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吟諷妙句與規(guī)摹氣格
——論陸游對蘇詩的研讀與取法

2021-02-24 01:31
北京社會科學(xué) 2021年2期
關(guān)鍵詞:陸游東坡蘇軾

楊 曦

(上海大學(xué) 文學(xué)院,上海 20044)

南宋時期,蘇軾詩歌風(fēng)靡一時。以舊題王十朋所作《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而言,在福建建安一地即有萬卷堂、魏仲卿家塾、黃善夫家塾等多種刊本,“蓋人士喜誦蘇詩……閩中坊肆遂爭先鐫雕,或就原版以摹刊,或改標(biāo)名以動聽,期于廣銷射利,故同時同地有五、六刻之多”,[1](P687)由此可見蘇軾的風(fēng)流勝概以及蘇詩的典范地位。陸游集中有諸多關(guān)涉蘇軾的詩文,那么,作為南宋詩壇四大家之一的他是如何評價蘇詩的?陸游本人的詩作與蘇詩的關(guān)系又如何?這些問題,不論是就考察蘇詩的后世嗣響而言,還是就辨析陸詩的藝術(shù)淵源而言,都值得深入探討。但遺憾的是,前人所論多為片言只語,而且意見不一,[2]于北山《陸游詩歌的藝術(shù)淵源》一文雖對這一問題作了探索,[3](P333-387)但最后也只是說陸詩“得蘇詩的議論風(fēng)發(fā),筆力雄健,用事用典,穩(wěn)重堅實,尊為正統(tǒng),抵制頹波”,[3](P383)并沒有展開論述。故擬對這一問題作相對系統(tǒng)、全面的探討。

一、深味與精研:陸游的蘇詩閱讀史

嘉泰四年(1204)冬,山陰天氣嚴(yán)寒,僻居鄉(xiāng)里的陸游不小心將手邊的《東坡集》落在了尚有余溫的爐灰之中,雖然趕緊搶出,書的周邊還是被燒得焦黃不堪。陸游在重新裝池之后,寫了一段感喟實深的短跋:

此本藏之三十年矣!嘉泰甲子歲十二月,遺燼幾焚之。予緝成編,比舊本差狹小乃可愛,遂目之曰“焦尾本”云。十四日。山陰陸某書。[4](P2275)

寫下這段文字時,陸游已80高齡,上推30年,即淳熙二年(1175),當(dāng)時他正宦游西蜀,想來此本自是獲于蜀中。也許并非巧合的是,現(xiàn)存陸游作品中集中出現(xiàn)有關(guān)蘇軾的文字,恰恰始于其入蜀途中。借用“閱讀史”理論來說,[5]可以從此開始對陸游的蘇詩閱讀史作一梳理。

乾道六年(1170)夏,陸游沿長江西上入蜀,揭開了他八年宦游生涯的序幕。一路上他尋訪古跡、飽覽山川,這些風(fēng)景與人事給他帶來了諸多新鮮的感受,也讓他對蘇軾其人其詩有了更為深切的認(rèn)識與體悟。

例如在當(dāng)涂時,他見到“月白如晝,影入溪中,搖蕩如玉塔,始知東坡‘玉塔臥微欄’之句為妙也”,[4](P2423)即景解詩,堪稱妙悟。途經(jīng)黃州之時所記更多,幾乎每到一處,“即將所記誦的蘇軾名句與眼前景象對照勘察,仿佛是隨在蘇軾的杖履之后一路經(jīng)行”,[6](P518)如“過蘭溪,東坡先生所謂‘山下蘭芽短浸溪’者”“泊臨皐亭,東坡先生所嘗寓,與秦少游書所謂‘門外數(shù)步即大江’是也”,赤壁磯下“多奇石,五色錯雜,粲然可愛,東坡先生《怪石供》是也”。[4](P2438-2439)可見陸游對蘇軾的詩文已經(jīng)爛熟于心。至于探訪蘇軾的經(jīng)行眠食之地“東坡”,更是《入蜀記》中大書特書之事。八月十九日那天陸游起了一個大早,先后探訪了居士亭、雪堂、小橋與暗井等地,拜謁了“烏帽紫裘,橫按笻杖”[4](P2439)的蘇公像,之后又馬不停蹄地前往四望亭、安國寺、棲霞樓,察其存廢興亡,至暮方歸。晚間他又寫下一則800余字的日記詳述所見,其心情激動可想而知。陸游之所以對從未到過之地如曾親至,是因為這些地方他早已在蘇軾的詩文中一見再見、了然于胸了。

入蜀以后,因為蜀地乃蘇軾故鄉(xiāng),蜀士尊蘇之風(fēng)又尤盛,陸游往來其間,兩參戎幕、數(shù)攝名州,其所見所聞與蘇軾相關(guān)者自然更多更廣。

在此期間,陸游一再憑吊遺蹤、賦詠畫像,也不時題跋遺墨、記載軼聞?!稏|坡像贊》《題龍鶴菜帖》等詩文無不透露出陸游對蘇軾這位本朝斯文宗主的仰慕與追隨。與此同時,蜀地山川景物、飲食風(fēng)俗乃至方言俗語,也都成為連接兩位詩人的重要紐帶。其中最有趣的一例與蘇軾的牡丹詩“一朵妖紅翠欲流”[7](P525)有關(guān)?!按溆鳌比殖踝x殊不可解。有一次陸游在成都街上游玩,偶然見到一家“郭家鮮翠紅紫鋪”,在詢問土人以后,恍然大悟蘇軾乃用鄉(xiāng)語,因為蜀方言中鮮翠就是鮮明之意。這的確是唯曾游蜀方可知解的。陸游對此句念念不忘,其晚年所作《憶天彭牡丹之盛有感》詩云“豈知身老農(nóng)桑野,一朵妖紅夢里看”,[8](P2253)正用此語??傊?,入蜀成為陸游讀蘇的一大助緣。

淳熙五年(1178)夏,陸游出蜀東歸、再經(jīng)黃州,又停留三日重訪東坡?!蹲匝┨玫撬耐ひ驓v訪蘇公遺跡至安國院》末云:“名花亦已天上去,居人指似題詩處。九十一翁不識公,我抱此恨終無窮?!弊宰⒄f:“定惠院已廢,海棠亦不復(fù)在。安國院老僧景滋年九十一,自云東坡去黃后四年方生?!盵8](P808-809)哪怕一見蘇軾所詠之花、一訪親炙蘇軾之人也好,可見陸游是多么想與他景仰的蘇軾建立起一種異代關(guān)聯(lián)。

