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唐代雜歌謠辭的特色

2021-03-08 09:49劉馨陽
文化學刊 2021年11期
關鍵詞:歌謠文人創(chuàng)作

劉馨陽

歌謠是中國古代文化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雜歌謠辭是歌謠中的一類,內(nèi)容大都來自民間,部分與一些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有關,是特定歷史階段和社會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濃厚的時代氣息。唐代國力強盛,民風開放,詩歌創(chuàng)作空前繁榮,人人可為詩。在這種背景下,雜歌謠辭的創(chuàng)作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不僅如此,由于擁有較高文化修養(yǎng)的詩人參與創(chuàng)作,雜歌謠辭在藝術表現(xiàn)上出現(xiàn)了雅化的特征。

一、唐前及唐代雜歌謠辭

郭茂倩在《樂府詩集》中將雜歌謠辭特設門類,他在序文中對雜歌謠辭作了定義:

言者,心之聲也;歌者,聲之文也。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歌詠之。歌之為言也,長言之也……《爾雅》曰:“徒歌曰謠?!薄稄V雅》曰:“聲比于琴瑟曰[1]?!?/p>

郭茂倩認為雜歌謠辭是發(fā)乎其情的歌與謠讖。雜歌謠辭具有緣事而發(fā)的特征,創(chuàng)作者大部分都是來自民間的普通百姓,少部分是文人及宮廷貴族。朱自清在《中國歌謠》中也提到:“(歌謠)便是由一人的力,將一件史事、一件傳說或一種感情放在可感覺的形式里表現(xiàn)出來……很少有人能夠?qū)⑺斐啥ㄐ蝃2]?!边@說明雜歌謠辭坦率真誠地表達了人們?nèi)罕姷恼媲行穆暋2煌瑫r期的雜歌謠辭在當時特定的政治歷史背景下,都有其各自的特征。

先秦兩漢時期的雜歌謠辭創(chuàng)作者大多都是生活在民間的普通民眾。先秦時代的雜歌謠辭,或諷刺,或敘事,記錄了百姓所見所聞所感,這些作品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俗,同時也具有傳播輿論的重要功能。而兩漢時期的雜歌謠辭在其創(chuàng)作過程中表現(xiàn)出了對統(tǒng)治階級推崇的禮樂文明的肯定,同時也記錄了兩漢時期的民間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雜歌謠辭作者與先秦兩漢有所不同,郭沫若在《樂府詩集》中收錄了一些當時貴族文人所作的雜歌謠辭,如晉傅玄的《吳楚歌》、齊陸厥的《京兆歌》等等,這說明當時的雜歌謠辭并不都來自民間,少部分雜歌謠辭來自宮廷貴族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創(chuàng)作。這一時期的雜歌謠辭仍主要記錄當時的社會事件,反映百姓的生活狀況。

唐代雜歌謠辭的作者則較前代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有學者指出:“有唐以前所留下來的有作者名的歌謠,其作者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人,他們所創(chuàng)作的歌謠能夠流傳下來,主要還是因其與重大歷史事件的關聯(lián)[3]?!倍拼捎谖幕睒s,詩風盛行,雜歌謠辭的作者大部分都是當時較為著名的文人。據(jù)《全唐詩》所載,在41組雜歌謠辭中,有36組是由著名詩人所作。并且題材取向廣泛,內(nèi)容豐富,在不同時期,呈現(xiàn)的創(chuàng)作風貌也不盡相同。初唐時期僅有一首沈佺期所作《古歌》,沒有擺脫六朝詩風的影響,風格綺麗,辭采濃艷;盛唐時期的雜歌謠辭創(chuàng)作開始嘗試不同的風格,李頎、李白、薛維翰、杜甫等詩人進行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或?qū)懪娱|怨,抒發(fā)情志;或借古諷今,關注現(xiàn)實。雜歌謠辭在中唐時期的創(chuàng)作最為繁榮,張志和、王建、李廓、張籍、李賀、陳羽、顧況、劉禹錫、皎然、韋渠牟、鮑溶、張祜等詩人都有創(chuàng)作,與盛唐時期相比,中唐時期的雜歌謠辭在題材上有了新的發(fā)展,描寫個人生活、關注現(xiàn)實的作品增多,更出現(xiàn)了一些描寫女性之美的作品,表現(xiàn)對女性命運的關注,辭藻優(yōu)美、內(nèi)涵豐富。晚唐時期,和凝、歐陽炯、李珣、李商隱、溫庭筠、陸龜蒙、高駢、陳陶等人作雜歌謠辭,更加注重意境的營造與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出對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關注,整體風格較為細膩。

