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問題日益凸顯。畢業(yè)生人數居高不下,且呈現每年上漲的趨勢,以至于出現“每年畢業(yè)季都是史上最難畢業(yè)季”的調侃。作為應用性較強的學科,為保障就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學生應同時具備理論及實踐雙重能力,基于此,提升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以HS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專插本學生為例探討學生深度學習的現狀、分析存在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是對多樣化教育對象以及我國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審視和思考。結果表明:就深度學習而言,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專插本學生在學習目標、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效果呈現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由此提出,提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專插本學生深度學習能力可以借助教師、學校及社會三個主體共同配合得以實現的建議,對于專插本一類的學生抑或存在普適性。
關鍵詞:專插本 ; 深度學習 ; 現狀分析 ;建議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如何將所學應用于實踐,唯有理論與實踐兩手抓才能在激烈的就業(yè)競爭中取得優(yōu)勢。通過觀察及訪談發(fā)現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存在學習目標不明確、接受程度參差不齊、理解及運用能力差異較大、課堂交流氛圍因班而異、部分學生溝通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弱等問題,分析之后發(fā)現這些問題很多都能對應到學界關于深度學習的研究上。因此,對于此專業(yè)學生的學習要求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深度學習能力,對學生深度學習狀況進行理性分析,是對自己教學過程的反思,也是對如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反思,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一、 研究主體: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專插本學生(以下簡稱人力專插本學生)
(一)廣東省專插本基本情況介紹
國務院在《關于加快發(fā)展現代職業(yè)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fā)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yè)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1]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專插本作為一種學歷提升途徑得以快速發(fā)展。從類型上看,專插本主要分為統(tǒng)招專插本、成考專插本、自考專插本和電大專插本四種,其中,最主要的形式為統(tǒng)招專插本簡稱普通專插本(河北省稱“專接本”,江蘇省稱“專轉本”,廣東省稱“專插本”,其余省份皆稱之為普通高?!皩I尽保F胀▽2灞臼谴髮W??频膽獙蒙巴鶎卯厴I(yè)生通過每年一次的統(tǒng)一考試,錄取后將插進報考學校本科大三年級,與本校大三學生同讀的一種升學模式,是大專生源進入普通高校就讀全日制本科(國家任務生)的唯一途徑①,本文就是以這種類型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學生們在專科接受三年的教育,通過參加省級組織的統(tǒng)一考試,達到錄取分數線進入本科階段繼續(xù)學習,是職業(yè)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銜接的橋梁,為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提供大量應用型人才。
相關資料表明,這類學生報考人數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以廣東省為例,2016-2020年專插本考生報名人數分別為2.1萬、2.6萬、4.5萬、5.6萬、8.1萬(如下圖所示)②。2006 年教育部、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在《關于編報 2006 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學校分專業(yè)招生計劃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各地普通專升本教育的招生規(guī)模要嚴格控制在當年省屬高校高職 (??疲獙卯厴I(yè)生的 5%以內,并納入國家下達的普通本科總規(guī)模內”,[2]再加上報名條件有諸多限制,招生院校較少,就廣東省而言,2018年廣東省內共有31所本科院校招收專插本一類學生,因此競爭相對激烈,能夠獲得升學資格的學生都是??齐A段的佼佼者。對于這樣一類學生進入本科階段之后,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以及導致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值得各位教育工作者、專插本政策制定者研究和思考。
(二) 人力專插本學生主要特征
對某一群體特征的描述,能夠明顯將一類群體區(qū)別于另一類群體,通過將專插本學生與普通本科生的特征進行對比,能夠更好地刻畫專插本學生的群像。目前學術界對于專插本學生群體的研究相對較少,戴曉鳳通過對比普通本科生和專插本學生在思想特征、心理特征和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差異性,對輔導員的工作開展提出相關建議。[3]胡小海等學者通過對旅游管理專業(yè)專轉本學生的專業(yè)認同情況進行分析,發(fā)現學生專業(yè)認同在性別、年級等方面的差異性,在此基礎上提出提升專轉本學生專業(yè)認同的策略。[4]在借鑒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己與學生的交流進行分析,整理出人力專插本學生具備以下幾點典型特征。
