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東輝
(江門市博物館,廣東 江門,529000)
領事,一般指一國委派或授權,經(jīng)接受國同意而在其國內的一定地點依據(jù)領事制度規(guī)定行使職權的人員。 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列強將近代領事制度引進到中國,1877年清政府設立中國歷史上第一處駐外領事館——駐新加坡領事館。民國時期,中國駐外領事館快速發(fā)展,截止到1946年,中國駐外領事館達80多處。駐外使館的發(fā)展,需要派駐相應的領事官員,因此民國時期駐外領事官員群體也得以迅速發(fā)展壯大,在這批領事官員中,很多人祖籍是江門五邑地區(qū)。目前,對于這批五邑籍領事官員的研究還十分欠缺,僅見少量的個案研究,如高東輝曾研究過臺山籍領事官梅景周在駐檀香山領事館期間的抗戰(zhàn)宣傳活動[1]。而關于其他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目前還未見有專題研究文章,僅在辭書類的書籍中有部分人物的生平簡歷、簡單傳記等資料,更無將其作為群體進行研究的學術成果。此外關于其他地區(qū)的駐外領事官員群體,目前也少見相關論述,不過學界關于民國外交官群體的研究①,為我們研究五邑籍領事官群體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民國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群體對于研究民國外交史及五邑地方歷史文化均具有重要價值。本文即以這一群體為對象, 對其基本情況、外交事跡、群體特性等進行分析。
初步統(tǒng)計,民國時期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共20人,具體情況如表1所列②:
表1 民國時期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基本情況
譚葆慎1898-?新會加利福尼亞大學政治學學士倫敦1933-1949領事兼理總領事事務 1.劉國銘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下)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年12月,2368頁。梅景周1895-?臺山歐柏林大學學士、芝加哥大學、西北大學、麻省理工大學研究員古巴1930-1931火奴魯魯1931-19341934-1946領事領事總領事 1.梅冠槐《一位杰出的外交公使———梅景周先生生平事略》,《汝南之花》復刊第38期,66-68頁; 2.劉國銘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下)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年12月,2121頁; 3.廣東臺山華僑志編纂委員會:《廣東臺山華僑志》,香港臺山商會有限公司,2005年,256頁。黃云蘇1882-1974臺山哥倫比亞大學碩士檀香山1929-1931舊金山1931-1933領事總領事 1.劉剛、焦杰編著:《臨時政府職官傳略》,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93-94頁; 2.倪搏九:華僑先賢傳之十———黃云蘇,蕭繼宗主編:《革命人物志》(第14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75年12月,356-371頁; 3.劉國銘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下)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年12月,2063頁。陳長樂1886-1961臺山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新加坡1930-1932舊金山1933-1934加爾各答1935-1938芝加哥1941-1948總領事總領事總領事總領事 1.陳維龍:《陳長樂博士傳略》,《南洋學報》,1964(18):1-2期合刊,97-101頁; 2.王偉著:《中國近代留洋法學博士考 (1905-1950)》,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66頁。李照松1887-?臺山紐約大學哲學及教育學系學士菲律賓1917-1921薩摩島1921-1925紐約、舊金山、新奧爾良1928-1930副領事領事副領事 1.樊蔭南編:《當代中國名人錄》,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1年,107頁; 2.北京清華學校編:《游美同學錄(1917)》,北京清華學校,1917年,34頁。譚學徐1878-?新會留學日本舊金山1912-1918檀香山1919-1925副領事領事 1.