離蜀以后,陸游的蘇詩閱讀仍在繼續(xù),即便在游玩之時,蘇軾的一些詩句也能觸動其心。淳熙十三年(1186)春游西湖詩云:“坐誦空濛句,予懷玉局仙?!盵8](P1354)因眼前風(fēng)景而憶念詩人之高風(fēng)妙語,又由此詩更感眼前風(fēng)景之悅?cè)诵哪俊⒒砣诵造`。興之所至,陸游還不時取蘇詩為韻創(chuàng)作組詩,如慶元六年(1200)有《開歲半月湖村梅開無余,偶得五詩以“煙濕落梅村”為韻》(卷四二);嘉泰四年(1204)有《秋夜感遇十首以“孤村一犬吠,殘月幾人行”為韻》(卷五八)等??梢哉f,閱讀蘇詩已經(jīng)融入了陸游的日常生活與生命中。通過經(jīng)年累月的涵詠玩味,陸游也深入到蘇軾的詩歌世界里。

陸游不僅是一位詩人,同時也是一位學(xué)者。他在以詩人心眼體悟蘇詩的同時,也從學(xué)者角度展開考證與評論。這是探討陸游蘇詩閱讀史的另一重要維度。

嘉泰二年(1202)陸游應(yīng)施宿之請為作《施司諫注東坡詩序》。在這篇序中,他集中闡述了對蘇詩的體認(rèn),并反復(fù)強(qiáng)調(diào)注蘇之難。他說:

近世有蜀人任淵,嘗注宋子京、黃魯直、陳無己三家詩,頗稱詳贍。若東坡先生之詩,則援據(jù)閎博,指趣深遠(yuǎn),淵獨不敢為之說。某頃與范公至能會于蜀,因相與論東坡詩,慨然謂予:“足下當(dāng)作一書,發(fā)明東坡之意,以遺學(xué)者。”某謝不能。他日又言之,因舉二三事以質(zhì)之……至能亦太息曰:“如此,誠難矣?!盵4](P2106-2107)

或許也正是因為陸游在言談之間曾流露出對蘇詩的濃厚興趣與無比精熟,范成大才一再提議他從事注蘇之業(yè)。陸游拒絕他的倡議,原因在于他認(rèn)為蘇軾學(xué)力深厚、書卷宏富,其詩長于鋪排古典,其古典背后尚有今典,兩相重疊,使得其詩語意背后暗寓了深層的寄托,因此詩旨含蓄深遠(yuǎn),難以盡知?!霸畵?jù)閎博,指趣深遠(yuǎn)”,這八個字可視為陸游晚年對蘇詩的定論。

蘇詩的這兩大特點自然也給注釋帶來了雙重困難。一方面古典繁多,已難悉數(shù)注出;另一方面,即便覓得古典,但如果不明今典,也仍難知其用意,所謂“坡詩用事多,猶可注,其用意處則有不能盡知”。[9](P222)為了證明這一觀點,陸游共舉出四例,依次說明“九重新掃舊巢痕”(《六年正月二十日,復(fù)出東門,仍用前韻》)[7](P1154)之下字精嚴(yán);“遙知叔孫子,已致魯諸生”(《余昔過嶺而南,題詩龍泉鐘上,今復(fù)過而北,次前韻》)[7](P2425)用《漢書·叔孫通傳》之典,“蓋寓所謂不能致者二人”而“意深語緩,尤未易窺測”;“豈信車中有布乎”(《董卓》)[7](P599)之影射曾布;“綠衣有公言”(《送黃師是赴兩浙憲》)[7](P1963),綠衣指朝云,非得于故老傳聞不可知。陸游強(qiáng)調(diào),唯有用力精到,揭示出詩中一切古典、今典,并且準(zhǔn)確把握住表層語典與深層事實之間的關(guān)系,才能窺見詩人之意。[4](P2106-2107)而這,的確唯有“大段該博,尤知本朝典故,詞章實為獨步”[10](P235)的陸游才能做到。結(jié)合上文所述種種跡象看,陸游心中或許確曾有過注蘇之念,但他所追求的是毫發(fā)無遺憾的境界,這一目標(biāo)畢竟難以企及,所以他最終還是放棄了這一設(shè)想。錢鍾書說“陸游沒有肯替蘇軾的詩集作注……是文學(xué)史上的大憾事”。[11](P64)信然!

除了對蘇詩諷詠玩味、研讀注解之外,陸游更從文化史的高度對蘇軾其人其詩作了高度評價。淳熙四年(1177)十月他在成都作《玉局觀拜東坡先生海外畫像》,詩云:

商周去不還,盛哉漢唐宋。蘇公本天人,謫墮為世用。太平極嘉祐,珠玉始包貢。公車三千牘,字字岌飛動。氣力倒犀象,律呂諧鸞鳳。天驥西極來,矯矯不受鞚。飛騰上臺閣,廢放落云夢。至寶不侵蝕,終亦老侍從。晚途遷海表,萬里天宇空。豈惟騎鯨魚,遂欲跨螮蝀。心空物莫撓,氣老筆愈縱?;z糠《郊祀歌》,遠(yuǎn)友《清廟》頌。我生雖后公,妙句得吟諷。整衣拜遺像,千古尊正統(tǒng)。[8](P713-714)

詩從三代起筆,再以漢唐宋并稱,隱含的意義是本朝與漢唐方駕,乃是可與商周媲美的“后三代”之一。全詩也在這一宏大的文化背景下給蘇軾定位。在陸游眼中,蘇軾并非凡人,而是謫墮入世的仙人,他長于“吾宋太平最盛時”,[4](P2107)早負(fù)重名,一生之中數(shù)起數(shù)落、歷經(jīng)磨難,但始終堅貞不屈,“不以一身禍福,易其憂國之心,千載之下,生氣凜然”。[4](P2262)蘇軾的品格既如此,而其詩文又是其人格在創(chuàng)作上的反映,因此其早期之作便氣力雄偉、律調(diào)和諧,至其晚年,詩筆更加邁往豪縱,富于雄奇之氣。與之相比,漢代廟堂禮樂制作的代表《郊祀歌》只是糟粕,唯有作為《詩經(jīng)·周頌》之始的《清廟》可以與之遙相呼應(yīng)。陳與義說:“詩至老杜極矣,東坡蘇公、山谷黃公奮乎數(shù)世之下,復(fù)出力振之,而詩之正統(tǒng)不墜?!盵12](P1017)陸游則在商周以來文化變遷的大背景下指出,蘇軾不僅是本朝之英偉人物,也不僅僅只是振起了詩道正統(tǒng),他的崇高人格、剛正氣節(jié)與雄奇之詩、勁健之筆,從根本上說是賡續(xù)了三代以來的文化正統(tǒng),可謂極推重之能事。這乃是陸游尊崇蘇軾其人其詩的根本原因所在,而繼承這一斯文統(tǒng)緒,也成為了陸游一生閱讀蘇詩的原初動力。

