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偽滿時期文學傳媒的生態(tài)考察

2021-02-01 09:27鄧海燕
關鍵詞:藝文志藝文滿洲

鄧海燕

(沈陽師范大學 文學院,遼寧 沈陽110034)

馬克思說:“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1]九一八事變后,東北(即中國東北地區(qū),下同——筆者注)雖然形式上成立了所謂的“滿洲國”,但實際上東北已淪為日本殖民地。日本侵略者為了長期霸占東北,在進行軍事侵略、政治控制、經濟攫取的同時,也向東北人民灌輸“新的國家”觀念,實行文化專制,改造人民的文化思想,進而達到從精神和思想上奴役東北人民的目的。因此,偽滿洲國的所有文化活動都是在殖民統(tǒng)治者管制之中進行的,包括文學傳播依賴的大眾傳媒載體報紙副刊和文學雜志的出版發(fā)行。而偽滿時期的文學傳播有一個從報紙副刊向大眾雜志轉移的過程。

偽滿洲國成立之前,東北有上百家報紙。報紙的文藝專欄和文學副刊是文學作品面世的重要途徑,文學作品依賴報紙得以廣泛傳播。1906年創(chuàng)辦的《盛京時報》,從創(chuàng)辦伊始就設有“文苑”“白話”兩個文學欄目。1918年,由穆儒丐主持開創(chuàng)了東北第一家報紙的文學副刊《神皋雜俎》,成為東北新文學作家發(fā)表作品的主要園地。隨后,《泰東日報》《大北新報》《濱江時報》《國際協(xié)報》等紛紛開設文藝副刊。到偽滿洲國初期,“報紙副刊逐漸成熟,成為支撐整個東北文壇的重要支柱”[2]。但好景不長,隨著偽滿文化監(jiān)管的日益嚴苛,尤其是中國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日本侵略者多次“調整”報業(yè),經過持續(xù)性整頓后的報紙都要充當偽政府和侵略者的輿論喉舌,依賴報紙副刊的文學傳播也受到限制,報紙的文藝副刊充滿時局味道,所剩無幾的報紙副刊在沒有輿論自由的環(huán)境中經營著有限自由度的文學園地,報載文學的繁榮勢頭逐漸衰退。

相對報紙而言,雜志刊載作品的篇幅集中,排版上自由度較大,裝訂成冊的圖書形態(tài)便于反復翻閱和長期保存,從閱讀的角度來看,有一定的優(yōu)勢。而雜志的出版周期較長,對時政信息傳播沒有報紙快,對時局的反應慢,輿論傳播的影響力要弱,統(tǒng)治者對雜志的管控不如報紙嚴格,這也從客觀上保證和推動了雜志的發(fā)展。1936年后,文學作品的刊載重心自然而然地向雜志傾斜,刊載文學開始嶄露頭角。筆者試對偽滿時期以雜志為主的文學傳播生態(tài)進行梳理。偽滿洲國之前,東北的一般雜志多出自官廳,民間私人經營的雜志不多。五四運動后,受新文化思想的沖擊,東北陸續(xù)出現(xiàn)一些民間雜志,內容多偏重于文藝,但私人經營的雜志,因資金能力有限,且購買者較少,流通量不大,都沒有長久持續(xù)[3],文藝雜志尚處于嘗試階段。

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政權陷入崩潰瓦解的狀態(tài),整個出版業(yè)也呈現(xiàn)蕭條之狀。偽滿洲國成立,東北暫時由戰(zhàn)亂轉向了“和平”,日本侵略者為了確保“和平穩(wěn)定”,在文化上有所放松,雜志發(fā)行情況開始好轉。一般會所的綜合性雜志、民間同人及學??械钠匚乃囆噪s志紛紛創(chuàng)刊,雜志開始興盛起來。據(jù)統(tǒng)計,1934—1939年,僅民間發(fā)行的雜志就達到302種[4],廣泛分布在東北各地。這樣,就出現(xiàn)了1941年出臺《藝文指導要綱》之前的偽滿洲前期文藝雜志初興的局面。其中,有一定規(guī)模和影響的刊載文藝作品的雜志概況如下。

奉天省公署官方雜志《曉鐘》(1932—1934年),兼有文藝作品,文藝和論著各占一半。

“新京出版社”發(fā)行的《大同文化》(1932—1937年),是“滿洲文化協(xié)會”的日本人辦的雜志,內容多是宣揚偽滿洲國“建國精神”和王道主義,間或有短小文藝作品。

