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新良,張盼盼
(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4)
2020年,全球面臨傳播速度快、感染范圍廣、防控難度大的一次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疫情對于國家和社會,既是嚴峻的挑戰(zhàn),也是難得的教育契機。2020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等部門聯合印發(fā)《關于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指出注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突出強調疫情期間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各省市也對開展生命教育提出了相應的指導意見。隨之,各地中小學校結合疫情期間居家學習實際,進行了生命教育實踐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①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萬科幼兒園采取繪本閱讀、生活教育、親子游戲、感恩教育等方式,讓幼兒從不同角度認知、理解病毒與人類的關系,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與衛(wèi)生習慣。海南省??谑袨I海第九小學針對不同年級制定生命教育方案,一至五年級分別通過繪本閱讀、親子游戲等方式開展主題活動,六年級以“世界怎么了”為主題,讓學生梳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全國生命教育示范學校重慶市江北中學專門頒發(fā)《停課不停學期間生命教育實施方案》,把生命教育融入教師在線課程教學,組織班主任開展網絡生命教育班會課。河南省洛陽師范學院與河南大學、中國新教育研究院新生命教育研究所聯合編寫的《共克時艱健康成長——新冠病毒防控背景下的生命教育》一書,以故事案例與技能訓練相結合的方式為疫情下的生命教育提供了指導。此外,多所學校設立生命教育工作室,從設計生命教育微課、開展生命教育講座等方面積極探索疫情背景下的生命教育實踐。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態(tài)化,后疫情時代逐漸到來,復學復課工作在逐步推進,生命教育更是成為各級各類學校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整體來看,生命教育實施還存在教育內容碎片化、實施途徑較窄等問題。遵循生命教育內在規(guī)律,適時探討疫情下的生命教育內容,統籌規(guī)劃和實施生命教育,對于提升重大疫情下生命教育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直面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生命危機,生命教育的追求不僅僅是“活著”,而是以提升生命品質和價值為宗旨,為個體終身生命成長奠基,指向人的整個生命過程和個體生命存在的各個方面的教育活動。
其一,樹立終身的生命教育觀。維護生命安全,提升生命質量,實現生命價值是個體一生生命成長的核心。學校教育工作者應樹立“立足當下,著眼未來”的生命教育觀。首先,關注學生當下的生命安全,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敬畏之心,形成敬畏自然和一切生命的意識,又要引導學生理解生命的有限與無限、堅強與脆弱,學習維護個體生命安全與健康的知識與技能,養(yǎng)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其次,關注學生長遠的生命發(fā)展,引導學生熱愛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和人生觀,進而以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去應對生命中的挫折與挑戰(zhàn),用能動的生活實踐去探尋生命意義,實現人生價值。
其二,堅持系統的生命教育觀。相較于愛國主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題教育,生命教育是針對個體的生命的系統性、整體性教育,涉及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各個方面,是立足受教育者基本的生存安全,逐漸遞進至個體生涯發(fā)展的動態(tài)生成的內容體系。結合疫情下個體生命成長的需要與未來發(fā)展,生命教育應包括生存教育、災難教育、死亡教育和生涯教育,是一個既相互融合,又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的整體。
