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珍金
(江西應用科技學院,江西南昌 330100)
《易經》賁卦彖傳:“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行為規(guī)范和科學技術等多方面的總和,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內核。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民族對自身文化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堅定信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而“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國文化自信是中國自信的根本所在,是中國力量的精神支撐。
培育文化自信具有思想引領、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等重要價值。一是培育文化自信具有增強思想引領的價值?;谖幕纬傻乃枷肜砟詈蛢r值理念,具有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引領人民和教化人心的作用。二是培育文化自信具有提供精神動力的價值。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的根本動力來源于文化自信,精神動力之源歸根結底來源于文化積淀、文化傳承和文化自信。三是培育文化自信具有筑牢道德支撐的價值。文化與道德,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文化是道德的載體,道德是文化的精髓。培育文化自信,能更廣泛更深層次推動主流道德的建構。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fā)的肺炎疫情肆虐神州,中華大地上涌現出了大批的抗疫戰(zhàn)士,他們主動要求上一線,體現了大無畏的犧牲精神。但也有部分人過度恐慌,“談疫色變”,個別甚至哄抬物價,牟取不義之財。
中醫(yī)是中華民族與疾病、與自然做斗爭的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醫(yī)學體系,它汲取了古代社會的哲學、文學、數學、歷史、地理、天文等多種學科知識的營養(yǎng),是中華民族智慧在歷史長河中的結晶。在疫情肆虐的背景下,發(fā)掘中醫(yī)文化精髓,用豐富的中醫(yī)文化內涵引導大學生對疾病真相和中西醫(yī)理性的認知,對于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科學合理的看待疾病、看待疫情,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中醫(yī)文化精髓是中國醫(yī)學文化發(fā)展過程中所凝結的核心力量所在,是推動中國醫(yī)學文化發(fā)展的不竭力量之源,是中國醫(yī)學文化在發(fā)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精神文化。
就醫(yī)生群體而言,中醫(yī)文化精髓包含著醫(yī)術、醫(yī)德、醫(yī)風。我國醫(yī)學發(fā)展歷來重視醫(yī)德,孫思邈曾云“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2]”,醫(yī)者父母心,在疾病面前,貴賤親疏,一視同仁。在疫情突發(fā)時期,我國成千上萬的醫(yī)務人員自愿奔赴“前線”,用自己的醫(yī)學知識為全國人民阻擋了病毒的侵略,他們身上所散發(fā)的大無畏精神和優(yōu)秀品質,正是中醫(yī)文化精髓的體現。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學習這些醫(yī)務人員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有利于提高自身精神境界,在疫情狀態(tài)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
辨證論治是中醫(yī)藥學中臨床醫(yī)學的靈魂,辨證論治認為無論“外感”或“雜病”等病癥,都不能片面地、一成不變地而應該用辯證地動態(tài)眼光去看待疾病。在過去的一年里,新冠疫情反復出現,讓人們時刻緊繃心弦,無法卸掉防備。這種反復狀態(tài)的出現,不是中醫(yī)發(fā)展出現了問題,更不是醫(yī)護人員沒有盡心竭力,而是病毒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變化。在這一狀態(tài)下,高校要及時向大學生傳播基礎醫(yī)學知識,引導大學生形成對疾病和疾病傳播的正確認識。學生自身也要堅定文化自信,用科學的眼光看待這種現象,相信中國醫(yī)學的力量,相信醫(yī)護人員的實力,科學合理的看待疾病、看待疫情。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 提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3]”。著名的呼吸道病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說:“人,最好的醫(yī)生是自己,一個人怎么處世,身體就會怎么去表現。”這次疫情的應對,牽動著整個十四億中國人的心,同時也對疾病的治療過程進行了一次全民科普。通過這次疫情防控,可以引導學生的是,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作息習慣,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縱觀全球抗疫實踐,中國以實實在在的優(yōu)異成績,在世界面前、在中國青年大學生面前彰顯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精神偉力。作為高校教育者,我們應該把握住這個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機遇,講好中國故事,闡釋好“抗疫精神”,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利用新冠肺炎疫情加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契機,大力提升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早日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關注人自身,重視人生,重視生活,注重提升人生境界。王國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三種境界?!边@里的境界,指的就是廣義的世界觀的人生境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可以把提升人生境界融入到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教育引導中去。根據大學生實際情況和認知能力,結合新冠肺炎疫情的引發(fā)原因和國際影響,比較貼切的人生境界,是北宋張載的“民胞物與”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民胞物與”思想出自北宋張載《西銘》:“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币馑际牵好駷橥?,物為同類。泛指愛人和一切物類。在“民吾同胞”這一層面,我們在踐行上是不存在問題的。一方面,在法理方面,法律規(guī)定人人平等,現在不存在封建階級和封建義理的問題,“民胞物與”不存在階級屬性上的不平等。另一方面,在道德層面,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體現了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優(yōu)良民族傳統(tǒng),并孕育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人類的德行是來源于同類感,來源于“民吾同胞”,由自愛而擴充到愛他人。任何人都有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在為了自己的幸福而奮斗,但很多人也會自然而然地幫助他人從而獲得幸福,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就是中國流傳千年的道德意識,也是我們一直傳頌的美德。疫情告訴我們,人類如何與大自然相處,是值得全世界思考的問題。面對這些社會問題,僅僅依靠道德去說教是遠遠不夠的,最根本的還是要通過教育來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大學生正處于人生中的“拔節(jié)孕穗”期,讓大學生接受“民胞物與”的思想熏陶,對提升全民的普遍精神境界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4],其前提是: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求在追求本國利益的同時,考慮其他國家的合理關切,在本國發(fā)展中促進各國的共同發(fā)展?!叭祟惷\共同體”這一全球價值觀,包含相互依存的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和全球治理觀。中國采取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取得了較好成效,得到了世衛(wèi)組織的充分肯定。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中國的積極有效做法,以及世衛(wèi)組織的肯定評價,充分說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是全球化發(fā)展的趨勢,也是人心所向。如果把“人類命運共同體” 意識放在個人人生境界的提升上,也是非常合適的。中國古代哲人在修養(yǎng)論上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平天下”是最高的政治理想,也是最高的修養(yǎng)境界。在社會理想上,向往于“天下大同”的理想社會?!叭祟惷\共同體”意識有其深化的文化底蘊,與“平天下”的最高修養(yǎng)論和“天下大同”的理想社會有異曲同工之處。在個人修養(yǎng)境界上,正如孟子講“大其心”,不斷擴大自己的心胸,拓寬自己的格局,提升自己的境界。通過增強“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站在全球的視域下審視各國問題,審視與他人關系,審視自己定位,不失為一種現代的提升個人精神境界的有效方法。