“滿洲新文化月報社”的《滿洲新文化月報》(1933—1937年),設有文藝專欄,刊出大量通俗文藝作品,但作品質量一般;興滿文化月報社的《興滿文化月報》(1935—1941年),刊登了大量的文學作品,有辦成純文藝雜志的想法,幾經改善,但終未能實現(xiàn)。這兩本雜志“雖持續(xù)數(shù)年之久,內容均極貧乏,所有文學,皆潦草塞責,無一可取,不能喚起一般讀者注意”[3]。最終因主辦人的財力所限而停辦。

1934年,由東方印書館刊行的《鳳凰》是一本文化綜合性雜志,刊登文學作品、作家生活、文藝動態(tài)、創(chuàng)作情況等,“是滿洲(引文中滿洲指偽滿洲,下同——筆者注)雜志界惟一之大型雜志,質與量都非常充實。內容不單滿載精彩之學術論著,即文學之創(chuàng)作,亦皆具有高度之水準,對于滿洲文壇貢獻頗多”[3]。被文藝界稱為“眾人矚目的金鳳凰”?!而P凰》的創(chuàng)刊發(fā)行是文藝雜志取得發(fā)展的一個轉折點,雜志出版一時間活躍起來。

1935年,繼《鳳凰》之后創(chuàng)刊的《淑女之友》(1935—1937年),是頗有大型雜志風格的文化綜合性雜志,以婦女內容為主,包容豐富,也刊載了大量的文學作品,但只刊行三期后即中斷,復刊后因經營不得法而終刊。長春“滿洲國通信社”的《斯民》(1935—1941年),初創(chuàng)為畫刊,以時事政務照片并輔以介紹說明占據(jù)一半,1938年后側重于文學作品和文學評論內容,并刊有文學特輯等,是偽滿早期文壇的重要雜志,聲稱是“全滿惟一的大型文藝畫報”[5]?!缎虑嗄辍罚?935—1940年)是“協(xié)和會”奉天省本部的機關雜志,以宣傳“協(xié)和”和“愛國”精神為主旨,刊載了大量新文學作品和文學評論,作品選擇極為嚴謹,于1940年下半年???,對偽滿早期的新文學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同時,還有大量的民間文學社團的同人刊物和校園文學刊物,同人刊物有寒流社的《寒流》(1932年)、白光社的《白光》(1933年)、飄零社的《飄零》(1933年)、冷霧社的《冷霧》(1934年),長春私立萃文女子國民高等學校的《萃文季刊》(1932年)、昌圖的《昌圖二中月刊》(1934年)等如雨后春筍般陸續(xù)出刊。盡管剛剛起步的雜志總體上質量并不高,文學作品的質量也一般,可是不管官辦還是私營,不論會所還是學校,各類雜志的紛紛登場,使偽滿的雜志初具規(guī)模,為東北新文學的刊發(fā)開創(chuàng)了新領地,延伸了報載文學的有限空間,擴展了作家的創(chuàng)作園地。此時的刊載文學基本上屬于新文學的天地,普通的讀者大眾很難參與其中,是屬于知識分子、文學愛好者、校園學生等小眾群體的雜志。

然而,隨著雜志的興盛勃發(fā),問題也相繼而來。民間雜志因經驗不足、經營不善、經費短缺等問題,難以長久維持,到1936年,文學雜志在一度勃發(fā)后轉入低潮,文學陷于低產期。用山丁的話說:“1936年可以說是滿洲文化的沒落年,也是出版業(yè)陷入停滯狀態(tài)的一年?!盵6]此間,《鳳凰》因營業(yè)不佳而???,東北文壇在重重壓力之下,面臨著諸多變數(shù)。

直到1937年3月,《明明》(1937—1938年)的創(chuàng)刊打破了當時文壇的一片沉寂,隨后,東北開始出現(xiàn)高品質、規(guī)范化的純文藝雜志,為近乎荒蕪的文壇帶來新的生機。遺憾的是,這些雜志幾乎都在短暫登場后,無聲地消失了。

