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軍明
(商務印書館 北京 100710)
無論著眼當下,還是放眼未來,漢語國際化都將是不可逆轉(zhuǎn)的發(fā)展趨勢。[1]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學習中文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對各種教學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國際中文學習辭書作為外國人學習中文的輔助工具,顯然越來越重要。
商務印書館自1912年出版第一部可供外國人學習、研究漢語使用的《漢英辭典》(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以來,不僅編寫出版了諸多華文教材、對外漢語教材及教輔,而且編纂出版了數(shù)量可觀的國際中文學習相關的辭書①。本文嘗試梳理商務印書館國際中文學習辭書的出版情況,介析主要辭書,分析出版特點,管中窺豹,以了解國際中文學習辭書的發(fā)展現(xiàn)狀,以期對國際中文學習辭書的編纂實踐、出版發(fā)行及理論探索起到促進作用。
根據(jù)筆者所能掌握的信息,商務印書館到目前為止出版的與國際中文學習相關的辭書約237部(紙質(zhì))②,其中明確以外國人學習中文為首要目的的專用型國際中文學習辭書(以下簡稱專用型辭書)191部,約占80.6%,如《現(xiàn)代漢語介詞用法詞典》(前言“主要服務于從事漢語國際教育的教師和漢語高級學習者”)、《商務館學成語詞典》(封底“一部專為漢語學習者編寫的成語用法詞典”);以中國人學習外文適用為主、兼顧外國人學習中文,主要供國內(nèi)讀者使用、兼顧外國人學習中文的兼顧型國際中文學習辭書(以下簡稱兼顧型辭書)46部,約占19.4%,如《精選日漢漢日詞典》(前言“主要供漢語讀者學習和使用日語,并兼顧日語讀者學習和使用漢語”)、《漢語形容詞造句詞典》(前言“本詞典的使用對象主要為語言教學和研究者……和中級水平以上的漢語學習者等”)。下面從歷時和類型兩個角度,來分析商務印書館國際中文學習辭書的出版情況。
20世紀80年代以前,商務印書館國際中文學習辭書有2部,其中1部為專用型,1部為兼顧型。191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漢英辭典》(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編輯者張在新,校訂者李文彬、徐善祥)。溫云水先生所藏本(中華民國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五版)版權(quán)頁介紹該詞典“收錄3800個常用漢字,按筆畫的多少排列;使用賈耳斯的羅馬注音系統(tǒng);用例句說明詞的用法;袖珍型裝訂;適于西方人學習漢語之用,也適于中國人用其查找漢語的英語對等詞語”[2],可見出版者是把“適于西方人學習漢語之用”作為出版的第一目的。該詞典出版后,在不到四年時間里就印刷了五次,由此可見當時社會需求的迫切,也可見該詞典在當時影響廣泛。1936年商務印書館推出《華英德法詞典》(A Chinese-English -German-French Dictionary,編纂者王安國),編輯大意中明確提出,本書“不僅便于國人研究英德法語,即凡用英德法語之民族,亦可藉本書而研究華文”[3],可見編纂者的目的不僅是滿足國內(nèi)讀者學習研究外語的需要,也兼顧國外讀者學習研究漢語的需要。
改革開放后,國際中文學習辭書的編纂和出版進入發(fā)展期。1980年前,只有北京語言學院編印的《漢英小詞典》和《漢法小詞典》在校內(nèi)供外國人學習中文使用。20世紀最后20年商務印書館國際中文學習辭書有16部,其中專用型辭書8部,兼顧型辭書8部,各占50.0%。1980年,第一部現(xiàn)代漢語用法詞典《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出版,“標志著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的編纂開始向縱深發(fā)展”[4]。后續(xù)推出的現(xiàn)代漢語用法類辭書有《現(xiàn)代漢語常用格式例釋》(1984)、《現(xiàn)代漢語實詞搭配詞典》(1992)、《現(xiàn)代漢語重疊形容詞用法例釋》(1994)、《漢語動詞用法詞典》(1999)。80年代,商務印書館出版了“簡明漢外詞典”系列5種,包括《簡明漢英詞典》(1982)、《簡明漢西詞典》(1983)、《簡明漢日詞典》(1985)、《簡明漢朝詞典》(1986)、《簡明漢語阿拉伯語詞典》(1988),“均服務于對外漢語教學,標志著改革開放后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在多樣化的同時,也開始向系列化方向發(fā)展”[5]。1985年還推出了雙語詞典《漢英逆引詞典》。1986年,商務印書館開啟了以服務中國人學習外文適用、兼顧外國人學習中文使用的“精選外漢漢外詞典”系列的出版,八九十年代出版了5部:《精選英漢漢英詞典》(1986)、《精選俄漢漢俄詞典》(1986)、《精選日漢漢日詞典》(1994)、《精選法漢漢法詞典》(1994)、《精選德漢漢德詞典》(1994)。