雜歌謠辭發(fā)展到唐代,在作者身份以及表達內(nèi)容上都呈現(xiàn)出了不同于前代的獨特之處。因此,對唐代的雜歌謠辭進行深入研究,了解其中的價值內(nèi)涵,是十分有意義的。

二、豐富多樣的題材取向

唐代的眾多文人都進行過雜歌謠辭的創(chuàng)作,其題材取向豐富多樣,或抒發(fā)情感,表明志向;或以女性為主題,關注婦女命運;或表達對現(xiàn)實的關注,憂心時政民生。這些題材各異的雜歌謠辭記錄了唐代獨特的社會風貌,是認識唐代社會歷史文化的重要資料。

(一)抒發(fā)胸臆,表明志向

雜歌謠辭的創(chuàng)作與作者獨特的經(jīng)歷與情感體驗息息相關,許多文人借雜歌謠辭來抒發(fā)內(nèi)心情感,表明志向。在《臨江王節(jié)士歌》中,李白暗喻自己雖遭人排擠,仕途艱難,但不會與權貴同流合污,而是要“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4]421,表明自己要以真才實學建功立業(yè)、忠心報國的志向和決心。在《中山王孺子妾歌》中,李白以中山王妾室自比,抒發(fā)自己仕途不通,人生失意的苦悶之情。其中“芙蓉老秋霜,團扇羞網(wǎng)塵”[4]421句以物喻人,形容自己是被秋霜摧老的芙蓉,被藏匿起來結滿蛛網(wǎng)、落滿塵土的團扇,表現(xiàn)自己不得重用的憤慨。尾句用戚夫人昔日得寵,最后卻結局悲慘的典故,感慨萬古以來,失意之人的悲傷都是如此相同,其憤懣之情溢于言表。

與這種表現(xiàn)方法相似的還有李賀的《蘇小小歌》:

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蓋。風為裳,水為珮。油壁車,夕相待。冷翠燭,勞光彩。西陵下,風吹雨[4]422。

李賀以錢塘名妓蘇小小的故事為題材,寫幽靈形象和幽冥境界。李賀表面寫蘇小小追求愛情不得,含恨而亡的幽怨,實則在其中寄托著自己的身世之感。他以蘇小小自比,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孤憤之情。溫庭筠所作《邯鄲郭公辭》亦是如此:“金茄悲故曲,玉座積深塵……青苔竟埋骨,紅粉景傷神”[4]425,用昔日貌美的邯鄲妓女已成白骨表達對繁華不再的深深感慨。

(二)男女情事,女性哀怨

南朝民歌內(nèi)容多涉及女性及男女情事,對雜歌謠辭的創(chuàng)作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唐代的雜歌謠辭中有很大一部分描寫女子外貌體態(tài)以及情事的作品,文辭優(yōu)美,風格細膩。有的作品寫帝王與寵妃的情事,如李頎的《鄭櫻桃歌》,極盡筆力描寫趙武帝寵姬鄭櫻桃的美麗與專寵。李賀、鮑溶、張祜都作過《李夫人歌》,詳盡地描寫了李夫人的傾城美貌,感慨李夫人與漢武帝纏綿的愛情。鮑照將漢武帝與李夫人陰陽兩隔的悲痛描寫地感人至深:“神來未及夢相見,帝比初亡心更悲。愛之欲其生又死,東流萬代無回水”[4]420。而李商隱所作的三首《李夫人歌》則是借李夫人形象來悼念妻子王氏,自己與妻子像漢武帝與李夫人天人兩隔,其中蘊含的思念之情令人動容。

在這一部分以女性為主題的作品中,亦有描寫女性哀怨的作品,如沈佺期所作的《古歌》:

落葉流風向玉臺,夜寒秋思洞房開。水晶簾外金波下,云母窗前銀漢回。玉階陰陰苔蘚色,君王履綦難再得。璇閨窈窕秋夜長,繡戶徘徊明月光。燕姬彩帳芙蓉色,秦女金爐蘭麝香。北斗七星橫夜半,清歌一曲斷君腸[4]424。

