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靜
【摘要】抗逆力是正向心理學的重要概念,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關鍵指標,也是個人生存與發(fā)展的必備心理素質。高中生的抗逆力是指學生面對學習壓力、生活困難、情感挫折等逆境時所采取的積極應對能力和心理協調能力。對于困難和壓力如何做出理性的選擇和正向的處理,是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主題。本文以蘇州H中學“逆境而上”項目為例,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到蘇南地區(qū)農村高中生抗逆力水平的現狀,并初步探究了在蘇南地區(qū)的農村高中開展抗逆力培養(yǎng)的必要性。
【關鍵詞】抗逆力;蘇南地區(qū);農村高中生;“逆境而上”項目
一、“抗逆力”的核心概念界定
“抗逆力”的這一概念最初來源于物理學科,主要用于對特殊人群的自我心理狀態(tài)恢復能力的研究。西方心理學家在三四十年前引入這一概念,它描述的是某種物質經過外部力量的作用力之后,其形狀發(fā)生變化,但失去外力作用之后,該物質能夠完全恢復原形且維持平衡的狀態(tài)?!翱鼓媪Α钡脑馐菑椥曰蛘邚椓???鼓媪Σ⒉皇悄承﹤€體所單獨具備的,而是我們人類與生俱來的潛能,我們每個人都有彈性,但不同的個體擁有不同的彈力。它是人類在面臨危機事件時自我適應與復原的力量,是身體、精神和心靈適應外界的一種狀態(tài),即“身心靈平衡狀態(tài)”??鼓媪梢员槐扔鳛椤安坏刮獭?,百折不撓,千退不倒??鼓媪︻I域的研究發(fā)源于西方,早期研究成果都是由西方研究者們獲得的。國內學者們對抗逆力的研究起步較晚,對其概念的提法也不盡相同。香港研究者譯為“抗阻力”或“心理韌性”;臺灣學者將其翻譯為“復原力”,但現代也有學者(Bonanno,2004)提出“復原力”和“抗逆力”是兩個概念,不能混為一談;大陸學者采用的是“耐挫力”或“心理彈性”的提法。
不僅提法不一致,國內外學者對抗逆力概念的界定也沒有定論。目前主流的研究成果有:一、抗逆力是一種能力,指的是個體經受壓力卻受到盡可能小的影響的能力;二、抗逆力是一種過程,是指個體在遭遇危險或面臨壓力時成功應對和迅速復原的過程;三、抗逆力是一種現象或結果,是指個體在面臨逆境時,適應壓力并對抗壓力而使自身能力得到發(fā)展的一種現象和結果。
整合學者們的研究成果,對抗逆力概念界定認同度較高的說法是:抗逆力是個體在經受壓力與挫折,面對困難或失敗等逆境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應對、心理適應和及時協調的能力,也是對特殊情景的抵御過程,它是能力、過程與結果三者的融合。
二、在蘇南地區(qū)培養(yǎng)農村高中生抗逆力的必要性
高中生正處在一個身心不斷成長,從少年向青年轉型的階段,這個階段他們的個人心態(tài)以及社會關系會發(fā)生較大變化。人類漫長的一生里,卻在短短幾年的青春期里要經歷最多的變化。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社會環(huán)境日益復雜,給青少年帶來了更多的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和挑戰(zhàn),他們的自我認同感、對新型人際關系的理解逐漸趨于迷茫,新時期里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并存。青少年們對新知識、新信息不斷探索、勇敢追求,對自己的社會角色也在逐漸認同并逐步適應方方面面新的變化。
根據上海市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2004年度有關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份社會調查的數據顯示:出現心理問題的青少年人數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主要來源各方面壓力的影響。而高中階段最大的壓力源來自于學業(yè)成績,在升學的壓力之下,各種大小考試,頻繁排名,多重評價機制及過度競爭,使學生遭受越來越大的心理壓力和負擔。學業(yè)緊張使大部分青少年受到情緒方面的較大影響,也使越少越多的青少年心理出現異常。此外,導致青少年心理發(fā)生變化的應激源還有:人際交往、家庭環(huán)境、行為困境、健康狀況或戀愛帶來的壓力等。導致心理變化的各種因素帶來的影響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大,出現成比例增長的趨勢。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高考制度改革的推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遭遇心理困境。學業(yè)及心理困境使學生心理危機感越來越大,挫敗感和低效能感越來越強。這些問題在蘇南地區(qū)的農村高中表現得較為突出,但大部分學校卻缺乏必要資源和相應對策。
