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號龍 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學院蘇州旅游與財經(jīng)分院 江蘇 蘇州 215014
不同地域的方言代表了當?shù)氐奈幕匦?,反映該地域人群的生活歷史等。邵燕梅《郯城方言研究》注解了一個方言詞:“擱:①在,即人或物所在的處所或位置;②把某物放在某處?!笨瘁屃x①,“擱”與普通話里“在”有相通之處,然而,從羅莊方言的實際使用范圍或規(guī)律來進一步考慮,“擱”作為羅莊方言用詞究竟有何特點,兩者是否能簡單等同的時候,僅從邵文還無法有效看出。因此,本文將對臨沂羅莊方言中的“擱”做較為全面的研究與分析。
臨沂羅莊方言中的“擱”,使用較為普遍,看以下幾例:
①外頭太涼,還得穿厚點才行。
②您擱這海(這里)等著,我換雙鞋就來。
③你這人擱稱上(在秤上)得實誠,別動手腳即。
④擱小時候俺倆就一塊玩、一塊學。
⑤擱上個星期起就說要下雨,一直到今們(今天)都不見半個雨點子。
⑥除了加班,我哪天晚上都擱家里。
從這幾例不難總結出,臨沂方言中的“擱”,既具有介詞的語法功能,也有動詞的語法功能。具體來看,作介詞時,后面可加時間或處所詞來組成介賓短語,表示謂詞性成分發(fā)生的時間或地點,常作狀語,如上例中①②③④⑤;作動詞時,必須帶賓語組成動賓結構,在句中作謂語,其賓語只能是處所詞,如例⑥。這里是就注解邵文的“擱”而言,與普通話的“在”類似。
我們把此時作動詞用的“擱”記作V1,把邵文注解為“放置”意的動詞“擱”記作V2,為分析得透徹,我們比較二者及其句子結構形式。如下:
A式:NP1+V1+NP2
B式:把+NP1+V2+NP2/VP
對比而言,V1表靜態(tài),一種持續(xù)的動作,如:“水呢?——水擱鍋臺邊上”;而V2則是動態(tài)的,表示“放置”這一動作從無到有,繼而結束,如:把菜擱桌子上。可見,A式中的V1,是敘述性的、已然的,而B式中的V2是未然的,帶有祈使色彩。除此,A式中的V1后必須且只能有處所詞充任NP2作賓語,而B式中V2后還可以有VP作補語,組成述補結構,如:把車擱平乎(平穩(wěn))。
另外,B式“把”字前的主語經(jīng)常缺省,從而產(chǎn)生一個變式:
C式:NP1+V2+NP2/VP
從結構對比上顯而易見,這一變式主要是去除B式中的“把”字,NP1成了該句形式上的主語;那么,C式與A式的區(qū)別,除了上述B式與A式的區(qū)別外,還有NP1的差異,即C式的NP1只能由表物的體詞充任,是有定的。如:那筲水啊,擱外邊兒吧;而A式的NP1可由表人或物的體詞充任,既可以是有定的,也可以是未定的。
總之,正是因“擱”有上述句法特點,所以帶有一定的區(qū)域特色,而其實際使用遠比例句更復雜和多變,如會出現(xiàn)邵文注解的“擱”兩個意義同用在一句話中這類稍顯復雜的句子:
這本書擱1書架上擱2著唻。
其中,“擱1”是介詞,“擱2”則是“放置”意的動詞,表示動作的延續(xù),必須借助于助詞“著”,后多帶有語氣詞“唻”、弱化接近表達語氣的助詞“的”等。
從上述“擱”的句法特點來看,臨沂羅莊方言“擱”只比普通話的“擱”多了一種“在”的用法。但是,從語義方面著眼,羅莊方言中“擱”的用法比起普通話來可謂豐富多彩。概括而言,有以下幾方面:
1.“擱”可以跟時間、方位等詞結合,后帶語氣詞“嘇”,表示對某事的假設,即某事在過去某時間或場合會怎么樣,一般表達說話人的不滿情緒。如:
這事擱上年嘇就好弄多了。
這檔子事要是擱他身上嘇他就不說三道四了!
2.“擱”表示時間、地點的起始或過程。如:
咱擱這胡同過去趕集近一些。
快擱平房上下來,別皮哈!