沈佺期先從女子華麗的居處開始寫起,用苔蘚、明月、彩帳、金爐等意象烘托了孤獨凄清的意境,表現(xiàn)了美人長夜難眠的孤寂與內(nèi)心的悲苦。同寫美人,溫庭筠的《黃曇子歌》則是側重寫美人的外表衣飾與情態(tài),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一幅美人春郊騎馬游玩圖。

還有一些作品寫妓女的哀怨之情,表達對妓女命運的感慨與同情,如張祜的《蘇小小歌》,表現(xiàn)了對名妓蘇小小一片癡心卻不得善終的同情:

車輪不可遮,馬足不可絆。長怨十字街,使郎心四散。新人千里去,故人千里來。翦刀橫眼底,方覺淚難裁。登山不愁峻,涉海不覺深,中擎庭前棗,教郎見赤心[4]423。

妓女身在歡場,她們的身份注定了她們很難得到真正的愛情。世人都說娼妓無情,但張祜卻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錢塘名妓蘇小小的一片真心。雖然明知愛人拋棄了自己,但她依然癡心一片,不說情郎薄幸,只說車馬與長街使他們分散。寧愿跋山涉水、受盡苦難,也要讓愛人看到自己的心意,如此真心,令人同情動容。

(三)關注現(xiàn)實,憂心民生

由于雜歌謠辭緣事而發(fā)的特征,因此在唐代的雜歌謠辭中,有一部分關注現(xiàn)實、憂心時政民生的作品。這些作品采用現(xiàn)實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或?qū)η按柚{進行模擬,展現(xiàn)了唐代人民的現(xiàn)實生活。如李廓的《雞鳴曲》則寫了征人遠行,妻子與其告別的場景,“婦人上城亂招手,夫婿不聞遙哭聲。長恨雞鳴別時苦,不遣雞棲近窗戶[4]419。”表現(xiàn)了民間夫妻分離的悲苦與無奈。

在關注現(xiàn)實的部分作品中,有一些是對前代歌謠的直接模擬,如杜甫模擬后漢桓帝初小麥童謠作《大麥行》諷喻時政:

大麥干枯小麥黃,婦女行泣夫走藏。東至集壁西梁洋,問誰腰鐮胡與羌。豈無蜀兵三千人,部領辛苦江山長。安得如鳥有羽翅,托身白云還故鄉(xiāng)[4]425。

杜甫痛斥了胡羌統(tǒng)治者搶收糧食的惡行,表現(xiàn)了對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對黑暗現(xiàn)實的批判。與杜甫作品相似,李賀的《古鄴城童子謠效王粲刺曹操》也是對前代童謠的模仿:

鄴城中,暮塵起。將黑丸,斫文吏。棘為鞭,虎為馬。團團走,鄴城下。切玉劍,射日弓。獻何人,奉相公。扶轂來,關右兒。香掃途,相公歸[4]425。

這首雜歌謠辭是李賀效仿《古鄴城童子謠》所作,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主張強勢對抗藩鎮(zhèn),被平盧節(jié)度使李師道刺殺。李賀借此歌謠表現(xiàn)了對當時朝廷與藩鎮(zhèn)關系的關注。

此外,張籍擬《吳孫亮初白鼉鳴謠》作《白鼉鳴》:

天欲雨,有東風,南溪白鼉鳴窟中。六月人家井無水,夜聞鼉聲人盡[4]425。

鼉,指的是揚子鱷,穴居在江河岸邊,古人認為鼉鳴預示著即將下雨,張籍借此描寫當時民間干旱,久不降雨的社會現(xiàn)實,表現(xiàn)了農(nóng)人久旱渴望降雨的迫切心情,體現(xiàn)了對現(xiàn)實的關注,有漢魏歌謠之風。唐代文人所作的這些雜歌謠辭有的是對古時歌謠的模擬,其反映現(xiàn)實、批判現(xiàn)實的創(chuàng)作精神與古時歌謠一脈相承,體現(xiàn)了文人們對時政民生的關心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三、由俗到雅——唐代雜歌謠辭的雅化

唐代詩風極其盛行,雜歌謠辭受到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體現(xiàn)出逐漸雅化的特征。不僅用詞優(yōu)美典雅,而且注重藝術技巧的運用與意境的營造。在內(nèi)容與情感內(nèi)涵方面,則繼承了言志傳統(tǒng),注重展現(xiàn)文人的精神生活與內(nèi)心感受。

