夫。由此可見艾米只是利用這個“入侵者”補償她內心對斯坦的占有欲,以及滿足她對生活幻想的激情。隨著利奧的離開,一切又恢復像以前的日子。馬德琳的出現,又一次攪動艾米平靜的內心,勾起了她的欲望之火。艾米十分羨慕馬德琳豐富多彩的生活,她擁有耀眼的紅發(fā),迷人的面龐,眾人的愛慕。因為對馬德琳的細致觀察,她經?;孟胱约壕褪邱R德琳,疏離自己與現實的距離。文中描述了這樣一幅畫面,艾米想象自己就是馬德琳,遇到一個勛爵的求愛,那人長著阿姆斯特朗的樣子,但是卻有著和斯坦一樣的神態(tài)和眼睛[11]186。這個畫面暗示艾米通過“疏離”的策略又一次彌補自己對斯坦的占有欲。

處于社會變革的青年人,雷和塞爾瑪都深深地沉浸在澳大利亞的城市夢中,他們決定逃離父母輩的叢林生活,從文本能夠找出他們一樣運用“理想化”的策略寄希望于未來的城市生活。雷喜歡在外面的世界漂泊,花花世界吸引著他的眼球,他自從離開家就很少回來。雷設想在城市的生活重建個體形象,用他本人的話說“他要自己決定去哪里,而不是聽父母的”。但是他在悉尼這樣的城市中迷失了自我,他做著與混混和無賴一樣的事情,卻自以為榮,后來事發(fā)東窗,他便隨船航海。最后他又回到悉尼繼續(xù)完成他對自己未來的設想,與一群黑社會朋友混在一起。他誤將表面紙醉金迷的生活當作真正美好的生活,由于他內心賦予城市生活太多美好的幻想,因此忽視了它的真正面目。塞爾瑪同樣運用“理想化”的策略為自己創(chuàng)建一幅美好的未來藍圖。當她第一次在航運公司上班,她便覺得鮑凱家索然無味,于是一個人搬出來住。在經歷一次跳槽后,她嫁給律師福斯迪克,對外還更換名字,稱自己為“克里斯廷”,以期有一個自己設想中完美的身份。在這個城市空間里,她住著恢宏的府邸,穿戴時髦的物品,致力于讓每一種家具陳設都符合自己的高雅品位??墒撬c丈夫福斯迪克的婚后生活并沒有給她帶來滿足以及歸屬感,因為丈夫需要經常出差,她總是孤零零一個人待在家里,再加上雙方都沒有考慮生孩子的問題,他們的家庭關系紐帶也處于非常脆弱的狀態(tài)。

3.3 懷舊終極客體的獲得

在懷舊認知圖式視角下,懷舊的終極客體是個體的存在感、幸福感以及歸屬感,懷舊的認知圖式終結于歸屬感的尋回。懷舊建構需要找尋一個適宜的時空框架,讓懷舊者期許的歸屬感合理地上演[10]。通過分析《人樹》中最后四個人不同的結局,能夠判斷他們個體缺失的歸屬感是否尋回。下文將分別對比斯坦一家二代人的結局。