首先,自信心不足,就業(yè)競爭力不強。相較于經過高考選拔的普通本科生,專插本學生在學習上的自信心明顯不足。他們有的沒有經歷過高考,有的因高考失利攻讀???,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同時,升入本科之后,他們的學習時間只有兩年,學習任務重、時間短的現狀,加劇了他們對于學習理論知識的恐慌及學習效果的不確定。對于大部分人力專插本學生而言,就業(yè)是他們繼續(xù)升入本科階段學習的重要目的,但社會上依舊存在“學歷歧視”現象,相較于普通本科學生,??茖W習的經歷使得這一部分學生給用人單位學習能力不強、理論基礎薄弱的印象,使得人力專插本學生在就業(yè)中的競爭力不強,未來就業(yè)選擇受限。
其次,人際交往受限,能力提升機會偏少。大學階段,除了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學生全方位能力的提升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對于人力專插本學生而言能力的提升存在以下困局:一方面,專插本學生面臨剛剛步入本科階段的“新生”和有著專科三年學習經歷的“老生”雙重身份的矛盾,[5]人際交往的對象主要還是面向自己專科時期的同學,與新班級的同學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比較少,內心會有本科階段相處時間短,畢業(yè)之后不會再聯系的心理暗示。另一方面,專插本學生進入本科院校直接開始大三年級的學習,作為高年級的學生,幾乎沒有機會參加學生會、社團組織的活動或者主要學生干部的競選,而且班委會的崗位又比較有限,這就使得學生失去很多鍛煉提升自己多方面能力的機會。
最后,專業(yè)認同度低,學習目標不明確。專業(yè)認同是學生對所學專業(yè)表示接受和認同,繼而能夠以積極的態(tài)度和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探索本專業(yè),最終成為該領域的專家。[6]較高的專業(yè)認同感能夠使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并積極主動付出努力,在該領域鉆研。而現實情況是,很多人力專插本學生專科階段的專業(yè)與升本之后的專業(yè)并不一致,他們并不理解自己目前所學專業(yè)的具體要求,不理解自己應該在哪些方面多加投入甚至不確定自己未來在就業(yè)時會選擇自己??茣r修讀的專業(yè)還是插本專業(yè)。
二、現狀描述:人力專插本學生深度學習情況
在經濟全球化、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教育范式正經歷著從“以教為中心”轉變?yōu)椤耙詫W為中心”。[7]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對學生深度學習的研究被研究者、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實踐者關注并得以快速發(fā)展。深度學習,是學生實現高質量學習的重要表征,具有多維屬性,主要表現為學生認知、人際、個人等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屬性;追求新舊知識連接、批判性思維、信息整合、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屬性;學生學習中的投入和參與的過程屬性;學習實際效果、長時記憶、知識的遷移等結果屬性。目前對高校專插本學生的相關研究,基本停留在宏觀層面,主要集中在招生入學、學制研究和及教育定位上,[8]鮮有針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方式及學習成效的研究成果。以下將主要從學習目標、學習過程、學習效果三個角度描述專插本學生深度學習狀況。
(一) 單一的功利化目標傾向,忽視人際溝通與能力提升。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有大量學生表示選擇繼續(xù)升入本科階段學習是因為想找到更好的工作。有學生指出:“找工作、考研、考證、評職稱、工資定級、留學、職稱評定都跟學歷明顯掛鉤,??飘厴I(yè)在未來的機會明顯較少”。當被問及在學校中是否有意識地提升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是否注重與其他同學的溝通、交流及合作時,則表示:“大家都有自己的計劃安排,大三了也沒有時間考慮其他方面,最主要的是想想自己怎么能順利畢業(yè),平時課程壓力也比較大,根本沒有時間參加其他課外活動”。對于學生的這些想法,筆者聯想到張德勝等學者對于工具理性的論述,他們認為工具理性指人們選擇有效的手段去達到既定目標。[9]學生們對于升學之后的目標確立僅僅是為了就業(yè),為了考證,而不考慮自我發(fā)展,不考慮能力提升,顯然是重視工具理性而忽視價值理性的體現。
(二) 較低的學習過程投入,欠缺知識整合與批判思維。深度學習一個重要表現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和監(jiān)控,這意味著學生能夠經常性的審視自己,不斷嘗試通過各種方式調節(jié)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10]專插本學生由于學科背景差異性大,在學習中通常處于被動接受課堂知識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明顯感受到學生對于相關問題的討論表現得并不積極,師生之間、同伴之間的互動較少,當尋問課堂內容是否存在疑點希望得到學生反饋時,很多學生會回答沒有或選擇沉默,但在隨后的課堂測試中結果卻差強人意。這表明學生并沒有做到對所學知識的自主反思,并沒有真正深入理解知識要領,更不要提知識整合運用及批判思維的形成。
(三) 較差的學習效果呈現,理論知識基礎薄弱。職業(yè)院校和本科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學計劃、課程設置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妒レ`魂的卓越》一書的作者哈瑞?劉易斯曾提到“大學的使命是塑造學生,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經歷,學生是本科教育的關鍵和核心”,因此,本科教育是主張學生多方面能力提升的通識教育而非僅僅關注就業(yè)技能。很多專插本學生的升學目的是就業(yè),在學習中強調有用的操作能力和技巧,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熱情并不高。帶著這樣功利化的學習目的,使得這一類學生升入本科院校之后并不會沉下心來認真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顯然與專插本教育政策實施初衷相悖。
三、對策建議:綜合各方力量提升人力專插本學生深度學習能力
在中國高等教育步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今天,大學生尤其是專插本學生的深度學習的研究有著實際意義,正如著名哈佛前校長德里克·博克曾經主張的“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學到了多少東西,更要深入考察學生學會了什么”。本文正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升學生學習動力,期望學生重視深度學習方法的愿景下開展研究,試圖綜合教師、學校及社會等多個主體來提升學生深度學習能力。
