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靜
【摘要】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的編排有很多特點,其中有一個特點就是圖文并茂,不僅每篇文章的文本內容都是精心挑選的,文中的插圖也生動形象、豐富多彩,每篇文章的插圖也都是編者根據(jù)文章的內容和特點來安排的。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效利用插圖資源,讓文本知識更易于學生學習掌握,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 插圖 閱讀教學 深度運用
小學語文統(tǒng)編版教材的編排有很多特點,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圖文并茂,不僅每篇文章的文本內容都是精心挑選的,文中的插圖也生動形象、豐富多彩,每篇文章的插圖都是編者根據(jù)文章的內容和特點來安排的。小學生的閱讀和思維能力有限,主要是形象思維,他們喜歡具象的東西,對圖畫比較感興趣。因而,教材中的插圖便是很好的教學資源,這些插圖或凸顯文章主題,或渲染文本情境,或描繪文章人物,總之這些與文本息息相關的插圖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文本學習。因此,筆者基于統(tǒng)編版教材去探究如何深度運用課文插圖,讓插圖發(fā)揮其有效作用,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
一、欣賞插圖,激發(fā)閱讀興趣
如果一篇文章都是文字,會讓小學生感覺枯燥、無味,沒有學習的興趣,所以統(tǒng)編版教材中繪制了形象生動的插圖。教師要利用好這些插圖的優(yōu)勢,在立足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插圖開展新課導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開展學習。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江南》時,教師一開始先讓學生欣賞課文插圖,并談談自己看到了什么。學生踴躍參與,有的說這幅課文插圖是一幅水墨畫,有的說他看到了一池塘的荷葉,有的說看見池塘里有好多紅色的、黑色的小魚在游來游去,還有的說看到了粉紅的荷花。由此可見,學生的注意力完全被這些色彩鮮艷的插圖所吸引,參與到了課堂討論中來。學生在看圖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江南的美景,對課文內容形成了初步認知,這時教師提出問題:“這么美的風景,詩人是怎么寫的呢?”再帶著學生一起走進古詩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濃厚起來。
從上面的這個教學片段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形象直觀的插圖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激發(fā)學習的熱情,有效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使得學生能夠快速進入學習情境,主動走進文本。
二、圖文結合,突破閱讀難點
課文的插圖與文本內容之間是具有匹配性的,因此,借助插圖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突破閱讀的難點和重點。
1.以圖解文,抽象語言形象化
眾所周知,語言描述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學生由于認知能力和知識經(jīng)驗缺乏,難以深入理解文本。而教材中的插圖可以較好地幫助詮釋文本內容,可以降低學生理解文本的難度。教師可以靈活運用這些插圖,引導學生讀文鑒圖,順利掌握知識難點。
新課標在小學語文一、二年級閱讀目標中指出:要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識字2:樹之歌》一課中,兒歌中寫了十種樹木的特點,但是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并沒有這么豐富,他們見過的樹木種類也非常少,有些樹木可能看過但卻不知道名字,榕樹、木棉、樺樹和水杉等樹木,有些孩子甚至聽也沒有聽說過。如果單憑課文的文字描述和教師口述,很難讓孩子們了解和弄清楚每種樹木的外形和特點。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課文插圖,結合文中的描述理解。比如:“梧桐樹葉像手掌”,讓孩子們從插圖中找到梧桐樹,孩子們驚奇地大叫:“就是這個,這個樹葉像手掌!”通過插圖,孩子們直觀地認識了各種樹木以及對應的名稱,并清楚地知道了每種樹木的形狀特點,這樣就使得原本需要憑空想象的抽象性語言轉變成具體形象的真實畫面,更容易被學生接受。這樣的教學模式,巧妙地利用插圖的作用,將一些教學難點一一突破。
2.圖文貫通,單一思維多元化
語文學習中,學生的思維鍛煉很重要。教師的語文教學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文本內容的解析和語言技能的傳授上,更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利用教材中的插圖開展思維訓練,在活躍學生思維的同時,引導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習慣,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根據(jù)插圖對文本內容進行預習,之后再啟發(fā)學生根據(jù)教材中的荷葉描寫,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復述。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插圖進行積極思考,有的學生認為荷葉像搖籃,有的學生說荷葉像一把雨傘。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予以充分肯定,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荷葉像搖籃?你們是否喜歡荷葉?”有的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找到小動物們喜歡荷葉,荷葉對于小動物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關鍵點。學生在一邊看圖一邊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其思維能力不斷得到鍛煉,對文章的主旨含義也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