《明明》是繼《鳳凰》雜志之后“代表著曙光的雜志”[6]203。雜志是在“月刊滿洲社”社長城島舟禮資助下發(fā)行的,而真正的編輯是一群致力于新文學的中國青年古丁、外文、疑遲、辛嘉和小松等“藝術研究會”的成員。在這群文學青年的策劃下,《明明》從第6期開始一改前刊的大眾“趣味”取向,全部刊載文學作品,變成了純文藝雜志。在進步文學受到監(jiān)管、進步作家被迫逃離東北或是停筆不寫、東北文壇幾乎進入擱淺狀態(tài)之時,《明明》以揭露現(xiàn)實黑暗的小說和富有戰(zhàn)斗精神的雜文獨樹一幟,無論形式還是內容,都是令人精神抖擻的文學,令東北文壇呈現(xiàn)昂揚的姿態(tài),是偽滿時期成熟而有代表性的文學雜志。引發(fā)當時“鄉(xiāng)土文藝”論爭的小說《山丁花》就發(fā)表于此。然而,1938年9月,《明明》突然宣布???,具體原因不詳。在創(chuàng)作難、發(fā)表更難的時局下,備受矚目的《明明》突然消失,是東北文壇的損失,也表明在殖民語境的夾縫中生存的文學是艱難的,純文學雜志的生存更是前途渺茫。

《明明》之后,還有電影讀物《滿洲映畫》(1937—1945年)、《婦女雜志》(1938年)等文化雜志問世,均有部分文學作品刊出,其質量平平。此時,東北的新文學作者和讀者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群體。

1939年6月,古丁及其同人組織的藝文志事務會創(chuàng)辦了不定期的文藝雜志《藝文志》,編輯人是趙孟原(小松),雖然其保持了《明明》的新文學姿態(tài)和品格,但有“滿日文化協(xié)會”成員加盟背景的《藝文志》,已經沒有了“在明明德”的朝氣和斗志。創(chuàng)刊號的《藝文志序》寫道:“一國倘無一國的藝文,則不足以矜夸于世界,一代倘無一代的藝文家,則不足以銘刻于永劫。我國肇建,于茲八載,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諸部門,無不突飛猛晉(進——筆者注),日臻至善最高的階段,唯獨文化的部門,雖有末梢的滋長,但仍無根干的拓展?!盵7]唱和“建國精神”已經成為其辦刊宗旨?!端囄闹尽返木庉媯兎浅G宄?,形勢所迫,不和統(tǒng)治當局合作,雜志沒有前景;不接受偽政府的資助,雜志難以為繼。這種矛盾和無奈可以從創(chuàng)刊號的編后記中窺知一二:“A說:這些忘情于文學的人的作品,經過許多折難,終于集成了這冊東西,我們總有些仿佛喜悅似的喜悅。B說:我懷疑這冊東西究竟到底具有怎樣的價值,它好像一塊不知名的新種礦石,此刻還無由推曉其對人類的效能。C說:這冊東西簡直近于無聊,除了最為幾個人的自慰以外是什么也不當?shù)?。這些誠肯的自白,也許都有其真實性。然而《藝文志》是仍得按預定去出版的。只好讓歷史去解釋《藝文志》的一切疑問了。”[8]看來,帶著文學理想的藝文同人的《藝文志》初衷和現(xiàn)實并不一致,便不得不在無奈中妥協(xié),雜志從第2輯發(fā)行所改為藝文志事務會,由民間資辦變?yōu)楣俜劫Y助,《藝文志》少了其他同人雜志的經濟困窘。事實上,《藝文志》堅持“寫與印”的創(chuàng)作主張總比沒有雜志好,內容上也并不像辦刊宗旨所言,而仍然以文學作品為主,刊載了古丁、爵青、小松等成熟作家的上乘之作。1940年秋天,由于種種原因,雜志僅出刊3輯便停刊了。

受《明明》和《藝文志》(1939年)辦刊的影響,1939年12月,沈陽的文學同人陳因、王秋螢等成立“文選刊行會”,用陳因變賣一處祖?zhèn)鞣慨a籌集的資金,創(chuàng)辦了純文學雜志《文選》。《文選》內容純凈,執(zhí)著于現(xiàn)實,沒有迎合時局的意思,目的是“豐富現(xiàn)代文學”。刊發(fā)的作品多是反映偽滿洲國生活現(xiàn)狀的有力之作,是偽滿文學界最具影響力的民間文學雜志之一。《文選》與《藝文志》聚集了當時東北的實力作家,創(chuàng)作了一批優(yōu)秀的作品,豐盈了殖民黑暗統(tǒng)治下的東北文壇。吳郎在《回顧一九四○年滿系文壇》時,選擇了兩個大型刊物,即“藝文志三輯,文選二輯”[9]來作為文壇的風向標,足見兩本雜志是代表當時東北文壇創(chuàng)作水準的文學雜志。但由于資金匱乏、出版發(fā)行困難,1940年8月,兩本雜志被迫???/p>