3.“擱”與處所、方位詞結合,表明動作的發(fā)生或事物所在的時間、范圍及處所等,用法近似普通話的介詞“在”。如:
您擱幾樓住的?
他叔還噴(正)擱湖里(地里)耪地的。
4.“擱”可用于存現(xiàn)句中,表示事物或人的存在或消失,近似于普通話的動詞“在”。如:
——您見俺答(爸爸)味嗎?
——剛忙(剛才)擱這海(這里)唻,這會不知上哪去了。
再如:喲,擱那海(那邊)的是三哥呀,我還心思(以為)是別人唻。
臨沂羅莊方言中“擱”的使用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除了上述語言內部因素的制約,更為常見的是語言因素外的社會因素的影響:
一是地域因素,主要是城鄉(xiāng)差別。城鎮(zhèn)區(qū)域內多用表“放置”意的動詞“擱”,其他意義的“擱”則用“在”替代,而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則用“待”替代;鄉(xiāng)村中,無論是“放置”意的“擱”還是與處所詞結合的介詞“擱”,都普遍使用。
二是年齡因素,主要是新老差別。總體而言,中老年人群中最為常見,越年輕使用“擱”的頻率越低,呈階梯式分布。但這只是相對而言,不是絕對的,有意思的是,青少年在鄉(xiāng)村時使用“擱”頻率高,而因上學或其他因素在城鎮(zhèn)中時,使用頻率相對要低。
三是環(huán)境因素,主要是普通話推廣帶來的影響??傮w來看,羅莊地區(qū)從幼兒園開始的校園生活,學生們基本都在使用普通話,語言用詞或發(fā)言習慣上都在無意識地“去方言化”,諸如“擱”的用法、“夜來”“當天井”等詞的意義越來越邊緣化。
在上文中“擱”的例①至⑥中,可以用普通話中“在”替換的有五例,只有例⑤不能替換??梢?,“擱”與普通話的“在”在很多情況下有較強的對應性,但從例⑤的獨特性上可知,臨沂羅莊方言中的“擱”與普通話的“在”替換時有一定前提條件。兩者的區(qū)別現(xiàn)概括如下:
1.作介詞,羅莊方言中的“擱”與普通話中的“在”都可與處所詞構成介賓短語作狀語,但由“在”組成的介詞短語可以做補語,而由“擱”組成的短語卻不能。如:
他蹲在河邊釣魚玩。
*他蹲擱河邊釣魚玩。
2.作動詞,羅莊方言中的“擱”與普通話中的“在”都帶賓語,“擱”(V1)只要在句中,后面一定會有賓語,不能單獨使用;而“在”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可以單獨使用。如:
您哥擱家里嗎?——擱家里的。 *——擱。
老趙在辦公室嗎?——在(辦公室)。
1.羅莊方言中的“擱”可以跟時間、方位詞組合,表示假設;而普通話中的“在”則不能。如:
這事擱上年嘇就好弄多了。
*這事在上年就好弄多了。
2.羅莊方言中的“擱”可以表時間、地點的起始或過程,而普通話中的“在”不能,需用另外一個詞“從”。如:
快擱梯子上下來。
*快在梯子上下來。
羅莊方言中的“擱”與普通話中的“在”都有兩種否定形式,即“沒VP”式和“不VP”式,但兩者還是有區(qū)別的,即普通話中的“在”的兩種否定形式意義相同,如:
他沒在家。= 他不在家。
而羅莊方言“擱”的兩種否定形式表達的意思不一樣,即用“沒VP”表明動作在說話時沒發(fā)生,暗含曾經(jīng)發(fā)生或將要發(fā)生;而“不VP”則表明動作從未發(fā)生,如:
他沒擱家里?!?他不擱家里。
習總書記強調“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xiāng)愁”。而這鄉(xiāng)愁中最具有辨識度和歸屬感的莫過于方言,這對于維系某一區(qū)域群體的歷史記憶或文化紐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初步調查臨沂羅莊方言中的“擱”的用法基礎上,更明顯地發(fā)現(xiàn)在30歲以下的青少年群眾中,羅莊方言中大量的生活詞語、方言語句結構在消失,而這消失多不是因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等的改變而趨于消亡。本文作為分析對象的“擱”的羅莊方言用法就較為常用,但弱化的趨勢一直逐漸抬升,在羅莊方言本身語法特點整體不太突出的前提下,更應值得去做好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