其三,秉承開放的生命教育觀。生命教育具有高度的開放性、融合性、實踐性。疫情引發(fā)學習方式的變革,要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資源和教育技術為學生提供靈活的、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建設學校、家庭和社區(qū)全面參與生命教育的開放格局。應充分發(fā)揮學校、家庭和社區(qū)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和優(yōu)勢,努力構建以學校為主體、以家庭為基礎、以社區(qū)為依托的“三位一體”生命教育實施網絡,形成教育合力,共促生命教育落地生根。
生存是個體生命存在的前提,是人類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基礎。生存教育為學生發(fā)展提供基礎性保障,是生命教育的起點,在生命教育內容中處于首要地位。疫情首先給個體生存帶來嚴峻的挑戰(zhàn),面對生存危機,以生存意識、生存能力和生存意義為主要內容的生存教育尤為必要。
1.生存意識。生存意識是個體在日常生活及面對潛在風險時的心理反映。疫情之下,應注重引導學生形成理性應對病毒侵襲,珍愛生命的意識,正確處理個人與自然的關系,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2.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學習能力和社交能力是生存能力的主要體現。重大疫情是對少年兒童生存能力的檢驗和考量。首先,在生活能力方面,飲食起居、家務勞動、身體鍛煉等是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基本要求,是促進個體發(fā)展的必要條件。疫情中更要指導少年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與生活習慣,做好科學防護。其次,在學習能力培養(yǎng)方面,學習能力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生存能力。應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的學習需求,指導學生制定合理的居家學習計劃,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提高獲取信息和問題解決能力,適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情形,形成自我管理、自主學習的學習能力與習慣。再次,在社交能力培養(yǎng)方面,以溝通和交往為主要內容,引導少年兒童利用居家生活的契機,學會關心他人、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學會利用社交網絡平臺,與老師、同學及其他交流對象進行交流和互動。同時,學會辨別網絡交往中的不良信息,正確處理網絡交往矛盾。
3.生存意義。立足生存經驗與經歷,以個體生命為著眼點,在個體與自我、他人、社會和自然交往中,了解生命發(fā)展規(guī)律,感悟生存意義,樹立積極向上的生存觀。需要注重的是,生存教育的重點不僅僅是幼兒和低學段少年兒童,對于部分生存能力較弱的中學生、大學生來講,還要適時補課。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生存史就是一部災難史。災難教育是生命教育中無法回避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疫情危機,可重點從災難防范和災難應對兩方面開展。
1.災難防范。樹立災難危機意識是災難防范的前提。應以疫情為契機,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和了解此次疫情的危害與原因,強化對危機的感知、理解和判斷,形成正確的危機意識,學會識別和科學防范危機。同時,拓寬視野,將個體生命安全同國家安全和人類安全相聯系。從國家安全層面了解中華民族形成和發(fā)展中所經歷的內憂外患、天災人禍,從人類安全層面了解和思考全球經歷的各種災難和面臨的危機。
2.災難應對。在災難防范的基礎上,引導少年兒童思考在危機應對中應有的責任和擔當,學會采取正確的方法與措施應對危機。疫情防控中,一方面要指導少年兒童掌握并采取科學的防護措施,遵守危機管控法律法規(guī)。同時,要及時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殘疾兒童等各類處境不良群體,關注居家防疫、延遲復學、親屬病亡或被隔離等情形下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必要時給予專門的心理干預和心理輔導。另一方面,引導少年兒童學習危機事件中“逆行者”的事跡,走出自我,走向社會,嘗試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為家庭和社會貢獻應有的力量。相比于大學生,中小幼階段的學生危機防范意識薄弱、危機應對能力差,應予以重點關注。
死亡是個體生命歷程中必然經歷的環(huán)節(jié),是生命教育中永恒的話題。死亡教育名為談死,實為論生,是生命教育的難點,亦是生命教育的突破口。只有正確認識死亡、理性面對死亡,才能更好地探尋生命價值。
1.理解死亡。面對生命的消逝,從生理學、倫理學和社會學等角度,客觀解釋死亡現象,引導少年兒童樹立正確的死亡觀,形成科學的死亡認知,理解死亡的普遍性、必然性與不可逆性,體會生命的珍貴,思考生命的內涵與意義。