蘇南地區(qū)經濟較為發(fā)達,外來務工人員較多,其子女的就學和就業(yè)問題一直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相較于本地戶籍居民的子女,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所遭遇的心理壓力和學習壓力會更大一些,大部分學生自我效能感低,沒有信心考上理想的大學,缺乏進取心、自信心、和競爭力,學習動力不足,面對成績常有種受挫感和無力感,由此帶來的心理負擔和壓力也較大。此外,由于地址位置的原因,農村高中的師資力量相較于城鎮(zhèn)高中比較薄弱,農村教師的低效能感和壓力較大的現狀會極大地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價值觀,師生矛盾較為突出。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小學應該把“增強調控情緒、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作為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之一?!毒V要》還提出:學校對于有心理困惑的學生要給予及時的指導并適時地進行危機干預。因此,開展對青少年抗逆力的研究,滿足青少年的發(fā)展性需求,維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挖掘其生命潛能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新課程改革除了提倡教育者增加對生命教育的重視程度,還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要求,即生命教育,其核心內容是生命觀。尊重生命的理念要求施教者更注重培養(yǎng)生命質量,而不只是傳授知識。為了促進中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中學教育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應對逆境的能力,將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心理健康和個性發(fā)展納入教育范圍,正確引導學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學生需要認識到,要平等對待每個生命,每個生命都可能在有限的時間里綻放異彩。學校應通過各種形式將生命教育滲透到教學過程中,避免由于教育的缺失而造成的悲劇。主張倡導“珍愛生命,善待生命”的生命觀,避免學生產生懷疑生存價值或輕視生命意義的想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來面對來自于各方面的困難??箟航逃巧逃胁豢珊鲆暤闹匾h(huán)節(jié),是生命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學校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抗壓力、應對困難和逆境的能力。
三、蘇南地區(qū)農村高中生抗逆力水平的現狀
蘇州市H中學是縣級市下設鄉(xiāng)鎮(zhèn)的一所農村高中,由于當地經濟發(fā)展程度較高,外來務工人員較多,該校學生較多為來務工人員子女,H中學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在蘇南地區(qū)農村高中。H中學心理咨詢室成員通過研究國內外抗逆力的相關理論,借助當地教育局及校方支持,決定進行對抗逆力培養(yǎng)的專項研究并開展一系列的實踐活動。該項目命名“逆境而上”,主要借鑒香港比較成功的UAP項目的活動經驗,在項目初期運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法,對農村高中生抗逆力培養(yǎng)進行初步探索。筆者作為心理咨詢室成員有幸參與了其中的一些實踐活動?!澳婢扯稀表椖坑蓪I(yè)的心理學老師主持,其宗旨是激發(fā)學生在面對壓力或逆境時的內在潛能和力量,構建學生對待挫折的積極態(tài)度和對抗挫折的能力,提升他們的心理協調能力及自我效能感,使他們能更好地應對逆境和挫折。
為了了解蘇南地區(qū)農村高中生的抗逆力水平現狀,H中學心理咨詢室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
1調查對象
蘇州市H中學地處鄉(xiāng)鎮(zhèn),為十軌制全日制普通高中,三個年級共30個班級。本次問卷只選取高一和高二年級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主要是考慮到高三年級學生學習負擔較重,承受較嚴重心理壓力比例更高,不足以代表高中學生的普遍狀態(tài)。通過整群抽樣,從6個班級中,共抽取285人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平均年齡為17歲,男生156人,女生129人,男女生占比分別為54.74和45.26。問卷全數回收,但由于部分問卷有選擇不全的情況,統(tǒng)計選取281張有效問卷。
2測量工具
采用《抗逆力水平量表》,但略作改編。《抗逆力水平量表》于2003年編制,又被稱為CD-RISC,是由美國杜克大學的Connor博士和 Davidson博士編制,主要被用于測量個體在面臨危機、面對壓力或遭遇逆境的心理應對能力。兩位博士經過多次重測和嚴格評估之后確保了量表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國內學者金琴于2011年將《抗逆力水平量表》翻譯成中文,現被廣泛應用于各年齡段及各階層人士的抗逆力水平測試。
3調查實施