在通盤梳理了陸游的蘇詩閱讀史以后,再回過頭去看那部險些被焚的《東坡集》,或許會有一些新的體會。開禧元年(1205)夏,大約在陸游重裝《東坡集》半年以后,其侄陸子程也擬前往黃州,這又勾起了陸游的回憶。在《寄十二侄》一詩中,他詳細(xì)敘述了兩游東坡的經(jīng)歷,“追懷昔游地,未語涕已傾”。[8](P3525)可能如同提起黃州就會想起東坡舊游一樣,這部殘損的《東坡集》也會讓陸游想起放浪西蜀的豪縱生涯,想起僻居山陰的幽靜歲月。我們不知道這部書究竟承載了陸游多少回憶,但卻可以體會到陸游不忍輕棄的心情。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部《東坡集》不僅是陸游讀蘇的見證者,更陪伴他度過了30余載的暮年時光,雖為舊書,無異故人。正是在一次次的展卷翻閱與吟諷玩味中,陸游領(lǐng)悟了蘇詩之妙諦,而這正為其在創(chuàng)作上取法蘇詩提供了內(nèi)在可能。

二、雄奇豪宕與飄逸流麗:陸詩中的“東坡氣格”

從上文可見,陸游尊崇蘇軾且諳熟蘇詩,但這只是取法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那么,在陸游的詩歌實踐中,是否可以見到蘇詩的因素呢?對此問題,前人看法不一,但不論哪一種意見,都是點到即止。要解答這一問題,還是要從蘇、陸兩家的詩歌文本出發(fā)展開具體比較。

考察這一問題最為常用、最為簡便的方法,自然是檢視陸詩是否曾化用蘇詩。字句的因襲模擬與詩意的脫胎變化,雖然是最為表面膚淺的現(xiàn)象,但是通常取法他人之詩正基于此。再者,如果認(rèn)定甲詩淵源于乙詩,但卻無法在甲詩的字句之間找到一絲一毫乙詩的痕跡,恐怕也不可能。而且,甲詩在沿用乙詩語言、用意的同時,乙詩風(fēng)格因素也會不期然而然地滲入甲詩之中。

翻開《劍南詩稿》,陸游取用蘇詩之處可謂展卷即見。卷一《送仲高兄宮學(xué)秩滿赴行在》詩云“臨分出苦語,不敢計從違”,[8](P2)蘇詩《送歐陽推官華州監(jiān)酒》云“臨分出苦語,愿子書之笏”。[7](P1807)上句徑用蘇詩,且位置也同在全詩倒數(shù)第二句,整句又同樣諄諄告誡,絕非偶合??紤]到此詩乃是全書的第二篇作品,而且是陸游有意安排以“明出處之大節(jié)”[13](P386)之作,在這樣一首詩中又出現(xiàn)了徑用蘇詩之處,正說明陸游曾有意模擬過蘇詩。而且,如果進(jìn)一步檢閱,還可以發(fā)現(xiàn)更多用例。如卷九《醉中出西門偶書》“青山是處可埋骨”,[8](P726)亦用蘇詩《獄中寄子由二首(其一)》“是處青山可埋骨”,[7](P999)僅微調(diào)語序。至于卷九《謁漢昭烈惠陵及諸葛公祠宇》“論高常近迂,才大本難用”,[8](P708)更全用蘇詩《送范純粹守慶州》之語,[7](P1397)“但有顛倒,以下句作上句耳”。[14](P139)

不僅如此,陸詩中還有諸多直接襲用蘇詩語意之處。如“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8](P2251)全仿蘇詩“白水滿時雙鷺下,綠槐高處一蟬吟”;[7](P1367)再如“簟紋似秋水,含風(fēng)蹙微漪。帳幅如春煙,縹緲不受吹”,[8](P981)則用“簟紋如水帳如煙”[7](P1167)之喻而加以展拓;至于“議郎博士多新奏,誰致當(dāng)時魯二生”,[8](P194)意中顯有“遙知叔孫子,已致魯諸生”[7](P2425)兩句在,而以反詰出之,“亦有不盡之致”。[15]諸如此類,不可枚數(shù)。

據(jù)筆者統(tǒng)計,錢仲聯(lián)《劍南詩稿校注》引蘇注陸之處在400條以上,平均每20首就有一處,數(shù)量不可謂不多;再從分布時段看,也幾乎貫穿全書,影響不可謂不久,再考慮到錢氏偶有漏略,如《海棠(其二)》“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氣可壓千林”,[8](P643),以“一枝”“千林”相比,正仿蘇詩《和秦太虛梅花》“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7](P1185)因此實際上陸詩用蘇之處還會更多?;诖耍J(rèn)為陸游在詩歌實踐中確曾步趨蘇詩,當(dāng)無疑問。

當(dāng)然,如果取法某家詩,卻始終停留在字句詞意等枝節(jié)層面而不及整體風(fēng)格,那么很難認(rèn)為已經(jīng)深入堂奧、學(xué)有所得,至多只是得其皮毛。唯有神明變化、遺貌取神,縱然無一字一句之同,也能讓人有似曾相識之感,如此,始可稱得法。那么,在陸游的詩歌實踐中,是否有企及蘇詩境界的作品呢?

通過初步考察,我認(rèn)為陸詩中確有宛肖蘇軾詩風(fēng)之作,且在七言諸體上均有表現(xiàn),而以七古最多。舉例言之,其前期詩如卷一《醉中歌》,就明顯可見模擬蘇詩《春菜》的痕跡,卷三《梁山軍瑞豐亭》也“大似坡老”。[16](P422)至其入蜀后,以地域因緣,陸游在詩歌實踐上更日益對蘇詩中“尤闊視橫行,雄邁無敵”[17](P927)的七古多所關(guān)注、心摹手追,這使得其詩歌面貌時有近蘇之處。下文即對此作一詳細(xì)說明。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陸詩中雄奇閎肆、豪宕奔放的一面。莫礪鋒曾指出陸游入蜀以后,因其豪縱生活而領(lǐng)悟到屬于自己的雄渾奔放之風(fēng),“內(nèi)容壯闊、感情宏大、氣勢奔放、骨力遒勁”,[6](P510)而七古則成為與此風(fēng)格最為適應(yīng)的詩歌形式。陸詩這一面貌的形成,實與蘇詩有關(guān)。方東樹即曾指出“放翁獨得坡公豪雋之一體耳”,[18]雖然語有輕視,但的確注意到了陸詩豪俊動人的詩風(fēng)與蘇詩存在隱性關(guān)聯(lián)。