2.面對死亡。面對死亡重在引導少年兒童采取積極的方式處理情緒,消除對死亡的恐懼與焦慮。重大疫情危機中,針對有親友離世的少年兒童,更需要加強對其心理狀態(tài)的關注,正確引導其坦然接受死亡,明白生命的脆弱,更加珍惜生命。同時,面對每天更新的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數據,應采取不回避、不忌諱、不圍觀的態(tài)度,適度引導少年兒童思考死亡背后的故事,以及由生命消逝引發(fā)的悲歡離合,幫助學生正確看待死亡,更加呵護身體、珍惜生命。需要強調的是,死亡教育是教育中比較敏感的話題,如果教育失當,對部分受教育者會產生負面效果。在進行死亡教育時,應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受教育者對死亡的感知、接受水平及心理成熟度,以及同一年齡群體內部的個體身心差異、成長經歷等,進行精細化設計、組織與實施。
生涯是個體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個過程。生涯教育是促使個體生命升華與超越、實現生命價值的重要方式,是生命教育的必然走向。從某種意義上講,重大疫情為生涯教育開展提供了難得的教育契機,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少年兒童對個體生涯的理解。生涯認知與生涯規(guī)劃是當下尤其需要關注的重要內容。
1.生涯認知。生涯認知包含個體對自身主觀條件與外部客觀條件的認知。自身主觀條件的認知重在圍繞興趣愛好、性格特質、價值觀和職業(yè)傾向等方面,引導學生對自我進行全面分析與評價,正確認識自我。同時,指導個體找準在生活中的角色定位,扮演好不同人生階段的角色。外部客觀條件重在立足當前社會環(huán)境與未來社會發(fā)展需要,讓學生分析與判斷自我發(fā)展與外部環(huán)境的關系,正確認識世界。結合疫情對不同職業(yè)提出的要求與挑戰(zhàn),應使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興趣愛好。同時,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職業(yè)價值與意義,樹立職業(yè)理想,形成正確的職業(yè)價值觀。①衛(wèi)晉麗、宋乃慶:《重大疫情對中學生價值觀影響的實證探析》,《中國教育學刊》2020年第3期。
2.生涯規(guī)劃。生涯規(guī)劃是為實現生涯目標而作出的系統行動計劃,重在引導學生確立生涯目標,形成正確的生涯意識和生涯規(guī)劃意識,具備科學規(guī)劃未來的能力。②董新良、陳漢明:《學生指導:“新高考時代”學校教育變革的新趨向》,《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年第1期。作為少年兒童成長中的特殊經歷,重大疫情成為個體生涯探索的重要場域。應從更加廣闊的視域,審思重大疫情所引發(fā)的個人、家庭、國家和國際關系以及人與自然關系的變化,幫助學生在正確的生涯認知基礎上,提升自主規(guī)劃、多元發(fā)展的意識與能力,找準生涯定位與方向,探尋生涯實現路徑。
嚴格來講,所有受教育者均是生涯教育的對象,但針對不同對象,教育重點應有所不同。幼兒和小學階段重在生涯啟蒙,喚醒生涯意識。中學階段重在生涯探索,了解個體生涯不同階段的發(fā)展任務,認識所應承擔的角色與責任。結合疫情期間醫(yī)務工作者、科研工作者等做出的貢獻,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同時,明確學業(yè)規(guī)劃,努力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為下一階段的生涯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大學階段重在生涯準備,針對疫情對各行各業(yè)產生的影響及涌現出的新職業(yè),指導學生結合專業(yè)特點,了解目標領域發(fā)展特色和發(fā)展趨勢,適當調整生涯目標,科學進行生涯規(guī)劃。
學校是生命教育的主陣地,在生命教育實施中發(fā)揮著主導作用。疫情中各級各類學校通過主題活動、學科滲透和校本課程開發(fā)等方式開展生命教育,是提高生命教育成效、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的應對之策。
其一,主題活動引領。主題活動是實施生命教育的重要載體,有助于深化學生生命體驗,強化生命教育實施效果。首先,統籌設計活動內容。生命教育主題活動內容的選擇和設計應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認識水平、興趣、經驗和需求,兼顧所在區(qū)域、年級、性別等方面的差別,貼近疫情下學生的生活實際,圍繞生存教育、災難教育、死亡教育和生涯教育等內容,分類別、分學段、分主題推進。對此,北京師范大學教育集團安全教育主題活動內容設計的實踐經驗可資借鑒。①參見李小偉:《北師大教育集團“防患于未然”全民線上安全教育主題活動啟動》,中國教育新聞網,2020年2月25日,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002/t20200225_299634.html。其次,創(chuàng)新活動方式。