陳玉堂編: 《中國近現(xiàn)代人物名號大辭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5月,944頁。 梁長培1892-?新會不詳澳大利亞1918-1928加爾各答1931-1937仰光1937-1940主事、隨習領事、副領事副領事總領事銜代理領事 1.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http://gpost.lib.nccu.edu.tw/display.php?&q=%E6%A2%81%E9%95%B7%E5%9F%B9)梁長培。余恩和1881-1955臺山 牛津大學新西蘭1913-1931惠靈頓1931-19381939-主事、隨習領事副領事領事 1.《臺山人之光余職慎的故事》,吳福琚,余偉英,陳瑞榮:《臺山鄉(xiāng)情》,紐西蘭臺山同鄉(xiāng)會,2010年30頁。李自修1893-?臺山 暨南大學紐約、舊金山1931-1934新奧爾良1934-1939芝加哥1939-?副領事副領事領事 1.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http://gpost.lib.nccu.edu.tw/display.php?&q=%E6%A2%81%E9%95%B7%E5%9F%B9)李自修。司徒一平1894-?開平 不詳渥太華1935-1939 1939-?代理副領事副領事 1.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http://gpost.lib.nccu.edu.tw/display.php?&q=%E6%A2%81%E9%95%B7%E5%9F%B9)司徒一平。
鄺達1906-臺山 不詳新加坡1937 1938-1947 1947吉隆坡1948隨習領事副領事領事領事 1.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http://gpost.lib.nccu.edu.tw/display.php?&q=%E6%A2%81%E9%95%B7%E5%9F%B9)鄺達。黃賡迪1898—?臺山 不詳舊金山1935-1940米市加利1940-?副領事副領事 1.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http://gpost.lib.nccu.edu.tw/display.php?&q=%E6%A2%81%E9%95%B7%E5%9F%B9)黃賡迪。黃蔭余1902—?臺山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商學士、經(jīng)濟碩士檀香山1936-1943溫哥華1943—領事領事 1.廣東臺山華僑志編纂委員會:《廣東臺山華僑志》,香港臺山商會有限公司,2005年,256頁; 2.劉令編著:《華僑人物志》,東西文化出版社,1949年,129頁。馮吉修1898-新會 不詳紐約1931-1934阿姆斯德達姆1939-1942多朗多1942-副領事加領事銜領事領事 1.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http://gpost.lib.nccu.edu.tw/display.php?&q=%E6%A2%81%E9%95%B7%E5%9F%B9)馮吉修。趙宗壇1862-1938臺山 舉人加拿大1913-1921副領事 1.趙尚賢:《趙宗壇傳略》,廣東省臺山縣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1984年12月,67-80頁。伍伯勝1903-臺山 芝加哥大學博士新加坡1946-1949總領事 1.《伍伯勝同學任總領事》,《嶺南大學小報》,1946年第16期,3頁; 2.張憲文、方慶秋主編:《中華民國史大辭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8月, 695頁。梅伯顯1848-1935臺山 不詳波特蘭1933-1935代理領事 1.區(qū)萃倫:《中華民國駐砵侖領事梅伯顯先生小史》,《留美學生季報》,1920年第3期,1-2頁。阮洽1863-1933臺山 不詳西雅圖1931-1933領事
下面從學歷背景、地域分布、家庭情況、任職經(jīng)歷等方面考察表1中20位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的基本情況:
(一)學歷背景。上表所列五邑籍駐外領事官,除7人學歷教育背景不詳外,其余13人中有博士學歷者3人,碩士學歷者3人,學士學歷者5人,舉人1人;其中有留學背景者11人,留學日本1人,其余10人均留學英美。