另外,1940年11月,沈陽作風刊行會創(chuàng)辦的文學雜志《作風》,出刊1期,因資金困難???940年末,山丁和戈禾等人在長春創(chuàng)辦的詩歌雜志《詩季》,由益智書店發(fā)行,出刊2輯???。1941年2月,長春學藝刊行會創(chuàng)辦的文藝雜志《學藝》,出刊2期???。同時,這些社團還分別刊行了文學叢書。以上這些1940年前后由文學社團刊行的雜志雖然數(shù)量不過兩三期,甚至一期,但這一時期是偽滿文學最活躍的階段,這些文學雜志為東北文學留下了許多高質量的上乘之作。后來,受辦刊資金后勁不足、純文藝雜志受眾范圍小等因素影響,導致這些雜志集體性夭折。另外,在殖民統(tǒng)治下,民族身份被剝奪,社會被異化,言論無自由,感同身受、言為心聲的文學怎能符合當局的意愿?因此,殖民語境中的純文藝雜志生存的空氣是稀薄的。

然而,正是這些文學刊物執(zhí)著而韌性的成長,才形成偽滿文學的一個小高潮,充實著東北文壇。劉曉麗曾把特異時空中這些文學雜志的短暫生存稱為“新文學的想象”,因為想象是美好的,而現(xiàn)實是殘酷的。隨著侵略戰(zhàn)爭的深入與戰(zhàn)線的延長,日本人對東北文化控制日益嚴苛,偽滿洲國文藝雜志的“興旺”局面并沒有持續(xù)下去。太平洋戰(zhàn)爭的爆發(fā)讓日本在各方面越發(fā)吃緊,東北成為供應日本戰(zhàn)時所需的“大后方”。同時,為防止東北人民的覺醒,扼制不斷高漲的抗日情緒,侵略者完全卸下偽裝露出本來面目,在文化上進行赤裸裸的鉗制。1941年3月,偽政府弘報處出臺《藝文指導要綱》,并解散各類民間文藝組織,殘酷鎮(zhèn)壓文化人士,在“12·30”大逮捕中一大批愛國作家入獄,大部分知名的新文學作家被迫離開東北,民間雜志熱潮被擊退,同人出刊難以維系。與此同時,日文出版物的輸入量大增,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1942年前后,東北淪陷區(qū)共出版各種書籍、雜志339萬余冊,而從外地輸入的書籍、雜志卻有1 784萬余冊,其中日本出版物竟達1 740萬冊[10]。中文出版物銳減,像前期那樣的文藝雜志更是不復存在,東北傳媒被迫成為戰(zhàn)時宣傳與動員的工具,但并不是以“口號”和命令的形式發(fā)揮作用,而是以貼近大眾與生活的面目出現(xiàn),使得文化綜合雜志逐漸成為主流,偽滿洲國期刊的發(fā)展就這樣進入了下半期。

這一時期,主要的中文雜志不過七八家。有前期創(chuàng)刊繼續(xù)發(fā)行的《興亞》《滿洲映畫》《新滿洲》,《藝文指導要綱》頒布后創(chuàng)辦的《麒麟》《新潮》《青年文化》和《藝文志》。雖然每種雜志有各自的辦刊宗旨,但雜志“性格都相混同”[11],大體上看都是文化綜合雜志。

《興亞》是1936年由興亞社刊行的一本“防共”的雜志,但隨著偽滿文化環(huán)境的變化,逐漸發(fā)展成為以文藝內容為主的大型刊物。編輯高純在《青年文化》舉辦的“雜志的編輯和經營”座談會上這樣自我評價:“《興亞》的性格,原來倒很清楚,是防共雜志,但在時間的演變中,終于也趨向文化綜合雜志啦。”[11]《興亞》刊行到1943年???/p>

《滿洲映畫》是“滿洲映畫協(xié)會”創(chuàng)辦的電影雜志,1937年12月在長春創(chuàng)刊,1941年6月轉入“滿洲雜志社”,改名為《電影畫報》,刊在《麒麟》上的廣告詞自稱具有十大特色:有美麗的畫面;有輕松的文字;有珍貴的記事;有明星的趣聞;有影城的大事;有迅速的報道;有“正確”的記錄;有“公正”的主張;有多數(shù)的讀者;有豪華的獎品[12]。這段廣告不僅說出了《電影畫報》的特點,兼具娛樂、趣味、消遣于一身,也可以看出偽滿后期文化雜志共同的市場取向,帶有迎合大眾讀者的商業(yè)氣息。與同屬于滿洲雜志社的《麒麟》在文化趣味、讀者定位上都極為相似,一個是以電影知識和劇本為主要內容,一個是以通俗文學和生活知識為主,都是號稱“擁有十萬讀者”的大眾文化雜志。