疫情背景下,充分利用線上教育的獨特優(yōu)勢,通過線上開學第一課、網絡主題班會、線上演講與辯論、角色扮演、手抄報主題作品展示、專題講座、主題征文、研究成果匯報會等多種方式,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可利用植樹節(jié)、清明節(jié)、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國家安全教育日、“5·12”防災減災日等重要時間節(jié)點開展主題教育。如疫情時期的清明節(jié),全國學校組織師生對新冠肺炎疫情斗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進行的悼念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對生命的特別感受和對生命價值的深刻理解。此外,清華附中初三年級在疫情中開展生命教育活動的做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②參見張曉明:《不相見,我們依然是“一家人”——清華附中初三年級“停課不停育”的實踐探索》,中國教育新聞網,2020年4月2日,http://www.jyb.cn/rmtzgjyb/202004/t20200402_313374.html。同時,為保證主題活動的實效性,學校應對主題教育活動內容、方式和實際產生的效果等,及時進行跟蹤與反饋,防止因設計不規(guī)范、組織不到位引發(fā)不良效應。
其二,學科課程滲透。學校教育中的各個學科均蘊含著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將生命教育與各學科融合,有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生命教育。首先,充分挖掘各學科中的生命教育資源。學??晒膭罡骺平處熅偷厝〔模诰蛩虒W科中顯性與隱性的生命教育素材。如語文教材中《我與地壇》《老人與?!贰稛釔凵返日n文所傳遞的生命價值觀,科學、健康與體育、生物、化學等課程中有關生命歷程、生理知識和生活常識等知識,思政類課程中對人與自然、人與自我、人與社會的關系認知,音樂、美術等課程中對生命的歌頌與贊揚等。其次,把握學科課程滲透的時機與方法。疫情背景下的生命教育滲透對各學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應積極引導任課教師,結合課程特點,適時、適量、適度地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如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學利用各學科特點,通過各學科融合滲透,以疫情下的生命教育為主題,設計了同一主題下不同學科的生命教育課程。③參見李莎、湯銘:《走向“生命教育”更深處》,中國教育新聞網,2020年3月30日,http://www.jyb.cn/rmtzgjsb/202003/t20200330_312830.html。
其三,校本課程研發(fā)。隨著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的蔓延,重大疫情所引發(fā)的不僅是個體生命健康與安全問題,國家安全和全球安全成為與個體生命安全息息相關的重要話題。一些西方國家政客借疫情炒作,對中國抗疫行動“污名化”,國內外與疫情有關的輿情繁雜,也成為重大疫情中生命教育需應對的新的視點。在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做好學科課程滲透的同時,適時開發(fā)校本課程,充分利用重大疫情引發(fā)的各類社會事件,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自我、他人、社會和自然的關系;思考與分析自由與秩序,權利與責任,利己與為他,幸福與悲哀;學習辨別對與錯、是與非、善與惡,確立融個體安全、國家安全和全球安全于一體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學校育人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學校教育工作者應有的擔當和應當履行的基本教育職責,當然也是對學校課程決策、組織和實施能力的一次新的挑戰(zhàn)。在普通中小學校,可著重考慮以下幾點:在課程設計理念上,由學校統籌、教師引導,充分發(fā)揮學校的能動作用,滲透項目式學習、任務驅動思想,以同伴互助、小組合作方式展開;在課程內容層面,可圍繞個人衛(wèi)生、人際交流、信息識別、輿情應對、家國情懷、國際關系等話題,形成主題系列;在課程實施層面,可靈活采取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演講、辯論、參與式討論等方式;在課程組織上,由學校統一安排,以年級或班級為單位組織實施。
家庭是生命的起點與基點,是生命教育實施網絡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疫情背景下,面對生活狀態(tài)、教育模式、學習方式等變革,家校攜手開展生命教育,是踐行生命教育理念的必然選擇。