“民初外交官領事官多取資于留學生、國內新式學校教育或教會大學之畢業(yè)生”[2]142,且有留學背景的領事官員占比非常大,因為領事官員需要長期在派駐國任職,具備海外留學經(jīng)歷的學生,無論是自身的語言能力、西方生活習慣適應性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優(yōu)勢,同時他們熟悉西方的社會環(huán)境,留學經(jīng)歷還給他們積累了大量的人脈資源,這些都有助于其在派駐地開展領事工作。而江門五邑地區(qū)是著名的僑鄉(xiāng),文化教育發(fā)達,民風較為開放,同海外存在著密切的文化和經(jīng)濟交流,因此是我國留學生運動發(fā)展較快的地區(qū)之一,最早的120名留美幼童中五邑籍的就有9人,占比約8%;而1917年清華大學編的《游美同學錄》刊錄留學美國回國服務的340人,其中五邑籍的28人,占比8%;另根據(jù)五邑大學梅偉強副教授統(tǒng)計,1912-1927年,僅臺山在海外有留學經(jīng)歷的就有65人[3], 可以說,五邑地區(qū)一直在中國海外留學運動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因此也產(chǎn)生了一批海外留學的人才,在包括駐外領事等等民國各個階層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二) 地域分布。上表所列20位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其中祖籍臺山最多,共有14人,其次為祖籍新會的有5人,另有祖籍開平的1人。如前文所述,民國的領事官員多取資于留學生、國內新式教育學校的畢業(yè)生等,五邑地區(qū)文化教育發(fā)達、留學運動發(fā)展較快因此產(chǎn)生了一批駐外領事官員,而在五邑地區(qū)內部,地域分布也存在著一定的區(qū)別,以臺山人為最多:首先,臺山是五邑地區(qū)基礎教育最好的縣域。 近代以來,臺山大量華僑出洋,他們在海外深感教育之重要,紛紛在家鄉(xiāng)捐資興學,使臺山教育得到顯著發(fā)展,到1929年,據(jù)廣東省教育廳統(tǒng)計,“各縣學校數(shù),以臺山為最多”[4],良好的基礎教育使得更多的臺山子弟可以接受高等教育,進而出國留學,如梅景周通過嶺南大學、黃蔭余通過北京高等師范英語部預科等學校獲得出國留學的機會;其次,臺山是五邑地區(qū)海外華僑最多的縣域,廣大海外僑胞建立的海外關系,使得臺山子弟可以選擇在海外接受教育,除官費留學,許多臺山子弟是自費留學,甚至像鄺光林、梁長培等就是出生在海外,一直接受西方教育。而查李照松的履歷,“生于臺山……初學于本鄉(xiāng),光緒二十二年,自費游美,光緒二十九年,入紐約大學,學習哲學教育”[5],則體現(xiàn)了上述兩個因素的共同作用。
(三)家庭情況。因資料所限,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的家庭情況暫時查閱到8人的資料,雖不能完全反映他們的家庭背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群體的的部分家庭出身。個人的成長、發(fā)展前途及人生觀、價值觀都與家庭出身有著重要的關系,而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的家庭出身主要為華僑家庭、士紳家庭兩種:
1.華僑家庭。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有4人是出生在海外,其中陳長樂出生于新加坡,鄺光林、余恩和、梁長培都是出生在澳大利亞。4人雖然出生在海外華僑家庭,但幼年家境并不好,陳長樂因為家境不好,入學很遲,中學畢業(yè)時已經(jīng)17歲[6]97;而余恩和則5歲喪父,16歲赴香港,半工半讀[7]。雖然家境貧苦,卻鍛煉了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因為出生在海外,他們得以上學,接受教育的機會比當時動蕩的國內要多很多。他們憑著勤奮努力,考入知名大學,后來成為著名的外交家。
2.士紳家庭。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中出身士紳家庭的有4人:張謙的父親是清末駐美公使張蔭棠;伍伯勝的父親是民國眾議院議員伍漢持;譚學徐的父親是清末平樂知府譚國恩,曾出使日本任職;譚葆慎的父親是清末海軍大臣譚學衡,同時他還是譚國恩的孫子。上述4人不僅是出身士紳家庭,且父輩都與海外有所聯(lián)系,伍漢持學習的是西醫(yī),而張蔭棠、譚國恩更都曾是清末駐外的官吏,因此他們都十分重視子女的教育,且支持子女留學接受西方教育,伍漢持的子女伍智梅、伍伯良、伍伯勝都是留學生;張蔭堂和譚國恩雖然都是傳統(tǒng)科舉出身的官吏,但因其自身的駐外經(jīng)歷,不僅支持子女接受現(xiàn)代教育以及留學教育,也對子女選擇外交事業(yè)起到了引導的作用。
(四)任職經(jīng)歷。民國時期領事官包括總領事、領事、副領事、隨習領事等四類人員??疾煳逡丶v外領事官員的任職經(jīng)歷,基本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直接任命為領事、總領事等較高級別的領事官:鄺光林、張謙、陳長樂、伍伯勝均直接任命為總領事;譚葆慎、梅景周、黃云蘇、黃蔭余、阮洽、梅伯顯等則被直接任命為領事。第二,其他五邑籍領事官員是從隨習領事、副領事等較低級別的領事官員逐步發(fā)展升職為領事、總領事職銜。上述直接任命為較高級別領事職務的人員,除阮洽、梅伯顯自清代以來就是駐當?shù)氐臉s譽領事、領事因而延續(xù)到民國外,其他都是具備較高學歷人員,直接任命為總領事的3人為博士學位、1人為碩士學位,而直接任命為領事的則均為留學生,同時這些被直接任命為較高職位的領事官其在外交界也獲得了較好的發(fā)展,例如張謙、梅景周、黃云蘇等后來都曾勝任駐外公使、大使等職務。