革命文化起源于近現代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的革命實踐,它是一種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維護人民利益和實現民族振興為己任,凝聚著中國共產黨和革命群眾獨特思想與精神風貌的文化。在中國近代百年奮斗過程中,無數共產黨人正是秉持著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共產主義的信念,才能在百年亂世戰(zhàn)火中浴血奮戰(zhàn),并最終取得了勝利。雖然革命年代已經過去,但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年代所形成的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無所畏懼的革命文化,以及帶領著中國人民戰(zhàn)勝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頑強拼搏精神,始終留存在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員身上。在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在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社會發(fā)展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繼續(xù)不斷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文化相結合,形成了符合現代科學精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如今,在面對新冠肺炎這場無硝煙的戰(zhàn)役中,我黨百年來形成的革命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再次發(fā)揮重要作用,無數共產黨員再次上陣站在隊伍的最前沿,用汗水和熱血為我們筑起了堅強的堡壘。因此,作為新中國新時代的一份子,我們要始終堅信,“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們社會主義事業(yè)勝利前進的根本保證”“要把十幾億人的思想和力量統(tǒng)一和凝聚起來,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中國共產黨的統(tǒng)一領導是不可設想的”[5]。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領導核心。因此,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與總攬全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快蔓延的嚴重形勢,必須加強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做到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在緊急狀況面前、在攻堅克難之際,一切行動聽指揮,是我們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重大戰(zhàn)略成果的重要經驗。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源泉,黨的領導的正確與有效實施,必須依靠群眾支持、貫徹群眾路線、發(fā)揚人民民主。因此,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必須堅持依靠群眾,密切聯系群眾,發(fā)動人民群眾參與到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來。廣大人民群眾既是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的保護對象,又是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的主體力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是一場人民戰(zhàn)爭,必須相信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群眾、發(fā)動人民群眾,匯聚起共同戰(zhàn)“疫”的磅礴力量。
黨的全面領導和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zhàn)略成果的根本原因。中國共產黨是疫情防控的主導力量,人民群眾是疫情防控的主體力量。主導和主體,兩者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割裂任何一方,都是不能成立的,作為事物發(fā)展來說,是不能成功的。歷史和實踐證明,人民群眾的主體力量只有在中國共產黨作為主導力量的領導下,才能發(fā)揮最大作用,才能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只有堅持主導和主體的辯證統(tǒng)一,既要堅持黨在疫情防控的全面領導,又要堅持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充分發(fā)揮黨的主導作用和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才能取得重大戰(zhàn)略成果,最終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的歷史任務。
作為高校教育者,我們不僅要能夠清楚地看到疫情的到來給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帶來了一定的沖擊,還要看到與此同時形成的抗疫精神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給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提供了生動素材,“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6],因此,我們應緊扣社會熱點、把握教育時機,增強教育的針對性,體現時代性,貫徹當代大學生更好地弘揚中國精神,凝聚抗疫力量,同時,更要傳承革命文化精神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用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學生對黨和人民辯證關系的文化認同。
新冠肺炎疫情對高校的教學影響非常大,影響了高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但疫情防控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拓展了思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中,可以因勢利導,堅持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將突發(fā)事件的應對策略轉化為思政教育,特別是文化自信培育的生動案例,提升思政課的生動性、思想性和理論性。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取得重大戰(zhàn)略成果,有制度的優(yōu)勢,也有作為內核的深厚文化底蘊。我們可以充分挖掘中國文化元素,特別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中國哲學理念等文化精髓,探索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的方式方法和具體路徑,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開拓大學生人生境界,促進大學生成長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