教師是學生深度學習的引路人。蘇聯著名教育家維果茨基曾提出,學生追求比現有認知基礎更高的認知水平(亦稱為最新發(fā)展區(qū)),這個認知水平的達到需要教師的幫助。[11]這一論述進一步證明了,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促進學生深度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亦是如此。教師可以從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引導以及教學結果的反饋中幫助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例如,老師可以采取小組探究、課堂活動以及課堂展示的形式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熱情與興趣。在積極引導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的訓練。
學校是學生深度學習的演練場。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專門場所,濃厚的深度學習氛圍、完善的硬件設施、豐富的激勵措施是促使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重要條件。通過組織學生參加關于學習方式方法的交流會、研討會、分享會,提高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反思,內省;通過多媒體和專業(yè)實踐場所等相關硬件設施的完善幫助學生多方面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通過多樣化的激勵措施提高學生對于深度學習的重視程度。
社會是學生深度學習的檢驗地。社會評價對于高校人才培養(yǎng)有著重要影響,有學者呼吁在高等教育的績效評價中,社會公眾要注重高等教育的成長規(guī)律,不要揠苗助長,強行填平各類高校之間的鴻溝,主張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各類高校的特色,[12]這一主張同樣適用于專插本學生深度學習上。對于專插本的學生而言,本身理論基礎較為薄弱,在本科期間學習時間相對不足,深度學習理論知識的愿景與馬上步入社會的緊張感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社會應該給予這部分學生更多的耐心,讓他們能夠在結束校園學習后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實際工作場所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能夠滿懷信心與普通本科畢業(yè)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避免因為學歷背景遭受打擊,從而導致深度學習理論知識的熱情消退。
四、小結
在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fā)展的現狀下,需要大量??茖哟蔚膶嵱眯?、技術型人才,要滿足市場上對中高級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的需求量單靠高職高專教育是不夠的,需要本科院校參與其中,專插本是本科院校承擔應用技術人才培養(yǎng)的一種重要的形式。[13]如何更好的發(fā)揮本科院校對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如何調動專插本學生深度學習的積極性?如何全方位提升各類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何提高專插本學生就業(yè)競爭力?這些問題的解決是我國教育發(fā)展的關鍵,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必要。
參考文獻:
① 注:相關信息來源于廣東省專插本網
② 資料來源:http://www.qiuxue365.cn/zhuanchaben/cjwt_15456.html
[1] [5]檀芬.“專轉本”大學生現狀分析及思考[J].科技視界,2019,03:249-250.
[2] 王建華等.江蘇省“專轉本”與“專本銜接”的差異比較[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7,02:16-17.
[3] 戴曉鳳.普通本科學生和專轉本學生特征的對比分析[J].企業(yè)導報,2014,23:164-165.
[4] 胡小海等.旅游管理專業(yè)“專轉本”學生專業(yè)認同及其提升對策[J].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16,01:87-90.
[6] 田麗萍.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專業(yè)認同研究[D].金華: 浙江師范大學,2011.
[7] 卜彩麗.深度學習視域下翻轉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D].陜西:陜西師范大學,2018.
[8] 農素婷.民辦高校專升本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以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工程造價專業(yè)為例[J].高等教育,2020,02:175-177.
[9] 張德勝,金耀基等.論中庸理性:工具理性、價值理性和溝通理性之外[J].社會學研究,2001,02:33-48.
[10] 呂林海.大學生深層學習的基本特征、影響因素及促進策略[J].中國大學教學,2016,11:70-77.
[11] M.P. 德里斯科爾 . 學習心理學——面向教學的取向 [M]. 王小明,等譯 .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12.
[12] 劉慧霞.高等教育績效評價的緣起、困境與展望[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9,10:13-14.
[13] 潘懋元,肖海濤.論我國高等教育學制改革---基于專升本的視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6,07:36-39.
作者簡介:
劉慧霞(1992-),女(漢族),河南安陽人,廣州華商學院公共管理系專任教師,碩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
基金項目:2020年度廣東省普通高校青年創(chuàng)新人才項目“廣東民辦本科院校大學畢業(yè)生初次就業(yè)與專業(yè)匹配度研究-以2018-2020年HSXY畢業(yè)生為例”(編號:2020WQNCX118)
(廣州華商學院? 廣東? 廣州? ?5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