在任期間,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們認真履責,切實維護國家權益,保護本國僑民在領事區(qū)內的各種利益,管理僑民事務,同時積極開展同領區(qū)內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聯(lián)系以及友好交往。
(一)維護國家利益,支持抗日戰(zhàn)爭
駐外領事是派駐國外的外交人員,因此其最重要的職責就是維護國家利益,特別是1931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中國面臨亡國之難,這一時期宣傳中國抗戰(zhàn)、爭取廣泛支援成為駐外外交人員的首要任務。梅景周在檀香山積極開展宣傳活動,他的抗日宣傳“駁斥了日本的虛假宣傳,揭露了日本的殘暴行徑;團結了廣大僑胞,爭取了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展現(xiàn)了中國抗戰(zhàn)的正義性、中國人民團結一致堅決抗戰(zhàn)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心,以及中國的抗戰(zhàn)對世界和平的貢獻,樹立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正面形象,有力地支持了國內抗戰(zhàn)”[1]。他還和譚學徐、黃云蘇以及其他領館工作人員積極為國內抗戰(zhàn)籌款,3人都在檀香山募捐活動的總機關“祖國傷病難民救助總會”任職。在他們的努力下,檀香山在抗戰(zhàn)期間募捐活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余恩和在抗戰(zhàn)期間也是團結華僑、輸財出力抗日救國,在外交上爭取友邦的同情和支持,貢獻卓著[7]。此外,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也在其他方面努力維護國家利益,如對電影《不怕死》辱華事件的交涉:1929年美國派拉蒙公司拍攝了由羅克主演的影片《不怕死》,其在美國上映后中國駐美使館就注意到其中辱華的情節(jié)。由于派拉蒙公司位于舊金山,舊金山領事館受命就近交涉,總領事張謙派副領事李照松先后致函該公司以及舊金山市長,要求領館人員參觀影片制作過程,要求市長不允許影片上映,后獲得承諾刪除辱華內容并不再制作傷害華人的影片。但該片1930年在上海上映時,仍有大量辱華內容,引起國內群情激奮,舊金山領事館受命再與該公司交涉,要求撤回影片,后來影片主演羅克致函舊金山總領事館張謙,正式道歉并承諾撤回影片,該事件最終得以解決[8],被輿論視為外交的勝利,期間張謙、李照松等均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二)保護本國僑民領事區(qū)內的各種利益
領事官員最重要的職責之一是保護僑民利益。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在任期間,努力保護僑民的利益。例如1933年,菲律賓興起取締中醫(yī)的浪潮,時任駐菲律賓總領事鄺光林雖然即將卸任,但仍積極會同中華醫(yī)學會多次與菲律賓政府交涉,使得取消中藥店的提案在眾議院擱置;同時他不顧爭議,率先以領事館的名義,組織中醫(yī)登記審查委員會,給審查合格的中醫(yī)發(fā)放新證書,并同菲律賓交涉爭取使其承認審查合格的中醫(yī),雖未能最終得到承認,領事館停止發(fā)放新的證書,但菲政府亦承諾不取締中國領事館已經(jīng)發(fā)放的證書,事實上保護了大部分的中醫(yī)和中藥店[9]。李照松任薩摩島領事后,“首將英政府前行苛利十五條交涉取消,近更欲為華工進謀自由工作自由居留等利益”,并特別舉行宴會,招待薩摩島新任的行政長官,在會上與之交涉,獲得行政長官當場承諾愿積極推進相關問題解決[10]。余恩和在1916年就新西蘭進行的商務調查,特別就火柴這一貨物,分析了中國生產(chǎn)和日本生產(chǎn)的火柴因為火柴枝數(shù)、包裝等不同因素造成的關稅、成本等問題,為華商避免相關問題,爭取更大市場提供了建議[11]。其他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也經(jīng)常深入領事區(qū)開展調查,與駐區(qū)地方政府開展交涉,努力保護僑民的利益。
(三)管理僑民事務