例如淳熙五年(1178)陸游離蜀東歸途中所作《眉州披風(fēng)榭拜東坡先生遺像》,乃其七古名篇。詩云:“高臺老仙誰所寫,仰視眉宇寒崢嶸。百年醉魂吹不醒,飄飄風(fēng)袖筇枝橫?!睌懏嬒裰系奶K軾意度瀟灑、放浪不羈,飄飄然有謫仙風(fēng)度,而造語自有豪氣。其后又云:“惜哉畫史未造極,不作散發(fā)騎長鯨。”承上用筆一轉(zhuǎn),感嘆如能畫作散發(fā)騎鯨入海之狀,始能盡顯坡仙風(fēng)神,可謂豪氣畢露。末二句云:“故鄉(xiāng)歸來要有日,安得春江變酒從公傾?!盵8](P768)假想蘇軾魂歸故里,滔滔春江盡變醇酒,而陸游則以此酹之,富于奇想,同時又復(fù)以九字長句出之,極具氣勢。全詩大開大闔、筆力雄肆,以此體裁寫此人物,誠可謂相得益彰。又如上文所舉《自雪堂登四望亭因歷訪蘇公遺跡至安國院》,方東樹評云“滿紙奇縱之氣,快妙真似坡公”,[19](P337)的確命筆快意、縱橫跌宕,也是一篇近似蘇詩風(fēng)格的佳作。

當(dāng)然,上述兩詩題材直接與蘇軾相關(guān),陸游仿擬也完全可能是偶一為之,并不足以說明其整體傾向。那么,在其他題材上,陸游是否還有追摹蘇詩風(fēng)格之作呢?下文選擇兩首略作比較。

《郭祥正家醉畫竹石壁上,郭作詩為謝,且遺二古銅劍》 蘇軾

空腸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平生好詩仍好畫,書墻涴壁長遭罵。不嗔不罵喜有余,世間誰復(fù)如君者。一雙銅劍秋水光,兩首新詩爭劍铓。劍在床頭詩在手,不知誰作蛟龍吼。[7](P1234)

《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 陸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試無路空崢嶸。酒為旗鼓筆刀槊,勢從天落銀河傾。端溪石池濃作墨,燭光相射飛縱橫。須臾收卷復(fù)把酒,如見萬里煙塵清。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虜運盡行當(dāng)平。何時夜出五原塞,不聞人語聞鞭聲。[8](P566)

陸詩淳熙三年(1176)三月作于成都,正是其入蜀以后風(fēng)格轉(zhuǎn)變時的作品。通過比較可見,兩詩雖然一書一畫,但同屬“醉墨”題材,都是在以醉墨發(fā)抒胸中憤懣, “詩特為醉筆洗剔精神”。[20](P162)在具體筆法上,陸詩前四句寫胸中磊落不平之氣借酒力噴薄而出,令人森然動魄,正仿蘇詩;末兩句想象眾人夜赴戰(zhàn)場、齊整嚴(yán)肅,不聞人語、唯聞鞭聲的情景,用意雖與蘇詩不同,但其以聲作結(jié)之法則無二致。而且,“何時”兩句也用蘇詩“紞如五鼓天未明,木魚呼粥亮且清,不聞人聲聞履聲”[7](P497)之意,第二句更用其語。至于總體風(fēng)貌,陸游寫詩人得酒能狂后激昂慷慨之情,與縱筆揮灑時迅疾狂逸之態(tài),其間宏肆奔放、豪宕淋漓之感,更神似蘇詩?!爱?dāng)其下手風(fēng)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7](P108)正堪移來形容兩詩同至之境,誠如劉辰翁所說:“此坡翁僧履聲,變化奇杰。”[21]這也是筆者所見最早的具體指出陸游學(xué)蘇的評論。

除此之外,陸游入蜀東歸及其稍后的詩作中,也往往能夠見到蘇詩的雄豪奇逸之風(fēng)。其賦詠醉酒草書之作,如《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卷三)、《醉后草書歌詩戲作》(卷四)、《醉中長歌》(卷六)、《草書歌》(卷十四),豪壯縱肆、踔厲風(fēng)發(fā),頗似蘇詩《石蒼舒醉墨堂》《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武昌銅劍歌》等篇;敘寫水勢變幻如《瞿唐行》(卷三),則近于蘇詩《百步洪》;描摹奇景、長于凌空蹈虛如《大雪歌》(卷十三),也“頗似坡老”。[16](P427)

不僅如此,在陸游飄逸流麗一路的七古中,也可以見到蘇詩的影子。

淳熙五年(1178)陸游離蜀東歸,在由嘉州往渝州的客船上作《舟中對月》,詩云:

百壺載酒游凌云,醉中揮袖別故人。依依向我不忍別,誰似峨嵋半輪月。月窺船窗掛凄冷,欲到渝州酒初醒。江空裊裊釣絲風(fēng),人靜翩翩葛巾影。哦詩不睡月滿船,清寒入骨我欲仙。人間更漏不到處,時有沙禽背船去。[8](P778)

就筆法而言,陸詩“依依”四句以人擬月,寫明月窺人,似仿蘇詩“明月入戶尋幽人”;[7](P926)“哦詩”兩句獨吟清詩,亦甚似蘇詩“清詩獨吟還自和”。[7](P926)當(dāng)然,更為直接的聯(lián)系表現(xiàn)在《送張嘉州》一詩中。蘇詩云:“頗愿身為漢嘉守,載酒時作凌云游?!盵7](P1033)陸詩首句正用此語。其憑空飛來、逸氣翩翩之感,亦與之相仿佛。蘇詩又說:“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謫仙此語誰解道,請君見月時登樓?!盵7](P1709)徑用李白《峨眉山月歌》之語加以喟嘆,而陸詩亦化用此詩之語,當(dāng)非巧合。再就境界而言,此詩寫舟中所見月夜清景,筆墨超曠,清空入妙。雖然句句用韻、兩句一轉(zhuǎn),但音節(jié)瑯然可聽,流動而不促迫,讀來令人飄飄然欲仙。此種清曠超遠(yuǎn)之境,正為蘇詩所長。陸游此詩與蘇軾《舟中夜起》《月夜與客飲杏花下》《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諸篇頗為相近。姚鼐說“此詩最似東坡”,[19](P391)當(dāng)即有見于此。

