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圣穎
摘要:當代社會,德育對象不僅限于品德后進生,更應面向全體學生,不因成績好就忽視其不良品德行為。教師應深刻思考德育對學生的影響,明確德育不僅限于課堂、課本,還應深入學生生活,從學生生活中取材,讓德育貫穿始終,做到德育生活化,讓學生從知識層面、道德思想層面都獲得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德育生活化 “好學生”德育
大多數(shù)時候,作為教師的我們經常會有思維慣勢,易把成績好的學生稱為好學生,因此在學校進行的德育對象通常是被認為品行不夠端證,或者說是沒有做到社會一般道德要求的學生,從而把大部分的德育傾向他們,而忽略掉我們通常稱之為“好學生”的人,即成績好的學生。對于這個話題的思考,主要源于近幾年媒體報道的多起名校大學生、高中生殺人事件。為什么這些明明看起來是好學生的人反而做出了令社會為之震驚的罪行?我想這是很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并且個人認為有必要從小學開始重視“好學生”的德育教育,把德育對象的天平擺正。接下來,我將從德育觀察、德育問題、德育對策以及家校溝通之校外德育跟蹤等四個方面進行淺釋。
一、德育觀察
在學校教學和日常工作中,作為老師,我們要善于觀察成績好的學生的行為與話語,從他們的話語和行為中往往能折射出他們的對待同學或某事物的思想。從學生生活中理解德育,提煉德育素材,踐行德育。在筆者的教學中就遇到這樣一個情況,一個平時學習情況相對較不理想的三年級學生無法回答出45除以9這一計算,班上一名成績突出的學生在此時卻大聲的說了句對該同學智力質疑的話,課后我找來那位成績突出的好學生進行談話,讓他明白,其實大家都一樣,只不過有的同學走的慢,而他走的比較快而已,并讓他換位思考,站在被他說的同學的角度想想其感受,讓他進行道歉,從而讓他認識到并不是成績好就能隨意輕視他人。在之后的教學中,我多次提問那名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并對他答對的進行當眾表揚,以重振其自信心和防止其他同學對其的輕視。或許有的老師認為這無傷大雅,這位成績突出的好學生也并沒有復雜的壞心思,然而,好學生的走歪往往是因為小時候對身邊人那些“無傷大雅”的蔑視所造成的,因為沒人告訴他們那是不對的,在人生思想“塑形”過程中沒有得到正確的指引。德育教導從學生日常生活出發(fā),貫穿學生生活始終,發(fā)揮好德育的引導、修正、向好的作用。
二、德育問題
德育內容一般包括:基本道德行為規(guī)范教育、公民道德和政治教育、較高層次的世界觀與人生觀、理想教育等。德育的基礎是要教學生學會做人,諸如公平、正直、誠實、勇敢、仁愛、熱愛勞動、艱苦樸素等,那么我們對學生德育問題的分析也應從這幾方面出發(fā)和思考,看學生的德育問題屬于哪個方面。對待“好學生”尤其要注意從多方面思考。從云南大學馬加爵事件到上海商學院宿舍失火案,從復旦大學室友投毒案到南航大學宿舍刺死案,高三學生連捅老師26刀致死等等事件,這些學生不都是平常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嗎?但他們的行為卻顛覆了我們的認知,使我們都深刻的體會到對學生仁愛之心的教育有多么必要,對生命之珍貴的教育有多緊急。而這些德育都需從小開始,需要我們教師在學校工作中,對學生的德育觀察中分析學生存在的德育問題。從某些企業(yè)表示因擔心眼高手低而不起用名牌大學學生到新聞報道某海歸蹲家沉迷游戲都說明學生需要自小學習和認識到愛勞動、能受苦的美好品德。
三、德育對策
在發(fā)現(xiàn)學生的德育問題后,要及時的對其進行教育,運用多種手段是其任仕達錯誤并改正。在中小學常用的德育方法有:
其一說服教育法,通過語言和事實對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很多時候教師需要把道理給學生講通、講明白,學生才能深切認識到正與誤;
其二榜樣示范法,最好選擇學生喜歡的正確榜樣人物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運用多種方法,多空間幫助學生、人物樹立其榜樣,發(fā)揮榜樣的正向引導、影響作用。如讓學生觀看“感動中國”人物系列;
其三是情感陶冶法,教師要利用身邊環(huán)境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如發(fā)現(xiàn)學生之間的各種互相幫助,進行即時贊美和班級公開表揚,傳播正能量,在學生心中種下樂于助人的種子;
其四實際鍛煉法,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方法。如學校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探望老人活動,參加公益愛心活動;
其五品德評價法,對學生品德進行肯定火否定的評價而予以激勵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形成和發(fā)展,評價方法可多樣化,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
四、家校溝通之德育跟蹤
由于小學生有錯誤易重犯的特性,因此,教師除了對學生在學校時進行教育,還應做好德育跟蹤,這就需要教師與家長多溝通、反饋,與家長合力教育孩子,使德育融于學生生活,滲透學生日常,而不限于學校,課堂的某節(jié)課,做到德育生活化,生活處處有德育。德育跟蹤還要做好詳細的規(guī)劃,如時間周期、行為話語表現(xiàn)情況、德育結果等。對學生進行德育并不是一蹴而就便能成的,德育成果是需要長期的努力,因此教師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通過近年報道的學生傷人事件和身邊實例可看出,在學習上好的學生并不意味著他就是思想上、行為上的好學生。對于這些“好學生”德育同樣需要老師的耐心和細心,不能因為成績好而視而不見,而抵消其不正確的行為和思想。
教師對好學生的心態(tài)、未交作業(yè)、違紀時的處理態(tài)度,是放過還是照章辦事?教師首先要立好一個“公平公正”對待所有學生的態(tài)度,無論好生后進生,違紀都按規(guī)處理,不差別對待,這樣給“好生”一個“人人平等”的思想作用。“在生活中展現(xiàn)道德本身的存在和魅力,通過生活的力量進行道德培育,培養(yǎng)學生個體的道德判斷能力和敏感性,創(chuàng)造積極豐富的道德情感環(huán)境,并通過活生生的生活讓學生獲取豐富的道德智慧,并通過生活將道德行為踐行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