管理僑民相關事務,主要包括根據(jù)華僑管理相關政策開展的僑民登記、相關證件發(fā)放、協(xié)助僑民出入境活動、協(xié)調僑民社團關系、發(fā)展華僑教育事業(yè)等等。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開展的相關工作深受僑民肯定:例如華僑社團之間的私斗,向被認為是華人社會的頑疾,素來被西方社會詬病,陳長樂任芝加哥領事期間,調解了華僑社團之間的爭斗,被譽為其在芝加哥“最困難的工作、同時也是最大的政績”;余恩和則在新西蘭參與協(xié)調了華僑聯(lián)合總會與奧克蘭支會之間的矛盾,保持了全會的團結,使其為祖國抗戰(zhàn)貢獻力量[12]。陳長樂在任新加坡總領事期間,因世界經(jīng)濟大蕭條,馬來亞幾萬華工失業(yè),聚集在新加坡要求回國。陳長樂一方面與當?shù)卣簧娼鉀Q他們的伙食和臨時住宿問題,一方面由領事館出面請船運公司減半票價、請當?shù)厝A僑富商捐資船票,終于使得幾萬華僑可以分批回國,成為民國時期撤僑的成功案例[6]101。五邑籍駐外領事均十分關心駐區(qū)華僑子弟的教育問題,鄺光林在實地調查時,對菲律賓華僑教育發(fā)展落后痛心疾首;梅景周也是鼓勵華僑重視基礎教育、開展教育救國等活動。
(四)開展廣泛聯(lián)系和友好交往
駐外領事作為政府派駐在他國的政府官員,有促進與派駐國交流和友好往來的職責。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通過與派駐地地方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聯(lián)系和相互往來,發(fā)展兩國友好關系,如梅景周在任檀香山領事、總領事期間,與當?shù)馗鹘缇3至溯^好的關系,其一次宴會就有當?shù)?00余位各界名流參加。他還經(jīng)常前去拜訪駐地的政府、軍隊以及社會各界人士[1];而陳長樂、梁長培、余恩和等,因為出生在海外,且都有在出生國任職的經(jīng)歷,他們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積極開展各種友好活動。
(一)與晚清五邑籍駐外領事比較研究
清代設置駐外領事館以來,五邑籍駐外領事就一直是駐外領事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東輝在《晚清五邑籍駐外使領官員考述》[13]一文中梳理了晚清五邑籍駐外領事群體的基本情況。下面通過與晚清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比較研究,分析民國時期五邑籍駐外領事的特點。
表2 晚清五邑籍駐外領事情況
(據(jù)高東輝《晚清五邑籍駐外使領官員考述》一文整理)
1.民國五邑籍領事官員更加專業(yè)化
民國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的教育程度、學歷層次和專業(yè)化水平遠高于晚清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通過表2可以看出,晚清五邑籍駐外領事絕大部分還是傳統(tǒng)科舉出身,對于近代外交技能以及所需的專業(yè)知識較為欠缺。而民國時期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則多具備留學背景,且有部分博士、碩士等高學歷人才,其所學也基本是法律、政治、商學、經(jīng)濟等,整體人員素質、領事業(yè)務能力更加專業(yè)化。
2.民國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以臺山人為最多
晚清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祖籍地以新會為最多,臺山次之,主要因為清末新會教育昌盛,科舉功名者多,而至民國時期,如前文所述,因為臺山的教育事業(yè)得到快速發(fā)展,并超過新會,成為五邑地區(qū)教育文化最為發(fā)達的地區(qū),因此,民國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的數(shù)量也以臺山為最多,新會次之。
3.民國五邑籍領事官員派駐地更加多元化
晚清五邑籍駐外領事除余瓗派駐日本長崎外,其他主要派駐地點都是駐美使館所管轄的美國、秘魯、古巴等地;而民國時期,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的派駐地更加多元化,除美國各地、古巴、菲律賓等地區(qū)外,派駐地還有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緬甸、印度、加拿大、荷蘭、馬來西亞、墨西哥,等等。晚清時期,派駐領事主要受出使大臣及派駐地華僑兩方面的影響,而到民國時期,派駐地華僑雖然也是重要參考因素,但更多的是根據(jù)領事工作的需要,因此,雖然五邑籍華僑聚集較多的美國、古巴等地仍是主要派出地,但此時五邑籍領事官員的人員素質、業(yè)務能力都更加專業(yè)化,因此也適應派駐世界各地從事領事工作的要求。
4.晚清五邑籍外交官對民國五邑籍駐外領事具有一定的影響