從以上教學片段可知,學生從插圖獲得的一些感性信息往往十分碎片化,這就需要教師要對插圖進行合理加工,正確引導學生開展腦力訓練,掌握學習語文的方式方法,提升思維水平。
三、巧用插圖,促進閱讀表達
1.結合插圖,語言表達形象化
教師要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引,學生的語言表達需要平時的訓練和教師的指導。教材中的插圖就是很好的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素材。利用豐富的插圖資源,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逐步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練習4》這一課時,教師根據(jù)目標要求讓學生描述生活中常見的動物。由于之前教師已經(jīng)引導學生學習掌握描述動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這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對插圖中的動物進行精細描述。學生在插圖中尋找到了動物的特點,學生的描述不再空洞無物,而是惟妙惟肖、真實可信。
又如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在教學中,插圖里一個個生動、鮮活的印象已經(jīng)留在了學生的腦海中,學生不僅僅要讀文章,還要能把文章內容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教師可引導學生試著通過看文章中的插圖來復述課文內容,學生能形象地把小蝌蚪變化的過程描述出來,這種方法不僅幫助學生記憶了課文內容,而且使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也得到了較大提高。
2.結合插圖,語言表達多樣化
語言的表達不僅要多樣,還要有個性和創(chuàng)新性。統(tǒng)編版教材中有許多看圖說話以及相應描寫故事的任務,這些都可以提升語文教學實效。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圖,通過看圖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可以根據(jù)插圖來續(xù)寫。當然,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做好引導者的職責,更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成長經(jīng)歷和認知水平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續(xù)寫,不斷提升學生的寫話能力。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莫高窟》一文時,學生能夠感受到文中精妙的語言描寫,教學時教師先帶領學生進行文本品讀,讓學生熟知一些詞語、句子的生動之處,領悟彩塑的惟妙惟肖與壁畫的宏偉瑰麗,再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的閱歷和掌握的知識內容,選擇一幅插圖開展練筆訓練,寫一寫莫高窟的壁畫上還有哪些形態(tài)。同樣一張圖,學生卻寫出了不一樣的內容,學生將對文本的體驗上升了一個層次。教師應靈活運用教材插圖,讓學生根據(jù)自身興趣選擇合適的圖片開展語言表達,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四、延伸插圖,拓展閱讀空間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課文中插圖留白處進行延伸,以此拓展小學生的文本閱讀空間。
教材中的插圖都是經(jīng)過編撰者仔細挑選的,其雖然以靜態(tài)的畫面呈現(xiàn),但都真實地反映了文本的某一點,具有較強的濃縮性。教師要以此激發(fā)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在插圖的基礎上進行聯(lián)想補充,使其不僅能再現(xiàn)文本內容,還能成為學生思維的助推器,豐富學生的認知水平。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一詩時,教師先讓學生讀熟古詩,通過學習,學生基本了解了詩詞的中心大意,這時候再結合教材所配的一幅插圖展開想象。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想象“翻”“跳”“入”“吹”等動作的動態(tài)畫面,并在教師的引導下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形象地再現(xiàn)夏雨“翻墨”“跳珠”“入船”“吹散”的動態(tài)美,從而達到既真實還原詩詞內容,又跳出范圍,拓展思維的目的。
從上述教學片段可以看出,教師沒有單純地進行詩詞的解讀,而是充分利用插圖的濃縮性,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在此過程中體會古詩所呈現(xiàn)的意境。
插圖對于小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其不僅是文本內容的一個載體,也是學生提升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助推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的放矢,為學生今后的習作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切不可偷懶,拿插圖敷衍了事,而是要立足學生的具體學情,引導學生揣摩詞句、分析文本、理解內容,在一步步解讀中掌握文章精髓。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插圖具有較好的輔助優(yōu)勢,但卻不是萬能的。教師需要掌握使用插圖的正確方式,避免在教學中一遇到障礙就直接出示圖片,這樣會讓語文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總之,教材中插圖與文本是有機結合的,兩者只有相互配合使用才能發(fā)揮巨大的優(yōu)勢。教師要理解插圖的意義所在,以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為出發(fā)點,從多角度挖掘教材插圖的價值,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儀化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