《抗逆力水平量表》共有25個項目,屬于自陳式量表。原始量表每道題目有四個選項:A.“完全不是”;B.“有時是”;C.“經常是”;D.“總是這樣”,采用四級評分制。根據高中的實際情況,筆者對選項稍作改動:A.完全不是;B.偶爾是;C.大部分是;D.完全是。原始量表的計分方式是:A、B、C、D的分值分別是0,1,2,3。得分范圍為0分~75分,得分的高低與抗逆力水平的高低成正比。
4調查結果
使用智學網和閱卷系統(tǒng)分析處理所測量數據,對每道題目的平均得分和每個選項的選擇比例進行了匯總。該量表的每一個項目描述的都是在對抗逆境的過程中,個體的心理變化或者行為傾向,可歸納為四類因子:一、堅韌性因子;二、控制力因子;三、適應性因子;四、目標實現因子。
通過各項調查及數據分析發(fā)現,少部分學生有心理問題方面的困擾。因此學校應采取主動的、發(fā)展性的模式來構建心理屏障來對抗與日俱增的多方面壓力,避免這部分有不良心理傾向的學生因為缺乏學校和家庭的重視采取極端手段。
相較而言,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的學生還是占據較大比例,這部分學生同樣承受各種壓力,遭遇種種困難和挫折,但是他們表現出能夠積極應對逆境的傾向。少部分有心理困擾的學生,他們在抗逆力方面的問題也沒有嚴重到需要請專業(yè)心理醫(yī)生進行治療的程度。但是由于缺乏科學而具體的方法指導,他們在抗逆力各維度上的整體水平還是亟待提高的。
四、對蘇南地區(qū)培養(yǎng)農村高中生抗逆力的初淺建議
1農村高中生抗逆力的提升需內外保護因子相結合
各種積極因子的欠缺使農村高中生在抗逆力水平較低,面對挫折與挫折無所適從,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長。作為重要外部保護因子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不高,平時忙于自己工作,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淡漠而疏遠,沒有密切的家校聯系。農村高中教師自身的低效能感使學生缺乏及時的反饋和積極的鼓勵,更多關注的學業(yè)成績而不忽視學生性格與成長。對學生抗逆力的培養(yǎng)要求教育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承擔起責任與義務,關心和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利用學生充分的在校時間提高學生的抗壓能力、應對競爭及耐挫折能力,構建內外保護因子相結合的有效保護機制。
2農村高中生抗逆力的培養(yǎng)需要學校社會工作介入
學校社會工作的宗旨在于通過活動幫助青少年使其心理感到滿足,促進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協助解決青春期實際問題,激發(fā)自我效能感,提升青少年的自我歸屬感。學校層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會工作的介入能夠培養(yǎng)與鍛煉學生的抗壓耐挫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抗逆力水平。
H中學“逆境而上”項目的一系列實踐活動,有效證明了學校社會工作介入對青少年抗逆力的提升是切實有效的?!澳婢扯稀表椖繃L試著結合問卷調查與社會工作的小組工作方法進行了實踐,逐漸有效推進了校方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的認識。項目運用學校社會工作小組的方法,佐證了學校社會工作的介入對于有效培養(yǎng)高中生抗逆力是可行的。
綜上理論分析和實踐活動可知:抗逆力雖然是與生俱來的,但并不是都能表現出來的,它是可以通過不斷的培養(yǎng)而激發(fā)出來的,對個體抗逆力水平影響更大的是個體生存的環(huán)境和后天的教育與訓練。當學生面臨困難,經過學?;蛘邔I(yè)人士的指導,主動挖掘保護性因素,及時發(fā)現風險因素,發(fā)掘自己的內在的潛能,去克服并消除風險因素或降低風險因素的影響,進而促進轉化成為保護因素。每一次成功地克服困難擺脫困境,都是青少年實現自我超越和提升抗逆力的過程。
結合以上理論知識及實踐活動,筆者有理由認為蘇南地區(qū)的農村高中有必要把培養(yǎng)抗逆力納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之內。高中階段的抗逆力培養(yǎng)的目標是喚醒和挖掘學生對抗逆境的能力,減少逆境對學生的影響,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并幫助學生構建內在的抗逆體系,從而提高心理能量,消除心理困境,保持健康的心理及正常的行為。
參考文獻:
[1]孫抱弘,包蕾萍.上海市青少年思想道德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倫理學研究,2004,7(4).
[2]田國秀.抗逆力研究及對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課程.教材.教法》,2007(3).
[3]沈之菲.青少年抗逆力的解讀和培養(yǎng)[J].思想理論教育,2008(01).
[4]沈之菲.抗逆力:一種重要的心理品質[J].思想理論教育(下半月行動版),2010,9(9).
[5]柳菁.心理彈性新論:多視角PAC人格模型理論與實證[D].華東師范大學,2008.
[6]李鳳.巧用角色優(yōu)勢點化生命[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