《新滿洲》是1939年1月由“滿洲圖書株式會社”發(fā)行的文化綜合雜志,1945年4月終刊,是偽滿時期刊行時間最長的雜志。創(chuàng)刊之初,有一半內容是小說、小品文、論文、詩歌、劇本、影評等文藝性作品,有少量宣傳“建國精神”的內容,是針對市民閱讀口味的趣味性雜志,主要目的是在“國策”方針的掩護下發(fā)表文學作品。該雜志既受到文學者的肯定,又為文學生產提供園地,是一本偏重文藝的雜志?!端囄闹笇бV》發(fā)布后,殖民統(tǒng)治對文化界壟斷監(jiān)管日益升級,《新滿洲》從1941年5月開始轉變辦刊風格,增加通俗文學的內容,并取得良好的市場銷量,成為偽滿后期和《麒麟》并駕齊驅的兩本大型刊載通俗文學的大眾文化雜志。

《新滿洲》之所以能夠出刊長達7年之久,主要得益于三點:一是日資背景,從創(chuàng)刊之日就打上了官辦雜志的標簽,與同人雜志的出身性質不同,在出版物資極度緊缺的戰(zhàn)爭背景下,《新滿洲》從沒有出現(xiàn)其他雜志的合刊、脫期現(xiàn)象;二是兼容政治與文藝的內容,打著為偽政權張目而構建“新滿洲”的辦刊旗號,在此名目庇護下發(fā)表文學作品,兼顧國策宣傳和文學傳播,非純文學雜志,也非偽滿當局的機關雜志;三是市民通俗性風格,雜志能夠及時根據(jù)時局變化和市場需求,轉向通俗大眾化的市場定位,內容豐富,富于趣味,獲得大眾的青睞,被冠上文化綜合雜志的頭銜。

上述三本雜志是偽滿中期殖民當局文化專制的產物,從創(chuàng)刊之日就帶有殖民色彩,日本人創(chuàng)辦的《興亞》應該隱含著政治背景下“興盛亞細亞”的文化野心;《新滿洲》名字本身就在替?zhèn)螡M洲國做宣傳,關于刊名編輯吳郎說:“這是日本人起的,我們也不想用啊”[13];《滿洲映畫》的“映畫”是個日語詞,這些雜志先天性的殖民底色決定它們一出世就不可能脫離侵略者的話語。不過,這些雜志在刊行過程中并沒有如雜志名稱一般一味地替?zhèn)螡M洲國張目,《興亞》打破“軍當局”委托的防共目的刊載一定量的文學作品,《滿洲映畫》應“數(shù)萬讀者一致的要求”[12]改為《電影畫報》,《新滿洲》上的文學“無意構建新滿洲”。由此可以看出,在殖民者文化霸權淫威下的雜志、一群不能忘記自己民族身份的中國編輯在復雜的文化生態(tài)中與統(tǒng)治當局的周旋之策,雜志不得不戴上兩副面孔以求生存,漸漸地表現(xiàn)為性質相似的偽滿文化綜合期刊特有的面貌。

1941年6月,“滿洲雜志社”推出的大眾通俗雜志《麒麟》是《藝文指導要綱》出臺后第一個創(chuàng)刊的雜志?!恩梓搿芬院B(yǎng)讀者情操為辦刊宗旨,版面靈活,有時事報道、生活常識、文化消息、文藝作品等豐富的內容,通俗文學作品占有相當?shù)谋戎?,被稱為“通俗文學的大本營”,問世不久,以其通俗的趣味性便贏得眾多的市民讀者,是偽滿發(fā)行量最大、發(fā)行范圍最廣的雜志。而針對《麒麟》的通俗文學策略,有知識分子站在精英立場聯(lián)系市面上通俗文學泛濫的現(xiàn)狀予以批評,這恰恰從另一角度說明殖民語境下新文學的缺失,給擺脫時局、規(guī)避政治的通俗文學以生長的機會。但片面的以低級趣味否定所有的通俗作品,也有失公允,否定粗糙低劣的通俗文學庸俗泛化、令人精神麻痹的同時,也要看到通俗文學中也有民族憂慮、頑強掙扎和隱性抗爭的一面,通俗文學也是偽滿時期雜志選擇的一種生存策略。

