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班級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作為班主任,我發(fā)現(xiàn)班級中存在許多小團體。妥善管理和引導這些小團體,對于學生成長與班級管理都至關重要。
例如,小A有個“四人圈”。這四個學生都是所謂的叛逆少年。他們對老師的話總是不以為然,白天不好好上課,晚上熬夜打游戲,還總是嘲笑那些聽話愛學習的同學是“書呆子”。他們總是聚在一起,有自己的“圈內文化”。他們當中任何一個人都認為:被圈子排斥是非??膳碌?,而作為圈子的成員,他們必須遵守一些默認的規(guī)則。這把他們四個人塑造成了一樣的人。他們以為自己什么都知道,而當別人與他們談論其所不知道的事情時,他們會嗤之以鼻。
面對小A的“四人圈”,我進行了系統(tǒng)的思考,從他們的家庭構成到成長經(jīng)歷。我發(fā)現(xiàn),他們這種態(tài)度的形成源于其生長環(huán)境。學校教育對他們的意義難以抵消生長環(huán)境給予他們的生存“哲學”。他們的父母為他們展示的生存模式,讓他們覺得現(xiàn)有的人生經(jīng)驗已足夠用來應對今后類似的生活。這一分析結果讓我難以接受,愛學生,自然希望他們能站在更高的平臺,實現(xiàn)更好的成長。于是,我嘗試先破“圈”。
我分別找“四人圈”里的每一個孩子談話。并這樣跟他們說:“你與其他幾個成員不約而同地做著相同的事。因為你最在乎的那幾個人都這樣認為,所以你也這樣認為。圈子對你是如此重要。但圈子的最大特點是不讓你獨立思考,你在放棄做自己?!?/p>
每個孩子聽到這里,都陷入無聲思考。我告訴他們,相對于“圈子”,作為一個有個性的學生,要加入的是另一種群體——組合?!叭ψ右竽愫推渌蓡T都一樣,而組合里人人都不一樣。”就如《哈利·波特》中的哈利、赫敏和羅恩三人組,《指環(huán)王》里的“護戒同盟”,他們都不是把一個人乘以 N,而是不同的人構成的有機組合。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位置,任何兩個人之間不能互相替換。在組合里,其他成員不會強求個體改變,而是允許其保留自己的個性、觀點和做事風格,也只有這樣,每個人才能對組合有獨特的貢獻。每個人有自己的特點,且所有人又有共同點。比如哈利·波特三人組中,三個人性格各異,但他們都是勇敢的人。
我問:“你想不想擁有這樣的關系?”四個孩子無一例外地說“想”。于是,我為他們“盤點”了班級同學的優(yōu)點和長處,讓他們選擇和誰成為“最佳組合”。小A選了班里英語最好的小俊,讓小俊幫他修改英語短文,他則發(fā)揮組織特長,宣傳他們“A俊組合”的成果。小B選擇與物理課代表形成組合,物理課代表幫他輔導物理題,他則幫助物理課代表收發(fā)作業(yè)。小C選擇與足球隊前鋒形成組合,兩人相約每周去踢兩次球,并把踢球經(jīng)歷和心得寫下來,寫作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小D選了班里的“數(shù)學狂人”小宇,兩人一同鉆研數(shù)學,課上認真聽講,課下時常熱烈討論。
人是社會性動物,社交是人類所必需的,因為人類需要彼此產生依戀,需要歸屬和認同。但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作為教師,應引導他們避開負能量、非主流群體,選擇充滿正能量的團隊,這是教育者的使命。孩子們選擇的團隊直接影響他們三觀的形成,與誰為伍直接影響他們個人發(fā)展的可能性,影響其發(fā)展的高度和深度。就如班上的“四人圈”,在我長期觀察、認真思考和分析的基礎上,找他們單獨談話,成功“破圈”,繼而又引導他們形成一個可以讓自己能量最大化、價值最大化、幸福感最大化的組合。在這個組合里,他們豐富自己的社群生活樣態(tài),良性認知自己與他人、世界的關系,從而內心豐盈,充滿成長動力。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yè)大學附屬中學)
責任編輯:王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