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軍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指出,語文是最開放的,最容易和社會生活發(fā)生聯系的學科,應該打破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壁壘,使其成為一渠活水。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有效運用課外資料輔助語文教學。
一、突出重點,有效梳理課外資料
1.全面深入地解讀教材
教材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依據,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教學過程的支架。在新課程理念的倡導下,教師應該全面深入地解讀教材,力求實現“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與編者對話”三個目的,本文以《十六年前的回憶》為例進行了分析?!妒昵暗幕貞洝肥歉锩闰尷畲筢摰呐畠?、中國現代作家李星華于1943年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作者通過回憶父親李大釗被害的全過程,抒發(fā)了對父親的懷念,文章語言樸素自然,生動地再現了革命者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革命意志。但是,這篇課文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認識這些人物,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體會革命者的情懷呢?這就要求教師要借助課外資料,幫助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李大釗的生平及革命事跡……
2.根據教學需要選擇課外資料
面對眾多的課外資料,我們必須明確教學思路,有效篩選,才能提升語文教學的效果。在第一課時中,教師明確了“進入單元—了解人物—整體感知”的教學思路后,可以通過英雄人物董存瑞、狼牙山五壯士、江姐、小蘿卜頭等圖片,以音樂《五月的鮮花》引入單元主題,并為學生介紹李大釗的生平事跡和犧牲前后的背景資料。這種方式有效地明確了教學基調,使學生對革命志士的英勇事跡有了整體的感知。第二課時中,教師可以將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通過文中對李大釗語言、神態(tài)的描寫,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品質,以及當時的嚴峻形勢。當學生的認知比較成熟時,教師可以利用視頻將學生帶入李大釗烈士陵園,讓他們感受千萬大眾對烈士的緬懷和崇敬之情。
3.高度濃縮重點引用生平材料
“1921年,那是上個世紀革命時期,那時有很多共產黨人被反動政府殺害。在當年北洋軍閥政府的石欄上,還依稀可見斑斑血跡。李大釗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共寫下了577篇文章,這是他在監(jiān)獄里寫下的最后一篇,字跡清楚工整,可見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那樣的鎮(zhèn)定與從容。這是敵人絞殺李大釗時用的刑具,為延長他的痛苦,敵人對他用刑時間長達40分鐘,比普通人整整多了一倍。那一天就是——1927年4月28日?!边@是第一課時,教師導入新課時的一段視頻資料。短短的1分鐘時間再現了當時的社會背景,使學生了解了李大釗的貢獻,以及他被害前后視死如歸的革命意志。
二、簡明生動,靈活呈現課外資料
1.項目式呈現
大篇幅的資料,學生閱讀起來耗時、低效,是課堂上課外資料呈現的大忌。一位教師在教學《匆匆》一文時,采用了項目呈現方式,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2.猜謎激趣式呈現
講授《將相和》一文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司馬遷、《史記》等圖片,引導學生猜謎:“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這樣一位奇人,他出生于史官世家,10歲開始學習古文和歷史;20歲開始游歷大江南北考察人物風俗和歷史傳說;38歲接任父親的職位做了太史令,開始撰寫一本奇書;50歲時,歷時12年的著作終于完成了。他的這本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稱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個奇人就是_______,這本奇書就是_______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史記》中《廉頗藺相如列傳》一文改寫的故事_______?!边@樣,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很快就能猜中,并對司馬遷和史記留下深刻的印象。
3.圖像資源輔助式呈現
視頻比較直觀,信息量非常大。一位教師講授《藏戲》一文時,通過播放豫劇、京劇、黃梅戲等視頻,很快就把學生帶入了戲曲世界,既拓展了學生對戲劇的認識,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4.抒情渲染式呈現
《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中,學生了解了李大釗的言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入對親人的懷念中:“1927年4月28日,這是一個春天的下午,李大釗與另外19位年輕的革命者一起走向了刑場。他們的青春本來應該像花兒一樣燦爛,而此刻他們面對的卻是兩臺巨大而陰森的絞刑架。李大釗先生深情地望了一眼親人和同志,頭也不回地第一個走上了絞刑架,神色未變,從容就死,他犧牲的時候,還不到38歲?!苯處熒钋榈恼b讀能夠快速激起學生的共鳴。
三、師生互動,有效整合雙邊活動
講授《珍珠鳥》一課時,學生因為珍珠鳥比較少見,他們重點了解了“為什么叫珍珠鳥”“珍珠鳥的生活習性”等。這時,教師通過圖片為學生介紹:紅嘴紅腳,后背有珍珠似的白點,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松的球兒。這種淺顯生動的介紹,使得鳥兒的形象立刻定格在了學生的腦海中。
語文小世界,生活大課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有針對性地篩選、運用課外資料,才能將課堂教學推向更加生動、更加高效的境地。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西鄉(xiāng)縣教學研究室