雖然在結局的最后,斯坦去世,艾米活著,但是懷舊終極客體的獲得卻是相反的結果。在懷特的作品中,自然是人類精神的導師。當人們在遭遇挫折和迷路時,自然總能給予其溫暖的慰藉和相關的答案?!俺赡耆嗽谏鐣袑ψ匀坏目释?在本質上就是對童年的渴望……”[14],所以斯坦最后回歸自然就是回歸童年,回歸澳大利亞原本淳樸的叢林生活,這些可以給他帶來人生的歸屬感。斯坦一生都在這個村莊度過,他是第一個來這里開墾土地的人,此后家庭的收入全依賴土地。他在這里經過了暴風雨、旱災、以及大火的洗禮,大自然見證了斯坦從一個懵懂無知的青年到堅毅勤勞的老者。在女兒建議他多出去走走時,他腦海里想到的是繼續(xù)在此觀看蝸牛避過人類雙腳爬行的畫面,繼續(xù)在此追尋他走過的細長小路,他與大自然的感情日益彌堅。與大自然建立親密的感情,給斯坦帶來了心靈的歸屬,他可以從大地中汲取力量來維持自我的連續(xù)性。孤獨的人可以與自然交流,自然最后會給予他們想要的答案。懷特最后描繪斯坦去世的畫面類似佛教的“曼荼羅”,其訴說了返璞歸真才是生命的真諦。所以斯坦在大自然中逝世,暗示他回歸自然的懷抱,他已經利用大自然建立了自我的連續(xù)性,這也間接證明他在大自然中漸漸治愈了以往的負面情緒,獲得了人生的歸屬感。雖然艾米和斯坦同樣一生也在鄉(xiāng)村度過,可是她一開始并不滿足周圍的環(huán)境:交通不方便,周圍甚至沒有鄰居,生活沒有她想象的那么浪漫;后來隨著村落的拓展,郵局的到來,雜貨鋪的開展,她開始更加羨慕外面的生活。但是當他們步入暮年時,艾米隨斯坦進城后,她會覺得那里的食物沒有自己動手做得好吃,每次家里來客人,她依舊會烤一盤餅干來招待客人。可是在心靈上她與大自然還沒有達到深度的交流,艾米不能悟出斯坦所得的真理與安慰。但是由于她一直生活在自然的懷抱中,這就使她避免被現代化完全地吞噬,使她免于毀滅。艾米的結局間接表明只有主動地回到自然,回歸本真的自我,才能尋回個體懷舊的終極客體。

雷和塞爾瑪一直處在社會變革的漩渦中,他們的結局也同樣間接地顯露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目的。雷一直緊隨社會變化的大潮,各種職業(yè)他都從事過,他從離家外出闖蕩就沒有再回首故鄉(xiāng),他一直在擺脫童年的道路上,一直與自然漸行漸遠。這也就暗示了他悲傷的結局,即他在夜總會被黑社會的阿爾費打死。但是他的死亡與父親斯坦的死亡代表不同的含義,斯坦死后的精神與自然是永伴,可是雷無論肉體還是精神都沒有寄托的地方,他的精神和肉體都被工業(yè)社會所摧毀。如果他回歸家庭,回歸故鄉(xiāng),回歸自然,他的悲劇也許有可能避免。所以雷一直未獲得懷舊的終極客體。塞爾瑪起初和雷一樣選擇逃離大自然,經歷了城市精神上的無聊以及貧乏后,她選擇經?;丶铱赐改?,回到她小時候生活的地方,回到自然的領地。但是她并沒有完全明白父親斯坦對于土地的眷戀,對于自然的領悟。她只是身體回到自然,她的心理仍逗留在城市。每當她看到小時候住過的房屋,會覺得這個地方臟兮兮,黑魆魆,而不是感到回歸的溫暖。每次她都會盛裝打扮來見自己的父母,可見她一直被城市所包裝,并沒有回到自然最初的狀態(tài)。她一直在城市與農村之間搖擺,所以即使她最后沒有像雷一樣遭受毀滅的命運,但是也沒有獲得歸屬感。

4 懷特本人懷舊認知圖式的運作

通過分析《人樹》中人物的懷舊認知圖示,可以看出作者在隱晦地表達自己對童年的向往,對自然的渴望,對澳大利亞本土叢林生活的懷念。懷特運用“理想化”的策略來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根據自己的懷舊認知圖示來彌補個體歸屬感的缺失。

懷特的懷舊觸發(fā)機制源于他本身獨特的生活經歷。懷特一生都深受哮喘病的折磨,與此同時他又是位同性戀者,在當時的社會,處于邊緣化的地位。而且他與家人感情紐帶處于疏離的狀態(tài),他的父母希望他成為牧場主或者成為外交官,但是他最后不顧父母的期許成了職業(yè)作家。在他成為作家的初期并沒受到文壇的關注,因為當時澳大利亞文學界的主流是現實主義寫作,以此展現澳大利亞的民族色彩。直到懷特在197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才奠定他在澳大利亞文壇的地位。Wildschut等[15]2006年曾對觸發(fā)懷舊的消極情緒進行分類,他們發(fā)現“孤獨”是觸發(fā)懷舊的重要因素。懷特本人的生活經歷使他對孤獨有著深刻的體會和理解。