進入新世紀,國際中文學習辭書的出版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新世紀以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國際中文學習詞典有219部,其中專用型辭書182部,占83.1%;兼顧型辭書37部,占16.9%。有如下幾個顯著特征:首先,增加了一種新型辭書——圖解/插圖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漢語圖解詞典”系列,共推出了《漢語圖解詞典》和《漢語圖解小詞典》160部,約占73.0%。其次,詞典品種極大豐富,有常規(guī)詞典、圖解詞典,如《商務館學漢語詞典》(2006)、《簡明漢語插圖詞典》(2005);有單語詞典、雙語詞典,如《漢語教與學詞典》(2011)、《新華字典:漢英雙語版》(2013);有近義詞詞典、諺語詞典、口語詞典、體態(tài)語詞典等,如《商務館學漢語近義詞詞典》(2009)、《中英諺語對照手冊(漫畫版)》、《漢語口語詞詞典》(2012)、《商務館體態(tài)語小詞典》(2012);有傳統(tǒng)紙質(zhì)詞典、新型多媒體詞典,如《當代漢語學習詞典》(2020)、涵芬app(2020),等等。漢外雙語詞典語種增加,外語語種達到80種,其中包括豪薩語、普什圖語和斯瓦希里語等小語種;再次,開始探索詞典的融媒出版,不僅有比較傳統(tǒng)的辭書配備光盤,還推出了《漢語圖解詞典》網(wǎng)絡版(2008)、《商務館學漢語字典》app(2011)、《新華字典》app(2017)、《現(xiàn)代漢語詞典》app(2019)等,“漢外分類詞典”18個小語種更是采用了全媒體出版方式。
按辭書正文語種數(shù)量分,237部辭書中:單語辭書23種,③占9.7%,如《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1980初版,1999增訂)、《現(xiàn)代漢語語氣成分用法詞典》(2011);雙語辭書213種,占89.9%,如《簡明漢英詞典》(1982)、《商務館學漢語字典》(2011)、《中法諺語對照手冊(漫畫版)》;多語辭書1種,占0.4%,如《華英德法詞典》(1936)。從表1來看,雙語辭書無論在專用型辭書中還是在兼顧型辭書中都占絕對優(yōu)勢。
表1 基于辭書正文語種的分類 單位:部
按辭書收錄單位的性質(zhì)分,237部辭書中:字典3種,占1.3%,如《漢字圖解學習手冊》(2014);詞典229種,④占96.7%,如《現(xiàn)代漢語介詞用法詞典》(2017)、《漢語形容詞造句詞典》(2018);語典(5種,占2.0%),⑤如《商務館學成語詞典》(2010)。從表2數(shù)據(jù)來看,詞典是最主要的類型。
表2 基于辭書收錄單位性質(zhì)的分類 單位:部
按所收條目的范圍來分,237部辭書中:普通類辭書35部,占14.8%,如《全球華語詞典》(2010)、《商務館學漢語字典》(2011)等。專項類辭書202部,占85.2%,又有很多小類⑥:用法類辭書,如《漢語形容詞用法詞典》(2003)、《現(xiàn)代漢語介詞用法詞典》(2017)等,這些用法詞典以《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為開端,已經(jīng)形成了比較成熟的體系,是對國際中文教與學都非常有參考價值的工具書。分類辭書,如《漢語水平考試(HSK)詞匯分類手冊》(2010)、《漢語僧伽羅語分類詞典》(2013)等。圖解/插圖類辭書,如《漢字圖解學習手冊》(2014)以及“國內(nèi)最重要的圖解詞典系列”[6]“漢語圖解詞典”系列(2008—2018)。其他還有考試詞典,如《HSK(初、中等)全攻略詞匯手冊》(2007);近義詞詞典,如《商務館學漢語近義詞詞典》(2009);體態(tài)語詞典,如《商務館體態(tài)語小詞典》(2012),等等。從表3可以看出,專項類辭書占絕對優(yōu)勢。
表3 基于辭書收錄條目范圍的分類 單位:部