當(dāng)然,此類飄逸超曠之風(fēng),尚非蘇詩絕詣。即以《舟中對月》而論,方東樹評云“超妙,太白、坡公合作”,[19](P391)其實就是揭示出蘇詩中有李詩超逸高妙之風(fēng),而陸詩又承繼了李、蘇兩家的共有風(fēng)格。那么,陸游對于蘇詩獨造之境是否有取法呢?下文擬以兩家詠花題材之作展開說明。

眾所周知,蘇軾詠花之詩最為流麗高妙。如“定惠院海棠詩”,黃徹譽(yù)為“冠古絕今”,[22](P132)紀(jì)昀更說此種不僅“非東坡不能,東坡非一時興到亦不能”;[23]再如其梅花詩,胡仔也說“皆擺落陳言,古今人未嘗經(jīng)道者”。[24](P147)而此類詠花詩之所以格致新奇在于,它們都不是單純的詠花,而開始“托物以寓意”,[24](P325)的確前所未有,可謂妙絕。陸游詩中也多有詠花之作,細(xì)味之下不難發(fā)現(xiàn),其于蘇詩心摹手追,往往神似。不妨取蘇軾“平生最得意”[25](P297)的“定惠院海棠詩”與陸游《西郊梅花》作一比較。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蘇軾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fēng)輕春睡足。雨中有淚亦凄愴,月下無人更清淑。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忽逢絕艷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致,銜子飛來定鴻鵠。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7](P1036)

《西郊尋梅》 陸游

西郊梅花矜絕艷,走馬獨來看不厭。似羞流落蒙市塵,寧墮荒寒傍茅店。翛然自是世外人,過去生中差一念。淺顰常鄙桃李學(xué),獨立不容鶯蝶覘。山礬水仙晚角出,大是春秋吳楚僭。余花豈無好顏色,病在一俗無由砭。朱欄玉砌渠有命,斷橋流水君何欠。嗟余相與頗同調(diào),身客劍南家在剡。凄涼萬里歸無日,蕭颯二毛衰有漸。尚能作意晚相從,爛醉不辭杯瀲灩。[8](P292)

雖然陸詩與蘇詩所詠有別,一寫海棠,一賦梅花,但不論是遣詞造語、章法機(jī)杼,還是意境興象、情思格調(diào),都可以看出其蹤跡蘇詩之處。

首先,陸詩所寫梅花地處偏僻,位于西郊野外、茅店之旁,然而格高韻勝、風(fēng)華絕代。蘇詩所寫海棠亦然,獨自開放于山寺之東、竹籬之間。陸詩這種寫風(fēng)姿艷質(zhì)之名花位于荒郊野外之僻地的筆法正出蘇詩,其首句所用“絕艷”兩字也出于蘇詩。其次,陸詩以翛然出塵之美人比梅花,而蘇詩則以醉睡多情之佳人比海棠。此下“淺顰”六句更將梅花與桃李、山礬、水仙等作比,而概以“俗”字貶之,襯托出梅花之高標(biāo)逸致、不同流俗,正從蘇詩“桃李漫山總粗俗”一句化出。其中以美人比花、再以余花反襯之法,也可謂如出一轍。最后,陸詩以花為主,人為賓,借寫名花幽獨發(fā)抒詩人感愴,乃至以梅花為詩人自寓,主賓之間相互映發(fā),此種互相照應(yīng)的筆法以及嘆花亦是自傷的情調(diào),幾乎可與蘇詩一一對應(yīng)。如陸詩的抒情主人公“余”對應(yīng)了蘇詩中的“先生”,而且兩人又同一衰朽,正與絕艷的名花形成鮮明對照;又如陸詩中“嗟余相與頗同調(diào)”也出于蘇詩“天涯流落俱可念”,一“同”字、一“俱”字,都將詩人與名花綰合為一,風(fēng)姿高秀、興象深微,構(gòu)成了“雙重互喻”關(guān)系。

更重要的是,蘇詩元豐三年(1080)作于黃州,蘇軾初至貶地,深懷千里之外的故國西蜀,陸詩乾道九年(1173)作于成都,也是陸游遠(yuǎn)離山陰舊里、初入蜀地之時。此時詩人之偶見名花,也猶如他鄉(xiāng)之遇故知。其中“獨”字尤堪稱詩眼。蘇詩中的名花是幽獨的,詩人也總是“獨來”,陸詩又何嘗不是如此?正是這種孤獨的相遇,才會產(chǎn)生強(qiáng)烈的共鳴。可以說,兩詩中所流露的淪落天涯之感,一唱三嘆,情調(diào)哀婉,的確堪稱同調(diào)??傊?,陸詩之于蘇詩,可謂風(fēng)神筆調(diào)俱似,但又非字摹句擬有如唐臨晉帖,信為仿擬效法而又能神明變化、自出面目的佳作。

值得注意的是,陸游在成都時期還一再賦詠梅花、海棠。在《西郊尋梅》之后,他又陸續(xù)作有《梅花(冰崖雪谷木未芽)》《故蜀別苑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梅至多,有兩大樹夭矯若龍,相傳謂之梅龍,予初至蜀,嘗為作詩,自此歲常訪之,今復(fù)賦一首。丁酉十一月也》等詩,往往風(fēng)格清健逸麗,近似蘇詩。陸游賦詠海棠之作,如《驛舍海棠已過有感》“我雖已老猶能狂,佇立為爾悲容光。盛時不遇誠可傷,零落逢知更斷腸”,[8](P226)全仿“定惠院海棠詩”,亦是陸游學(xué)蘇之確證。限于篇幅,不再展開論述。

總之,陸游在詩歌實踐中確曾規(guī)摹蘇詩。從具體作品看,其取法也并沒有停留在章摹句擬的層面,而是深入到蘇詩堂奧之中,特別是七古一體,其雄奇豪宕、飄灑逸麗之風(fēng),氣高格暢、筆力勁健之貌,往往得力于蘇詩。他所拈出的“東坡氣格”,正是取法蘇詩的關(guān)鍵所在。

三、追配東坡:陸游讀蘇與學(xué)蘇的因緣與意義

通過上文分析可見,陸游讀蘇之用心與學(xué)蘇之得力,面目俱存、可得而按。在陸游詩歌風(fēng)格的形成過程中,蘇詩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為什么這一問題一直沒有得到研究者重視呢?我認(rèn)為有以下三點原因。