懷特一生輾轉于英國和澳大利亞之間,這些顛沛流離的生活更加引起懷特歸屬感的缺失。懷特的童年是在澳大利亞的農場度過,在他十三歲時,他被送出國接受傳統的四年英式教育。但是他并不喜歡英國的教育,甚至認為那是一種非人的監(jiān)獄生活,懷特曾經這樣描述那里的教育,“在英國公學里把自己熨得平平整整?!盵16]在返回澳大利亞之后,他的朋友卻稱贊他為真正的紳士,這樣的描述使得懷特十分苦惱,為了真正融入澳大利亞的生活,為了磨掉英國的烙印,他選擇挑戰(zhàn)澳大利亞的鄉(xiāng)土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也進一步促使懷特產生個體斷裂的感受。在戰(zhàn)爭期間,他到過中東、希臘和非洲,親身經歷了戰(zhàn)爭帶來的破壞,戰(zhàn)爭使懷特更加向往和平安定的生活。這些經歷無一例外都讓懷特懷疑自己的歸屬性,因此懷特選擇回到悉尼定居。

但是回歸故鄉(xiāng)并沒有起到想象中的作用,因為沒有任何事物是永恒的。對故鄉(xiāng)的懷念情感也會因為事物的改變而變化,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回到故鄉(xiāng)后會失望的原因。作為作家,懷特具有比一般人更細膩的情感,因此他更能體會類似的感情,而這也是懷特創(chuàng)作《人樹》的原因。他在“回頭的浪子”中闡明了他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的原因就是“澳大利亞的巨大空虛向四面八方延展……我情不自禁地想到要去構思另一部小說。鑒于我要填補的空白如此之大……唯有這些才使那些人的生活,附帶說一句,還有我自己回國后的生活,變得可以忍受”[6],他在創(chuàng)作《人樹》的同時是給自己創(chuàng)造了象征性的和諧空間,來重建個體的感情紐帶和懷舊身份。而且小說人物的結局也是別有用心的安排:斯坦永久地回到自然的懷抱,艾米留在農村,塞爾瑪因為回到故鄉(xiāng)免遭毀滅,雷因為遠離故鄉(xiāng)、遠離自然而早逝,可見只有回歸故鄉(xiāng),回歸自然才能維持自我連續(xù)性,鞏固個體歸屬感。因此在懷特回歸故鄉(xiāng)后,他意圖運用“理想化”的策略,在《人樹》這個烏托邦的虛構世界里來重建精神家園,重建自己在其中的懷舊身份,以期獲得自己歸國后久違的歸屬感。

5 結 語

懷舊認知圖式視角為《人樹》提供一個新的闡釋藍本,豐富了文本的意義建構。雖然不同個體的懷舊觸發(fā)機制不同,但是懷特與《人樹》小說中人物共同點是對于孤獨的感受,對于歸屬感的缺失,因此在作者的懷舊認知圖式下,小說中人物采取不同的策略。對于人物最后不同結局的安排,看似無意,實則蘊含了作者的懷舊情結,其間接證明懷特本人實質上是利用這部小說的創(chuàng)作以期獲得自我的懷舊終極客體。

猜你喜歡
斯坦艾米懷特
Chapter 25 The final wish 第25章 終極囑托
艾米未來農業(yè)文旅小鎮(zhèn)
純真的力量一一比利·懷特作品欣賞
重要的東西
重要的東西
請善待艾米
安息吧,斯坦·李,漫畫因你而精彩
請善待艾米
德里克·懷特
戈壁沙丘
眉山市| 平潭县| 喜德县| 克什克腾旗| 阳谷县| 肥东县| 大化| 兴业县| 长子县| 弋阳县| 镇安县| 囊谦县| 微山县| 元谋县| 山丹县| 紫阳县| 马关县| 泸西县| 万州区| 夏津县| 成武县| 齐河县| 兰坪| 藁城市| 毕节市| 老河口市| 万盛区| 南陵县| 赫章县| 常山县| 霸州市| 金塔县| 绥化市| 通州区| 洪雅县| 苗栗县| 临沭县| 隆回县| 扶风县| 玉门市| 大渡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