1942年2月,“滿洲圖書株式會社”發(fā)行的純文藝雜志《滿洲文藝》,是經過作者和編者近半年精心準備推出的高質量文藝雜志,匯集的作品都是滿洲知名作家們的精品,勵行健的《地域層》、梅娘的《一個蚌》、李喬的《夜航》等都出自于此,是代表了東北作家創(chuàng)作實力的一本文學雜志,但只出刊1期,驚鴻一閃,就沒有后續(xù)了。雜志首篇所刊山丁的《慈燈》,有刊前語味道,似乎是對當時文學雜志生存前途未卜的預知:

順著新的激流,同人雜志已經迸出凋落的音響,被擠扁了的文學團體也只有溶解或相同溶解的尋找新的發(fā)足,作家們仿佛是一群鄉(xiāng)愁的餓殍,麇集于出版家的艙板之上,敲著嚷著乞討人家的一點施舍。

這刊物的發(fā)行,我們不難想到是一種善良的施舍,在我們貧乏到連糠粕也可以果腹的時候,我們拼(摒——筆者注)棄那種矯情的泛濫的知性,在我們自己不能建設溫床的時候,冰冷的水門汀的階石上也可以露宿著我們的肢體。

曠蕩的野原是作家們的母親,我們需要她的大自然的氣息,蘇甦我們底部分的麻木,宿命論者的魔術的巫醫(yī)是不足憑信的。我們要汲取清新的河水灌溉我們的泥土,同時揚棄著濁流中的沙石,溝通著我們的進路。

倘使這刊物能以人類的雄闊的悲憫的胸懷,大乘的載著所有每個母親的兒子,我們稱它為“慈航”也可以的,只要它能聯(lián)結了青春的友情的花圈,只要它能療治了鄉(xiāng)愁與饑渴。至于輔佐藝文政策的推行。則是它的光榮,在文史上也是不容抹滅的[14]。

《滿洲文藝》雖然成就了東北文學史上“不容泯滅”的作品,但為迎合審查,也不得不明確表示“輔佐藝文政策的推行”,然而終究還是“凋落”了。

1943年3月,“滿洲經濟社”刊發(fā)《新潮》,其刊在《藝文志》上的廣告自稱“經濟研究雜志”,但從內容和體式上看,和其他文化綜合雜志沒什么大的差別,也是兼顧時局和文化,刊有少量的文學作品,受戰(zhàn)時經濟等因素影響明顯,1944年后時有誤期、合刊頻繁,一再縮減版面,是偽滿后期雜志在1945年最早停刊的一本。

1943年8月,“滿洲青少年文化社”刊發(fā)《青年文化》,具有時局性、文藝性、趣味性的特點,主要刊載短篇小說、詩歌、劇本、評論、小品文等各類新文學作品,豐富了新文學的題材和體裁,曾刊載山丁的長詩《拓荒者》、藍芩的長詩《科爾沁草原的牧者》等?!肚嗄晡幕吩跂|北新文學雜志陸續(xù)停刊的文壇荒寂期,為東北的新文學保留了一方堅守陣地,促進了東北新文學的發(fā)展。

1943年11月,由藝文書房再次發(fā)行的《藝文志》,雖沿用了1939年的雜志名,編輯還是趙孟原,仍以文藝作品為主,但雜志性質已經發(fā)生變化,此《藝文志》已經非彼《藝文志》,不再是同人雜志。雜志的發(fā)行單位由初始的藝文書房,經過幾次輪換、聯(lián)名,最終確定為“滿洲藝文聯(lián)盟”,成為效力殖民統(tǒng)治當局服務戰(zhàn)爭的機關雜志。時任弘報處長市川敏在創(chuàng)刊號上的《藝文志發(fā)刊祝詞》中說:“此次藝文聯(lián)盟,為謀藝文之普及,而使藝文家之創(chuàng)作活動得以旺盛進行,并藉助后進之指導育成,乃發(fā)行月刊雜志《藝文志》?!辈⒅赋鏊囄募业氖姑袃蓚€:一為“舉藝文之總力,協(xié)力圣戰(zhàn),即昂揚戰(zhàn)爭意識,潤澤戰(zhàn)時生活”;二為“創(chuàng)造新東亞藝文,即驅逐美英頹敗藝文”,“顯現(xiàn)肇國精神之藝文”[15]。其辦刊宗旨顯然是日本殖民者利用雜志的傳播功能作后方宣傳,合理美化強權的殖民統(tǒng)治,期待東北人民自覺的“服務戰(zhàn)爭”。在殖民當局控制下藝文同人編輯的自主性被剝奪,雜志上的文學作品有些變味。《藝文志》是偽滿后期創(chuàng)刊的最后一份漢語文藝雜志。

