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萍
摘 要:看圖寫話是低年級進行寫話訓練的主要形式。然而由于低年級學生常??磮D無意,下筆無言,這也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難題。如何有效指導低年級學生看圖寫話?通過實踐,筆者找到了幾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低年級;看圖寫話;實踐;策略
新課程標準把低年級的作文訓練叫“寫話”,其中,“看圖寫話”是低年級進行寫話訓練的主要形式。然而,在多次的看圖寫話中常見學生看圖無意,下筆無言,有言無次……學生痛恨,教師困惑。如何改變這種現狀,最主要的還是要從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出發(fā)。都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蹦敲丛谡n堂中選擇——什么樣的教學策略,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師的教學目標呢?在一次次的教學實踐中,筆者開始在寫話前進行點滴鋪墊,在學生的看圖中積蓄“雨”的滋潤,在看圖寫話的道路上獻上以下一個個小小的策略。
一、 欲要寫則先看
(一)讓提示語開啟寫話的大門
為了降低看圖寫話的難度,低年級的看圖寫話中一般會有文字提示,提醒學生如何觀察圖畫,看看是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誰在做些什么。教學時要指導學生關注提示語,按照提示語的要求,從圖畫中尋找答案,借此弄清圖畫的內容意思。否則,觀察圖畫就容易出現偏差,如下圖1:
圖1
教學時筆者先讓學生讀圖上的句子,將“圖上有誰?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兩句話畫出來,再從圖畫中去尋找答案,接著讓學生看提示語:把兩幅圖連起來看一看,再寫幾句話。圈出“連起來”和“幾句話”這幾個關鍵詞,借助提示語弄清畫意,學生再下筆就不會偏離圖畫所要表達的本義了。再比如圖2,這幅圖中的提示語就要求“她們又說了些什么呢?”,但凡遇上類似的看圖寫話,總有些許學生在寫話中會對人物對話只字未提。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的發(fā)生,筆者一般要求學生先以問題解答的形式將答案記在旁邊,如提示語要求寫對話,就簡單地注上“說”,或者先將這個“說”字圈起來,等看完圖畫再縱觀全圖落筆寫話。
圖2
(二)讓畫面引領寫話的思緒
看圖是寫話的基礎。而圖畫是文字的說明或點綴,只有經過細致地觀察,才能對圖畫內容有深刻的理解。低年級的看圖寫話一般包括單幅圖寫話和多幅圖寫話兩種類型。單幅圖寫話,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一般要讓學生找出圖中的幾個要素(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誰在什么地方做些什么,做得怎么樣),但凡將這幾個要素表述清楚,圖畫也便直接地以文字呈現出來,不管文字如何,對于低年級的看圖寫話的要求,學生基本是達到了。當然,如果要寫得具體那還得從總體上把握圖畫內容;然后再從整體到局部,抓住細節(jié)認真觀察,比如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人物的表情、動作等;還應教給學生分清主次,觀察時抓住重點。
多幅圖的看圖寫話,在把每幅圖看清楚、看明白的基礎上,想想圖與圖之間、人物與人物之間存在哪些聯系,時間和地點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將多幅圖內容串連成一個情節(jié)連貫完整的故事。例如多幅圖看圖寫話《小雞過河》,在指導這幾幅圖時,筆者設計了如下問題引導學生觀察。
(1)第一幅圖上畫了誰?它們在什么地方?可能發(fā)生了什么事?
(2)這時它們在商量什么?它們想出了什么好辦法?
(3)第三幅圖中人物的表情如何?渡過河的它們心情又會是怎樣的呢?
多幅圖寫話最重要的是從多幅畫中找到一兩幅“中心畫面”,并用筆做記號引起重視,寫話時則重點闡述。如上文提到的《小雞過河》三幅圖中,第二幅便是“中心畫”,它展示的是整個故事的高潮。把握了這一點,就抓住了故事的主要內容,寫話也就不會偏離主題了。
二、 欲要寫則先想
畫面是靜止不動的,是某一情景的瞬間定格。但寫話所描述的則往往是某一動態(tài)的情景或過程。看圖過程中要展開合理的聯想與想象,補充相關情境或細節(jié),把靜態(tài)畫面還原成動態(tài)故事,作業(yè)寫出來才會具體、形象、生動。著名散文佳鄒靜之先生談論他的創(chuàng)作時說過這樣一句韻味十足的話:“當我看到畫面時,我就想到了文字;當我看到文字時,我就想到了畫面?!苯虒W時只有善于引導孩子走進畫面,體驗畫面,孩子才能真切地體會圖畫的內涵。一般來說,多幅圖的寫話應圍繞圖中人物的思想言行展開聯想,可通過以下問題進行引導:(1)觀察圖中人物的表情;(2)分析人物心里會想些什么;(3)猜想人物還會說些什么;(4)推測人物有哪些行動。如果圖中畫的是動物,一般可以采用擬人方法展開聯想。以下是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與想象的有效方式:
(一)將畫面搬上生活的舞臺
很多的圖畫內容都比較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面對這樣的圖畫,可以組織學生模仿其中的角色進行表演,讓學生透過畫面,感受到表面的形象,更走進了角色的內心,喜角色之所喜,憂角色之所憂,入情入境地體驗感受,孩子們便能全身心地浸潤在一個個具有生命的舞臺中,再將畫面轉化成文字便活趣許多。
如《家里來了客人》,可以讓孩子們進行同桌之間的對話表演,當客人走進家里時,作為主人你會怎么說?怎么招待客人?而客人又會怎么回應你這個主人呢?會跟你說些什么?當客人要走時,你又是如何送客人的,臨走時會對客人說些什么呢?這樣將圖畫搬上舞臺,通過表演還原故事情境,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歷歷在目,再拿起筆來寫就有話可寫了。
(二)將圖畫的空白呈現學生的思緒
低年級學生寫話,篇幅往往只有一兩百字,而且對話占據大量的篇幅,人物的動作、心理活動卻往往是一筆帶過。而人物的動作多數是定格于某一瞬間,心理活動則是畫面上無法直接呈現的,此時就要加強人物動作、心理的觀察和描寫指導,需要展開合理的猜想。比如,就拿《不亂扔垃圾》這兩幅圖來說,就可以引領孩子們走進角色的內心世界:一學生一邊走路一邊吃香蕉,那么香蕉吃完時他會怎么想?當另一學生看到這一情景時她又會怎么想呢?讓大家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大膽地進行想象,將圖畫的空白借著思緒由語言來呈現,在絮絮叨叨后,孩子們的文字便能豐富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