雜歌謠辭是民間文學,語言俚俗,通俗易懂。唐之前的雜歌謠辭,大都在語言上表現(xiàn)出質(zhì)樸無華的特點,在感情表達上坦率直接,不加修飾。如《樂府詩集》中記載的最早的雜歌謠辭《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盵1]十分通俗易懂,歌唱者直率地表達了自己安居樂業(yè),自給自足的安然自適之情。但唐代的雜歌謠辭的作者大多是具有較高文化素質(zhì)的文人,再加上唐代人人可為詩的社會風氣,雜歌謠辭的語言在保留民間歌謠淳樸風格的基礎上,體現(xiàn)出明顯的典雅特征,如李白所作樂府舊題《箜篌謠》中“攀天莫登龍,走山莫騎虎……輕言托朋友,對面九疑峰。開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4]425?!钡染淙匀挥兄耖g歌謠質(zhì)樸無華的特點,簡單易懂,朗朗上口。在其他句子中穿插了嚴陵和光武帝不計身份相交、管叔和蔡叔容不下周公、漢文帝流放淮南王、管仲和鮑叔牙互為知己的四個典故,在民間文學的基礎上又平添了文人的典雅意趣,語言流暢優(yōu)美[5]。

而李商隱為悼念亡妻所作的《李夫人歌》在雕琢語言的同時,亦是更加注重藝術技巧的運用,如:

蠻絲系條脫,妍眼和香屑。壽宮不惜鑄南人,柔腸早被秋波割。清澄有余幽素香,鰥魚渴鳳真珠房。不知瘦骨類冰井,更許夜簾通曉霜。土花漠碧云茫茫,黃河欲盡天蒼黃[4]420(其三)。

首二句寫王氏美麗的外貌,望著鑄像,妻子溫柔的眼眸仿佛還在人世,令自己肝腸寸斷。一個“割”字將作者的痛苦表現(xiàn)地淋漓盡致。接著再用比興,寫自己如鰥魚、渴鳳一樣思念伴侶,已經(jīng)形容枯槁,夜夜思念以至于曉霜透過窗簾而渾然不覺,化用《長恨歌》“鴛鴦瓦冷霜華重”之意,或直抒胸臆,或側面烘托,著力表現(xiàn)自己的痛苦與思念之情。

唐代雜歌謠辭雅化的另一個特征是注重展示文人的精神世界,有一些文人在雜歌謠辭中表明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與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如張志和、李珣所作的多首《漁夫歌》,以漁夫自比,寄情山水,他們厭倦功名利祿與瑣事的牽絆,他們歌漁者之事,以此表明自己樂于避世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對閑適安寧生活的向往,寄托自己隱逸出世的情懷。也體現(xiàn)了他們淡泊寧靜,安然自適的心態(tài)。類似的作品還有李白所作的《襄陽歌》:

……誰能憂彼身后事,金鳧銀鴨葬死灰。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舒州杓,力士鐺,李白與爾同死生。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東流猿夜聲[4]422。

作者以直率的筆調(diào)描寫了大唐盛世的繁華生活,寫自己醉酒當歌的瀟灑人生,他以瀟灑的醉漢的心理審視世界,欣賞并陶醉于自己所構建的精神樂園。充分表現(xiàn)了他蔑視功名富貴、及時行樂、不受拘束的生活態(tài)度;也流露了人生無常、繁華易逝的消極情緒。

唐代的雜歌謠辭記錄了唐代的社會風貌,深刻體現(xiàn)了作者對現(xiàn)實問題的關注。經(jīng)過作者的藝術加工,雜歌謠辭出現(xiàn)雅化的特征,不再是單純地對歷史事件的記錄,而是成為唐代文人展示自己精神世界,寄托思想的載體。對這些雜歌謠辭進行深入探討,體會其鮮明的創(chuàng)作特色,領略其中的深刻內(nèi)涵,能夠引發(fā)我們對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的真切思考。

猜你喜歡
歌謠文人創(chuàng)作
幸福歌謠
春天的歌謠
古代文人與琴棋書畫
古代文人的雅號由來
《春天的歌謠》
文人吃蛙
《一墻之隔》創(chuàng)作談
明清鼎革之際文人不同出路
創(chuàng)作隨筆
創(chuàng)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