1943年11月,《青年文化》雜志社組織《新滿洲》《電影畫報》《藝文志》《麒麟》《興亞》《滿配》《新潮》八家雜志和出版部門的編輯召開關于“雜志的編輯與經營”問題的座談會,這是偽滿后期八大雜志共存的鼎盛點,頂點也意味著將要走向衰敗。座談中透露,偌大的東北此時的成熟作家少得可憐,作家要應付多個雜志,另外,切斷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偽滿洲國也很難短時形成自己的文化,雜志文化內容單一,無一例外地都帶有當局掌控下的殖民色彩。十幾年的奴化殖民教育,漢語出版物遭到焚毀和控制,擁有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廣大讀者很難接觸到漢語讀物,有可讀之物便是一種滿足,也沒有更多的要求,大眾讀者的文化趣味也就慢慢相似了。這就是日本侵略者長達十余年殖民統(tǒng)治后雜志性格混同的原因。正如趙孟原所言:“現(xiàn)在僅是文化綜合雜志……差不多便都一樣?!盵11]

在日本殖民統(tǒng)治的特殊歷史時期,在中文出版物受到嚴苛監(jiān)管的文化背景下,在大眾可讀之物越來越少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曾發(fā)行的報紙和雜志共同培養(yǎng)了知識階層的文學品位和一般城市大眾的閱讀習慣,逐漸促成不同身份、不同階層的多元化的讀者群體,影響并參與大眾的生活。通觀偽滿刊載文學作品雜志的歷程,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籌集辦刊資金、確立辦刊宗旨、找準雜志的市場定位、規(guī)劃雜志的內容、處理與當局統(tǒng)治者的關系等,都是決定雜志生存的要素,文學傳媒由報紙副刊到小眾文藝雜志再到大眾文化綜合雜志,也是偽滿殖民語境中特殊的文學傳媒生態(tài)。

第一,殖民統(tǒng)治下大眾文化雜志的出現(xiàn),與東北當時的城市化進程密切相關。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發(fā)展,中國由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過渡,工業(yè)化生產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城市成為工業(yè)社會的標志,也成為現(xiàn)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城市文化日漸興起,文化傳播市場隨之成熟起來。淪為日本殖民地的中國東北地區(qū),城市作為日本侵略者殖民統(tǒng)治的中心,也是文化傳播的中心,是日本殖民者全面實施文化霸權工程的主要場域。為了加強對東北的政治、經濟、軍事侵略,便于對其控制和管轄,日偽當局加緊城市建設。大城市增加,城市人口增多,中小城鎮(zhèn)規(guī)范化,城市在建設中更具現(xiàn)代氣息,逐步形成殖民語境中的東北都市文化場域。偽滿洲國的各大城市是文學活動和文學傳播的主要集中地,是文化載體的發(fā)行地,也聚集著報紙雜志的消費人群,即穩(wěn)定的閱讀者,為文學傳播提供了可行性條件。偽滿時期城市建設客觀上助推了文化傳播市場的成熟,文學傳播也在文化消費的商品經濟大潮中得到空前的發(fā)展,文學消費的閱讀人群也在不斷壯大,更多的社會大眾參與到文化活動中,成為文學消費的主體。

第二,偽滿時期,在出版印刷業(yè)發(fā)展日漸成熟的社會條件下,充足的資金是保障雜志出版發(fā)行的首要條件。無論是民間同人自發(fā)組織募集、獲得日資背景的文化組織資助、官方政府的補助,還是依靠雜志自身的商業(yè)運作,如果沒有維持雜志出版運行的經費保障,雜志難以誕生或將中途夭折。民間同人的純文藝雜志,辦刊經費靠自籌,大多經營不善,商業(yè)利潤難以維持雜志的正常運行,如被迫??摹杜d滿文化月報》《文選》《詩季》,還有中途“流產”的《文叢》和沒有刊出的《文選》第3期、《文萃》及“文選叢書輯”等。偽滿后期持續(xù)出刊的雜志,一律為偽政府與會社(所)的商業(yè)性雜志,而在1943年進入戰(zhàn)爭的決戰(zhàn)階段后,整個偽滿經濟不景氣,印刷產業(yè)受到影響,時有雜志因此轉換印刷工廠,《新潮》《麒麟》《青年文化》等雜志還出現(xiàn)脫期、合刊情況。當然,出現(xiàn)這種情況也有雜志稿件不足、執(zhí)筆投稿者人少、稿件質量不佳的原因,但雜志出版質量整體下降是不爭的事實。紙張粗糙、油墨模糊等問題在各雜志上有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缎聺M洲》是實力雄厚的偽滿圖書株式會社的雜志,其有自己的印刷工廠,雖有紙張質量下滑的情況,能夠堅持按期出刊,沒有合刊現(xiàn)象,在當時是極其不容易的。