首先,陸游作詩取徑多門,凡古人篇章,無不窮極根源、采擷菁華,如于北山舉其犖犖大者即有13家之多。[3] (P339)這種“步趨者多,不名一家”[26]的情況在客觀上給后人辨析藝術(shù)淵源帶來了不少困難。在試圖闡明其間影響關(guān)系之時,更難以兼顧,不免產(chǎn)生了貴遠(yuǎn)賤近的現(xiàn)象。學(xué)者們往往會更注重前代作家對陸游的影響,而忽視本朝詩人的作用。有時甚至花費大量筆墨從精神層面分析詩騷傳統(tǒng)對于陸游詩歌實踐的影響,而未能從字句、風(fēng)格層面探討蘇詩與陸詩的關(guān)系。而且,即便關(guān)注到陸詩受到蘇詩雄豪逸麗之風(fēng)的影響,但又因為蘇詩也是承前而來,所以仍然著墨不多。如于北山在探討陸游豪放浪漫詩風(fēng)時曾指出其“遠(yuǎn)紹太白,近承蘇氏”,[3](P366)但后來學(xué)者的關(guān)注重點仍在李白,而罕言蘇軾。簡言之,即重視遠(yuǎn)源、忽視近因。

其次,也是更為嚴(yán)重的問題是,前人在探討藝術(shù)淵源時,還存在僅憑“開宗明義之空言”,而不察“裁文匠筆之實事”[5](P572)的弊病。如有學(xué)者雖然關(guān)注到陸詩的本朝淵源問題,但往往執(zhí)著于陸游推尊梅堯臣、曾幾兩人的自述,認(rèn)定陸詩必與梅、曾兩家存在緊密的淵源關(guān)系。[27](P82-103)但是從具體文本出發(fā),在陸游集中除了標(biāo)明“效宛陵體”以及少數(shù)顯仿之作外,似乎很難看出深心淡貌之梅詩與流易工秀之陸詩究竟有什么深層關(guān)系。至于陸詩學(xué)曾,則更難落實。錢鍾書說“曾、陸之師弟關(guān)系,乃拜門非共學(xué)”,[13](P386)于北山也說在具體詩歌中“看不出有什么突出的繼承關(guān)系”,[3](P377)這些解釋與判斷大概才比較符合實際。如果僅執(zhí)“我得茶山一轉(zhuǎn)語,文章切忌參死句”[8](P2115)之說,認(rèn)定陸詩亦學(xué)曾幾,未免為之所誤。不過因為惑于陸游的自述,學(xué)者們在探討陸詩的本朝淵源時,重點仍然在陸詩與梅、曾兩家的關(guān)系上,這也在無形中加重了忽視陸詩中蘇詩影響的情形。

最后,從當(dāng)時詩壇風(fēng)貌看,不可否認(rèn)的是得蘇詩真?zhèn)髡呱?。吳坰曾分別以禪宗云門、臨濟(jì)兩派比蘇、黃兩家。他說:“云門老婆心切,接人易與,人人自得,以為得法,而于眾中求腳跟點地者,百無二三焉;臨濟(jì)棒喝分明,堪辯極峻,雖得法者少,往往嶄然見頭角。”[28](P817)換言之,學(xué)蘇者眾而得真?zhèn)髡呱?,學(xué)黃者雖不如學(xué)蘇者眾,而足以名家者多。在這一背景之下,詩壇上逐漸產(chǎn)生“言詩者必宗山谷”[2](P1716)的趨勢,隱隱然將黃庭堅置于蘇軾之上,甚或直接祧蘇祖黃、提出蘇不如黃的論調(diào),幾乎是勢所必至。而宋人在檢討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時,又提出了蘇詩出于天才、黃詩源自學(xué)力,黃詩可學(xué)而至而蘇詩不可學(xué)的觀點。如劉克莊便說蘇詩“翕張開合,千變?nèi)f態(tài),蓋自以其氣魄力量為之,他人無許大氣魄力量,恐不可學(xué)”。[29](P25)這一認(rèn)識不為無理,但卻給人留下了當(dāng)時群趨學(xué)黃而無人效蘇的印象,這就更使得陸游學(xué)蘇的一面被長期隱沒了。

然而,實際情況是,在陸游遍參前作、轉(zhuǎn)益多師的過程中,本朝詩的影響未必就在前朝詩之下,蘇詩的風(fēng)格也非僅李詩所能籠罩,而且蘇詩難學(xué)也并非全不可學(xué),在陸游集中雖然沒有直接標(biāo)明“效東坡體”之作,但從字里行間分明可以見出蘇詩的身影。不過,上述詩壇背景的情況也引發(fā)了一個問題,即南宋中期江西之言遍天下,實際學(xué)蘇者的確不多,而陸游從事于此、并能真有所得,其故何在?我認(rèn)為,陸游之讀蘇與學(xué)蘇,除了上文提到的入蜀經(jīng)歷外,尚有師友淵源、詩學(xué)蘄向以及天分才性三重因緣。

首先是師友淵源之助。宋人作詩講求師友淵源。陸游之詩“淵源殆自呂紫薇”,[4](P2102)因此考察呂本中的學(xué)詩主張正是入手之處。與后世注重以唐人為法不盡相同的是,作為躬受中原文獻(xiàn)之傳的呂本中,在主張以杜甫為宗的同時,也非常強(qiáng)調(diào)以本朝詩人為法,其所著《童蒙訓(xùn)》就“極論詩文必以蘇、黃為法”。[30](P1426)更值得注意的是,其詩學(xué)雖屬江西一派,但之后卻意識到學(xué)黃之弊,有意援蘇濟(jì)黃以跳出江西藩籬。他在致曾幾的信中說:“如東坡、太白詩,雖規(guī)模廣大,學(xué)者難依,然讀之使人敢道,澡雪滯思,無窮苦艱難之狀,亦一助也。”[24](P333)與此同時,呂本中也極口稱贊蘇詩,以為“命代風(fēng)騷第一功”,[31](P348)同時“喜令人讀東坡詩”,[32](P286)更直接勸曾幾要想達(dá)到規(guī)模闊大、波瀾宏富的境界,也亟須閱讀“東坡黃州以后詩”。[24](P333)簡言之,呂本中的確意識到“專學(xué)杜甫和黃庭堅是不夠的,應(yīng)該師法李白和蘇軾,尤其是蘇軾”。[11](P130)而因其欲矯學(xué)黃之枉,故言語之間宗蘇之意似乎還在崇黃之上。陸游說:“(呂本中)詩文汪洋閎肆,兼?zhèn)浔婓w,間出新意,愈奇而愈渾厚,震耀耳目而不失高古,一時學(xué)士宗焉?!盵4](P2102)此處汪洋閎肆、雄奇渾厚的評價正不妨看作陸游對呂本中有意學(xué)蘇的肯定,而陸游本人也是宗法呂氏的學(xué)者之一,他自己甚至說“某自童子時,讀公詩文,愿學(xué)焉”,[4](P2102)可見發(fā)端之早。從這一詩學(xué)淵源看,陸游應(yīng)當(dāng)對呂氏學(xué)蘇的主張十分熟悉。即便認(rèn)為他早年詩學(xué)江西、尚不及蘇,當(dāng)他想要跳出江西之時,蘇詩也會順理成章成為其取法的對象,更何況從某種意義上說,對于江西詩派的后繼者而言,宗黃學(xué)蘇實際上已經(jīng)成為了他們的共同選擇。[33](P243-255)應(yīng)當(dāng)可以認(rèn)為,在呂本中的學(xué)詩主張影響下,陸游從很早就開始對取法蘇詩有所留意了。