晚清五邑籍外交官群體在海外的任職經(jīng)歷及取得的外交成績,對民國時期五邑籍領事群體的產(chǎn)生具有重要的影響:首先很多領事官員在晚清時期就開始從事外交工作,如趙宗壇曾先后隨同伍廷芳、張蔭棠出使美國,譚學徐清末曾任舊金山總領事館二等秘書,余恩和則在清末已經(jīng)在新西蘭領事館任職,梅伯顯、阮洽則都是清政府的名譽領事,因工作能力被肯定,因此在民國時期繼續(xù)長期從事領事工作。其次,部分領事官員與晚清五邑籍外交官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如張謙是張蔭棠的兒子、譚葆慎是譚學徐的侄子、李照松則與伍廷芳有親屬關系,他們受長輩影響,在海外留學,很早就對外交工作有了認識,并影響他們最終投身外交工作。
(二) 與民國時期全國領事官員的比較
1.民國時期五邑籍領事官員所占比例非常小,但相對穩(wěn)定。民國時期,駐外領事官員在地域分布上有很大不同,其中以江浙閩粵沿海省份所占比例最多,但具體到五邑地區(qū),其領事官員的人數(shù)占全國領事官員總數(shù)的比例則非常小,如下表所示:
表3 民國時期五邑籍領事與全國領事人數(shù)對比表③
通過上表我們可以看出,從1924年到1946年,五邑籍領事官員的人數(shù)增加一倍多,但占全國領事官員總數(shù)的比例則很小,同時我們看到,五邑籍領事官員在民國時期始終保持在4%—7%這樣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存在。由于人數(shù)較少,五邑籍駐外領事在整個國民外交史上發(fā)揮的影響是相對較小的,但是作為民國外交史上長期存在的一個群體,他們的作用也不能被忽視。
2.民國時期五邑籍領事官員派駐地較為集中
民國五邑籍領事官員的派駐地雖然較晚清五邑籍領事官員而言更加多元化,但與民國時期全國的領事官員比較,仍然較為集中在美國各地④、澳洲等地,且在個別地區(qū)領事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比如駐火奴魯魯領事館,梅景周在1931年至1947年一直是該領事館負責人,而譚學徐、黃蔭余等也較長時間在該館任領事;再如舊金山領事館,自1929年至1948年該館先后有7任總領事,其中五邑籍的總領事有3人,分別是張謙、陳長樂、鄺光林,占43%,而李照松、譚學徐、李自修、黃賡迪等則都曾在該館任領事或副領事。上述美國各地、澳洲等地區(qū)是五邑籍華僑以及廣東華僑分布較為廣泛的地方,地緣和語言等方面的優(yōu)勢,使得五邑籍領事在這些地區(qū)可以更好地溝通和團結僑民,從而更能發(fā)揮領事館的作用,例如梅景周在駐火奴魯魯期間,通過他和同仁的工作,僑民對領事館十分認可,在捐建領事館、購買救國債券、推廣華文教育等方面都表現(xiàn)十分突出[1]。
3.五邑籍領事官體現(xiàn)了民國時期領事官員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的水平
“民國外交部是當時整個官僚行政機構中專業(yè)化、職業(yè)化、乃至現(xiàn)代化程度最高或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部門之一?!盵2]158主要體現(xiàn)為外交官員絕大部分受過新式教育、所學專業(yè)符合崗位需求、高學歷比重很大等方面。而五邑籍領事官員則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五邑籍領事官員受新式教育率、學歷水平和專業(yè)對口率較高,如前文所述,已知學歷的13位五邑籍領事官員,學士學歷以上的11人,有海外留學背景的11人,且基本是法律、政治、商學、經(jīng)濟等較為符合領事工作的相關專業(yè),因此,駐外領事官員作為外交部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專業(yè)化、職業(yè)化水平是和整個外交部相匹配的,也是民國時期較高的。
民國時期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的活動跨越整個民國外交史,外交履歷遍布駐外領事的所有領域。他們在海外派駐期間,認真履職,在保護僑民、維護國家權益和商業(yè)利益、促進與派駐國文化交流等方面均有重要的貢獻。這些五邑籍駐外領事官員既有民國領事群體共同的特點,同時由于地緣以及文化因素,又有自身獨特的特點。開展民國五邑籍駐外領事群體的研究,對于研究民國駐外領事制度、外交人事制度等均有重要的價值。
注釋:
① 參見:肖莉:《民國湘籍外交官研究》,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岳謙厚:《民國外交官學歷背景之量化分析》,《安徽史學》,2005年1期,62-67頁。
② 該表中所列之人物線索,根據(jù)章進主編《中國外交年鑒》,世界書局,1935年;章進主編《中國外交年鑒》,生活書店,1934年;薛代強主編《中國外交年鑒》,正中書局,1936年;吳克峻主編《中國外交年鑒》,三通書局,1941年;外交部編《駐外各使領館職員錄》,1920、1921、1922、1924、1943、1946年等資料匯編整理獲取。
③ 該表根據(jù)外交部編《駐外各使領館職員錄》(1924、1943、1946年)以及國民政府文官處印鑄局編《職員錄》(1930年)等資料整理。
④ 菲律賓時為美國殖民地,歸美國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