第三,偽滿后期,受到文化監(jiān)管政策的控制,迎合時局的內容成了雜志必須履行的“責任”。為保證順利出刊,雜志就要接受偽政府的“指導”。報刊是偽政府實施國家統(tǒng)治、進行輿論宣傳的工具,受弘報處監(jiān)管的報紙雜志和當局保持思想一致,報道時事內容,充當“喉舌”是所謂媒體的責任。尤其是《藝文指導要綱》公布后,陸續(xù)解散民間文藝組織,同人創(chuàng)辦的純文藝雜志《作風》《學藝》《滿洲文藝》都于1942年停刊。凡是出版的雜志,在制版印刷后,都要送檢“合格”后才能發(fā)行。《麒麟》雜志編輯高光超在《青年文化》組織的關于“雜志的編輯和經營”座談會上,談及雜志出版過程中送檢一事時說:“等到三天檢閱通過之后,沒有來電話告訴我們過處,這才真高興。”[11]顯然“檢閱”是決定雜志能否出刊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絕不是可以隨隨便便應付的。1945年以后終刊的《新滿洲》《麒麟》《新潮》《青年文化》《藝文志》,都屬于官辦背景的雜志,或多或少的刊載助力殖民者東亞戰(zhàn)爭的時局性內容,純文藝雜志《藝文志》相對較少,其他雜志情況均差不多,刊行期最長的《新滿洲》和發(fā)行數(shù)量最大的《麒麟》,時局內容在篇幅數(shù)量上更明顯。但無論“國策”內容或多或少,毫無疑問都明晃晃地印上了殖民色彩。

第四,雜志的辦刊宗旨和內容策劃直接關系雜志的讀者定位和市場銷量,這是偽滿雜志規(guī)劃長期刊行的立命之本。同一時期出刊的雜志,雜志的品格差不多,要想生存,雜志之間就會產生競爭。民間同人創(chuàng)辦純文學性雜志多為了文學理想,意在普及和發(fā)展新文學,為文學愛好者提供創(chuàng)作園地和交流平臺,提升對文學有興趣的讀者之藝術審美品質,改變當時文壇通俗文學似野草一般蔓延開來的現(xiàn)狀,開拓和建設幾近荒寂落寞的東北文壇。他們帶著崇高的使命感追求精神上的建設,雜志內容以新文學作品為主,多為純凈、清新的風格,雜志的讀者對象是有思想有審美接受能力的文學愛好者,非大眾人群,雜志刊行數(shù)量不多,刊行范圍不大,難于經營,商業(yè)利益是次要目的,多屬于短暫的綻放。偽滿初中期《鳳凰》《淑女雜志》《興滿文化》等因經營困難而??螡M后期,繼續(xù)辦刊的雜志幾乎是清一色的文化綜合性雜志,其共同特點就是向廣大的普通讀者靠攏,重在普及文化,兼有文藝內容,并表現(xiàn)出有迎合讀者口味的辦刊取向,讀者群是有文化基礎的市民大眾等各類人群,內容策劃具有豐富性、趣味性和通俗性的特點,一般欄目多樣、版面靈活,廣告較多,商業(yè)氣息明顯,追求商業(yè)效益。這些雜志的市場相對穩(wěn)定,多在1945年后???。

猜你喜歡
藝文志藝文滿洲
早期中國知識轉型期的《呂氏春秋》學——《漢書·藝文志》、高誘《呂氏春秋注》研究
《明史·藝文志》史部地理類訂誤十一則
藝文活動早知道
藝文活動早知道
小陳老師來上課
《竹葉亭雜記》中的滿洲薩滿遺風
橫田文子“在滿”期間的創(chuàng)作
“滿洲”文學與作家探究
夜幕下的滿洲
從《漢書·藝文志》看班固對儒學的崇拜
清远市| 永善县| 杭锦旗| 内乡县| 清流县| 南开区| 临高县| 镶黄旗| 治县。| 谢通门县| 柘城县| 博乐市| 如东县| 大渡口区| 顺平县| 杭锦后旗| 磐安县| 讷河市| 桐城市| 桐庐县| 正蓝旗| 静宁县| 黄陵县| 阿坝县| 武陟县| 灵石县| 丽江市| 如皋市| 蒲城县| 灌云县| 泸溪县| 沙雅县| 商河县| 甘泉县| 双城市| 册亨县| 新河县| 北票市| 宣化县| 昭苏县| 德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