呂叔湘主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簡稱《八百詞》),1980年初版,1999年增訂。初版共收約800個詞條,增訂版增加了200多個詞條,共收約1000個詞條。選詞以虛詞為主,也收了一部分實詞?!栋税僭~》“可以供非漢族人學習漢語時使用,一般語文工作者和方言地區(qū)的人學習普通話也可參考”,可見這部詞典的編寫初衷是供非漢語母語者使用的。王還(1981)贊其為“一本好詞典”“第一部講漢語詞的用法的詞典”,用法講得“不論多還是少,都是對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來學的人很有幫助的”[7]?!栋税僭~》出版后,不僅在中文學習者中廣泛使用,更是中文教師的案頭常備,也有不少學者從不同角度對這部詞典進行了介析和研究,如柯怡[8]、鮑克怡[9]、羅秀剛和徐鈞[10][11]、鐘小勇[12]、邢欣[13][14]、李影等[15]?!栋税僭~》的出版“對語法學的發(fā)展有深遠影響”[16]。
《簡明漢英詞典》是“簡明漢外詞典”系列中最早推出的,1982年初版,2002年修訂版?!扒把浴遍_篇便明確“主要供外國朋友學習漢語使用”。詞典主要負責人鐘梫先生回憶,詞典大約“22000個詞條”,大概“30個類”,這本詞典“有500個虛詞是就著外國人來講的,比如說‘了、著、過’,專門針對外國人進行解釋”,“兩萬多條,都標注了詞性、用法”,這是“開創(chuàng)性的”,“所有漢外詞典在那以前沒有把詞性注在上頭并注明怎么用的”[17]。從鐘先生的介紹來看,詞典處處體現(xiàn)了“對外”的特點。詞典出版后受到留學生的歡迎,評價這是“一本很好、很有用、很方便的詞典”[18]。美國學者黎天睦(1984)認為,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第一部專門供外國學生學習漢語使用的雙語詞典”,“是到目前為止最好用的詞典”[19]。
魯健驥、呂文華主編《商務館學漢語詞典》(簡稱《學漢語》),2006年出版。《學漢語》收2400多個常用字,10000多個詞條,顯示搭配、用法的詞組和例句近60000個,設“注意”約800處,“近義詞辨析”150多組,插圖約700幅,12個附錄提供多種實用信息。高慧宜(2009)將《學漢語》的特點概括為兩點:一是易查便用;二是易懂便學。[20]《學漢語》是“迄今為止我國第一部專門為具有中級漢語水平的外國人編的漢語原文詞典……以獨有的特色填補了我國對外漢語原語詞典的空白”。[21]
施光亨、王紹新主編《漢語教與學詞典》(簡稱《教與學》),2011年出版?!督膛c學》共收條目6300余條,其中單字條目3100余條。李泉(2012)將這部詞典的特點概括為:對象明確、詳略得當、簡明便用;外向型、學習型、實用型特點鮮明;研究性、創(chuàng)新性、教學性融為一體?!霸跐h語加快走向世界帶來了教學資源相對短缺(實際上這類外向型漢語詞典從來就缺少)的當下,在‘漢語(漢字)難學’這種世界性的觀念在相當程度上還束縛著漢語走向世界之步伐的前提下,尤其應當歡迎《教與學》這類詞典的問世。因為這類由對外漢語教學專家和行家編寫的外向型漢語詞典,不僅有助于漢語的教與學,也有助于從根本上消除和化解‘漢語(漢字)難學’的觀念,不論這種觀念正確與否、亦不論這種命題的真?zhèn)?。”[22]
吳月梅主編“漢語圖解詞典”系列,共80個語種160部。該系列詞典利用語義關聯(lián)的模式,按主題分類,以大量直觀的圖片來解釋詞語,幫助學習者輕松地達到學習效果,為消除漢語難學的傳統(tǒng)觀念提供了全方位的解決方案。該詞典收錄的詞匯不局限于表現(xiàn)單一文化,而是生動展現(xiàn)活的中國文化,為外國讀者提供全景式的中國體驗。商務印書館用近10年時間規(guī)劃出版了“漢語圖解詞典”系列,其中包括豪薩語、普什圖語和斯瓦希里語等鮮為人知卻有著重要戰(zhàn)略價值的小語種,用語言搭建起一座文化互通的橋梁。
“精選外漢漢外詞典”是商務印書館20世紀80年代開始策劃的一套小開本系列辭書,已出版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韓語、西班牙語、烏克蘭語、葡萄牙語、拉脫維亞語等多個語種。《精選英漢漢英詞典》是該系列第一部,1986年初版,2010年第四版,后又推出大字本。“本詞典包括英漢詞典和漢英詞典兩部分……主要供漢語讀者學習和使用英語,同時照顧英語讀者學習和使用漢語”,這部詞典可以與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漢語教科書配套使用,“漢語部分都是標了漢語拼音字母的,這就有利于外國人使用這部詞典”(原商務印書館總經(jīng)理林爾蔚語)[23]?!毒x英漢漢英詞典》開創(chuàng)了我國英漢漢英雙向詞典的先河,廣受學習英語的中國讀者和學習漢語的外國讀者的歡迎。