如果說從上述詩學(xué)淵源推測還不夠充分的話,不妨再來看陸游對自我詩學(xué)蘄向的表述。陸游說:“文章光焰伏不起,甚者自謂宗晚唐。歐曾不生二蘇死,我欲痛哭天茫茫。”[8](P2780)又說:“文章日益近衰陋,風(fēng)節(jié)久已嗟陵夷。元祐大蘇逝不返,慶歷小范今誰知?!盵8](P2764)蘇軾乃是這兩首詩同時出現(xiàn)的人物,其文章雄雋、氣節(jié)凜然,正為陸游所稱賞。在陸游看來,如果想要挽救氣節(jié)陵夷、文章衰壞的時弊,就必須重振蘇軾之風(fēng)!他在《上殿劄子之二》中如此說:

臣伏讀《御制蘇軾贊》有曰:“手抉云漢,斡造化機(jī),氣高天下,乃克為之?!眴韬簦菹碌渲冎砸?!軾死且九十年,學(xué)士大夫徒知尊誦其文,而未知其文之妙在于氣高天下者。今陛下表而出之,豈惟軾死且不朽,所以遺學(xué)者,顧不厚哉!然臣竊謂天下萬事,皆當(dāng)以氣為主,軾特用之于文爾。[4](P2002)

這段話雖不無迎合孝宗之意,但“主氣”確實也是陸游的一貫主張。從這段話中不難看出,陸游認(rèn)為蘇軾是在文章方面將養(yǎng)氣之功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的代表。陸游在詩中稱贊蘇詩“氣力倒犀象”“氣老筆愈縱”,[8](P713-714)一再強(qiáng)調(diào)“氣”,用意正與此同。如果比照蘇軾文章中“士以氣為主”,[34](P348)以及贊嘆“是氣也,寓于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34](P508)等觀點,都可以感受到陸游之“主氣”與蘇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甚至可以說其提出都直接“發(fā)端于對蘇氏的推崇”。[3](P363)要之,陸游對于蘇詩的研習(xí)仿擬是出于自覺意識的主動認(rèn)同,絕非偶然巧合。

當(dāng)然,即使如此,也還可以提出以下質(zhì)疑:即詩歌理論與實踐之間尚存在距離,即便陸游詩學(xué)主張繼承了蘇軾的觀點,并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追摹仿擬,但也并不意味著他一定能夠?qū)W蘇有得。要回答這一問題,還有必要說到最為根本的原因,即天分才性之近。陸游與蘇軾一樣,同一天才縱逸、豪邁放曠,翁方綱說陸游“有蘇之才分”,[14](P141)可謂一語破的。正如有學(xué)者指出的:“對前人藝術(shù)風(fēng)格、技巧的汲取,唯有在與作者本人的思想生活、氣質(zhì)個性融合之時,方能化血為肉,而后者更是決定藝術(shù)風(fēng)格之底因?!盵35](P7)陸游之真能得力蘇詩,也正在其天性高明、才氣沛然近似蘇軾,以此發(fā)于文字,也同一筆鋒精銳、氣機(jī)疏暢。趙翼說蘇軾“天生健筆一枝”,[36](P168)“筆力所到,自成創(chuàng)格”,[36](P183)陶元藻說陸游“筆力橫逸,如丈八蛇矛,十蕩十決”,[37](P329)這些相似的評價正可以作為上述觀點的輔證。方東樹說:“七古以才氣為主,縱橫變化,雄奇渾顥,亦由天授,不可強(qiáng)能?!盵19](P232)陸、蘇兩家在此體上都有極其出色的表現(xiàn),其故正在于此,所謂“才侔氣類,同一來處,故易到耳”。[37](P423)除此之外,陸游在人生哲學(xué)上,一方面肯定“憂愁哀傷為人生必然而普遍的因素”,同時又承認(rèn)人生有“隨地可欣、隨時可樂的一面”,[38](P208-209)這種不沉湎于感傷的人生態(tài)度同樣也是繼承自蘇軾。從陸游之詩看,其間自有一股掩抑不住的英特邁往之氣,而且直至晚年依然志氣不衰、詩筆健放,應(yīng)當(dāng)正有來自熟讀蘇詩的助益。

淳熙九年(1182)陸游歸老山陰,他在題跋“東坡詩草”時,感慨“近世詩人老而益嚴(yán),蓋未有如東坡者也”,[4](P2236)極其稱贊蘇軾晚年詩達(dá)到的高度,此意已見上文??梢酝嫖兜氖牵税夏┪驳氖疸暈椤坝窬朱衾絷懩场?。[4](P2236)眾所周知,元符三年(1101),蘇軾復(fù)官朝奉郎、提舉成都玉局觀,巧合的是,陸游當(dāng)年奉祠主管之地也是成都玉局觀。陸游在這一推崇蘇軾晚年詩的題跋之末,署上與蘇軾同樣的官名,其間分明有幾分自比蘇軾之意。如果用宋人的話語,仿佛他就是“東坡后身”了。此外值得一提的,陸游也尤其喜愛蘇軾的法書,其本人書法也學(xué)蘇軾。從某種意義上說,不論是如此同一署銜,還是于其筆墨心摹手追,抑或是本文開篇時提到的一再尋訪東坡遺跡、祭拜題詠等諸種行為,其實都可以視為陸游的“自我延伸”。[39]透過這些行為,陸游以蘇軾的繼承人自負(fù)的心態(tài)分明可見。

因此,可以肯定地說,陸詩與蘇詩同一規(guī)模宏大、波瀾壯闊,又同一雄豪逸麗、筆力勁健,并展現(xiàn)出一股難以磨滅的邁往之氣,正是陸游秉其才性,因其學(xué)緣,自覺承繼蘇軾涵養(yǎng)志氣的理論主張,并在詩歌實踐中有意追摹所達(dá)到的結(jié)果。一言以蔽之,追配東坡,既是陸游的自覺追求,也是其實際達(dá)到的成就。