其一,形成生命教育共識。生命教育共識是學校與家庭秉承一致的生命教育理念,擁有共同的教育目標,理解和認可彼此的教育方式,在分別承擔相應教育職責的同時,實現家校生命教育的有機銜接。首先,密切家校溝通。學??赏ㄟ^年級—班級—家庭的溝通路徑,利用致家長的一封信、學校網站、微信、QQ等媒介,積極向家長宣傳以促進學生生命生長為核心的生命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標,增強家長對生命教育重要性的認知,強化家長的生命教育責任意識。同時,還需將學校的生命教育內容與途徑及時告知家長,在與家長的交流中,使家長真正了解和理解生命教育,支持學校開展生命教育。其次,注重家長自身生命教育素養(yǎng)的提升。運用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等組織,借助線上家庭教育講座、線上研討等形式,將正確、科學的生命教育知識與技能傳授給家長,突出居家防疫期間生命教育方法,并對家長開展生命教育時的困惑與問題進行指導與解答,滿足家長生命教育需求。
其二,實現家校協同共育。在形成生命教育共識的基礎上,學校與家庭相互支持與配合是落實生命教育的關鍵。一方面,發(fā)揮家庭的監(jiān)督與補充作用。針對生命教育課程與活動,學??商崆芭c家長建立聯系,要求家長指導并監(jiān)督學生完成,及時向學校、教師反饋效果與問題。同時,針對學校開展的生命教育,應指導家長根據相應的生命教育內容,結合家庭教育素材,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方法,進一步強化生命教育的學習,滿足學生生命教育個性化需求。也可組織家長成立生命教育家長社團、家長課堂等,利用家長的職業(yè)與專業(yè)優(yōu)勢,借助班會課、活動課等契機,開展生命教育活動。另一方面,以家庭生活經驗為支撐。如指導家長從家庭生活中的清潔整理類、手工制作類、營養(yǎng)烹飪類、種植養(yǎng)殖類等內容出發(fā)①教育部:《給全國中小學生家長在疫情防控期間指導孩子居家學習生活的建議》,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2/t20200216_421470.html。,鍛煉學生的生活技能,在實踐中增強學生對生命的體悟;也可通過開發(fā)家庭親子游戲、親子閱讀、親子運動等活動,增強家長與學生的生命互動。②參見鄭浩澤:《生命教育隨“疫”而變》,中國教育新聞網,2020年4月5日,http://www.jyb.cn/rmtzgjyb/202004/t20200405_314182.html。此外,學??芍笇Ъ议L通過營造平等尊重的交流氛圍,及時疏導學生面對疫情產生的心理沖擊,并通過對生命教育各類話題進行交流與討論,使家長與學生實現生命的共同成長。
社區(qū)作為整合教育資源、營造良好教育環(huán)境的平臺,是連接學校、家庭與社會的橋梁。疫情背景下,學??膳c社區(qū)共享資源,依托社區(qū)環(huán)境,與社區(qū)協同開展生命教育。
其一,共享教育資源。社區(qū)與學校教育資源具有互補特征,實現雙方資源雙向流動,是發(fā)揮教育功能最大化的有效方式。一是共享人力資源。學??赏诰蛏鐓^(qū)內隱含的“活”的生命教育素材,向學生介紹不同年齡、不同角色的生命成長歷程,拓展社區(qū)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交往問題的處理等內容,豐富學生生命認知。同時,社區(qū)可組織社區(qū)內有生命教育經驗的教師,發(fā)揮對社區(qū)的輻射功能,利用線上途徑普及宣傳生命教育理念,增強社區(qū)不同人群珍愛生命的意識,這對疫情期間來說尤為必要。二是整合物力資源。一方面,可利用社區(qū)板報、墻報、廣播等文化設施對疫情防護知識與技能、疫情期間的生命教育事跡等進行宣傳,創(chuàng)設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圍,引領正確的生命價值導向;另一方面,借助社區(qū)體驗館,為生命教育實踐活動提供實踐場所,保障生命教育活動有序開展。
其二,搭建生命教育實踐平臺。社區(qū)環(huán)境作為生命活動的場域之一,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一方面,學校可以社區(qū)為紐帶,針對不同的生命教育內容與活動主題,聯合社區(qū)內消防、醫(yī)療等部門,通過線上講座、觀摩、體驗等形式,增強學生生命教育“云體驗”③參見周洪松:《保師附校:民警“主播”在空中課堂教孩子“反詐騙”》,中國教育新聞網,2020年3月28日,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003/t20200328_311712.html。;也可與社區(qū)內的各類教育機構協同開展講座類、沙龍類等活動,將生命教育工作常態(tài)化。同時,學校要與社區(qū)服務人員及時進行溝通,了解生命教育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共謀解決策略。另一方面,在學校指導和支持下,社區(qū)可通過提供實踐場所與實踐機會,鼓勵學生參與社區(qū)的公益活動或者其他疫情服務工作。此次疫情期間,許多青年學生加入志愿者隊伍,為一線防疫人員子女進行學業(yè)輔導,到社區(qū)防疫值班、清潔衛(wèi)生、搬運物資等,在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的同時,增強了生命體驗,進一步加深對生命價值與意義的理解,凸顯了社區(qū)生命教育實踐平臺所無法替代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