馬清華《漢語水平考試(HSK)詞匯分類手冊》(簡稱《手冊》),2010年出版?!妒謨浴穼h語水平考試詞匯大綱中的全部詞語多方分類,從構(gòu)詞理據(jù)、功能義類、主題聯(lián)想等方面勾勒出它們的各種形式關系和意義聯(lián)系,理出有密切關系的各種詞群,為漢語國際教育工作者在總體設計、教材及教輔資料編寫等提供參考,為學員提供學漢語的依據(jù),為國際中文學習辭書編纂出版拓寬思路、提供依據(jù)。
商務印書館在辭書及國際中文學習辭書研究方面也推出了一些學術價值非常高的著作。解海江等《漢語語文辭書的狀況與發(fā)展研究》(2015)、張志毅等《理論詞典學》(2015)等都有專門章節(jié)論及國際中文學習詞典;章宜華《二語習得與學習詞典研究》(2015)雖然以英語二語學習詞典為研究對象,但對國際中文學習詞典的編纂出版也有很高的參考價值。章宜華《基于用戶認知視角的對外漢語詞典釋義研究》(2011)和于屏方等《外向型學習詞典研究》(2016)則是專論外向型學習詞典的著作。
《基于用戶認知視角的對外漢語詞典釋義研究》(2011)從詞典用戶的認知視角,結(jié)合漢語中介語的特征及偏誤形成的原因,在調(diào)查國外用戶漢語學習中的認知特點和實際查閱需求的基礎上,用認知語言學的理論方法來研究學習詞典的釋義,使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的詮釋符合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認知規(guī)律,提高詞典的使用效果。
《外向型學習詞典研究》(2016)深入研究英、日、法、漢學習型詞典,通過描寫、對比,總結(jié)、歸納了國外學習詞典的成功之處,試圖提供一種理想的學習型詞典的成功范式,“為我所用”。該書為國際中文學習辭書的編纂,以至于普通漢語語文詞典的編纂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商務印書館在國際中文學習辭書出版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首先,商務印書館國際中文學習辭書起步較早,數(shù)量可觀。1912年的《漢英辭典》和1936年的《華英德法詞典》是商務印書館國際中文學習辭書的初步嘗試,1980年的《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是新中國第一部國際中文學習辭書,1982年的《簡明漢英詞典》則是新中國第一部供外國人學習漢語中文的雙語辭書。筆者統(tǒng)計到的總量是237部,其中219部是新世紀出版的。新世紀的激增,跟一些大型項目緊密相關,如80個語種的“漢語圖解詞典”系列;其次,商務印書館國際中文學習辭書系列化程度比較高。如“簡明漢外詞典”系列,“漢語圖解詞典”系列,“中外諺語對照手冊”系列、“精選外漢漢外詞典”系列等,這是漢外雙語形式的系列,主要是語種的區(qū)別;“商務館學漢語詞典”系列則是以字典、詞典、成語、近義詞等在內(nèi)容上形成系列;再次,商務印書館國際中文學習辭書品種比較齊全,兼顧不同水平需求。商務印書館國際中文學習辭書有字典、詞典、語典等不同類型,有普通辭書也有專門辭書,有單語辭書也有雙語辭書,有常規(guī)辭書也有圖解辭書,有紙質(zhì)辭書也有多媒體辭書;最后,商務印書館國際中文學習辭書影響較大、關注度較高。像《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等,不僅在中文學習者中廣泛使用,更是廣大中文教師及相關研究者的案頭常備;“漢語圖解詞典”系列不僅實現(xiàn)了良好的銷售,還實現(xiàn)了多個語種的版權(quán)輸出;《商務館學漢語詞典》受到留學生的歡迎,也引起學界的關注,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對該詞典進行了深入探討和研究,如楊金華[24]、鄭艷群[25]、劉曉梅和梁清[26]等。金沛沛認為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研究逐漸成為碩士學位論文的一個熱點,從2007年出現(xiàn)并基本呈逐年遞增趨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漢語》的出版為很多研究者提供了研究對象。[27]筆者以“《商務館學漢語詞典》”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wǎng)(CNKI)進行檢索,共檢索到有效文獻73篇,其中碩士學位論文38篇,博士學位論文1篇。