綜上所述,陸游對蘇詩有著深入獨到的見解體會,而且在創(chuàng)作中自覺地追摹仿擬。其詩歌實踐中不僅有對蘇詩字句的沿襲模擬與詩意的脫化變化,更有風(fēng)格的蹤跡規(guī)摹。陸游七古雄豪逸麗,正得力于“東坡氣格”,而蘇詩風(fēng)格因素的注入也對其詩風(fēng)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究其原因,則在于陸游詩學(xué)直接源自尊蘇之呂本中,而其養(yǎng)氣功夫亦從蘇軾而來,更重要的是,兩人天性才分相近,所以其有意學(xué)蘇,且能得蘇之真?zhèn)?。縱觀南宋以來的詩史,陸游堪稱學(xué)蘇最為有得的詩家。

注釋:

[1]傅增湘.藏園群書題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前人有肯定陸游學(xué)蘇的,如姚鼐說陸詩“橫極才力……下攬子瞻”(《今體詩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3-4頁);錢基博也認(rèn)為“大抵其詩出入宛陵、東坡……以蘇之諧暢,化梅之促數(shù),而歸于曲達(dá)”(錢基博《中國文學(xué)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620頁)。但也有截然相反的意見,如丁鶴友人認(rèn)為陸游“不似眉山”(丁鶴《蘭皋詩話》,《清詩話三編》(第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046頁)。即便同樣認(rèn)為陸游學(xué)蘇,諸家對其所學(xué)體裁、所得深淺也眾說紛紜,如汪琬極力推崇,贊嘆“放翁真得眉山髓”(《堯峰文鈔》卷五《讀宋人詩五首》,《四部叢刊初編》本);王世貞則略有貶抑,以為“陸務(wù)觀頗近蘇氏而粗”(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歷代詩話續(xù)編》,中華書局,2006年,第1018頁);方東樹也說陸游五古“不能出坡境界”(《昭昧詹言》卷一《通論五古》,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1年,第43頁)。陳衍則一方面認(rèn)為陸游七古“不學(xué)韓、蘇”(《石遺室詩話》卷十八,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4年,第257頁),另一方面又認(rèn)為陸游的某些七律、七絕“極似東坡”(《六月十四日宿東林寺》評語,《石遺室詩話》第426頁),甚至“置之東坡集中,殆不能辨”(陸游《新夏感事》《東陽道中》評語,見《宋詩精華錄》,巴蜀書社,1992年,第523頁)。誠可謂莫衷一是。

[3]于北山.陸游詩歌的藝術(shù)淵源[C]//.古典文學(xué)論叢(第3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

[4](宋)陸游.陸游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

[5][加拿大]阿爾維托·曼古埃爾(Alberto Manguel)著,吳昌杰譯.閱讀史[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2.

[6]莫礪鋒.讀陸游《入蜀記》札記[C]//.莫礪鋒文集·第三卷.南京:鳳凰出版社,2019.

[7](宋)蘇軾.蘇軾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2.

[8]錢仲聯(lián).劍南詩稿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9](元)陳著.本堂先生文集[C]//.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5冊).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5.

[10]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228冊)[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

[11]錢鍾書.宋詩選注[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

[12]白敦仁.陳與義集校箋[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3]錢鍾書.錢鍾書散文[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7.

[14](清)翁方綱.石洲詩話[M]. 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

[15](清)乾隆.御選唐宋詩醇[M].清乾隆十五年(1750)刻本,國家圖書館藏.

[16](清)陳衍.石遺室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4.

[17](清)李重華.貞一齋詩說[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8](清)姚范.援鶉堂筆記[M].清道光十五年(1835)刻本,南京大學(xué)圖書館藏.

[19](清)方東樹.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1.

[20]王水照.蘇軾選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21](宋)劉辰翁.須溪精選陸放翁詩集[C]//.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明弘治十年(1497)劉景寅刻本,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6.

[23](清)紀(jì)昀.紀(jì)文達(dá)公評本蘇文忠公詩集[M].清同治八年(1869)婺源蘊(yùn)玉山房刻朱墨套印本,成都: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7.

[24](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

[25](宋)阮閱.詩話總龜[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7.

[26](清)馬星翼.東泉詩話[M].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寶漢齋刻本,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藏.

[27]朱東潤.陸游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1961.

[28](宋)吳坰.五總志[C]//.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3冊).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5.

[29](宋)劉克莊.后村詩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3.

[30]朱杰人,嚴(yán)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0.

[31](宋)呂本中.東萊詩詞集[M].合肥:黃山書社,1991.

[32](宋)曾季貍.艇齋詩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3.

[33]伍曉蔓.宗黃學(xué)蘇——論江西宗派的詩學(xué)選擇[C]//.第四屆宋代文學(xué)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杭州: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2006.

[34](宋)蘇軾. 蘇軾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6.

[35]王國安.柳宗元詩箋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36]江守義,李成玉.甌北詩話校注[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3.

[37](宋)周紫芝.太倉稊米集[C]//.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41冊).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5.

[38][日]吉川幸次郎撰,鄭清茂譯.宋詩概說[M].臺北: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公司,1977.

[39]王汎森指出:“威廉·詹姆士說:‘古人說人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靈魂、肉體和服飾。’但我認(rèn)為除了上述三者,還有許多行為、象征活動等都是‘自我的延伸’,而歷史研究者可以透過它們來求索行動者無聲的世界。參拜活動,即是一種自我延伸?!眳⒁娡鯕端枷胧巧畹囊环N方式》第九章《“儒家文化的不安定層”——對“地方的近代史”的若干思考》,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7年,第297頁。

猜你喜歡
陸游東坡蘇軾
從善如流
蘇軾“吞并六菜”
一轉(zhuǎn)身,就是一輩子——陸游和他的《釵頭鳳》
蘇軾吟詩赴宴
東坡詩元代接受論
宜興:東坡書院憶東坡
除夜雪
東坡畫扇
蘇軾發(fā)奮識遍天下字
定州市| 定日县| 木兰县| 逊克县| 满城县| 阳山县| 来安县| 尖扎县| 澄江县| 永嘉县| 修文县| 东安县| 美姑县| 长白| 宁阳县| 萨嘎县| 新宾| 东辽县| 隆回县| 利津县| 新蔡县| 新泰市| 嘉善县| 花莲市| 台东市| 那坡县| 嘉定区| 潞城市| 五寨县| 旺苍县| 龙海市| 讷河市| 石首市| 邯郸市| 兰坪| 安龙县| 红桥区| 西乌珠穆沁旗| 镇坪县| 米泉市| 夏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