從表4可以發(fā)現(xiàn),從2011年至2020年,每年都有以《學漢語》為研究對象的學位論文。翁曉玲《基于元語言的漢語學習詞典釋義模式研究——以〈商務館學漢語詞典〉為例》是以《學漢語》為研究對象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博士學位論文,[28]2017年,作者在論文基礎上修改出版了同名專著。[29]此外,安華林等《漢語學習詞典多維研究》一書中,《學漢語》也是核心研究對象。期刊論文、學位論文及專著以一部詞典為研究對象,這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這部詞典的重要性及其在國際中文教與學領域所產(chǎn)生的影響。而這些研究也將為該詞典的未來修訂及國際中文學習辭書的編纂出版提供參考。
表4 《商務館學漢語詞典》研究文獻統(tǒng)計表 單位:篇
不可否認,商務印書館國際中文學習辭書出版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首先,整體規(guī)劃不夠,缺少頂層設計。前些年,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介入,支持推進了一些辭書項目,如“漢語圖解詞典”系列等,但總的來看,整體規(guī)劃欠缺,沒有頂層設計。這需要國家層面、相關研究機構(gòu)層面和出版社層面對國際中文學習辭書編纂出版作出宏觀的、中觀的、微觀的規(guī)劃和設計;其次,外向性、用戶意識不夠。辭書從數(shù)量上看很可觀,但這些辭書在我們的目標讀者中使用率卻非常低。一面是中文熱,外國人急需適用的辭書,一面是我們標榜的國際中文學習辭書罕見使用。這是我們不得不深思的。外向性、用戶針對性存在缺陷應該是導致這些詞典默默無聞、無人問津的重要原因。[30]編纂者和出版者需要在外向性、讀者需要什么等方面有所思考和作為;再次,現(xiàn)有辭書讀者對象分布不合理。目前商務印書館辭書多集中在中級水平,忽視了初級和中高級讀者的需求。適用于初級水平的以“漢語圖解詞典”系列為主,但該系列只是詞對詞的翻譯,對學習者語言能力的提升有限;適用于中高級的只有極個別的用法辭書,如《現(xiàn)代漢語介詞用法詞典》;最后,編纂技術有待改進,理論研究出版有待加強。國際中文學習辭書編纂幾乎沒有大規(guī)模的語料庫可使用,大都是編纂者憑借經(jīng)驗或利用自建的小規(guī)模語料庫,也幾乎沒有用限定的釋義元語言。[31]辭書編纂需要理論支撐,這些年學界舉辦了四屆“對外漢語學習詞典學國際研討會”,其他相關的學術會議也常設置與國際中文學習辭書相關的議題,出版了一些論文集和專著,這些會議和著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際中文學習辭書的編纂和出版,但仍不夠,在國際中文學習辭書理論研究和著作出版方面也需要做好規(guī)劃和推進。
20世紀90年代以來,特別是新世紀以來,不少出版機構(gòu)在國際中文教育出版方面作出了很好的成績,除了教材,也推出了不少品質(zhì)不錯的國際中文學習辭書,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漢語800字》《漢語小詞典》多語種版本等、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現(xiàn)代漢語學習詞典》《國際少兒圖解詞典》等、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當代漢語學習詞典》《漢語近義詞詞典》《HSK5000詞分級詞典》等、北京大學出版社《漢語常用口語句典》《實用近義虛詞詞典》等。本文的分析基于商務印書館的國際中文辭書出版,主要是基于如下考慮:一是商務印書館的國際中文教育出版起步較早,在20世紀上半葉就開始雙語、多語詞典以及對外漢語教材、華文教材的出版;二是商務印書館也是新中國成立后最早從事國際中文教育出版的出版社,20世紀下半葉在教材、讀物、辭書方面都有不少產(chǎn)品;三是商務印書館是國內(nèi)辭書出版重鎮(zhèn),商務印書館的辭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希望通過本文對商務印書館的國際中文學習辭書的梳理和介析,能夠管中窺豹,“以偏概全”地呈現(xiàn)國際中文學習辭書的發(fā)展現(xiàn)狀,并能夠?qū)H中文學習辭書的編纂實踐、出版發(fā)行及理論探索起到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